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气质与审美代沟——从“娘炮羞辱”看当前媒介文化中的“男性焦虑” 被引量:20
1
作者 盖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155,共5页
近年来,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有关男性性别气质的话题数次成为舆论热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围绕"娘炮"一词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引入美国社会历史学家里奥·布劳迪等人的研究成果,来观照当前媒介文化场域中的&... 近年来,在中国当代媒介场域中,有关男性性别气质的话题数次成为舆论热点,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围绕"娘炮"一词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本文旨在通过引入美国社会历史学家里奥·布劳迪等人的研究成果,来观照当前媒介文化场域中的"娘炮羞辱"现象和"男性焦虑"症候,分析性别气质话语中所隐含的历史性根源,阐释其所联结的审美代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气质 审美代沟 娘炮羞辱 男性焦虑
下载PDF
“审美代沟”:作为命题的研讨 被引量:9
2
作者 简圣宇 《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5-19,共15页
所谓“审美代沟”,即审美的代际差异在某个特定时段或者场景中,以较为显著的形态显现出来的状态。代际的审美差异必然发生,区别只在于显著与否,它本质上是一种代际变化而引发的认同与区隔现象。共同的社会记忆在“审美认同”的形成过程... 所谓“审美代沟”,即审美的代际差异在某个特定时段或者场景中,以较为显著的形态显现出来的状态。代际的审美差异必然发生,区别只在于显著与否,它本质上是一种代际变化而引发的认同与区隔现象。共同的社会记忆在“审美认同”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审美认同”是一种从感官到观念的双重结构,关涉个人生命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随着社会繁荣期的到来,审美差异的主要呈现形式也将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以年代为划分依据的所谓“代沟”,逐步让渡给更细分的群体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代沟 共同记忆 区隔 身份认同 感官感受
下载PDF
审美代沟与偶像更迭--如何看待青少年中的粉丝文化
3
作者 田嘉硕 杨孔雨 《传播力研究》 2020年第35期26-27,共2页
我们可以看出代际之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审美代沟,并且影响着文化交流与传播,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不同时代偶像的更迭,新媒体背景下这种偶像的更迭衍生出了更多的现象,如粉丝文化。由于互联网及时性、互动性等使得粉丝对偶像的追逐行为扩大... 我们可以看出代际之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审美代沟,并且影响着文化交流与传播,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不同时代偶像的更迭,新媒体背景下这种偶像的更迭衍生出了更多的现象,如粉丝文化。由于互联网及时性、互动性等使得粉丝对偶像的追逐行为扩大至各个方面,围绕偶像的“流量消费行为”成为了粉丝文化的主要输出方式。我们不一定要固守旧时审美,粉丝文化所带给青少年的也不一定只有价值观上的负面影响,但负面问题的确是最需要我们去警惕和关心的,笔者将从这个视角出发,试图对审美代沟与偶像更迭及其所产生的粉丝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代沟 偶像更迭 粉丝文化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的审美代沟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2
4
作者 陶东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3,共9页
依据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以及文化学者阿莱达·阿斯曼的相关理论,可以提炼出“代”的基本内涵:特定年龄段的个体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位置,经历了相同的社会重大事件或社会文化潮流,因此具有了共... 依据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以及文化学者阿莱达·阿斯曼的相关理论,可以提炼出“代”的基本内涵:特定年龄段的个体处于相同或相似的社会位置,经历了相同的社会重大事件或社会文化潮流,因此具有了共同或相似的社会经验和群体记忆,并在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情感结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方面表现出共同或相似的倾向。从这个界定出发可以发现,当代中国作为父辈的50/60后与作为子辈的80末—90后一代形成了典型的父子两代,他们之间由于社会经历、文化教育、价值观、媒介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在语言符号、审美倾向、艺术趣味等方面呈现出一系列审美鸿沟。集体记忆的代际传递在建构跨代际的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通过重建集体记忆的传递渠道来缩小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代沟 卡尔·曼海姆 阿莱达·阿斯曼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 被引量:29
5
作者 马中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15,共10页
文章以网络文化消费与文化再生产为考察对象,认为审美之沟不再限于两代人之间,即使在同代人内,圈层之沟、阶层之沟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沟壑,同样导致了审美断裂和文化断层。网络不同主体的审美借由网络语汇生产和使用、符号重构... 文章以网络文化消费与文化再生产为考察对象,认为审美之沟不再限于两代人之间,即使在同代人内,圈层之沟、阶层之沟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沟壑,同样导致了审美断裂和文化断层。网络不同主体的审美借由网络语汇生产和使用、符号重构及仪规设置等亚文化风格加深和巩固同类亚文化群体的审美认同,扩大不同群体间的审美差异和区隔。媒介技术的不断降维致使网络文化再生产在主体、内容和形式上不断降维,从而消解了以社会精英阶层为代表的主流审美标准,放大了各类边缘群体的审美主张和价值,在此过程中,为争夺审美和文化话语权,不同群体再次强化圈层审美价值而导致社会审美共识和文化共识的断裂。更深入地考察还发现,在技术平等赋权于不同书写主体时,其背后由于教育不平等带来的文化资本权力更深刻地影响着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代沟 亚文化风格 技术降维 文化资本 文化断层
下载PDF
中老年表情包兴起与背后的“代沟”分析——从代际差异到文化差异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渺渺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5期85-86,131,共3页
表情包是网民将原有图片解构后又重构出的新产物,而表情包的热潮化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立足中老年表情包的兴起,从其群体基础、特点与成因、表情包间的"认知差"以及年轻人使用中老年表情包的根本原因... 表情包是网民将原有图片解构后又重构出的新产物,而表情包的热潮化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立足中老年表情包的兴起,从其群体基础、特点与成因、表情包间的"认知差"以及年轻人使用中老年表情包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尝试对中老年表情包流传动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表情包 审美代沟 认知偏差 隐喻文化
下载PDF
红色管弦乐的“经典化”启示——聆听《红旗颂》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首秋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14-16,共3页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乐坛曾涌现出一大批交响化的颂歌类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广受认可,同时活态存在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其中,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可谓是为数不多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之作。1这部作品的音响成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 20世纪60年代,中国乐坛曾涌现出一大批交响化的颂歌类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广受认可,同时活态存在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其中,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可谓是为数不多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经典之作。1这部作品的音响成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审美代沟,几乎同时触动了不同时代及不同生活背景中各类听众的心弦。这不禁令人好奇,它何以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乐坛 经典化 审美代沟 管弦乐 交响化
下载PDF
主编的话
8
作者 陶东风 《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I0005-I0008,共4页
第40辑《文化研究》即将付梓,匆忙之中我想仅就其中的两个专题简单写几笔感想。2019年第3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马中红教授的文章《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这篇文章是我约马教授写的。我的本意是想请... 第40辑《文化研究》即将付梓,匆忙之中我想仅就其中的两个专题简单写几笔感想。2019年第3期《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马中红教授的文章《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这篇文章是我约马教授写的。我的本意是想请她就我一直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当今中国典型的父子两代,即“50后”“60后”一代与“80后”“90后”一代的审美代沟问题,发表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学报 文化断层 青年亚文化 90后 审美代沟 80后
下载PDF
文化研究第40辑
9
《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本辑共有三个专题。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世“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 本辑共有三个专题。专题一“审美代沟与大众文化”,聚焦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专题世“城市空间研究”,则持续关注与城市建筑、历史书写、文化建构有关的研究,阐释中国城市空间意义的生产与再创造,从文化政治角度丰富、深化读者对于城市的感知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下 微观现象 文化建构 历史书写 价值共识 审美代沟 大众文化 持续关注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0
作者 吕鹤颖 《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3-4,共2页
2019年夏天,《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组织召开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审美代沟”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 2019年夏天,《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组织召开了“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与审美代沟”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审美代沟的概念、审美话语权的代际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审美代沟微观现象、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建构跨代际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可能性等问题各抒己见。本专题的论文都来自这次会议,希望引起学界更多的关注,对该主题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学报 微观现象 青年亚文化 文化断层 主持人 价值共识 审美代沟
下载PDF
国家美学与社群美学的分野与对话——以“央视春晚”“B站拜年祭”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马中红 任希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8,159,共10页
在当代春节"新民俗"中,央视春晚是普罗大众的电视盛宴,B站"拜年祭"则是青年二次元群体的网络狂欢。从媒介仪式的视角对这两台晚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电视春晚将作为媒体的央视建构成"社会中心","... 在当代春节"新民俗"中,央视春晚是普罗大众的电视盛宴,B站"拜年祭"则是青年二次元群体的网络狂欢。从媒介仪式的视角对这两台晚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电视春晚将作为媒体的央视建构成"社会中心","拜年祭"则将B站建构成二次元的"社群中心"。进一步,央视春晚通过独特的符号资源,以"家-国"的叙事模式,代社会主流文化召唤民众,形成融政治话语、宏大叙事、集体主义等特征于一体的"国家美学";而B站则以"趣缘-二次元"的叙事模式,代亚文化社群聚集二次元同好,建构起包含超现实幻想、萌酷风格、混搭混剪、梗文化等特征的"社群美学"。两种美学旨趣截然不同,但主流文化和商业逻辑的"框架"力量,促使央视春晚与B站拜年祭共享了社会的某些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符号。然而,试图通过"流通的符号"使两类晚会、两种文化同享"稳定的符号",显然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视春晚 B站拜年祭 国家美学 社群美学 审美代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