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汪曾祺与池莉小说的审美异趣——以《大淖记事》和《烦恼人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永蕾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4-77,共4页
汪曾祺和池莉都是以边缘视角和平民视角从事文学创作的新时期小说家,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写意与写实、审美与审丑、雅趣与俗趣分别是汪曾祺和池莉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异趣在《大淖记事》和《烦恼人生》中得到鲜明的印证。
关键词 汪曾祺 池莉 审美异趣
下载PDF
魏晋人物的交友与审美异趣——《世说新语》细读举隅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颖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3期1-2,共2页
《世说新语》描写魏晋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拥有独立个性的鲜活人物,而且可以感受到这一段历史中的文化乐章,更可以领略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本文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两则经典篇目,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魏晋人物的交友... 《世说新语》描写魏晋文人士族的生活言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拥有独立个性的鲜活人物,而且可以感受到这一段历史中的文化乐章,更可以领略许多为人处世的哲学。本文选取《世说新语》中的两则经典篇目,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魏晋人物的交友与审美异趣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魏晋人物 审美异趣
下载PDF
建安赋的审美异趣
3
作者 高一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在汉赋创作的传统中,高贵、广大、富丽的事像一直占据着汉赋创作的审美主体地位,然而东汉以降,伴随着赋作题材的多元化趋势,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到了建安时期,粗陋、荒芜、残缺、死亡等事像频繁地进入作家们的创作视野和... 在汉赋创作的传统中,高贵、广大、富丽的事像一直占据着汉赋创作的审美主体地位,然而东汉以降,伴随着赋作题材的多元化趋势,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到了建安时期,粗陋、荒芜、残缺、死亡等事像频繁地进入作家们的创作视野和审美体验当中,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呈现出另类的美学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文学 审美异趣
下载PDF
浅析审美异趣与绘画创作
4
作者 郑倩倩 《艺术科技》 2013年第8期141-141,共1页
在绘画创作中,有很多因素会左右和影响画家的创作,其中,画家的审美是很关键的因素,具有个性的独特审美i更是会对绘画创作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致力于分析审美异趣与绘画创作的关系,揭示审美异趣的产生以及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审美异趣 绘画创作
下载PDF
浅析审美异趣与绘画创作
5
作者 方桾悦 《丝路视野》 2017年第3期86-86,共1页
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最终作品质量的好坏和绘画者本身的审美是有很大的关连的。如果绘画者具有个性的独特审美,就会对绘画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笔者重点分析了绘画创作同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揭示了审美... 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最终作品质量的好坏和绘画者本身的审美是有很大的关连的。如果绘画者具有个性的独特审美,就会对绘画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笔者重点分析了绘画创作同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揭示了审美情趣的产生以及其对最终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异趣 绘画 创作
下载PDF
苏辛豪放美学境界的异趣
6
作者 陈永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1,共7页
苏辛虽号为一派,实际上审美趣向迥然不同。不同的人生历练、思想性格、历史背景造就了两位巨擘不同的美学境界,一个豪迈洒脱,一个苍凉悲壮。苏轼的豪放更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儒道释的轮回中游移。辛弃疾具有传统的儒家入世救世的忠君爱国... 苏辛虽号为一派,实际上审美趣向迥然不同。不同的人生历练、思想性格、历史背景造就了两位巨擘不同的美学境界,一个豪迈洒脱,一个苍凉悲壮。苏轼的豪放更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儒道释的轮回中游移。辛弃疾具有传统的儒家入世救世的忠君爱国思想,因而他的词作更具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苏轼在封闭的自我欣赏的状态中抒写心灵,作品呈"有我之境"。辛弃疾词作精神意境单纯如一,达"无我之境";从形式看,苏词的豪放在于题材的开拓性耕耘,表现手法的诗歌化运用,给后人智慧的启迪。辛弃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和吸收,独特经历和国家存亡的危险时局,使他的情感更真切,取得的艺术成就更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辛弃疾 审美异趣 豪放
下载PDF
袁枚咏物诗在日本江户、明治汉诗坛的受容
7
作者 王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80-188,共9页
在日本江户中后期,袁枚的诗集曾多次随商船舶载至日本,随后即有和刻本诗集及多种收录袁氏诗歌的和刻清诗选本问世。在和刻本袁氏别集及选本中有大量的咏物诗入选,在日本汉诗人的咏物诗创作实践中,也不乏对袁枚咏物诗歌的仿效与借鉴,这... 在日本江户中后期,袁枚的诗集曾多次随商船舶载至日本,随后即有和刻本诗集及多种收录袁氏诗歌的和刻清诗选本问世。在和刻本袁氏别集及选本中有大量的咏物诗入选,在日本汉诗人的咏物诗创作实践中,也不乏对袁枚咏物诗歌的仿效与借鉴,这些都是袁枚咏物诗歌在日本江户、明治汉诗坛的受容表现。在此受容进程中,由于日、清咏物诗观的差异和日本汉诗人咏物诗创作层面的需求,日本汉诗人对袁枚“寄托不深”的咏物诗表现出独特的青睐,体现了日人与清人的审美异趣,及其在接受清诗过程中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咏物诗 日本汉诗 审美异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