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审美交融理论的园林植物学教学研究——以山建大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
1
作者
徐晓蕾
张洁
夏甜甜
《艺术科技》
202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引发了人们对提升人居环境的持续关注,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呈现。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基于审美交融理论,...
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引发了人们对提升人居环境的持续关注,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呈现。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基于审美交融理论,重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在户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多重感官对园林植物进行审美感知。此外,深入剖析相关的经典植物景观案例,引领学生深刻感悟园林植物景观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交融
多重感官
园林植物学
教学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审美与环境交融角度看森林的休闲娱乐价值
2
作者
桑诺.莱赫蒂宁
赵卿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休闲娱乐活动对提高人们的自然敏感性有着诸多影响,其方式是审美的环境交融。芬兰传统上对森林休闲娱乐性的运用程度很高,本文以此为例提出,将休闲娱乐价值赋予给自然可以与伯林特的审美交融联系起来,并且这些过程提高了环境交融的可能...
休闲娱乐活动对提高人们的自然敏感性有着诸多影响,其方式是审美的环境交融。芬兰传统上对森林休闲娱乐性的运用程度很高,本文以此为例提出,将休闲娱乐价值赋予给自然可以与伯林特的审美交融联系起来,并且这些过程提高了环境交融的可能性。对自然的休闲娱乐性运用,引发人们去讨论与环境的交融互动所能产生的恢复健康的作用。以往的美学理论认为,审美体验是主客体之间一种静态的单向关系,而审美交融理论则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性因素。自然的意义在此被视为实现多种不同价值的平台,各种价值间的侧重点总是随着其他多种变量的变化而经常变化。多种价值的连续统一性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以便人类在与自然的共存中找到并维持某些平衡。在这种社会认同中,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实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与森林的休闲娱乐关系在这里被看作一种"价值-肯定"的开端,从而推动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待生态问题。最近的一些环境美学理论(比如生态美学)深刻地提出了这个主题。世界上众多日益紧迫的生态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的共同倾向是将审美与环境意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传统美学理论认为无利害性是审美体验的先决条件,而现在有学者主张放弃这种观念。这都表明美学领域正在发生着一种伦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自然
休闲娱乐活动
审美交融
环境
交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学、艺术与审美交融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晓芳(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5-25,共1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艺术在创作方式、使用媒介与材料、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迅猛的变革。一方面,这些艺术上的革新与文化工业化并驾齐驱,成为一种大众的、强烈的、持续的、包罗万象的新感知活动,扩大了审美感知的边界;另一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艺术在创作方式、使用媒介与材料、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迅猛的变革。一方面,这些艺术上的革新与文化工业化并驾齐驱,成为一种大众的、强烈的、持续的、包罗万象的新感知活动,扩大了审美感知的边界;另一方面,也给美学研究带来了启示和挑战,美学应打破自身的理论桎梏,从艺术与感性经验出发寻求一种能够涵盖这种变化的美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抛弃传统,而是通过改变理论框架来适应这些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变革
审美
感知
美学
审美交融
原文传递
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
被引量:
2
4
作者
柳伟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因此包括合伦理性、合规律性,强调审美交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合伦理性,体现于景观和城市的和谐共存,体现于西湖园林的"小中见大"的风格,也体现于鸢飞鱼跃的生机之美。它的合规律性体现于传统园...
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因此包括合伦理性、合规律性,强调审美交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合伦理性,体现于景观和城市的和谐共存,体现于西湖园林的"小中见大"的风格,也体现于鸢飞鱼跃的生机之美。它的合规律性体现于传统园林的模山范水、因地制宜,体现于现代生态园林的以人合天:保护了连绵的山水和自然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依靠可再生能源。审美融交融则体现于西湖景观的两个意象体系:在"芳景如屏"的意象体系中,西湖是游乐、欣赏的对象,物我之间还存在隔阂;在"林泉高致"的意象体系里,强调物我交融,因此更具生态美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文化景观
生态美学
审美交融
生态园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诺德·伯林特《美学与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
1
5
作者
金濡欣
陈志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美学与环境——一个主题的多重变奏》一书是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重要著作,著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环境美学研究的一些重要思想与核心概念。该书从关键概念“环境”出发,对环境概念建构有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环境设计...
《美学与环境——一个主题的多重变奏》一书是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重要著作,著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环境美学研究的一些重要思想与核心概念。该书从关键概念“环境”出发,对环境概念建构有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环境设计实践的角度为切入点,分别从“审美交融下的环境设计”“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的有机化”“身体参与的景观”四方面分析著作内容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环境设计
审美交融
身体参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伯林特环境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园林——以伯林特《中国园林的自然与家园》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龚天雁
郑静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151,共7页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一个环境",同时根据其"交融美学"指出,这些园林提供了"环境审美交融"的最佳条件,从而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纳入到了其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中,改变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通常将园林视为艺术品的研究思路,其重要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以环境审美超越了艺术审美,更新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二是将中国园林视为"人与环境的交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园林如何帮助我们去创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林特
交融
美学
环境
审美交融
中国园林美学
人与环境的
交融
模式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审美交融理论的园林植物学教学研究——以山建大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
1
作者
徐晓蕾
张洁
夏甜甜
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文摘
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引发了人们对提升人居环境的持续关注,园林植物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呈现。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基于审美交融理论,重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在户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多重感官对园林植物进行审美感知。此外,深入剖析相关的经典植物景观案例,引领学生深刻感悟园林植物景观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审美交融
多重感官
园林植物学
教学研究
分类号
S688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审美与环境交融角度看森林的休闲娱乐价值
2
作者
桑诺.莱赫蒂宁
赵卿
机构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国际应用美学研究所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出处
《鄱阳湖学刊》
201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文摘
休闲娱乐活动对提高人们的自然敏感性有着诸多影响,其方式是审美的环境交融。芬兰传统上对森林休闲娱乐性的运用程度很高,本文以此为例提出,将休闲娱乐价值赋予给自然可以与伯林特的审美交融联系起来,并且这些过程提高了环境交融的可能性。对自然的休闲娱乐性运用,引发人们去讨论与环境的交融互动所能产生的恢复健康的作用。以往的美学理论认为,审美体验是主客体之间一种静态的单向关系,而审美交融理论则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交互性因素。自然的意义在此被视为实现多种不同价值的平台,各种价值间的侧重点总是随着其他多种变量的变化而经常变化。多种价值的连续统一性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同,以便人类在与自然的共存中找到并维持某些平衡。在这种社会认同中,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实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体与森林的休闲娱乐关系在这里被看作一种"价值-肯定"的开端,从而推动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待生态问题。最近的一些环境美学理论(比如生态美学)深刻地提出了这个主题。世界上众多日益紧迫的生态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更多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的共同倾向是将审美与环境意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传统美学理论认为无利害性是审美体验的先决条件,而现在有学者主张放弃这种观念。这都表明美学领域正在发生着一种伦理转向。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自然
休闲娱乐活动
审美交融
环境
交融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Nature
recreational activity
aesthetic engagement
environmental engagement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学、艺术与审美交融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晓芳(译)
机构
长岛大学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5-25,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艺术在创作方式、使用媒介与材料、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迅猛的变革。一方面,这些艺术上的革新与文化工业化并驾齐驱,成为一种大众的、强烈的、持续的、包罗万象的新感知活动,扩大了审美感知的边界;另一方面,也给美学研究带来了启示和挑战,美学应打破自身的理论桎梏,从艺术与感性经验出发寻求一种能够涵盖这种变化的美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地抛弃传统,而是通过改变理论框架来适应这些新变化。
关键词
艺术变革
审美
感知
美学
审美交融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
被引量:
2
4
作者
柳伟平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基金
2016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审美价值评估及生态美育功能研究"(批准号:Z16JC069)
2017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天人之境--杭州城湖共生模式的生态美学解读"(批准号:2017CBZ03)
文摘
生态美学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因此包括合伦理性、合规律性,强调审美交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合伦理性,体现于景观和城市的和谐共存,体现于西湖园林的"小中见大"的风格,也体现于鸢飞鱼跃的生机之美。它的合规律性体现于传统园林的模山范水、因地制宜,体现于现代生态园林的以人合天:保护了连绵的山水和自然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依靠可再生能源。审美融交融则体现于西湖景观的两个意象体系:在"芳景如屏"的意象体系中,西湖是游乐、欣赏的对象,物我之间还存在隔阂;在"林泉高致"的意象体系里,强调物我交融,因此更具生态美育价值。
关键词
西湖文化景观
生态美学
审美交融
生态园林
Keywords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engagement, ecological gardens
分类号
B83-05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诺德·伯林特《美学与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
1
5
作者
金濡欣
陈志东
机构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摘
《美学与环境——一个主题的多重变奏》一书是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的重要著作,著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环境美学研究的一些重要思想与核心概念。该书从关键概念“环境”出发,对环境概念建构有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环境设计实践的角度为切入点,分别从“审美交融下的环境设计”“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的有机化”“身体参与的景观”四方面分析著作内容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
环境
环境设计
审美交融
身体参与
分类号
TU20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伯林特环境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园林——以伯林特《中国园林的自然与家园》为例
被引量:
2
6
作者
龚天雁
郑静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15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境美学与美学的改造"(批准号11JJD750014)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审美的基本要点与生态审美教育研究"(批准号13AZW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从其环境美学理论出发,将中国园林视为一种传统的审美环境,认为这种环境拓宽了我们对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理解。他借鉴杜威美学"一个经验"的理论思路将中国园林环境视为"一个环境",同时根据其"交融美学"指出,这些园林提供了"环境审美交融"的最佳条件,从而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纳入到了其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和学术视野中,改变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通常将园林视为艺术品的研究思路,其重要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以环境审美超越了艺术审美,更新了中国园林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二是将中国园林视为"人与环境的交融模式"的典范代表,促使我们去反思中国园林如何帮助我们去创造出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环境。
关键词
伯林特
交融
美学
环境
审美交融
中国园林美学
人与环境的
交融
模式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审美交融理论的园林植物学教学研究——以山建大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实践为例
徐晓蕾
张洁
夏甜甜
《艺术科技》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审美与环境交融角度看森林的休闲娱乐价值
桑诺.莱赫蒂宁
赵卿
《鄱阳湖学刊》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美学、艺术与审美交融
高晓芳(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
1
原文传递
4
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
柳伟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阿诺德·伯林特《美学与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金濡欣
陈志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伯林特环境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园林——以伯林特《中国园林的自然与家园》为例
龚天雁
郑静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