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美的福祉”:《洛丽塔》艺术手法试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9-31,共3页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被誉为美国自福克纳崛起之后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最受争议的作品《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唯美主义思想的最好注脚:该书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意象和大量精妙的文字游戏都为其营造...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被誉为美国自福克纳崛起之后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最受争议的作品《洛丽塔》是纳博科夫唯美主义思想的最好注脚:该书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意象和大量精妙的文字游戏都为其营造了一种令人着迷的语言的美感,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审美的福祉"。本文将对该书的艺术手法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福祉 文字游戏 好奇心 洛丽塔
原文传递
纳博科夫的“千千心结”与白日呓语——对《洛丽塔》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瑾焕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8,共4页
艺术之于创作者个人的功利就是以想象性的完成来补救心理上的缺失。纳博科夫少年时代的情感风暴促使他创作了《洛丽塔》。对人的迷狂状态的正视和认定,即使是罪恶的迷狂,也是一种生命的抚慰。《洛丽塔》将人的癫狂纳入叙述方式,成为其... 艺术之于创作者个人的功利就是以想象性的完成来补救心理上的缺失。纳博科夫少年时代的情感风暴促使他创作了《洛丽塔》。对人的迷狂状态的正视和认定,即使是罪恶的迷狂,也是一种生命的抚慰。《洛丽塔》将人的癫狂纳入叙述方式,成为其小说精神及生命意志的表达,并从中得到一种"审美福祉"或"审美狂喜",从而对读者的阅读习惯、鉴赏能力与审美趣味,甚至对人类的理性精神也持一种嘲弄和反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洛丽塔 审美福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