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艺术的观看方式与审美生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嫣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4,共6页
网络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审美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观看主体的观看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中二元对立的审美价值观。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的界限消失,形成了新的审美方式。网络艺术不断撕裂二者之间的... 网络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审美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观看主体的观看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中二元对立的审美价值观。在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下,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的界限消失,形成了新的审美方式。网络艺术不断撕裂二者之间的裂隙,造成一个虚空的地带,使一切艺术陷入不确定的虚拟世界。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艺术的观看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艺术 观看方式 观看主体 观看对象 审美生成
下载PDF
经历·书写·虚构——鲁迅的辛亥与国民性经验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4,共11页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广义上的辛亥革命经过了19年的艰难历程,这贯穿了鲁迅从青少年到而立之年葱茏岁月的19年,是他个人成长史上青春热血的不朽记忆。
关键词 审美生成 鲁迅 国民性 经验 虚构 书写 经历 “二次革命”
下载PDF
电视艺术的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曲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4-26,共3页
本文是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的理论阐述,电视艺术在自己理性目的的诉求与感性表达的相互作用下,在它对日常生活与世俗情趣的诗化表达后,其审美生成逐步得以实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可感性;其次... 本文是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与审美特征的理论阐述,电视艺术在自己理性目的的诉求与感性表达的相互作用下,在它对日常生活与世俗情趣的诗化表达后,其审美生成逐步得以实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体现在其作为审美对象的形象可感性;其次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与复制,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展现生活中美的同时,更为日常生活平淡注入美的因素和理想;电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存在的前提,是它自身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独特表现形式,而这种表现形式又与其表现的内容相统一;电视艺术的特征体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的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特的艺术存在 审美生成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融合——评王建疆著《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1
4
作者 党圣元 王秀臣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3-84,共2页
王建疆《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一书,从探索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入手,详细论述了两种境界相互转换的原因、机制和过程,揭示出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人生境界美学理论,为人生境界的理论探索... 王建疆《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一书,从探索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入手,详细论述了两种境界相互转换的原因、机制和过程,揭示出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人生境界美学理论,为人生境界的理论探索,尤其是为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境界 审美智慧 审美生成机制
下载PDF
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的审美生成
5
作者 霍志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唐代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可以从下述3方面论述:(一)御史活动与公案传奇故事的生成。唐代御史的监察、断案活动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御史"精察"思维与公案传奇"变故"... 唐代御史活动与唐代公案传奇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可以从下述3方面论述:(一)御史活动与公案传奇故事的生成。唐代御史的监察、断案活动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二)御史"精察"思维与公案传奇"变故"叙述的生成。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惊奇"是由故事的"变故"形成的,而御史断案中的"精察"正有助于公案传奇的变故叙事,形成富有"突转"性、惊奇美的叙事张力。(三)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与公案传奇价值取向的生成。御史活动的伦理内涵为公案传奇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御史文学家"寓意于事""、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公案传奇独特的价值取向。总之,唐代御史经由特定职事活动所形成的传奇事迹、思维方式和伦理取向,成为公案传奇生成的催化剂,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唐代公案传奇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御史活动 唐代公案传奇 审美生成
下载PDF
“先锋”:陌生化的审美生成——接受修辞学视角的马原小说分析
6
作者 肖莉 刘婷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先锋文学研究焦点由传统小说的"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生成了小说新的审美维度,也对读者的既有审美惯性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导致读者的缺席。文章运用接受修辞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马原小说的接受语境与"元小说&... 先锋文学研究焦点由传统小说的"写什么"转变为"怎么写",生成了小说新的审美维度,也对读者的既有审美惯性造成了巨大冲击,甚至导致读者的缺席。文章运用接受修辞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马原小说的接受语境与"元小说"语言的生成;"元叙述"的潜在接受者;接受者心理对先锋文学形成的影响,关注并考察先锋文学陌生化审美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修辞学 先锋文学 马原小说 语言变异 陌生化 审美生成
下载PDF
庄子美学之“化”与审美生成
7
作者 侯李游美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26,共2页
"化"作为庄子美学一重要范畴,已被很多学者从审美角度加以研究。笔者试在庄子美学的时间意识下,重新审视"化"这一范畴,将庄子的"体道"和"审美"从现成论的框架中解除,阐明其在"化"的... "化"作为庄子美学一重要范畴,已被很多学者从审美角度加以研究。笔者试在庄子美学的时间意识下,重新审视"化"这一范畴,将庄子的"体道"和"审美"从现成论的框架中解除,阐明其在"化"的境域中,审美与人生境界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时间意识 “化”“忘”审美生成
下载PDF
虚拟意向关系与语言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5-74,共10页
诗性语言与日常语言并无确定的界线,两者是相互转化的,促成其转化的关键是虚拟意向关系。虚拟意向关系悬置了现实世界, 使“人——语言——世界”的关系转变为“人—语言”关系,转变为“我—你”关系,于是,人与语言在相互作用中... 诗性语言与日常语言并无确定的界线,两者是相互转化的,促成其转化的关键是虚拟意向关系。虚拟意向关系悬置了现实世界, 使“人——语言——世界”的关系转变为“人—语言”关系,转变为“我—你”关系,于是,人与语言在相互作用中充分敞开了自身的感性丰富性。诗性语言是一个召唤,人的心灵有多深广,它就能得到多深广的回应。当人突破了所有内心壁障而拥有全部深广度时,诗性语言也就具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诗性语言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它因虚拟意向关系而拒绝了世界,但这恰恰为深入世界创造了前提;它断绝了日常交流,却开启了真正的全面的交往和心灵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语言 虚拟意向关系 审美生成 文本语言
全文增补中
道家美学中“和”范畴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小斌 孙丽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7,共4页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和"范畴有个源起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和"的概念起源之初就有一定的审美趋向,诸子时代,儒、道、墨等诸家对其涵义进行了哲理意义的阐发。儒家论... "和"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核心的概念。从生成论的观点来看",和"范畴有个源起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和"的概念起源之初就有一定的审美趋向,诸子时代,儒、道、墨等诸家对其涵义进行了哲理意义的阐发。儒家论"和",则重于伦理政治的角度,重点讲"人和"。道家论"和",多以气言,强调调平阴阳之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重点讲"天和",强调只有恪守天性,排除外物杂念的烦扰的专注,才能达于生命精神之"和"的极至,体现了人与自然之和谐的价值取向,反映出人类对自然和谐与生命和谐的审美追求。魏晋玄学在道家"和"观念的基础上,融会儒、佛、墨等各家对"和"的涵义的阐发,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赋予其丰富而深刻的审美内涵,"和"观念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和”范畴 审美生成
下载PDF
试论桂林山水美的审美生成及其层次——兼谈山水审美的主体条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启军 《旅游论坛》 1999年第S1期93-95,共3页
本文认为桂林山水是作为客观物质实体存在的审美对象,桂林山水美则是审美主体对桂林山水进行审美而生成的美的形态。不是先有桂林山水美而后才有对桂林山水美的审美欣赏,而是先有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欣赏而后才有桂林山水美的生成。因为... 本文认为桂林山水是作为客观物质实体存在的审美对象,桂林山水美则是审美主体对桂林山水进行审美而生成的美的形态。不是先有桂林山水美而后才有对桂林山水美的审美欣赏,而是先有对桂林山水的审美欣赏而后才有桂林山水美的生成。因为山水审美的主体条件大体上表现为高低深浅两个层次,所以桂林山水美也相应地具有象形美和意蕴美两个基本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山水美 审美生成 象形美 意蕴美
下载PDF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鲁荣 袁鲁燕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2期492-492,共1页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茶艺表演过程中主题创作的意义和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是通过茶艺制造者与品评者来共同造就的,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也是茶艺表演的重要部分。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意见能够对我茶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推动...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茶艺表演过程中主题创作的意义和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是通过茶艺制造者与品评者来共同造就的,茶艺表演的审美机制也是茶艺表演的重要部分。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意见能够对我茶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茶艺表演 主题创作 审美生成机制
下载PDF
张戒论诗歌审美生成
12
作者 张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张戒继承、发展了传统诗学重“情”的诗歌审美生成论,认为诗歌审美生成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情兴。基于此,张戒要求“情真”,“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同时,作为儒家诗教的继承者,他又以“诗言志”、“思无邪”理论对“情”作了... 张戒继承、发展了传统诗学重“情”的诗歌审美生成论,认为诗歌审美生成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情兴。基于此,张戒要求“情真”,“情意有余,汹涌而后发”;同时,作为儒家诗教的继承者,他又以“诗言志”、“思无邪”理论对“情”作了规范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戒 《岁寒堂诗话》 审美生成 情真 诗言志
下载PDF
中国西部题材中“荒漠”意象的审美生成逻辑
13
作者 叶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0-63,共4页
西部片这个概念发轫于美国,指以美国西部为地理背景,根据西进运动时的很多奇闻轶事创作出来的影片。[1]19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西部开发计划,许多来自东部的普通人大规模前往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轮淘金热,好莱坞以此为背景拍摄了许多... 西部片这个概念发轫于美国,指以美国西部为地理背景,根据西进运动时的很多奇闻轶事创作出来的影片。[1]19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西部开发计划,许多来自东部的普通人大规模前往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轮淘金热,好莱坞以此为背景拍摄了许多宣扬美国人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拓进取精神 奇闻轶事 审美生成 西进运动 淘金热 西部题材 西部片 地理背景
下载PDF
悟道与意境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念然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9,共3页
悟道(道之审美)是意境审美生成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环节。悟道实现了传统艺境在审美体验上的本体统一。儒、道、禅三家艺境虽然以不同审美言说方式显露其“色相”,却都是在体道、悟道中敞亮其艺境创构的本真归趣的。
关键词 悟道 意境 审美生成
下载PDF
论林焕彰童诗中色彩的审美生成
15
作者 李贵苍 熊淑燕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
色彩是诗歌创作的一大要素,影响着诗歌的美学构成。台湾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的童诗备受读者喜爱,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在诗歌中对色彩别出心裁的运用,营造出一个绚烂的诗歌意境。本文研究林焕彰《妹妹的童鞋》诗集中的"色彩"审美,... 色彩是诗歌创作的一大要素,影响着诗歌的美学构成。台湾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的童诗备受读者喜爱,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在诗歌中对色彩别出心裁的运用,营造出一个绚烂的诗歌意境。本文研究林焕彰《妹妹的童鞋》诗集中的"色彩"审美,通过整体比较,探讨林焕彰童诗中色彩的审美生成特点,认为他的童诗在色彩与意象、色彩与意境、色彩对比、色彩想象等方面,不仅匠心独具,而且常常以色彩主导意象,突显出别样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焕彰 童诗 色彩 审美生成
下载PDF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生成
16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9,共6页
艺术欣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有人曾试图用“欣赏对象—审美反映”或“刺激—反应”来说明人的欣赏活动,其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创造,忽视了艺术欣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认为,艺术欣... 艺术欣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有人曾试图用“欣赏对象—审美反映”或“刺激—反应”来说明人的欣赏活动,其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创造,忽视了艺术欣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认为,艺术欣赏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反映或反应过程,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的审美生成过程。1.艺术欣赏是主动的行为,它起始于人的审美需要。正是需要使主体进入审美准备状态,推动主体去作审美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审美生成 欣赏活动 交互作用 审美需要 准备状态 心理因素 审美欣赏 审美主体 主体进入
下载PDF
审美生成与本土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学勇 李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审美生成 当代文学评论 本土化 感受 笔谈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中国文学 全球化语境 艺术创新 民族特色 外来文学 审美意识 外来文化
原文传递
论叙事意象的审美生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咏梅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39,共3页
叙事意象是杨义先生首次提炼出的中国叙事学的独特范畴。如其所言:中国叙事文学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之矿藏”。①叙事意象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意象思维和意象审美方式的产物,携带着独特的中国文化... 叙事意象是杨义先生首次提炼出的中国叙事学的独特范畴。如其所言:中国叙事文学之有意象,“犹如地脉之有矿藏,一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之矿藏”。①叙事意象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意象思维和意象审美方式的产物,携带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意象 审美生成 中国叙事学 叙事文学 文化密码 审美方式 中华民族 文化基因
原文传递
音乐与人——关于音乐感性鉴赏力审美生成的理论设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田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1,共9页
写在前面的话 音乐与人这个问题,在我学习音乐的时候从没有去想过。自我从事音乐艺术教学以后,就迫使我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如何让人懂音乐,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教授音乐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赋予人生以更高意义... 写在前面的话 音乐与人这个问题,在我学习音乐的时候从没有去想过。自我从事音乐艺术教学以后,就迫使我去思考这个问题了。在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如何让人懂音乐,其实并不单纯是一个教授音乐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赋予人生以更高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对我对学生同样如此。人性的内涵究竟有些什么,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究竟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在“十年内乱”后被人们空前地敏感起来: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卡夫卡热;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等。我一次次被卷入这些敏感区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成 乐感性 理论设想 魔幻现实主义 音乐知识 人的生存意义 弗洛伊德 音乐艺术 人的价值 黑色幽默
原文传递
道家美学“大”范畴的审美生成
20
作者 易小斌 陈怡君 《汉字文化》 2021年第22期142-144,共3页
"大"见之于甲骨文,先秦诸子几乎皆有论之,《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左传》中"大"与"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所涉"大"的概念主要赋予其道德层面的内涵。老子论"大",赋予... "大"见之于甲骨文,先秦诸子几乎皆有论之,《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左传》中"大"与"美"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所涉"大"的概念主要赋予其道德层面的内涵。老子论"大",赋予其不确定性和无限性的特征,所谓"大道之美";庄子论"大",起始于美又超越于美,体现出自然无为的特性。魏晋南北朝以来,艺术家对艺术技巧根本规律的认识,无论是顺乎自然的天工大巧,还是不违性情的人为之巧,正是以先秦道家"大巧若拙"的观念直接启悟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大” 审美范畴 审美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