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圣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实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实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它使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各种概念化的解释都难免简单化、机械化,真正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的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文学本质 审美生活方式
下载PDF
让师生拥有沸腾的审美生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笑梅 《江苏教育》 2019年第34期1-1,共1页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展现,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最高级的峰巅。”美育,既是一种教育形式,又是一种教育观念,美育观照下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求“坚持以美育人,...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最完满的展现,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最高级的峰巅。”美育,既是一种教育形式,又是一种教育观念,美育观照下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求“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当实现“美学化”的转向,让师生拥有沸腾的审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活 沸腾 师生 教育形式 学校美育 人的本质 美的本质 教育观念
下载PDF
审美生活·自由·时间——蒋孔阳美育思想萃要
3
作者 黄宝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蒋孔阳美育理论的建树集中体现在审美生活、自由、时间三个核心概念上,由此生发,在美育本质论、美育功能论、美育实施过程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见解,对30年来中国美育理论学术史建设贡献卓著。
关键词 蒋孔阳 审美生活 自由 时间 美育理论
下载PDF
新实用主义的两种审美生活构想--回应舒斯特曼先生
4
作者 王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82,共11页
同为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罗蒂与舒斯特曼在应该选择何种“审美生活”的问题上激烈争论。罗蒂的审美生活张扬自我创造与私人完美,认为它们与社会正义、人类团结属于两种不同的取向,不应也无法在理论层次上把两者综合起来。舒斯特曼严... 同为新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罗蒂与舒斯特曼在应该选择何种“审美生活”的问题上激烈争论。罗蒂的审美生活张扬自我创造与私人完美,认为它们与社会正义、人类团结属于两种不同的取向,不应也无法在理论层次上把两者综合起来。舒斯特曼严词批评罗蒂将这种审美生活片面等同于非凡的天才与独创性,将“强健诗人”与“反讽主义者”两种审美典型错误地予以合并,将自我不断新异化、再描述,导致其因缺乏统一性而变得语无伦次、荒诞不经等。实际上,这些意见忽视了罗蒂对非凡天才的鲜明批评,误解了自我创造与独创之间的关系,未晓“强健诗人”与“反讽主义者”各自的言说对象以及两者的异同,不明罗蒂所言的“偶然”——时间与机缘——决定了审美自我的动态生成与网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审美生活 舒斯特曼 新实用主义
下载PDF
向美而行:让师生拥有沸腾的审美生活——我的办学主张与实践
5
作者 王笑梅 《教育视界》 2022年第13期46-50,共5页
人的本质的最高实现,就是自由的实现,就是美的创造。教育,就是要帮助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在办学实践中,秉持“让学生拥有沸腾的审美生活”的主张,积极向美而行,将学校变成审美教育场:关注学科之美,让儿童立在学习中央;注重环境打造,... 人的本质的最高实现,就是自由的实现,就是美的创造。教育,就是要帮助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在办学实践中,秉持“让学生拥有沸腾的审美生活”的主张,积极向美而行,将学校变成审美教育场:关注学科之美,让儿童立在学习中央;注重环境打造,让课程成为美好的邀约;强调以美育德,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生活 办学主张 学科之美 美育课程 以美育德
下载PDF
论马尔库塞以新感性走向审美生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敏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8-90,共3页
马尔库塞认为,肯定文化通过宣传虚假的美,使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受到压抑和处于不自由的境遇,反而有一种满足和幸福的感觉。这样,人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丧失总体性、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失去了家园归属感和生活意义。因此,为了使... 马尔库塞认为,肯定文化通过宣传虚假的美,使人们往往感觉不到受到压抑和处于不自由的境遇,反而有一种满足和幸福的感觉。这样,人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丧失总体性、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失去了家园归属感和生活意义。因此,为了使人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必须对这种现实进行变革,然而过去的暴力革命已经不可能,只有以"新感性"为基础,以审美、艺术为依托进行革命,才能发扬文化的否定意义,反抗理性的暴戾,建构新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库塞 新感性 审美生活 肯定文化 工具理性
下载PDF
工艺美院风格:中国现代审美生活与美育的开端
7
作者 李福成 刘毅 《美育学刊》 2022年第2期99-103,共5页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标志着新中国开启了现代审美生活,进入到社会大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更为重要的是...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标志着新中国开启了现代审美生活,进入到社会大众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进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诸位开创者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兼顾精英艺术的形而上与实用艺术的形而下的融合发展模式,并且对社会性审美教育,以及促进审美观念的形成与审美趣味的提升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审美生活 美育
下载PDF
试论价值关怀的现代转向和审美生活化
8
作者 李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价值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理性批判与反思,关切到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它作为人类理想承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包括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向度,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精神的关照下,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关... 价值关怀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实践活动的理性批判与反思,关切到美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它作为人类理想承载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包括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向度,能使人们的实践活动在理性精神的关照下,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既关注个体,又着眼于人类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关怀 审美生活 指归 实现 转向
下载PDF
审美生活之思——《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简评
9
作者 斈勤 《美育学刊》 201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刘彦顺教授的《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系国内首部对“时间性”这一美学关键词所做的专题性研究著作,全书共分11章,分别为“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康德美学中‘身体’与‘时间性’的... 刘彦顺教授的《时间性——美学关键词研究》,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系国内首部对“时间性”这一美学关键词所做的专题性研究著作,全书共分11章,分别为“奥古斯丁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康德美学中‘身体’与‘时间性’的缺失”,“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问题”,“‘实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词研究 时间 审美生活 人民出版社 简评 黑格尔美学 研究著作
下载PDF
编委风采 学者华光 严谨治学 审美生活——建筑美学研究专家 唐孝祥
10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基本简历:唐孝祥,男,1965年生,湖南部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先后在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建筑美学方向)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民... 基本简历:唐孝祥,男,1965年生,湖南部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先后在南开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建筑美学方向)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兼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第一届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特聘评议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南方建筑》编委、《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院 美学研究 评议专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委 严谨治学 审美生活 华南理工大学
下载PDF
对“国风变装”短视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批判性透视
11
作者 赵雯睿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当今各大视频平台流行的“国风变装”短视频可被看作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现象,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美感元素。但是,这种美感并非我们在经典美学中所理解的美感,而是由消费社会制造的、披着“美”的外衣的快感。“国风变装”短视频带... 当今各大视频平台流行的“国风变装”短视频可被看作一个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典型现象,其中融入了丰富的美感元素。但是,这种美感并非我们在经典美学中所理解的美感,而是由消费社会制造的、披着“美”的外衣的快感。“国风变装”短视频带有明显的文化工业特质,在消费逻辑的操纵之下,创作者对于流量的关注更胜于质量,因而常常创作出模式化的视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推进成了促进消费的一种话语策略,所生产出的实为美感的幻象,在这种情况下,美感被快感偷换,人们的感性钝化,审美能力被削弱,最终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真正的审美相背离。当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已违背了其推崇者最初的美学畅想,我们需要回溯其理论渊源,以此来重建一种与当今时代之人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变装”短视频 日常生活审美 消费社会 文化工业
下载PDF
当代观念艺术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
12
作者 刘紫荆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在当代文化工业背景下,后现代艺术与商业相融,复制、消费、平面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艺术观念取代艺术实物的结构与色彩,使得传统艺术门类被消解、变得虚无,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被放大,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产生的最主要目... 在当代文化工业背景下,后现代艺术与商业相融,复制、消费、平面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艺术观念取代艺术实物的结构与色彩,使得传统艺术门类被消解、变得虚无,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被放大,成为一件艺术作品产生的最主要目的,观念艺术油然而生。随着当代社会工业文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观念艺术在生活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逐渐日常生活审美化。基于此,本文对当代观念艺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了一定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文化工业 观念艺术 生活审美
下载PDF
饮食生活审美化:苏轼饮食诗的多维透视
13
作者 刘茵如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7期8-10,共3页
“食”是个体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形式,饮食在诗歌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诗歌中不乏关于饮食的描绘。苏轼自称“老饕”,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饮食诗。饮食诗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体验,赋予了平凡的饮食... “食”是个体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形式,饮食在诗歌中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两汉至唐宋,诗歌中不乏关于饮食的描绘。苏轼自称“老饕”,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饮食诗。饮食诗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度体验,赋予了平凡的饮食以审美的高度。饮食诗承载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哲理情思,且是他缓解遭贬谪的愤懑之感并试图走出精神困境的一种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困境 生活审美 现实生活 苏轼 多维透视 人生态度 饮食诗 先秦两汉
下载PDF
“时尚妆”颜科——青黛与唐代审美生活
14
作者 刘啸虎 陈浙 《文史天地》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一、“青黛”之源,“青”字在中国古代内涵丰富。单以颜色观之,与“青”相关者多达十余例,最为常见当数蓝色与绿色。又有汉代刘熙《释名》日:“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古代女子在画眉前,一般要修去天然的眉毛,以“黛”... 一、“青黛”之源,“青”字在中国古代内涵丰富。单以颜色观之,与“青”相关者多达十余例,最为常见当数蓝色与绿色。又有汉代刘熙《释名》日:“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古代女子在画眉前,一般要修去天然的眉毛,以“黛”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女子 《释名》 青黛 审美生活 相关者 眉毛 内涵丰富
原文传递
以日常生活审美化透视新媒介文艺的特性
15
作者 李敏 《文化产业》 2023年第29期106-108,共3页
当今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消费社会,消费和文化占据中心位置。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边界逐步模糊,符号与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感。当某一现存媒介的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有被同类媒介兼容的风险时,新兴... 当今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消费社会,消费和文化占据中心位置。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边界逐步模糊,符号与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媒体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距离感。当某一现存媒介的全部功能或部分功能有被同类媒介兼容的风险时,新兴媒介便应运而生。而新媒介文艺的内涵兼具广义与狭义两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新兴媒介 日常生活审美 距离感 媒体受众 广义与狭义 文艺 传播者
下载PDF
人物摆拍短视频创作的策略研究--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角
16
作者 李芊莹 张剑 《湖南包装》 2023年第6期93-97,共5页
随着融媒体时代深入推进、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短视频摄影创作尤其是人像摄影创作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日常文化消费娱乐活动。文章从人物摆拍历史、分类、现状三方面入手,采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审美理论视角,... 随着融媒体时代深入推进、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短视频摄影创作尤其是人像摄影创作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日常文化消费娱乐活动。文章从人物摆拍历史、分类、现状三方面入手,采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审美理论视角,探讨人物摆拍策略,试图链接艺术与生活,为提升用户短视频摆拍的拍摄技巧与审美水平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摆拍 短视频 生活审美
下载PDF
记叙文写作:基于生活审美的思辨体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淮高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9期65-67,共3页
高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记叙文写作难以体现思辨性的认知误区。记叙文同样可以体现思辨性。经过从生活现象到生活体验的美感,对生活体验再加工的美妙,最后实现生活体验思辨转化的美悟,如此层层掘进,记叙文写作便能通过生活审美的思辨体... 高中写作教学,普遍存在记叙文写作难以体现思辨性的认知误区。记叙文同样可以体现思辨性。经过从生活现象到生活体验的美感,对生活体验再加工的美妙,最后实现生活体验思辨转化的美悟,如此层层掘进,记叙文写作便能通过生活审美的思辨体验呈现别样的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 写作 生活审美 思辨体验
下载PDF
空间与媒介维度下独立咖啡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18
作者 周阳熙 罗奕 《视听》 2023年第11期144-147,共4页
当前,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遍地开花,体现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品咖啡需求,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表征。基于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物理空间和媒介空间双重维度看,独立咖啡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路径是:... 当前,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遍地开花,体现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品咖啡需求,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表征。基于费瑟斯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物理空间和媒介空间双重维度看,独立咖啡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实践路径是:在感知空间中让艺术日常生活化,在构想空间中对日常生活进行精神性改造,在体验空间中进一步实现日常生活美学的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咖啡馆 空间生产 社会化媒体 日常生活审美
下载PDF
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深层次危机性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倩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3-47,71,共6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 “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隐藏着诸多带有危机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消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开启的主流审美原则即“审美无功利的合目的性”相背离;日常生活审美所具有的“当下、现实、平庸和有限”的特征,也拒斥了传统审美的超越性;其刺激消费的深层动机,成为了资本与欲望的陷阱,削弱了人类的精神性追求,助长了人的物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倾向;同时使人在与物的关系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而变为资本流通的一个环节,人的生存被进一步伪饰化、虚拟化,人被异化为“非人”,现实感丧失。“日常生活审美化”充满假象和欺骗性的及浅表化、伪饰化的审美事实,违背了美的本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它隐藏着的未被充分反思与言明的、关乎人类未来的危机性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功利性 超越性 物质主义 人的异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何以可能--韦尔施论“浅层审美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祥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如今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虽“硝烟”已散,但对该问题的展开在今日远比之前更宽阔,研究也更加具体与深入。韦尔施论述该命题时分别阐述了其中不同的内涵,其态度略有不同,他虽然着重强调“深层审美化”,但却不可忽视他对“浅表... 如今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虽“硝烟”已散,但对该问题的展开在今日远比之前更宽阔,研究也更加具体与深入。韦尔施论述该命题时分别阐述了其中不同的内涵,其态度略有不同,他虽然着重强调“深层审美化”,但却不可忽视他对“浅表审美化”方面的研究。他对“浅表审美化”现象给予否定态度,认为其只是一种快感满足,但与之相对的理论却应该恢复到“美学”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韦尔施 浅层审美 审美 美感 快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