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例谈 被引量:18
1
作者 丁海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第1期19-20,共2页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所自营、所必需的。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小学美术 审美存在 感知 生活即教育 教育学家 生活教育 陶行知
下载PDF
“三国周郎赤壁”的审美存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世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6-78,共3页
某些历史细节一旦为文人的敏感所观照 ,就会成为独特的审美存在。文人视界的“三国周郎赤壁”在其历史表象之外 ,就具有丰满而独特的审美意蕴 ,折射着特定时代的特定心态和人格倾向 ,这也是文学母题和典故意象的根本价值所在。
关键词 历史表象 审美存在 杜牧 苏轼 辛弃疾
下载PDF
从存在走向审美存在——王旭晓教授审美文化与民俗的研究视域
3
作者 曹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9期11-12,共2页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所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关键词 审美文化 审美存在 视域 民俗 王旭 原始文化 人类学家 社会成员
下载PDF
生态现象学方法与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15
4
作者 曾繁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 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生态存在论审美观,而其所遵循的方法则是生态现象学方法。以上两者通过"此在与世界"的在世关系解构了传统认识论的"主客二分"关系与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为存在观、生态观与审美观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现象学与生态美学都是通过"直观"悬搁了工具理性的各种观念,产生了生态美学的崭新的"家园意识",是对"无家可归性"、"无机性"与"疏离性"的否弃,走向人与自然统一的"家园性"、"亲密性"、"有机性"与"生命性"等新型的审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 直观 生态存在审美 家园意识
下载PDF
试论《诗经》中所蕴涵的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意识 被引量:7
5
作者 曾繁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0,共10页
对于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于某些经典的审美解读,而《诗经》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我国先民对于“天人之和”的审美诉求,其核心内涵是“与天地同和”之“志”。《诗经》的古典生态存在论思想体现在包含生态人文... 对于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探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于某些经典的审美解读,而《诗经》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我国先民对于“天人之和”的审美诉求,其核心内涵是“与天地同和”之“志”。《诗经》的古典生态存在论思想体现在包含生态人文内涵的风体诗、反映初民本真爱情的“桑间濮上”诗、建立在古代生态平等之上的比兴手法与对于生于斯养于斯之家园怀念的“怀归”诗等方面,由此表现出我国古典生态存在论美学思想所特有的“诗体”、“诗意”与“诗法”,说明《诗经》在建设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审美 《诗经》 天人之和 风体诗 比兴手法
下载PDF
简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7
6
作者 曾繁仁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0-91,95,共3页
正是基于生态美学和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必然契合,所以提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理论观念。而且,这一理论观念研究的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学学科对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基本原则的突破,实现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欧洲中心主义... 正是基于生态美学和当代存在论美学的必然契合,所以提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理论观念。而且,这一理论观念研究的深入必将有助于我国美学学科对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基本原则的突破,实现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欧洲中心主义到中西平等对话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人的存在 生态中心 道法自然 生态存在审美
下载PDF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繁仁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4-28,共5页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文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者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文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者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和悲剧色彩。这些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仍需结合新的时代给予必要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古代存在论生态审美 超越美与悲剧美 当代改造
下载PDF
审美与转场
8
作者 张洪娟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8期12-13,共2页
人与人对审美存在差异,源自入场与转场的交错和切换,定场与离场的坚守和撤退,其间发生的聚焦、挪移、跳跃及想象,无处不在。有一次,在一列火车上,我无意中发现一个男学生掏出素描本画着什么,他不断把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他略有歉意地说... 人与人对审美存在差异,源自入场与转场的交错和切换,定场与离场的坚守和撤退,其间发生的聚焦、挪移、跳跃及想象,无处不在。有一次,在一列火车上,我无意中发现一个男学生掏出素描本画着什么,他不断把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他略有歉意地说:“对不起,最近一个月我一直在记录火车上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存在 转场 火车 对不起
下载PDF
说不可说——重申审美语境中的诗与言之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岱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62-266,306,共6页
自文艺理论界实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海德格尔提出的“诗乃是存在者之无蔽的言说”的命题就受到关注。许多讨论之所以无功而返,在于缺乏对审美存在的超实体性的认识。通过对“诗意的在场”的解释学辨析,我们有可能使讨论进一步展开。
关键词 审美存在 艺术实践 说不可说
下载PDF
同体共融:杜威经验论美学中美与美感存在的特殊生态
10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鄱阳湖学刊》 2015年第5期111-119,共9页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美学中,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审美形态,是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于"一个经验"事件之中,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方式。对这种"同体共融"的审美存在形态的揭示... 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美学中,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审美形态,是美与美感同时存在于"一个经验"事件之中,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存在方式。对这种"同体共融"的审美存在形态的揭示,对于美学中把美与美感截然二分的流行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和补充,丰富了对审美存在形态的认识。同时,深入理解这种审美存在形态的生命内涵,对于认识审美活动的本体存在的生态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生态美学 同体共融 审美存在形态 生态结构
下载PDF
精致语文:一种指向审美的言语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春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第10期16-19,共4页
"精致语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指向审美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言语情境,利用教材文本,组织学生有效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过程,其间学生的言语智慧不断生长,言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精致语... "精致语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指向审美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言语情境,利用教材文本,组织学生有效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过程,其间学生的言语智慧不断生长,言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精致语文就是这样一种指向审美的言语实践,并且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加以审视:首先是言语实践的主体——言语生命体现出的审美性,其次是言语实践的价值取向——言语品质体现出的审美性,最后是言语实践的方法——言语表现体现出的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致语文 言语实践 审美存在 审美价值 审美表现
下载PDF
刊林撷思
12
《师道(人文)》 2024年第4期61-62,共2页
在1935至1936年所做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系列讲座中,海德格尔曾以专题形式涉及“物”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三个相关专题,海德格尔意图呈现的并非只是如何由物通向艺术,而是在通向艺术时... 在1935至1936年所做关于艺术作品之本源的系列讲座中,海德格尔曾以专题形式涉及“物”的问题。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真理与艺术”三个相关专题,海德格尔意图呈现的并非只是如何由物通向艺术,而是在通向艺术时,物如何被一同带入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存在的内在环节。这恰恰将被当作不言自明而未曾深究的问题带出:在物通过艺术作品而在审美存在中呈现自身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审美存在 海德格尔 真理
下载PDF
守望方寸之地的审美世界——读张彦加新著《散文诗新论》
13
作者 丁帆 傅元峰 《唯实》 2003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张彦加 《散文诗新论》 审美存在方式 外在形态 中国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基于审美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辉 刘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年第9期3-5,共3页
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审美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 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审美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首先,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审美主体 心物感应 心理过程 人类生活 审美存在
下载PDF
论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四重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鄱阳湖学刊》 2020年第5期24-32,125,126,共11页
曾繁仁教授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和时代需求而创构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是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美学基本理论改造与重建的重要尝试。生态存在论美学以“审美存在”为逻辑起点,不仅奠定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根基,也超越和扩充了中国实践美... 曾繁仁教授立足于中国文化本位和时代需求而创构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是生态文明时代中国美学基本理论改造与重建的重要尝试。生态存在论美学以“审美存在”为逻辑起点,不仅奠定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的存在论根基,也超越和扩充了中国实践美学的“实践本体”;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论原则,不仅调和了现代以来主体性过度张扬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激进的生态中心主义,还实现了生态存在论基础上人文观、生态观和审美观的统一;以生态现象学为研究方法,不仅突破了传统认识论美学二元对立的论述模式,也实现了生态美学建构中立足于自身文化本位的古今中外文化资源的融通;以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培育为基本立足点,不仅强调了生态审美态度在当今生态文明观念落实中的重要作用,也重申了生态美育在生态美学的实现和人文精神重塑中的中心位置。生态存在论美学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在理论基础、精神向度、思维方式和实践路径上的四重建构,也为新时代人类永续发展和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美学方案和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存在论美学 审美存在 生态人文精神 生态现象学 生态审美教育
下载PDF
试论生态审美教育 被引量:38
16
作者 曾繁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8,共8页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 生态审美教育是1972年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之时提出的一种审美教育的新的形态,目的是以生态美学观教育广大人民确立审美地对待自然生态的态度。其基本立足点是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所凭借的手段是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之美。所借助的审美范畴是"共生性"、"家园意识"与"诗意地栖居"。其性质是人体各感官直接介入的"参与美学"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教育 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存在审美 家园意识 参与美学教育
下载PDF
听觉动力——音响认知的审美建构
17
作者 宋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8-61,共4页
听觉在一切音乐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导致音乐听觉进步并使之细致、敏锐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在审美意识对象化的音响建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听觉与作为客体的音响形态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体现了音响审美认知的存在。并且,它的存在提... 听觉在一切音乐活动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导致音乐听觉进步并使之细致、敏锐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在审美意识对象化的音响建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的听觉与作为客体的音响形态所构成的审美关系体现了音响审美认知的存在。并且,它的存在提示着我们:要关注其习得过程的培育。因为,音响认知的审美建构是促进音乐听觉发展与完善的无穷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响 听觉动力 审美意识 听觉认知能力 审美认知存在 审美认知习得 审美认知培育
下载PDF
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是创造性
18
作者 杨昆明 《四川教育》 2014年第7期48-48,共1页
俗话说,施教之法,贵在创造.以审美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创造性是其活的灵魂,教学审美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于教师自由灵活地进行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审美的基础是创造性.
关键词 审美存在 课堂教学 创造性 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自由 教学思想 俗话 施教
下载PDF
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一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 从传统美学"美是什么"的追问,转换为"美如何存在"的提问方式,对当代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发生范式转换的整体背景下,才可能理解从本体论美学向生存论美学转向的真实意蕴。生存论美学将艺术或美视为人类生存境域的一种呈现方式、展开方式或存在方式,认为美之存在与人之存在密不可分。只有在生存论视域下,美如何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提出、展开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美学 生存论美学 生存论转向 审美存在
下载PDF
论近30年间美学演进对美育学的推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彦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美育理论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进展受到美学研究的强力推动,尤其受益于新时期美学对于审美价值主体性的确立以及存在论美学观的强调。在新时期美育理论的学术进程中,首先取得突破的学术前提是审美主体性与审美价值观命题的确立。我国... 美育理论在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进展受到美学研究的强力推动,尤其受益于新时期美学对于审美价值主体性的确立以及存在论美学观的强调。在新时期美育理论的学术进程中,首先取得突破的学术前提是审美主体性与审美价值观命题的确立。我国美学学者在存在的角度对美学的新探索,代表了美学对美育学所提供的理论武器的新水平,是对于审美主体论的深化与延伸。新时期美学研究与美育理论演进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美学 审美主体论 审美存在 美育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