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宁诗歌中的生态观念与审美共鸣
1
作者 陈红 刘淑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3期1-5,共5页
该文以布宁创作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入手,分析布宁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主题,论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不同的意象特点,并从中寻找布宁诗歌在当代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论文从审美角度细致分析布宁诗歌作品的表达方法与艺术效果,体... 该文以布宁创作的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审美角度入手,分析布宁作品中的人与自然的主题,论述了他的诗歌创作中不同的意象特点,并从中寻找布宁诗歌在当代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论文从审美角度细致分析布宁诗歌作品的表达方法与艺术效果,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类比,结合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作品,体现布宁诗歌中人与自然这个永恒主题的必要性,进一步提高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度。最后总结归纳其对当代的价值和启示。希望通过对其诗歌创作中人与自然的同源与共生研究,为人类审美求同存异、建构美学共同体提供新思路。由此得出,在布宁不同阶段的创作中,他的诗歌从早期的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无不寄托着他的美学追求。而他这种立足于全人类的审美共同体意识,更是深深注入字里行间,带给我们一场别致的审美共鸣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宁 诗歌 人与自然 同源 共生 审美共鸣
下载PDF
艺术创作的陌生化与审美共鸣
2
作者 王继红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6-120,F0003,共6页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质的美,须把它摆在恰当的距离外去看",太远或太近都不能看清楚。不管创作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都要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创造心道统一的不... 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质的美,须把它摆在恰当的距离外去看",太远或太近都不能看清楚。不管创作何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都要巧妙的利用自己的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创造心道统一的不隔之境,使作品直抵审美者的思想和各种感应的极限,从而使大众获得强烈的审美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陌生化 心道统一 审美共鸣 不隔之境
下载PDF
论艾青诗歌的民族性与大众化审美特征
3
作者 陈欣怡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3年第7期60-61,共2页
艾青作为中国现当代最有声望、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扎根民族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民苦难,在他热烈的家国情怀中不乏个人情感,蕴含着深沉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将中国大地的命运与个人命运和情感相结合,引发... 艾青作为中国现当代最有声望、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扎根民族精神,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民苦难,在他热烈的家国情怀中不乏个人情感,蕴含着深沉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将中国大地的命运与个人命运和情感相结合,引发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命运 家国情怀 艾青 中国传统文化 个人情感 中国现当代 反映社会现实 审美共鸣
下载PDF
以心会心——中国美学接受论整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有光 张正明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3-86,共4页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如果说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以文传心"的过程,那么文学接受过程则是"以心会心"的过程。因此,尝试从"以心会心"的视域对中国美学接受思想进行一次...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如果说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以文传心"的过程,那么文学接受过程则是"以心会心"的过程。因此,尝试从"以心会心"的视域对中国美学接受思想进行一次梳理和整合,在彰显中国接受美学所具有的内视性和内运性之余,以期引起学界对中国接受文论的理论特色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会心 以意逆志 艺术修养 审美共鸣
下载PDF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5
作者 夏洁露 闻学军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2,共3页
文章在系统梳理王维山水诗作与禅学观念相共鸣现象的基础上,从创作手法入手,剖析了现量观与白描手法的关系;从写作技法入手,阐述了妙悟与平实的文字、六识互通融情寓景的关系;从写作态度入手分析了精思、独坐与超脱高雅、清幽寂静意境... 文章在系统梳理王维山水诗作与禅学观念相共鸣现象的基础上,从创作手法入手,剖析了现量观与白描手法的关系;从写作技法入手,阐述了妙悟与平实的文字、六识互通融情寓景的关系;从写作态度入手分析了精思、独坐与超脱高雅、清幽寂静意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南禅宗 山水 诗歌 审美共鸣 禅意
下载PDF
心契于道 静谧圆融--紫砂制壶感悟 被引量:1
6
作者 沈佳 《江苏陶瓷》 CAS 2021年第2期38-38,40,共2页
紫砂壶被称为“器之儒者”,既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那种儒雅内敛的气质,又是最好的适茶、泡茶的器具,能够品赏、把玩,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于一身。所有的艺术品一定是要体现“道”的规律和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作品合乎于“道”,合... 紫砂壶被称为“器之儒者”,既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那种儒雅内敛的气质,又是最好的适茶、泡茶的器具,能够品赏、把玩,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收藏价值于一身。所有的艺术品一定是要体现“道”的规律和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作品合乎于“道”,合乎于“道”的东西自然就显示出它的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光素器 审美共鸣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新时代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以陕南商洛民间木雕产业化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曌堃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3期30-31,51,共3页
陕南商洛地区的民间木雕无论是从拙朴的造型工艺,还是从通俗的审美共鸣,都展现出"手艺人"真挚的生活情绪和民俗的审美底色,呈现出传统木雕在普通民众日常中的美饰定位和认同,其延续性的寓意蕴含着一种类似精神图腾的民俗诉求... 陕南商洛地区的民间木雕无论是从拙朴的造型工艺,还是从通俗的审美共鸣,都展现出"手艺人"真挚的生活情绪和民俗的审美底色,呈现出传统木雕在普通民众日常中的美饰定位和认同,其延续性的寓意蕴含着一种类似精神图腾的民俗诉求。然而,在新时代文艺全面复兴的潮流中,民间木雕的承继和发展却深陷尴尬处境,无法互助成军、竖旗结阵,亦无法呈现文化艺术产业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文章通过对典型陕南木雕经营局面的调研和分析,结合现代化数控机床设备的综合木雕工艺经验,审视多元文化趋向下民间木雕的发展可能,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策略,以期走出一条稳健的现代民间木雕产业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木雕 民俗民艺 工匠文化 审美共鸣
下载PDF
苦乐相伴的人生世相——读廖时香中篇小说《乐胆》
8
作者 张云初 《当代文坛》 1987年第4期78-79,共2页
前两年文坛上冒出个阿城,给我们讲了则《棋王》的故事,现在又冷不丁地钻出个廖时香,从容不迫地给人们奏了曲《乐胆》,(见《人世间》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在当今众多小说流派弃旧图新,小说技巧争奇斗妍之际,《乐胆》和《棋王》一样,却采... 前两年文坛上冒出个阿城,给我们讲了则《棋王》的故事,现在又冷不丁地钻出个廖时香,从容不迫地给人们奏了曲《乐胆》,(见《人世间》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在当今众多小说流派弃旧图新,小说技巧争奇斗妍之际,《乐胆》和《棋王》一样,却采用了中国文化中琴棋之道的传统题材,朴素得近乎古老的叙述方式,简洁单纯的情节线索,雅俗共赏的语言文字,在小说园林中开出一片美学新地。它象一支旋律平缓而沉积着世代人生平凡内容的古老谣曲,于古朴苍凉中引发着普遍的审美共鸣,带给人无尽的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世相 苦乐 中篇小说 三弦琴 《棋王》 古典美 现实人生 审美共鸣 落魄文人 通俗化
下载PDF
论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
9
作者 吴化杰 《辽宁高职学报》 2000年第4期41-43,共3页
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是客观的审美化存在.理性张力一般体现在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中,表现了作品的艺术风采和作者的艺术个性,人格风范,对于后世的古体诗词曲的写作者,有着明镜高悬清水永注似的示范作用.本文从文艺学、美学的角度论述... 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是客观的审美化存在.理性张力一般体现在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中,表现了作品的艺术风采和作者的艺术个性,人格风范,对于后世的古体诗词曲的写作者,有着明镜高悬清水永注似的示范作用.本文从文艺学、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艺术理性张力的重要性;古典诗词曲中的理性张力的多元化存在态势与当代人们的“共鸣”;同时也分析了当下古体诗词曲的写作中的几种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审美观念 理性张力 多元化存在 审美共鸣 警示作用
下载PDF
情与美的感动 乐与剧的互动——浅谈孟可配乐作品的特征
10
作者 刘阳洋 《影剧新作》 2020年第3期122-127,共6页
孟可是著名电视剧音乐作曲家,先后为《清平乐》等多部热播的电视剧创作音乐作品,为电视剧的收视长虹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孟可在电视音乐创作中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等进行配乐方面,所作出的不断探索和尝试... 孟可是著名电视剧音乐作曲家,先后为《清平乐》等多部热播的电视剧创作音乐作品,为电视剧的收视长虹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孟可在电视音乐创作中为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物和场景等进行配乐方面,所作出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可 电视剧配乐 审美共鸣 审美体验
下载PDF
浅析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策略
11
作者 庄育璇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8期118-118,120,共2页
审美是美术教育的主题,欣赏是美术教学活动中随时都会发生的一种审美行为,它渗透于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欣赏无处不在,欣赏能力体现着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美术欣赏对于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正是它日... 审美是美术教育的主题,欣赏是美术教学活动中随时都会发生的一种审美行为,它渗透于美术课程的四大学习领域。欣赏无处不在,欣赏能力体现着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美术欣赏对于提高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正是它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欣赏与评述既是对美的发现,又是对美的再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进行作品赏析,更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因为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事半功倍地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前预习 审美共鸣 联想体验 创作巩固
下载PDF
浅谈中小学的美术欣赏教学
12
作者 张晓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7期286-287,共2页
中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美术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范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欣赏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激发临摹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绘画的想象力;小学美术课一般都是专题欣赏。教师也可以搜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 中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美术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范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欣赏作品,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激发临摹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绘画的想象力;小学美术课一般都是专题欣赏。教师也可以搜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这些信息来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拓展学生美术欣赏的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情境 欣赏情感 审美共鸣
下载PDF
甜美与纯净——我听《山童》
13
作者 潘大林 《视听技术》 1998年第8期57-57,共1页
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官能欣赏、 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认为第三层次才是最高境界。这三者其实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对一个只是喜欢音乐、而又不想成为专门家的普通爱好者而言,我以为更重要、也更直接的,还是前面的两个层次。 因此,... 有人把音乐欣赏分为官能欣赏、 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三个层次,认为第三层次才是最高境界。这三者其实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对一个只是喜欢音乐、而又不想成为专门家的普通爱好者而言,我以为更重要、也更直接的,还是前面的两个层次。 因此,感觉对于听音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象我这样“肉耳凡胎”的芸芸众生,评论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的尺度,一般离不开两个字:“好听”。悦耳动听,大概就应该被视为最基本、也是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音乐审美准绳。而“文革”中那些否认人类有审美共鸣的“唯阶级论”观点,即使没有恶毒用心,也是一种钻牛角尖、强词夺理、狗屎讲成酱的蛮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泉映月》 音乐欣赏 音乐审美 音乐作品 理智欣赏 情感欣赏 童声合唱 审美共鸣 三个层次 《我住长江头》
下载PDF
笔墨在当今时代的困境与探索
14
作者 陈元龙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101,共1页
"笔墨"这一概念既包含材料媒介特性,又包含着更丰富、更深厚的艺术语言系统.将笔墨置于何种位置看起来只是一个艺术表达方式的选择,但其背后却是不同的艺术价值观与艺术评判标准的差异.笔墨的媒介特性指将笔墨视作一种媒介,... "笔墨"这一概念既包含材料媒介特性,又包含着更丰富、更深厚的艺术语言系统.将笔墨置于何种位置看起来只是一个艺术表达方式的选择,但其背后却是不同的艺术价值观与艺术评判标准的差异.笔墨的媒介特性指将笔墨视作一种媒介,一种材料而非一种规范.石涛对笔墨这一概念的界定也包含了材料技法的因素:"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染随之."仅从材料技法的角度而言,笔墨与现代社会大众之间的鸿沟在逐渐拉大.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传统笔墨不再拥有过去那样广泛的社会审美共鸣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笔墨 书法艺术 表现形式 造型方法 中国画 审美共鸣心理
原文传递
从余光中的黄河书写看他的中华情意
15
作者 陶德宗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第6期50-51,共2页
以黄河为题材的创作是余光中诗文的一个重要系列,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两岸三地"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海外华人世界也产生了广泛强烈的审美心理的对位效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普遍公认的名篇佳构。这种审美效应的形成,关键在于... 以黄河为题材的创作是余光中诗文的一个重要系列,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两岸三地"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海外华人世界也产生了广泛强烈的审美心理的对位效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普遍公认的名篇佳构。这种审美效应的形成,关键在于抒情主体在抒情客体中倾注了一种强烈、深沉、绵长并略带苦涩的中华情意,并以此道出了普天之下炎黄子孙的共同情感和传达了海峡彼岸同胞及海外侨胞的共同心声。抒情主体与审美主体的情感在同一主旋律上的博动共振。遂使余光中那激荡着中华情意的诗文在文学边缘化的当下,仍能激起广大读者的审美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诗文 黄河书写 中华情意 审美共鸣
原文传递
徐三庚篆刻符号的文化索隐
16
作者 谢安辉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篆刻是徐三庚艺术造诣最具影响的内容,法乳浙、皖两派,并且形成茂密排叠、繁复黏连、盘曲穿插的印面符号。徐三庚的印面经营手法与其以书印谋生的生活阅历有关,在时风基础上构筑独特的印面符号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赏心悦目、生命延续... 篆刻是徐三庚艺术造诣最具影响的内容,法乳浙、皖两派,并且形成茂密排叠、繁复黏连、盘曲穿插的印面符号。徐三庚的印面经营手法与其以书印谋生的生活阅历有关,在时风基础上构筑独特的印面符号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赏心悦目、生命延续、和合圆满的民俗审美诉求,表明基于民众普适(人民性)的取法趋向是艺术不断发展繁荣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三庚 篆刻符号 民俗 审美共鸣
原文传递
《小浒传》播出一周收视率情况
17
作者 徐瑞青 《电视研究》 1998年第2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收视率 《水浒传》 电视剧 《三国演义》 中央电视台 观众来信 人物形象 《焦点访谈》 审美共鸣 欣赏心理
原文传递
小字幕,大舞台——记陈燕桃潮剧演出字幕工作
18
作者 连希楠 《南国红豆》 2022年第5期63-64,共2页
潮剧作为潮汕地方的剧种,素有“泉潮雅调”之称。潮剧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潮汕当地和东南亚地区演出,用潮州方言演唱,直到新中国成立,戏曲改革后,潮剧开始走向更大舞台。地方戏曲的发展局限有多种因素,语言便是其与观众交流中一道主要鸿... 潮剧作为潮汕地方的剧种,素有“泉潮雅调”之称。潮剧自诞生以来,一直在潮汕当地和东南亚地区演出,用潮州方言演唱,直到新中国成立,戏曲改革后,潮剧开始走向更大舞台。地方戏曲的发展局限有多种因素,语言便是其与观众交流中一道主要鸿沟。戏曲在艺术形式上尚能够与观众产生审美共鸣,而语言的间隔却使潮剧内容无法完全为外界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潮剧 潮州方言 东南亚地区 潮汕 字幕 审美共鸣 演出
原文传递
邂逅单剑锋
19
作者 马达 《岭南文史》 1998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读” 《阳春白雪》 审美意蕴 审美意象 创作主体 审美共鸣 艺术构思 想象创造 蓬勃朝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