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情下的现实感伤——维特的审美情感与悲剧命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春肖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少年维特投身于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快乐;在质朴的人际关系中体验着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然而浓烈的主情主义造就了他的幸福只是耽于幻想的审美期望,在现实中,清醒的自我解剖后,他的感伤与日俱增,使他走向了软弱的抗争... 少年维特投身于自然,在自然中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快乐;在质朴的人际关系中体验着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然而浓烈的主情主义造就了他的幸福只是耽于幻想的审美期望,在现实中,清醒的自我解剖后,他的感伤与日俱增,使他走向了软弱的抗争——自杀,从而造成了主情主义下审美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情主义 审美期望 泛神论 悲剧
下载PDF
重建理想人格
2
作者 何万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7,共1页
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全国掀起的观赏热潮表明,它的确是一部成功之作。从接受美学角度透视《渴望》热,可以说是作品符合了观众群体的审美期望视界。用姚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情感介入”过程的理论来说,此间“与主人公的认同”在本质上... 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全国掀起的观赏热潮表明,它的确是一部成功之作。从接受美学角度透视《渴望》热,可以说是作品符合了观众群体的审美期望视界。用姚斯的审美接受是一种“情感介入”过程的理论来说,此间“与主人公的认同”在本质上是接受者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进行联想与反思而产生的审美态度。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本位主义乃是文化精神的重要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期望 《渴望》 审美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 美学角度 儒家思想 接受者 审美态度 观众群体 姚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