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1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内外部相融的舞蹈研究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慕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1,I0005,共17页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 舞蹈创作和批评研究既包括“生命体”身体意识和时空关系的内部规律探讨,也要阐释舞蹈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外部规律联系,内外部结合的方法论很有意义。舞蹈分析与动作分析并非相同概念。舞蹈创作和研究从业者除了提升动作分析理论,还应密切关注新的编舞走向和跨学科的舞蹈研究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舞蹈学者的舞蹈分析框架,融入了文化研究,揭示出仅作动作分析或内部研究的局限性;中国舞蹈学者的元素分析、形态分析也与舞蹈文化密切相关。在全球在地化和全媒体时代,作为一种方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将舞蹈创作到批评视为审美文化活动,承袭了古今中西文化汇通的中国美学、文学、理论界和舞蹈学的相关研究,自律论、他律论与通律论相辅相成,重视具体的真实的人本体,一方面强调侧重内部研究的“跨媒介性”视角,另一方面也倡导将内外部打通的“跨文化”观,尝试既在审美中看舞蹈文化,也在文化中看舞蹈审美,是一种具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文艺观和方法论。“点线面体”充分融合的审美文化四面体图式,基于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三角和格里斯沃尔德“文化菱形”理论基础,融入拉班动作分析四面体思路,并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界倡导多年的“审美文化”研究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蹈创作 中国舞蹈批评 方法论 审美文化 四要素 四面体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的民族舞蹈和世界舞蹈——兼谈中国舞蹈艺术的审美文化观
2
作者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20世纪以来,以舞台演绎形态出现的中国各类舞蹈和舞剧都呈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混融,所不同在于主体文化和他者文化的不同强调。从“渊源差异”角度,中国舞蹈可分为民族舞蹈与世界性舞蹈。从“时代性质”角度,当代中国应跳脱“... 20世纪以来,以舞台演绎形态出现的中国各类舞蹈和舞剧都呈现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混融,所不同在于主体文化和他者文化的不同强调。从“渊源差异”角度,中国舞蹈可分为民族舞蹈与世界性舞蹈。从“时代性质”角度,当代中国应跳脱“现代即西方,传统即中国”的思维模式。两者的关系既体现为差异性,也可以有相融、互通、互补的因素。在自觉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舞蹈文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回望并重新发现“传统”,也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视野 全球在地化 民族舞蹈 世界性舞蹈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作为媒介符号的丝绸之路“胡”物——兼论丝路物质审美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文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 作为“最古老的亲善大使”,丝路审美物质资源深厚、形态多样,熔铸而成的物质审美文化并存互渗、交互融合。在众多丝路物质中,“胡”物作为域外文化符号,携带并凝聚丝路物质审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民心相通的根基建构过程中,曾经并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媒介枢纽作用,这些经过“丝路旅行”的“胡”物从味觉共同体和嗅觉共同体、视觉共同体三个方面印证了丝路审美共同体生成的可能性,并将丝路沿线人民的“歧感”与“共通感”相互融通,推动并完善“不同”而“和”的丝路审美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符号 丝绸之路 物质审美文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介入外语研究型教学的价值探赜
4
作者 李岩 李刚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27-30,共4页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 该文以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化专题研究之“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为例,旨在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全球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和彰显其介入外语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价值:顺应“大外语”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审美的唯物性方法、促进中西文明、文化互鉴。“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扩容“大外语”研究生教学的探索领域,将外国文化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希望这一尝试对新时代高校外语研究型教学有些许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 外语研究型教学 美育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汉代服饰审美文化观察研究
5
作者 吴丹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本文以汉代服饰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剖析,揭示了其服饰审美文化的生态基础。文章详细考察了文吏、军戎、商人和庶民四种典型生活形态下的服饰审美特点,以及褒衣大袖、峨冠博带等艺术形态所展现的独特美... 本文以汉代服饰审美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剖析,揭示了其服饰审美文化的生态基础。文章详细考察了文吏、军戎、商人和庶民四种典型生活形态下的服饰审美特点,以及褒衣大袖、峨冠博带等艺术形态所展现的独特美学意蕴。本文论述了汉代服饰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全面呈现汉代服饰审美文化的多元面貌及其内在精神,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提供学术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服饰 审美文化 装饰艺术
下载PDF
论长江审美文化的诗意之境
6
作者 周计武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39,256,共9页
作为人文景观,长江是以审美的方式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经验之中的。文人士子的审美感兴与艺术表达赋予万里长江以集体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诗意的文化想象,使长江升华为母亲河的原型意象。作为原型意象,长江与黄河一... 作为人文景观,长江是以审美的方式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经验之中的。文人士子的审美感兴与艺术表达赋予万里长江以集体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诗意的文化想象,使长江升华为母亲河的原型意象。作为原型意象,长江与黄河一样,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水意象,而是家园、祖国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象征,蕴含了文化共同体的情怀、记忆和想象。长江是诗意的。诗意长江是一种审美的表意体系,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写照。它不仅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山水意象抒情写意,而且善于造境,以形神兼备的整体性和超越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澄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审美文化 诗意长江 中华美学精神
下载PDF
蜀道重镇旺苍石川村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研究
7
作者 童欢 王小冬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3期95-98,共4页
明清时期,蜀道沿线村落受移民政策影响,因地制宜地呈现出特色不一的民居文化。如今对现存传统民居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研究,挖掘其独特的村落文化、建造技艺以及民居特色的审美文化已刻不容缓。位于米仓道沿线的广元市旺苍县石川村,在... 明清时期,蜀道沿线村落受移民政策影响,因地制宜地呈现出特色不一的民居文化。如今对现存传统民居进行有目的、有目标的研究,挖掘其独特的村落文化、建造技艺以及民居特色的审美文化已刻不容缓。位于米仓道沿线的广元市旺苍县石川村,在经过历史沉淀后仍然完整保留着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研究石川村历史沿革和民居布局、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其目的是让米仓道沿线地区村民和社会了解村落地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期引起对蜀道沿线传统民居有效的关注,对蜀道文化遗产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道 传统民居 审美文化 石川村
下载PDF
惠安石厝民居的审美文化研究
8
作者 魏峰 陈莹 《福建建筑》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惠安石厝民居是闽南传统民居红砖建筑类型之外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大量分布在惠安崇武一带,其石构建筑形式,独具特色。为此,以地域文化性格特征理论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审美维度展开,探索惠安石厝民居的审美文... 惠安石厝民居是闽南传统民居红砖建筑类型之外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大量分布在惠安崇武一带,其石构建筑形式,独具特色。为此,以地域文化性格特征理论的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审美维度展开,探索惠安石厝民居的审美文化。从地理气候与材料匠技,展开惠安石厝民居的自然特征;从传统礼制、经济生活和精神信仰展示惠安的社会生存状态;从构造美、环境美、意境美展现惠安石厝人文审美体验;为惠安石厝民居的保护、修缮与传承提供理论上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惠安 石厝民居 审美文化
下载PDF
木雕艺术的审美文化及现代应用途径
9
作者 祝建荣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木雕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审美文化方面木雕作品通过精湛的造型和线条表达、精致的纹饰和装饰运用以及巧妙的色彩和材质选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应用途径方面木雕艺术通过各... 木雕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审美文化方面木雕作品通过精湛的造型和线条表达、精致的纹饰和装饰运用以及巧妙的色彩和材质选择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应用途径方面木雕艺术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如在博物馆和艺术展览中得到展示以及通过文化旅游和非遗保护的推广得到传承。此外木雕艺术还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持续创新如融入雕塑和装置艺术以及应用于家居装饰和艺术设计等方面,同时木雕艺术也在教育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校艺术培训和社区文化节庆等活动传播和弘扬木雕艺术的美学魅力。木雕艺术既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文化又展现着多样的现代应用途径。保护、传承和发展木雕艺术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美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展望未来木雕艺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 审美文化 应用
下载PDF
金镶玉审美文化的内涵
10
作者 贾正贤 《理财(经济)》 2024年第6期94-95,共2页
金镶玉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珍品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金镶玉结合了金属和玉石两种极为珍贵的材料,金代表着财富和尊贵,玉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两种珍贵材料的结合使金镶玉作品具有独特的贵重感。古人将... 金镶玉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珍品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和周代。金镶玉结合了金属和玉石两种极为珍贵的材料,金代表着财富和尊贵,玉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两种珍贵材料的结合使金镶玉作品具有独特的贵重感。古人将金属与玉石相结合,融合了精湛的制作工艺,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贵族和文人雅士的青睐。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设计,展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历史的发展,更是成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 审美文化 文人雅士 金镶玉 制作工艺 工艺品 独特魅力 玉石
下载PDF
审美文化:从理论走向现实
11
作者 姚全兴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7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审美文化研究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有广阔的天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既要探讨审美文化的理论建构问题,又要从人类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角度剖析审美文化的意义和特... 本文认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审美文化研究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才有广阔的天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既要探讨审美文化的理论建构问题,又要从人类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角度剖析审美文化的意义和特点,还要对教育、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审美文化作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审美文化的社会作用和理论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审美 理论走向 当代审美文化 传统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研究 服装审美 企业审美文化 文化基因
下载PDF
中国“民族舞剧”的审美文化逻辑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慕羽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5期23-33,共11页
思考中国民族舞剧的审美文化逻辑,需要先以相关的理论视角来观照民族舞蹈的审美文化之维,大体上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品格、一种呼吁”,有关民族舞剧问题的探讨基本也围绕这一架构而展开。1949年以后,受苏联影响较深的中... 思考中国民族舞剧的审美文化逻辑,需要先以相关的理论视角来观照民族舞蹈的审美文化之维,大体上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品格、一种呼吁”,有关民族舞剧问题的探讨基本也围绕这一架构而展开。1949年以后,受苏联影响较深的中国民族舞剧,开始逐渐走向文化“自我认同”,在民族化的过程中侧重传统并强调文化主体性,但由于传统的“活态性”,民族舞剧在发展中体现出当代面向,尤其是当代审美面向。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舞剧”与编导“个人风格”之间的密切关系则体现了编导在反映现实、人文关怀以及审美追求上的自觉。纵观中国民族舞剧的发展历程,从民族形象的塑造到当代观念的探讨,文化自我认同意识从未缺席,当下则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守正创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舞剧 审美文化 文化自我认同 身体话语与作品形态
下载PDF
城市交通审美文化传播的理性分析
13
作者 庞跃辉 王成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城市交通审美文化是城市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审美文化的属性和价值,也具有其特质和功能。在人们对城市生产和生活质量新需求的背景下,不仅应当更加重视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效能,而且应当高度重视城市交通的审美文化功能... 城市交通审美文化是城市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审美文化的属性和价值,也具有其特质和功能。在人们对城市生产和生活质量新需求的背景下,不仅应当更加重视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效能,而且应当高度重视城市交通的审美文化功能。因此,在深度认知城市交通审美文化传播的丰厚内涵及重要表征的基础上,把握城市交通审美文化传播的生成机理与技术方法,构造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的城市交通文化传播景观,不仅是建构城市文化传播新体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突破“千城一面”城市模式的有效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交通 审美文化 传播机理 传播进路
下载PDF
和美乡村生态审美文化研究——艺术乡建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衡璇 冯凤举 +2 位作者 陈建国 郭松 唐琳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3年第3期78-84,共7页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审美文化历经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而拓展到文化艺术等领域,与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传统生态智慧相吻合,与现阶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命运共同体”等观念呼应,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美乡...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审美文化历经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而拓展到文化艺术等领域,与中国古代宇宙观的传统生态智慧相吻合,与现阶段“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命运共同体”等观念呼应,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美乡村生态审美文化,以“和”为理念贯穿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建设的价值追求。对现代乡村生态审美文化进行塑形与铸魂,是一个体现“真、善、美、宜、益”审美规律的人类生存文化模式。生态审美文化为艺术赋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生态审美的尺度和导向。艺术乡建是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美生形态,经由艺术赋能与组织创新,建设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和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乡建 生态审美文化 和美乡村 民族地区
下载PDF
审美文化研究三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5,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从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呼吁学界通力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学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科形态 审美文化研究 审美文化批评 审美文化教育
下载PDF
城市审美文化的内涵及其独特视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本论文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内涵等一些基本问题,并从城市审美文化的背景、审美主体、对象等角度研究了城市审美文... 在城市的影响日趋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城市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本论文将审美文化放在城市这一特殊环境内进行研究,提出了城市审美文化的内涵等一些基本问题,并从城市审美文化的背景、审美主体、对象等角度研究了城市审美文化的独特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审美文化 城市审美文化内涵 城市审美文化视域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武术审美文化转型、成因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文友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9,共9页
解构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成因,对当代武术发展乃至武术文化生态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审美文化的转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发现武术在农耕文明形成的传统审美文化,在近现代中国... 解构武术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成因,对当代武术发展乃至武术文化生态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审美文化的转型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发现武术在农耕文明形成的传统审美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发生了“审美趣味变迁、审美价值重构、审美方式转换”的明显转型变化。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型的成因缘于当代“文化、思想、政治、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历史嬗变与时代表征。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为,武术审美文化现代转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当代武术发展不可执拗于传统观念,要善于创新与转化,构建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即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将武术美的内质展示出来,并利用视觉文化的优势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技击思想传播出去,以建构良好的武术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审美文化转型 视觉文化 审美趣味 审美价值 审美方式
下载PDF
共同体的跨域嵌合:20世纪香港地区审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空间性旨归
18
作者 许栋梁 陈开举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20世纪香港地区严肃文艺、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等审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多维的空间向度,蕴涵着重要的共同体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抗战和解放浪潮中,香港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殖民空间,充分发挥与内地之间的转渡作用,其间... 20世纪香港地区严肃文艺、通俗文学、大众文化等审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呈现多维的空间向度,蕴涵着重要的共同体意义。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抗战和解放浪潮中,香港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和殖民空间,充分发挥与内地之间的转渡作用,其间审美文化主要以“南下/北上”跨地移植生产和空间传播的方式,彰显了以国族为旨归的共同体内涵。在20世纪下半叶的都市空间生产与全球化进程中,香港地区审美文化一方面立足都市文化的媒介生产与消费场域,以“本地化”方式参与了地方性香港作为都市共同体的审美建构,其作为“表征性空间”应该置于与社会空间的辩证关系中展开批判性考察;另一方面则是以武侠文化、影视娱乐、流行音乐等为主流的大众文化浪潮,在朝向内地、面向海外的跨地传播中,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华语文化圈并具有全球意义,成为华人审美共同体的内在建构力量和文化身份标识,也彰显了香港地区作为“跨域空间”和“拓扑空间”的共同体嵌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审美文化 跨域空间 拓扑空间 审美共同体
下载PDF
建盏的审美文化与美学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远福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3期88-89,共2页
建盏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手工制品,它的神奇魅力在于它不要求太多的人造装饰,只是透过天然的交流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来塑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盏制造,但仍有不少技艺传承者继续以柴烧的形式,追寻原生之美,寻觅... 建盏是一种特殊的陶瓷手工制品,它的神奇魅力在于它不要求太多的人造装饰,只是透过天然的交流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来塑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盏制造,但仍有不少技艺传承者继续以柴烧的形式,追寻原生之美,寻觅古法之方,推进建盏文化的开发,致使中国的建盏历史文化开发仍保有初心。我们将深入探讨柴烧建盏的审美文化内涵以及它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盏 审美文化 美学价值
下载PDF
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研究
20
作者 庞跃辉 陈展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2-140,共9页
现代城市道路不仅是人们交通活动的通达纽带,而且是彰显城市审美文化的荟萃载体。在深度分析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内在属性、科学把握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优选模式基础上,探索创新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 现代城市道路不仅是人们交通活动的通达纽带,而且是彰显城市审美文化的荟萃载体。在深度分析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内在属性、科学把握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优选模式基础上,探索创新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的运行方式与实现路径,着力突破现代城市道路设计建造的僵化窠臼,有效提升现代城市道路的品质品位,以充分发挥现代城市道路在审美文化传播中的特殊重要功能,不仅是深化城市景观美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主动促进城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 道路景观 审美文化 彰显机理 优选模式 实现进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