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情感与审美构形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0-85,共6页
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人的情感,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呈现于艺术品中的情感应该是审美情感,而非自然情感。审美情感并非与自然情感绝缘或断裂,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自然情感向审美情感的升华过程。而其中最... 文学艺术作品表现人的情感,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呈现于艺术品中的情感应该是审美情感,而非自然情感。审美情感并非与自然情感绝缘或断裂,而是相互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自然情感向审美情感的升华过程。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便在于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构形。审美构形是由作家艺术家的艺术构思向物化表现转换的最后的环节,它与想象有密切关系,但又不同于想象,因为构形须与艺术媒介相伴而行。在艺术家的内在构思阶段,媒介体现为媒介感。构形使审美情感呈现在有机的整体形式之中,并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与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审美构形 艺术媒介 媒介感
下载PDF
再论审美构形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在此前的拙文《论审美构形》基础之上,提出了这个美学命题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内涵:构形的生成物,不是一个理念性的思想,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表象。从文学艺术范围内来看,是以不同门类的艺术语言,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表象。构形离不开想象... 本文在此前的拙文《论审美构形》基础之上,提出了这个美学命题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内涵:构形的生成物,不是一个理念性的思想,而是一个创造性的表象。从文学艺术范围内来看,是以不同门类的艺术语言,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表象。构形离不开想象,却不等同于想象,而是在想象之后借助于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头脑中建构而成的最为明晰的轮廓。艺术家在想象阶段还是较为不确定的,游移的,而进入构形阶段,则是进一步定型,而且是以艺术语言为载体的。审美构形仅仅是形式化的,而恰恰又是发现和汲取外在事象之美、撷取感性材质的机能和动力因素。构形的过程是一种聚焦,形成强烈的意向性,将那些本来散在的、变幻不居的想象之物,聚集于稳定的、具有新质的构形之中。情感对于构形来说有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而构形也是表现情感的最为根本的艺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构形 艺术语言 定型 情感动力
下载PDF
论审美投射与审美构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7,共7页
审美投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也是在艺术家形成构形之前的关键性环节,构形又是在投射的前提下实现的。构形与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即表现"相对而言,以媒介作为物化的依据,且以情感为其动力。文学家、艺术家通过... 审美投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也是在艺术家形成构形之前的关键性环节,构形又是在投射的前提下实现的。构形与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即表现"相对而言,以媒介作为物化的依据,且以情感为其动力。文学家、艺术家通过投射而获致的图式或知觉样式,成为构形的基础。投射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知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对象的初始形状为艺术家产生投射的心理行为提供了刺激源,同时也成为所投射的图式的动力和材料。审美投射作为艺术家的心理外射活动,与美学史上有广泛影响的"审美移情"说非常接近,在主体将自我的意识外射到对象上这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但投射不等同于移情,构形的前提要素是投射而非移情。移情是将主体的情感、意志、个性等外射到对象中去,自我与对象合而为一;投射则是主体将自身积淀的图式外射到对象中去,又以对象的原初形态作为对图式的修改和生成的动力,由此在心灵中生成新的审美知觉。对于投射的理论建构,可以细化与深化有关审美心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投射 审美构形 知觉 移情作用
下载PDF
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神思”与审美构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晶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1-100,共10页
"神思"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为系统地论述在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首篇《神思》之中,其他艺术理论中也有相关的一些论述。"神思"是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包含着审美感兴、艺术构思、创作灵感... "神思"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为系统地论述在刘勰《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首篇《神思》之中,其他艺术理论中也有相关的一些论述。"神思"是关于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包含着审美感兴、艺术构思、创作灵感、意象生成等环节,是对艺术创作思维的动态的整体地表述。审美构形是艺术创作在内在思维阶段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却是罕有学者探寻的一个话题。从对"神思"的内涵来看,构形应该是包括在"神思"之中的,而且也是"神思"产物。无论是造型艺术,抑或如诗(文学)这样的语言艺术,构形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构形是凭借着媒介的内化形态的,艺术家是以内在的媒介来进行构形的。构形是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这也是"神思"作为艺术思维整体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思” 审美构形 媒介
下载PDF
艺术媒介续谈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72,共6页
本文延伸性地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媒介问题,认为艺术媒介是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艺术媒介的研究,可以使文艺美学得到具体的建设。从艺术家的内在创作冲动、审美构形,到艺术品的物化为文本,媒介是最基本的联结。本文主张这样几... 本文延伸性地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媒介问题,认为艺术媒介是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艺术媒介的研究,可以使文艺美学得到具体的建设。从艺术家的内在创作冲动、审美构形,到艺术品的物化为文本,媒介是最基本的联结。本文主张这样几个观点:一是内在的媒介感在艺术家感悟、把握外在世界、引发创作冲动时的基本功能;二是艺术媒介与艺术家的审美情感的互动作用;三是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构形以媒介作为基本的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审美情感 文艺美学 审美构形
下载PDF
艺术语言在创作思维中的生成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晶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6,共6页
在文学和艺术的各门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并不仅是存在于艺术表现的物化阶段,而且是从艺术家获得创作冲动,到在头脑中形成审美构形的内在思维过程中都一直是基本的凭借。从艺术家的头脑内在的构思趱现实的存在,艺术语言... 在文学和艺术的各门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并不仅是存在于艺术表现的物化阶段,而且是从艺术家获得创作冲动,到在头脑中形成审美构形的内在思维过程中都一直是基本的凭借。从艺术家的头脑内在的构思趱现实的存在,艺术语言是唯一的生成途径。艺术家对于外在世界的发现,并非仅凭眼睛和心灵,而是通过长期的艺术语言训练而形成的符号性敏感。艺术语言的内在运用,其功能主要不在于摹仿,而在于构成新的艺术符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直觉形象。在创作的审美构形中,艺术语言是最根本的依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构思 幻象 审美构形 艺术学 艺术创作 美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天机”论的现象学观照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7-174,201,共9页
本文是从现象学角度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很难明确阐释的"天机"范畴所进行的再度审视,认为"天机"是重要的创作论范畴,对"天机"内涵的把握应该关注其五个方面的内在质素:一是由外界事物触发审美创造主体灵性... 本文是从现象学角度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很难明确阐释的"天机"范畴所进行的再度审视,认为"天机"是重要的创作论范畴,对"天机"内涵的把握应该关注其五个方面的内在质素:一是由外界事物触发审美创造主体灵性的偶然性契机;二是不可遏制、必欲涌动而出的艺术生命;三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内在审美构形;四是充盈着主体的审美直观的强烈意向;五是表征着宇宙生命和自然渊薮的神秘力量。现象学理论中的诸多思想对我们把握"天机"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现象学的"交互性主体"理论,我们能够较为清楚地理解"天机"理论中心物或情景"应感"关系的实质;而现象学对"意向性"及"意向体验"的强调,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机"理论中所包含的关于审美构形的统一性和审美意象的生命感。实际上,中国文艺创作理论中对"天机"的阐释思路也的确与西方现象学有着诸多可沟通处,因此笔者认为对现象学理论的借用将使"天机"范畴的理论阐释有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机 现象学 偶然性 审美构形 交互性主体 意向性
下载PDF
审美感兴主体因素论
8
作者 张晶 代宇涵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2-25,共24页
审美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创作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指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外物)的触发下,在心灵中诞育了艺术境界(如诗中的意境)的心理状态与审美创造方式。感兴以外物的触发为前提,以其偶然性契机为特征。因而,感兴很容易被误解为只... 审美感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创作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指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外物)的触发下,在心灵中诞育了艺术境界(如诗中的意境)的心理状态与审美创造方式。感兴以外物的触发为前提,以其偶然性契机为特征。因而,感兴很容易被误解为只要抓住偶然机遇就可创造出精品。其实,审美感兴是需要作家、艺术家非常重要的主体条件的。在笔者看来,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要素:一是“诗人之胸襟”,即作家、艺术家的人格、视野、胸襟等方面的修养;二是主体之“才”;三是主体创作时的审美心态;四是长期的艺术训练;五是审美构形能力。唯有将这些主体因素综合起来,方有可能通过感兴的方式创作出艺术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兴 诗人之胸襟 艺术训练 审美构形
原文传递
思者道说存在——《艺术美学论》书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4-197,共4页
艺术美学论一书以定位艺术美学的学科归属为逻辑起点,从诗词、绘画、书法、电视等各门类艺术之"器"到审美创作之"道"的提升,揭示中国艺术美学特有之规律,其间始终充盈对于儒道互补的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阐扬。对在... 艺术美学论一书以定位艺术美学的学科归属为逻辑起点,从诗词、绘画、书法、电视等各门类艺术之"器"到审美创作之"道"的提升,揭示中国艺术美学特有之规律,其间始终充盈对于儒道互补的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阐扬。对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将中国美学与艺术充分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艺术美学体系有开拓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学 审美构形 艺术媒介 艺术精神 中国特色
下载PDF
人·文化·美纲要
10
作者 郭红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Z1期154-157,共4页
第一章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一、审美活动和审美趣味人类所专有的活动——审美活动;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时间、空间、社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毛泽东、黑格尔、刘勰);解释这矛盾的一对的必要性和困难。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从常识的... 第一章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一、审美活动和审美趣味人类所专有的活动——审美活动;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时间、空间、社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毛泽东、黑格尔、刘勰);解释这矛盾的一对的必要性和困难。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从常识的角度谈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人类活动性质的差异性取决于活动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马克思);审美主体所必具的条件(人、社会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 审美意识 审美趣味 自我意识 夏夫兹博里 人类审美 审美构形能力 关于美 自我肯定
下载PDF
The Architecture of Bridges
11
作者 Maria J. Zychowsk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5期554-562,共9页
The paper looks at some bridge structures from ancient aqueducts to the most recent viaducts since people have always built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to cross terrain obstacles such as rivers, ravines and hills. Their... The paper looks at some bridge structures from ancient aqueducts to the most recent viaducts since people have always built structures that help them to cross terrain obstacles such as rivers, ravines and hills. Their primary goal has functionality and efficiency rather than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and, yet from a time perspective, they still impress with their beauty and perfection. Gradually, architects began to take care of the form of bridges, as in the case of the Rialto Bridge in Venice. Nowadays, the most renowned architects, with Norman Foster in the lead, take up the design of bridge "architecture". Although technical solutions remain top priority, aesthetic qualities are widely recognized and appre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innovativeness.
下载PDF
“冷”与“热”:中国舞蹈创作之形式博弈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湉 《艺术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133-144,共12页
本文将中国舞蹈创作以"冷"和"热"作比喻,来勾画中国舞蹈语言形式的两种路向。那些相对"稳定的""确定的"艺术形式是"冷"的,多指那些在形态上已经确定或规范下来的东西,在形式上相对是... 本文将中国舞蹈创作以"冷"和"热"作比喻,来勾画中国舞蹈语言形式的两种路向。那些相对"稳定的""确定的"艺术形式是"冷"的,多指那些在形态上已经确定或规范下来的东西,在形式上相对是"死"的,离艺术创造较远,离艺术摹仿较近,较多体现在系统化舞蹈训练和创作模式中,多呈现为"解释性"的"再现式"。那些相对"不稳定的""不确定的"艺术形式是"热"的,多指审美构形中相对不确定和不稳定的那部分内容,是没有被确定、被规范下来的东西,相对是"活"的,离艺术创造较近,离艺术摹仿较远,较多体现在当代舞蹈剧场创作中,多呈现为"互文性"的"构成式"剧场,以及剧场范式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构形 规范 中国舞蹈创作 艺术观念 当代剧场范式
原文传递
自然进入艺术的美学反思
13
作者 张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8,31,共8页
关于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自然对象的关系尚有诸多方面值得研究。自然进入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对象引发主体的并不是自然情感而是审美情感,它是主体创作冲动的直接契机,因此进入艺术的自然并不是自然事物本身,而是表征... 关于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自然对象的关系尚有诸多方面值得研究。自然进入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对象引发主体的并不是自然情感而是审美情感,它是主体创作冲动的直接契机,因此进入艺术的自然并不是自然事物本身,而是表征宇宙生命律动、呈现于主体知觉的自然物象即自然事物的外显形象。自然物象作为主体审美知觉的意向性对象成为艺术家与宇宙造化融通为一的重要媒介。在物化为艺术形象之前,自然物象就已经具有了主体建构的性质,即创作主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对自然对象进行了内在的审美构形,使其具有了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而负载着主体的艺术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物象 审美情感 审美知觉 审美构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