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大众文化时代体育审美权利的主导力量 被引量:5
1
作者 顾若兵 杜长亮 孟欣欣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0,共4页
权力美学主要是指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弘扬,是个人对国家(政权或权力)的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无限扩展,是国家主义在美学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体育领域,体育所具有的情感渗透和沟通能力早已被主流意识所充分认识,它所独具的社会聚... 权力美学主要是指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弘扬,是个人对国家(政权或权力)的奉献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无限扩展,是国家主义在美学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体育领域,体育所具有的情感渗透和沟通能力早已被主流意识所充分认识,它所独具的社会聚合功能更被认为是国家主义在大众生活中良好的压制与抚慰工具。它一方面表现为对爱国主义的培养,对奉献精神的弘扬,对道德理想的推崇,以及主流意识在体育价值功能上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权利美学通过国家主义体育实现对个体的征服和个性的消隐,成为消弭个体差异与分歧、超越个人主义狭隘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美学 国家主义 审美权利
下载PDF
审美权利研究:问题提出、概念阐释与价值审视
2
作者 刘瑶 王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8-104,共7页
审美权利这一概念虽然没有在之前的美学理论体系内被明确提出和广泛讨论,但其作为一种隐性话语,始终是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维度,它所涵盖的问题涉及了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更... 审美权利这一概念虽然没有在之前的美学理论体系内被明确提出和广泛讨论,但其作为一种隐性话语,始终是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维度,它所涵盖的问题涉及了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尤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更是随处可见其踪迹。审美权利概念的提出不仅深刻地反映着时代背景,而且有丰富的理论准备,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权利理论的形成与转向,理论准备是美学的政治化转向,标志是捍卫审美权利的实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性权利,在社会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的今天,审美权利所表达的更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关注,是主体的本质需求,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是社会稳定繁荣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权利 当代美学 政治转向 社会权力
下载PDF
都市化语境下的审美需要、审美剥夺和审美权利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碧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物性-社会历史性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能力。这种需要来源于自然本身,是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它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文化和社会的烙印,被纳入社会文化建构甚至制度安排。审美活动开始就是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审美... 审美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物性-社会历史性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能力。这种需要来源于自然本身,是自然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它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文化和社会的烙印,被纳入社会文化建构甚至制度安排。审美活动开始就是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审美需要一旦被规定和制约,就很有可能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审美压抑、审美扭曲、审美剥夺和审美伤害等"负审美"现象。正因如此,在都市化生存成为普遍性生存模式的前提下,审美权利成为一个被提上日程的重要问题。审美权利的实现有两条途径,作为个体审美权利的审美教育和作为群体审美权利的环境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需要 审美权利 审美剥夺 审美扭曲 审美教育
原文传递
负审美:都市空间的另一种美学姿态
4
作者 聂鑫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人人都有审美的需要,但现代都市空间的建设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放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了人的存在,人的身体成为被规训的、机械的劳作工具。这种对身体的忽视导致了都市空间中充斥着与身体各种感官相关的负审美问题。首先,都市空间... 人人都有审美的需要,但现代都市空间的建设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放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了人的存在,人的身体成为被规训的、机械的劳作工具。这种对身体的忽视导致了都市空间中充斥着与身体各种感官相关的负审美问题。首先,都市空间成为一个视觉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对视觉文化的重视导致建筑的尺度、街道的韵律和城市的色彩都出现了负审美现象;其次,城市的声景与旧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化的都市空间,过度聚集和强大的物的声音压抑并遮蔽了心灵的声音,是对丰富的感觉和知觉的否认,各种噪音以武断的形式减弱、阻止、甚至伤害人类的体验能力,这是一种审美伤害;最后,都市空间中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存在的负审美现象也必须引起重视,虽然传统美学认为触觉、嗅觉和味觉是低级感官,但事实上,人对都市空间的审美感受必须依靠所有感官刺激形成的一个统一的场,否则,审美对象就不能给审美主体以整体性的美感。这些问题影响了人们感受性的丰富、协调和完善,所以都市空间不但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造成了审美损伤,影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阻碍了健康人性的形成。因此,为了解决都市空间中的各种负审美问题,必须从制度层面确保人们享有审美的权利,从思想层面意识到身体对于审美的重要性,从实践层面坚持以生态美学的有机整体性思想为指导,把都市空间建成有地方特色、文化氛围和历史感悟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空间 审美 同质化 审美权利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庞晓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1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对深入分析新语境下美学学科的内在维度,了解艺术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意义和将来的发展前景,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我们能从审美权利、电子传媒... 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出现了许多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我们对深入分析新语境下美学学科的内在维度,了解艺术在当代日常生活审美中的意义和将来的发展前景,是大有裨益的。如果我们能从审美权利、电子传媒的利与弊以及审美态度三个方面来思考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就能发现,正是对静观的审美态度的向往,才会使我们摆脱现代化的各种束缚,自发性地去除遮蔽状态,忘却人际关系的各种干扰,去正确面对、认知世界带给我们的烦恼和挑战,把我们为追求科技进步、物质富裕的所付出的代价最小化,以超越功利的心灵去感受周遭世界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审美 审美权利 电子传媒 审美态度
下载PDF
城市化生存的“负审美”困境--基于中国大陆城市移民电影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艾志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21世纪中国大陆城市移民电影开始关注移民群体在城市中的“审美化”生存问题,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种种“负审美”困境。其一是“被剥夺”的审美权利困境,城市移民群体的审美感官体验和审美需要被压抑、被无视,这种困境是城市固有... 21世纪中国大陆城市移民电影开始关注移民群体在城市中的“审美化”生存问题,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种种“负审美”困境。其一是“被剥夺”的审美权利困境,城市移民群体的审美感官体验和审美需要被压抑、被无视,这种困境是城市固有的等级秩序和主体自身的审美差异两个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二是“非正常”的审美知觉困境,一种是因城市经历和高压生活所形成的“审美扭曲”,另一种则是因审美的“被扭曲”“被破坏”所导致的“审美伤害”。其三是“单向度”的审美思维困境,城市移民群体片面地以“符号”和“假象”为审美需要,他们所面临的终极困境必将是被规训、被压抑所带来的自我主体意识的丧失。因此,城市移民群体唯有摆脱此三重困境,才有可能真正独立而审美地生存,共同促成城市的审美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城市移民电影 审美权利 审美知觉 审美思维
下载PDF
审美化消费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敏 《柳州师专学报》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当前消费领域中的审美化倾向,认为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表现出的审美化倾向是美学和艺术向生活的深层次扩展和渗透。审美化消费是一种审美经济价值生成的新的消费模式。审美化消费的本质是人的审美...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当前消费领域中的审美化倾向,认为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表现出的审美化倾向是美学和艺术向生活的深层次扩展和渗透。审美化消费是一种审美经济价值生成的新的消费模式。审美化消费的本质是人的审美权利的获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审美 审美价值 审美权利
下载PDF
美育问题的美学困局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知常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共10页
关于美育的研究,在自王国维、蔡元培迄始的中国美学研究的百年进程中,堪称地位显赫。但是,不论是诸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情感教育、艺术教育还是人格教育,都完全背离了百年前王国维、梁启超等第一代美学家的以"美育"作为"... 关于美育的研究,在自王国维、蔡元培迄始的中国美学研究的百年进程中,堪称地位显赫。但是,不论是诸多学者所津津乐道的情感教育、艺术教育还是人格教育,都完全背离了百年前王国维、梁启超等第一代美学家的以"美育"作为"教堂"的初衷,更背离了康德美学的维护自由、维护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与权利的初衷。这一切,源于席勒对于康德美学的误读,也源于中国美学家对于席勒美学的盲目照搬。其结果,就是落入美育问题的美学困局。事实上,美育的作为应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维护人类神圣不可侵犯的审美权利;第二,对于人类自由生命的唤醒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审美权利 生命美学 王国维 蔡元培 梁启超 康德 席勒
原文传递
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大众影评中的“集体影评”现象初论
9
作者 唐晓睿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1-173,共3页
集体影评作为"电影感性的反馈"存在,它以电影影评网络呈现的符号书写为外衣,以人的自我构建为机理,一方面感性地认知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以互动的符号建构主观世界。集体影评的活动空间也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它是一个自由的毫无... 集体影评作为"电影感性的反馈"存在,它以电影影评网络呈现的符号书写为外衣,以人的自我构建为机理,一方面感性地认知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以互动的符号建构主观世界。集体影评的活动空间也具有矛盾性,一方面它是一个自由的毫无限制性的活动空间,每一个拟态的主体都可以在其中以自己的方式评论电影,也就是说,它的准入机制和准出机制都是达到最低限度的。集体影评的历史意义在于"内表达",以一种可视的、互动的、快速的网络空间,建造、扩大属于自己的内省式的审美空间。其改变了全球化时代中传统大众审美观由"他者"建立判定的历史,转移了审美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影评 审美权利 符号互动 空间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