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觉经验的连贯性:《山海情》中贫困治理经验的审美共情
1
作者 邹欣 刘雪云 《山东艺术》 2023年第4期16-23,共8页
《山海情》作为扶贫剧的典型代表,从系列扶贫剧中脱颖而出,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扶贫”以物的形式确立下来。通过身体的感知,艺术建构的新经验与观者的主观经验得以连接,叙事文本与观者知觉经验之间形成连贯性,作品本体与观者在“物我... 《山海情》作为扶贫剧的典型代表,从系列扶贫剧中脱颖而出,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扶贫”以物的形式确立下来。通过身体的感知,艺术建构的新经验与观者的主观经验得以连接,叙事文本与观者知觉经验之间形成连贯性,作品本体与观者在“物我”之间的共情得以完成,贫困治理在实现人类价值与社会美好发展的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经验 贫困治理 审美共情
原文传递
作为物的“墙纸”——论《黄色墙纸》中的“世纪末”视觉经验和审美共情 被引量:10
2
作者 但汉松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在当代女性主义文论中,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已被确立为关于性别政治的典范之作。本文从文学研究的"物转向"出发,提出以视觉性取代文本性,不再将"墙纸"作为外部政治或文化的喻指,而是作为认知和审美对象的... 在当代女性主义文论中,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已被确立为关于性别政治的典范之作。本文从文学研究的"物转向"出发,提出以视觉性取代文本性,不再将"墙纸"作为外部政治或文化的喻指,而是作为认知和审美对象的具体可感的物。通过以艺术史的目光来重新审看吉尔曼笔下那面让女主人公发疯的墙纸,我们不仅能看到《黄色墙纸》所属的"世纪末"视觉文化语境对个体视觉经验的形塑,还能挖掘出吉尔曼对晚期维多利亚时代美学话语的批判性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曼 墙纸 视觉性 审美共情
原文传递
观察类真人秀的共情效应及其触发机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瑜 沈心怡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2-97,共6页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审美过程中,共情效应是节目文本与受众之间经由情感和认知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良性互动。综合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共情效应的激发有着近似&qu...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对他人的处境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审美过程中,共情效应是节目文本与受众之间经由情感和认知的共同作用,产生的良性互动。综合心理学、美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共情效应的激发有着近似"俄罗斯套娃"般的叠加效应,心理和审美机制下的"由物及我"和"由我及物"触发和调节着受众的观看方式和情绪指向;共情传播机制下的效应扩散,让受众同时作为"文本性主体"和"社会性主体"产生更加综合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反应。观察类真人秀案例研究显示,为了增强节目与受众的共情能力,原生态写作基础上的真、新、近,吻合社会情感结构和个体生活经验的意向和观念表达,是与受众建立起牢固情感连接的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类真人秀 传播 审美共情
下载PDF
文艺启智 以美为媒——再议当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向度
4
作者 赵璐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3-175,共3页
当代艺术教育已处在高速领跑时代风尚之要位,以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美育精魂为目标,促进民族艺术文化与国际文化有益交流。开放与合作、继承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审美导向不谋而合,构建层次多元、渠道多样的育人方式和以审美为媒介、... 当代艺术教育已处在高速领跑时代风尚之要位,以增强文化自信、铸就美育精魂为目标,促进民族艺术文化与国际文化有益交流。开放与合作、继承与创新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审美导向不谋而合,构建层次多元、渠道多样的育人方式和以审美为媒介、以启智为策略的结构生态,逐步确立艺术教育的自主发展之路。审美趣味需要注入新的共情联想、锤炼艺术才情,并渗透进社会肌体的各个层面,以更有力的模式再攀美育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审美导向 时代风尚 审美共情 启智铸魂
下载PDF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扶贫叙事”的逻辑建构与共情审美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森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4,共5页
前段时间播出的《满地书香》《石头开花》《金色索玛花》《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等电视剧突破了同类题材电视剧的"扶贫叙事"模式,着力在叙事逻辑的建构和人物的共情审美上进行创新探索,为"扶贫叙事"的深入人心... 前段时间播出的《满地书香》《石头开花》《金色索玛花》《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等电视剧突破了同类题材电视剧的"扶贫叙事"模式,着力在叙事逻辑的建构和人物的共情审美上进行创新探索,为"扶贫叙事"的深入人心提供了共情审美的路径,对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高质量发展呈现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 扶贫叙事 逻辑建构 审美
原文传递
现实题材剧集人物塑造的二重性与价值观导向
6
作者 程樯 《当代电视》 2024年第7期52-58,共7页
体现专业水准的艺术追求与传播正向价值观的现实需要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文艺领域创作者的研究课题。在现实题材剧中,塑造兼具二重性的立体化角色固然重要,但反面人物的关注度和传播度远超于正面角色的现象同样引人深思。一味地追求反面... 体现专业水准的艺术追求与传播正向价值观的现实需要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文艺领域创作者的研究课题。在现实题材剧中,塑造兼具二重性的立体化角色固然重要,但反面人物的关注度和传播度远超于正面角色的现象同样引人深思。一味地追求反面人物杀伐果决的“爽感”可能会掩盖现实题材作品的核心主题,甚至对观众的审美判断产生负面影响。这对于正反面人物形象的合理建构和平衡观众的共情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实际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结合,拓展人物塑造的深度与广度,从文化根源与心理构建去探寻塑造立体人物形象的具体方向,是塑造人物二重性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 角色二重性 价值观导向 审美共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