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共融与审美创生:从《诗画中国》看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的融合创新
1
作者 刘爽 刘永宁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2期92-97,共6页
作为央视总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艺精品,《诗画中国》基于“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创新理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作品的艺术再建构,凸显、延展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影响力与审美想象力,让诗画文明于当代再现艺术活力... 作为央视总台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艺精品,《诗画中国》基于“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创新理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作品的艺术再建构,凸显、延展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影响力与审美想象力,让诗画文明于当代再现艺术活力。研究以节目融合创新样态为切入点,探讨文化共融与审美创生作为培育优质文化节目的可行路径与目标,如何于新媒体时代演进中成功再塑文化经典、开创传播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融 审美创生 《诗画中国》 文化节目 融合
下载PDF
形态嬗变与审美创生:中国传统诗学技法理论的演进轨迹
2
作者 徐向阳 《甘肃理论学刊》 2008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作为文化哲学范畴的法的理论品格和特征同样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艺理论。法这一概念,正是指诗文创作所依据的法则、规矩、程式,也就是艺术创造技巧,诗歌法度也无非是圣人法度在诗歌体裁中的体现。自宋代以来,诗论普遍具有浓郁的技巧意... 作为文化哲学范畴的法的理论品格和特征同样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艺理论。法这一概念,正是指诗文创作所依据的法则、规矩、程式,也就是艺术创造技巧,诗歌法度也无非是圣人法度在诗歌体裁中的体现。自宋代以来,诗论普遍具有浓郁的技巧意识,诗人、批评家热衷于建构一种具体而微的法度理论来指导诗歌创作,给诗坛提供了新的表现方法与创作技巧,为后世创作实践提供了"创造性模仿"的蓝本。而钱钟书成为中国诗学现代转换以来对此理论予以合理分析的关键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法理论 形态嬗变 审美创生 现代转换
下载PDF
文化杂糅与审美创生——《平原上的摩西》中的“父名”
3
作者 龙慧萍 《文化研究》 2021年第3期264-276,共13页
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另辟蹊径,通过重现工人群体在1950年代—1970年代曾经拥有的“父名”、糅合侠义文化与宗教文化,赋予父亲力量。他作品中的父亲们大多沉默而坚强,能再次为子辈“肩住黑暗的闸门”。新“父法”的诞生与父亲形... 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中另辟蹊径,通过重现工人群体在1950年代—1970年代曾经拥有的“父名”、糅合侠义文化与宗教文化,赋予父亲力量。他作品中的父亲们大多沉默而坚强,能再次为子辈“肩住黑暗的闸门”。新“父法”的诞生与父亲形象的复魅,为当代文学创造了新的阳刚凛冽的审美范式,但也伴随着文化杂糅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上的摩西》 父名 文化杂糅 审美创生
下载PDF
文化杂糅与审美创生——中国电视剧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黑特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3-116,共4页
中国电视剧从年产量上已经实现了极大丰盛的数字满足,然而这一丰盛既是匮乏的丰盛又是丰盛的匮乏。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解了各种文化的价值再生力,以多元杂糅的温吞文化生态满足着电视大众的审美需求。电视大众日益把消费主义价值伦理作... 中国电视剧从年产量上已经实现了极大丰盛的数字满足,然而这一丰盛既是匮乏的丰盛又是丰盛的匮乏。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解了各种文化的价值再生力,以多元杂糅的温吞文化生态满足着电视大众的审美需求。电视大众日益把消费主义价值伦理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文化价值尺度全盘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盛 消费主义 文化杂糅 审美创生
原文传递
中华文学生命精神及创生的审美进路
5
作者 盖光 《中国美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5-29,326-327,共17页
中华文学中由"生"及"生生"彰显着无尽的智慧,至深体悟着"生"的不竭,执守诗意性并调协着循生而创生特有的生命精神。循"生生"的有机律动,植生有生有脉,有物有形,有情有理,有律合韵的生命精神,... 中华文学中由"生"及"生生"彰显着无尽的智慧,至深体悟着"生"的不竭,执守诗意性并调协着循生而创生特有的生命精神。循"生生"的有机律动,植生有生有脉,有物有形,有情有理,有律合韵的生命精神,含蕴着"和"的审美创生。解道逐"本":既接根之本,更理生之本,其"本"非静止及凝定的,而呈过程性、动态性。多向融"和":其必要条件为"冲气以为和",循"道生"而尊"道法",舒"气韵"。觉知行"韵":悟解并植生新意,更觉识"真意","真意"并非单指对自然物摹写的客观之实,更包含自然与主体身心共参的"实"。聚象含"意":"象"本就是一种生命现象,既因于实在的物与体,又非独体的自然及生命之物象合成的"体",其物之形及生之态的通联承象而蓄意、生意、显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学 命精神 审美创生 有机—过程
原文传递
消费文化视域下国产谍战剧的发展道路探析
6
作者 徐智臻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6-69,81,共5页
近年来,国产谍战剧在消费文化的助力下,以新颖的叙事角度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构建,消解了观众对传统谍战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日益被市场和受众认可。然而,当“谍战”被视为一种消费符号时,同质题材... 近年来,国产谍战剧在消费文化的助力下,以新颖的叙事角度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构建,消解了观众对传统谍战剧的刻板印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日益被市场和受众认可。然而,当“谍战”被视为一种消费符号时,同质题材作品泛滥,剧情内容失当等泛娱乐化弊病频繁出现,伴随着受众趋同的审美心理、弱化的审美个性,消费文化开始消解电视文艺的审美创生,使得谍战剧偏离了其作为另类红色叙事方式的文化价值。本文从消费文化视域出发,分析当下国产谍战剧中的消费现象,就如何引导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创作出既具历史意蕴、又彰显时代特色的主旋律谍战作品,提出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谍战剧 审美创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