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大众化时代阿多诺审美救赎论的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审美大众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审美主体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审美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的价值指向。从审美救赎的必要性来看,阿多诺主张以审美达成个体解放与社会清明,启... 审美大众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审美主体日益增长的审美诉求与审美优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的价值指向。从审美救赎的必要性来看,阿多诺主张以审美达成个体解放与社会清明,启发当代审美应发挥提升个体境界、重振审美风气的重要作用。从审美救赎的可能性来看,阿多诺提倡艺术与生活保持距离,昭示当代审美应以独立品格与自由精神,遏制交换价值,抵御物欲私欲,成为商业消费的制衡力量。从审美救赎的可行性来看,阿多诺美学理论遭遇内在逻辑悖论和外在现实压力的双重困境,导致审美乌托邦幻灭,启示当代审美应以开放包容的对话姿态,建构多元共生的审美体验,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审美生态环境,由此实现主体自觉的本初要义,完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领风气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大众化 审美 阿多诺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审美救赎”如何可能——马尔库塞“审美救赎论”的知识构成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昌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9,共11页
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审美超越"有所不同,马尔库塞对于"审美救赎"的构想有其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现实可行性。借助于现象学的启发,马尔库塞为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重新确立了本体地位,即作为具体实践的"... 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审美超越"有所不同,马尔库塞对于"审美救赎"的构想有其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现实可行性。借助于现象学的启发,马尔库塞为马克思意义上的"劳动"重新确立了本体地位,即作为具体实践的"劳动/做"能够呈现"人的本质"。但在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异化劳动"已经演变成了人对于"技术理性"的自觉顺从——"单向度"的"精神异化",政治革命实践由此转向了"灵魂"的"自我救赎",而观念化的"审美"所确立的只是无可"超越"的乌托邦。马尔库塞认为,处于"高/低"两种感性极点之间的本能的"消遣/游戏"冲动可以成为"人的全面解放"的真正出路,作为"自觉自为的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对象化"的产品——创造性的"艺术",即是人的本真形态的实践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审美 知识构成
下载PDF
审美救赎论:从“人生的艺术化”到“审美化生存” 被引量:2
3
作者 叶世祥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阐述审美救赎论时,不倚重被目前的学术界炒得很热的社会批判理论,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被学界淡忘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现代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的朱光潜先生,其“人生艺术化”主张还是相当“古典”的,而学术取... 在阐述审美救赎论时,不倚重被目前的学术界炒得很热的社会批判理论,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被学界淡忘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现代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的朱光潜先生,其“人生艺术化”主张还是相当“古典”的,而学术取向颇具古典味的宗白华先生,其“审美化生存”思想则更具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朱光潜 宗白华 人生的艺术化 审美化生存
下载PDF
“以美育代宗教”与“审美救赎论”的现实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阎建国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124-125,共2页
  一   1917年蔡元培发表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认为:宗教是应和人的精神需要所成,对人生自何来,死将何往的终极追问,最初是由宗教回答的,答案无非是推本于上帝、梵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又为科学以反宗教的方...   一   1917年蔡元培发表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认为:宗教是应和人的精神需要所成,对人生自何来,死将何往的终极追问,最初是由宗教回答的,答案无非是推本于上帝、梵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最终又为科学以反宗教的方式解答了,"于是宗教所最有密切关系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谓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美育代宗教 美育 回答 韦伯 艺术 审美教育 审美 基督教 宗教伦理 蔡元培
下载PDF
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
5
作者 任素媛 王渊博 温熙 《新闻传播》 2023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影视传媒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成为我国群众最喜爱的大众媒体,并且不断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市场经济影响,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商品化的情况,影视传媒这一行业...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影视传媒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成为我国群众最喜爱的大众媒体,并且不断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市场经济影响,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商品化的情况,影视传媒这一行业也不例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从审美化变为商业化,对于传统的一些经典剧目也逐渐变得利益化,对于影视传媒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于当前影视传媒的泛化审美与审美救赎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针对影视传媒泛化审美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传媒 泛化审美 审美
下载PDF
批判与回归——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现代性审美救赎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舒盈 段吉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卢卡奇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生产领域以及伦理心理领域的"物化"现象,通过对史诗时代的召唤与对现实主义叙事的捍卫,表达了对符合人性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他的"物化"... 卢卡奇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揭示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生产领域以及伦理心理领域的"物化"现象,通过对史诗时代的召唤与对现实主义叙事的捍卫,表达了对符合人性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他的"物化"理论蕴含着从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与人的精神危机中寻觅救赎之路的审美现代性精神,在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物化 小说 叙事 审美
下载PDF
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齐美尔的时尚理论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向荣 曾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5,共6页
时尚具有从众性、区分性和转瞬即逝性三个特点。现代生活的碎片化和单一性带来个体的无聊与空虚,使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无所适从,找不到“归家”的感觉,而对时尚的追逐能不断破坏现代个体的“常备反应”,使个体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为... 时尚具有从众性、区分性和转瞬即逝性三个特点。现代生活的碎片化和单一性带来个体的无聊与空虚,使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无所适从,找不到“归家”的感觉,而对时尚的追逐能不断破坏现代个体的“常备反应”,使个体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为了拒绝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庸俗,现代人就不得不远离日常生活,站在日常生活的对立面,努力扩大自我与客体的距离来实现对现代生活的审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美尔 时尚 现代性体验 审美
下载PDF
王尔德与审美救赎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瑞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奥斯卡.王尔德的审美救赎之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审美救赎之于王尔德主要意味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他将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寄托于艺术审美之中,并将人生艺术化视为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次... 奥斯卡.王尔德的审美救赎之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审美救赎之于王尔德主要意味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他将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寄托于艺术审美之中,并将人生艺术化视为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次,他试图借助于审美体验来缓解现代精神生活的压抑和苦痛,在审美沉醉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感官的满足。最后,他还通过文学创作与批评寄予对英国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社会远景的呼唤,正是此种批判精神和乌托邦精神赋予其理论与创作更为深广的救赎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审美 审美批判 乌托邦精神
下载PDF
政治无为、审美救赎和道德相对性——《达洛维夫人》中克莱丽莎的生存困境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62,共10页
《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克莱丽莎有意与社会政治保持审慎的距离,用冷漠和伪装来捍卫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却又希望借道于审美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将无利害的自由快感和公共关系看作是挣脱个体孤独的可能途径。批评家们往往纠结于... 《达洛维夫人》的主人公克莱丽莎有意与社会政治保持审慎的距离,用冷漠和伪装来捍卫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却又希望借道于审美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将无利害的自由快感和公共关系看作是挣脱个体孤独的可能途径。批评家们往往纠结于伍尔夫美学的局限性,却由于各自的立场而忽略了现代小说的真正洞见。伍尔夫的深刻不在于指出一条正确的救赎之路,而在于通过刻画个体与社会、艺术与政治、存在与行动之间的张力,揭示出现代主体的生存困境。功利与超脱、融入与逃离、宏大的革命叙事和苍白的审美救赎,无论是哪种姿态,小说都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选择的种种艰难以及任何一种选择的相对性和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洛维夫人》 政治无为 审美 道德相对性 生存困境
下载PDF
现代性生存与审美救赎——论克拉考尔思想中的“现代人”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向荣 傅海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29,共7页
克拉考尔从生存语境、生存状态和生存救赎三个方面展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研究。理性至上导致现代人的感性萎缩,理智取代情感成为行为准则,进而切断了维系情感的纽带,使人们成为孤独的个体,最终导致人生意义的虚空。克拉考... 克拉考尔从生存语境、生存状态和生存救赎三个方面展开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研究。理性至上导致现代人的感性萎缩,理智取代情感成为行为准则,进而切断了维系情感的纽带,使人们成为孤独的个体,最终导致人生意义的虚空。克拉考尔围绕着"碎片"、"世俗"与"复原",展开了关于现代人生存救赎的思考。在他看来,只有从碎片出发,才能串起历史脉络,把握现实生活。而从"碎片"与"世俗"出发,最终是为了丰盈人们的感性世界,实现"复原物质世界"这一审美救赎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 现代性 碎片 审美
下载PDF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诚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80,共8页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抒情小说 审美
下载PDF
“无宗教而有信仰”:审美救赎的中国语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知常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无宗教而有信仰",是华夏文化的特殊贡献。这一贡献与西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无宗教而有信仰"彼此吻合。这使得我们得以意识到:"无宗教而有信仰"恰恰就是华夏文化的"无宗教而有道德"尤其是&qu... "无宗教而有信仰",是华夏文化的特殊贡献。这一贡献与西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无宗教而有信仰"彼此吻合。这使得我们得以意识到:"无宗教而有信仰"恰恰就是华夏文化的"无宗教而有道德"尤其是"无宗教而有审美"的道德救赎、审美救赎的中国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天为宗” 孔子 仁者爱人 “无宗教而有信仰” 审美
下载PDF
西方审美救赎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当下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宇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44,共5页
在现代性批判话语中,审美救赎论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争议颇多。为了避免简单地肯定和否定,理应从理论源头入手理清这种话语的历史流变过程。"救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母题,早在古希腊的理性救赎与中世纪的宗教救赎中就隐含了&qu... 在现代性批判话语中,审美救赎论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争议颇多。为了避免简单地肯定和否定,理应从理论源头入手理清这种话语的历史流变过程。"救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母题,早在古希腊的理性救赎与中世纪的宗教救赎中就隐含了"审美救赎"的潜话语;启蒙运动中,康德、席勒等思想家更是赋予审美以重要地位;审美救赎真正成为一种话语被广泛关注还是源于现代性危机,韦伯、齐美尔、法兰克福学派诸位思想家高扬审美救赎理论对抗物化世界,批判工具理性。审美救赎思想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无法解决的内在悖论:"审美无利害"、"艺术自律"与审美救赎功能之间存在不可解的内在矛盾;如何让美的世俗性与超越性对立统一,也是审美救赎论始终无法真正解决的难题。这些理论困境决定了审美救赎只能是一种审美乌托邦,无法真正解决现代性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现代性批判 精神危机 艺术自律 日常生活审美
下载PDF
现代性批判的审美化之困——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审美救赎理论评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勇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2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美学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传统的美学化改造,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乃是一条关于现代性的审美救赎之路。社会批判理论的美学转向与现代性自身的内在逻辑演进和现代社会的现实变化有一定的必然...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美学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传统的美学化改造,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乃是一条关于现代性的审美救赎之路。社会批判理论的美学转向与现代性自身的内在逻辑演进和现代社会的现实变化有一定的必然关联;尽管批判美学展现了犀利的社会批判和内在精神救赎的功能,但囿于这种理论范式的固有特点以及方法论方面的缺陷,使得这种批判模式无法独立担当推进社会变革实践的使命,从而也无力将社会历史发展带出现代性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 审美 现代性
下载PDF
文化幻想与审美救赎——电影《阿凡达》引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岚 《电影评介》 2010年第5期34-36,共3页
2009年末上映的电影《阿凡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观影热潮,除了杰出的电影制作手段,其文化意义更引起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电影以梦幻般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精致的梦的套层结构。电影以"阿凡达"为"镜"营造了此世界... 2009年末上映的电影《阿凡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观影热潮,除了杰出的电影制作手段,其文化意义更引起了深入而广泛的思考。电影以梦幻般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精致的梦的套层结构。电影以"阿凡达"为"镜"营造了此世界与彼世界的"镜像"关系,在此基础上,对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给予想象性消弭和审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凡达》 镜像 文化幻想 审美
下载PDF
贪欲、反身与审美救赎——《礼记·乐记》思想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再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4-142,共9页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贪欲及贪欲如何克制的问题就成为人类思想家永恒的话题。正如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家发现贪欲并非人类先天的身体"原罪"所致,而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那样,中国古代《礼记·乐记》作者亦得出了几...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贪欲及贪欲如何克制的问题就成为人类思想家永恒的话题。正如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家发现贪欲并非人类先天的身体"原罪"所致,而是后天的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那样,中国古代《礼记·乐记》作者亦得出了几乎同样的结论。故《礼记·乐记》不仅主张不是通过"祛身"而是通过"反身"而节欲,而且还从"人化"即"文化"的思想出发,把向一种审美化的身体的回归提到了人类文化的议事日程。由于这种回归基于中国式的阴阳和合的生命之美而非西方式的纯粹的意识之美,它有别于现代西方种种不无唯心化的"审美救赎"的思想,而为我们代表了一种极其深刻又不无切实的人类的"审美救赎"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贪欲 反身 阴阳之美 审美
下载PDF
审美救赎与虚无主义的克服——以阿多诺为范例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丽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36,共4页
审美独具的认识论优越性使其能成为克服虚无主义的重要方式。阿多诺在遭遇虚无主义时选择了审美救赎,但也面临了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困境,即如何避免"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反而成了虚无主义的表达"。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立场及其对马克... 审美独具的认识论优越性使其能成为克服虚无主义的重要方式。阿多诺在遭遇虚无主义时选择了审美救赎,但也面临了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困境,即如何避免"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反而成了虚无主义的表达"。阿多诺的批判理论立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资源的借鉴使之洞察到艺术的历史性与审美救赎的前提并将解决虚无主义的希望寄予主客体互为中介的和谐"星丛"关系的恢复上。阿多诺超越了尼采和海德格尔的非理性主义和主体主义,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开拓了一条克服虚无主义的独特路径,但其理论框架内在地限制了审美救赎能力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审美 “星丛” 阿多诺
下载PDF
互文性的空间映射机制与审美救赎功能——以《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辉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0-113,共4页
汤姆·斯托帕德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刻意"寄生",使两部戏剧呈现出一种显性的互文关系。互文性突破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历时性界限,通过空间映射,借助读者的想象与认知能力,构建了文本间性... 汤姆·斯托帕德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之死》通过对《哈姆雷特》的刻意"寄生",使两部戏剧呈现出一种显性的互文关系。互文性突破了两个文本之间的历时性界限,通过空间映射,借助读者的想象与认知能力,构建了文本间性隐喻,扩展了文本的话语空间。同时,《罗》剧套用《哈》剧"戏中戏"的结构,将互文性上升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游戏,使剧中主体游离于主体间性之间,在主体间性之间消解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在参与游戏实践中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回归自由,实现审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空间映射 审美
下载PDF
通向主体性审美救赎的乌托邦——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接受者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善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在接受者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审美话语中向人们指示了一条通向美好彼岸的救赎之路。应当批判地看待他们关于接受者个性和主体性的论调,因为他们的努力并不能轻易地恢复完整的人性,毋宁说只是提供了主体性的乌托邦。
关键词 接受者 主体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审美
下载PDF
想象的世界是永恒的世界——谈叶芝诗歌中的审美救赎思想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洪川 《外语与翻译》 2015年第1期50-57,4,共8页
叶芝是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蕴含深刻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一方面,他对现代西方社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他又对20世纪人类遭遇的现代性危机充满同情,努力寻求拯救现代世界之良方。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理论观照下,结合诗... 叶芝是一位极具使命感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蕴含深刻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一方面,他对现代西方社会进行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他又对20世纪人类遭遇的现代性危机充满同情,努力寻求拯救现代世界之良方。本文试图在现代性理论观照下,结合诗歌分析,简论叶芝的审美救赎思想,以期加深对叶芝诗歌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诗歌 想象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