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戏”:作为文化身份与审美秩序
1
作者 林清华 《福建艺术》 2011年第2期60-63,共4页
一 中国历来有“戏教”传统。“文以载道”是对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诉求与规训。
关键词 审美秩序 文化身份 影戏 “文以载道” 民族文化 历史话语 规训
下载PDF
生活艺术的指南——透过《闲情偶寄》看物化审美的秩序建构
2
作者 党贝贝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明末清初,社会生活观念的蜕变,使得传统“心”(精神)与“物”(物质)间的关系、审美价值的判断,以及阶级层次的划分等显现得杂乱无章。《闲情偶寄》成书的年代,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在《闲情偶寄》中,李渔... 明末清初,社会生活观念的蜕变,使得传统“心”(精神)与“物”(物质)间的关系、审美价值的判断,以及阶级层次的划分等显现得杂乱无章。《闲情偶寄》成书的年代,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期。在《闲情偶寄》中,李渔一方面强调“雅人韵士”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执着于世俗生活的实践,将审美意趣注入日常生活之中,即“生活艺术化”,通过对“物”的品鉴和划分,试图为当时社会提供一套“物”与“人”之间的审美范式与价值理想,进而厘定雅俗之间的界限,旨在规正风俗、警惕人心,以期构建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反观当下,消费主义高行不止,《闲情偶寄》一书对处于物欲中无所适从、在“心为物役”和“身为物役”状态中迷失自我的当代人来说,以传统的审美标准重塑有精神秩序、文化内涵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规制 审美秩序 物化
下载PDF
德勒兹身体美学视阈下复杂性建筑的审美秩序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杨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2-73,共2页
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准化建造,带来了人们对欧式几何空间审美感知的乏味。而复杂性建筑的非线性形式及矛盾、冲突、折叠、断裂等复杂的形态特征,强化并增强了人们对空间的实体感知。这一感知过程具有强烈的身体特征,同时也是对现代主义建... 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准化建造,带来了人们对欧式几何空间审美感知的乏味。而复杂性建筑的非线性形式及矛盾、冲突、折叠、断裂等复杂的形态特征,强化并增强了人们对空间的实体感知。这一感知过程具有强烈的身体特征,同时也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视觉中心主义的一种反叛。本文以德勒兹身体美学为视角,建构复杂性建筑的审美秩序,以期为建筑突破工具理性向身体本源、知觉记忆和生活体验回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复杂性 建筑 审美秩序
原文传递
基于审美理性的平面图形秩序探讨——以浮世绘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思佳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0期184-186,共3页
审美活动反映了人类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与探讨,具有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性质。美的真实性与秩序性这种双重性质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模仿与对主观精神的表达。文章对平面视觉活动审美进行理性讨论,利用几何图形分析审美秩序的基本定理,从... 审美活动反映了人类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与探讨,具有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性质。美的真实性与秩序性这种双重性质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模仿与对主观精神的表达。文章对平面视觉活动审美进行理性讨论,利用几何图形分析审美秩序的基本定理,从而建立理性的审美秩序,探讨平面视觉活动中易被忽略的理性审美与潜在秩序法则,以期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秩序 平面图形 审美理性
下载PDF
“秩序审美”的伦理向度——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
5
作者 曾粤兴 于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3,共8页
文章通过透视热点新闻,揭示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秩序审美"的冲动,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探讨冲突的暴力化、群体化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出"秩序审美"的伦理向度问题,以理性、善为载体,反思新闻背后... 文章通过透视热点新闻,揭示其背后的始作俑者——"秩序审美"的冲动,以群体性事件生成机制为解读路径,探讨冲突的暴力化、群体化折射出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出"秩序审美"的伦理向度问题,以理性、善为载体,反思新闻背后的社会机理,并提出幸福城市的伦理生态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审美 伦理 群体性事件
下载PDF
审美的形上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国荣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7-104,共8页
审美活动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存在的图景,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审美之域的存在秩序或审美秩序。作为审美关系中的存在规定,美不仅表现为对象的自在属性,而且也体现了人的价值理想,以感性与理性、存在与本质、个体与... 审美活动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存在的图景,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审美之域的存在秩序或审美秩序。作为审美关系中的存在规定,美不仅表现为对象的自在属性,而且也体现了人的价值理想,以感性与理性、存在与本质、个体与普遍、理性与非理性等等的整合为形式,审美活动从一个方面为克服人自身的分离、达到“全而粹”的完美存在提供了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审美秩序 存在的完美
下载PDF
论审美主观形式
7
作者 赵维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37-139,共3页
从两重性的角度对待审美主观形式,就等于把它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审美主观形式因此不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式。两重性就是指潜在性与显在性。一方面,它们是一种历时性的相互过渡关系,潜在性在作为审美活动方式规范的意义上,通过美的... 从两重性的角度对待审美主观形式,就等于把它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审美主观形式因此不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式。两重性就是指潜在性与显在性。一方面,它们是一种历时性的相互过渡关系,潜在性在作为审美活动方式规范的意义上,通过美的生成而过渡到显在性;显在性在作为审美意识特性规范的意义上,通过美的消耗而过渡到潜在性。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一种共时性的相互转化关系,潜在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转化为显在性,显在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中转化为潜在性。两重性的过渡与转化描述了审美主观形式与审美客观活动的连接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揭示了审美本身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主观形式 两重性 审美秩序 审美活动
下载PDF
绘画艺术形式秩序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笑珊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123-125,128,共4页
形式秩序的本质在于其对运动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我们把这种观察延伸到艺术史中,就会发现,科学的使命是在多样化的现象中提炼出有规则的秩序,而艺术的使命则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在视觉艺术中,形式秩序是... 形式秩序的本质在于其对运动性和稳定性的判断。我们把这种观察延伸到艺术史中,就会发现,科学的使命是在多样化的现象中提炼出有规则的秩序,而艺术的使命则是运用形象去显示出这种多样化的现象中所存在的秩序。在视觉艺术中,形式秩序是一种根本的秩序。人类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秩序的感知,把自然界中的秩序运用于艺术构思之中,探寻与观者心理秩序同构的诉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之美 稳定性 理性秩序 审美秩序
下载PDF
“微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审美观照
9
作者 郑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6期57-59,共3页
新媒介在消费主义的效用中不断运行,打破了美学场域与日常生活的界限,生成了以碎片化、世俗化、草根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模式。'微'展现了新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取向,网络直播是'微'时代一种极具代... 新媒介在消费主义的效用中不断运行,打破了美学场域与日常生活的界限,生成了以碎片化、世俗化、草根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模式。'微'展现了新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取向,网络直播是'微'时代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行为互动方式,将其置于'微文化'视域下,以其为审美对象,分析其文化症候、美学趋向,进而探究其审美秩序,有助于新媒介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网络直播 症候 审美秩序
下载PDF
中国新诗写作难度的缺失与重置
10
作者 罗小凤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14期23-28,共6页
放眼望去,当下诗歌界群魔乱舞,大量粗俗不堪、平庸至极的“伪诗”被奉为经典,许多追随者争相模仿,严重扰乱了诗坛的审美秩序和艺术标准,误导了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以至谢冕曾不无痛心地感叹:“新诗正在离我们远去”。
关键词 中国新诗 写作难度 艺术标准 审美秩序 追随者 诗歌 诗坛
下载PDF
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行动意向研究以某市柔道女运动员的典型事例分析为基础
11
作者 李心悦 王若光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第4期31-37,共7页
柔道女队员是兼具女性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矛盾体。基于理性二元对立以及身体论,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从女运动员行动主体内部出发,微观呈现她们选择重竞技项目的最初意向,探究随着女运动员实践程度的加深,女性面对自我怀疑、权力压制时的调... 柔道女队员是兼具女性与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矛盾体。基于理性二元对立以及身体论,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从女运动员行动主体内部出发,微观呈现她们选择重竞技项目的最初意向,探究随着女运动员实践程度的加深,女性面对自我怀疑、权力压制时的调适,对女性参与重竞技项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女性最初选择重竞技项目的意向多为混合型;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女性由于传统习惯的束缚而产生更多的矛盾与冲突,在权力氛围中呈现“失语”或“不在场”,但赋权与认同发生后女性产生了主体性的自我建构;女运动员在权力的规训与自我建构中寻找平衡,虽是女性与社会的“合谋”,但此行为的自主性以及合谋产生的利己反馈证实了参与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理性 审美秩序 赋权 认同 合谋
下载PDF
宋代的“城管”与拆迁
12
作者 吴钩 《同舟共进》 2013年第6期80-81,共2页
对城市主政者来说,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审美图景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这种与市民日常生活为敌的审美秩序,终究阻拦不了内在于市民生活的自发秩序,坊市制最后还是不知不觉间瓦解了。北宋政府承认既成事实,在自发生长的市民社会之... 对城市主政者来说,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审美图景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但这种与市民日常生活为敌的审美秩序,终究阻拦不了内在于市民生活的自发秩序,坊市制最后还是不知不觉间瓦解了。北宋政府承认既成事实,在自发生长的市民社会之前,克制住权力的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迁 城管 宋代 审美秩序 自发秩序 市民生活 日常生活 既成事实
下载PDF
西方汉学家论中国自然法传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洪泳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91,共13页
以寻求普遍原则作为实际法审查标准的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中国的法律传统中是否存在着类似的自然法观念,基于中西文明语境的不同,认识可谓错综复杂。西方汉学家对中西文明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或洞察... 以寻求普遍原则作为实际法审查标准的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具有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中国的法律传统中是否存在着类似的自然法观念,基于中西文明语境的不同,认识可谓错综复杂。西方汉学家对中西文明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或洞察,他们对中国自然法传统的思想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中西文明之间的隔膜,但也同样会存在一定的误解甚至错讹。李约瑟认为中国存在有法学意义上的自然法,主张礼即自然法,但否认中国存在科学意义上的自然法则。郝大维与安乐哲则严格区分逻辑秩序与审美秩序,否认礼是自然法。皮文睿则将儒家法学视为超越自然法的均衡论,而将黄老思想看成一种基础自然主义的表达,从而认为其“道生法”的思想主张是建构于基础自然主义之上的自然法观念。借助西方汉学家考察中国自然法传统的理论视角,我们可以就中西文明所寻求的普遍原则提供一条有效对话的路径,促成人类共同价值的达成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家 自然法 自然法则 审美秩序 基础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财政整顿的美学
14
作者 卡罗·托格纳托 徐玉明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87-106,4-5,共22页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保持着其审美维度,本文专注于财政整顿这一问题。为了找出财政整顿中的美学,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可以当作一个文化问题加以思考。因为财政整顿在退出技术争论之时被加以转化并一跃进入公共领域,这一路径...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保持着其审美维度,本文专注于财政整顿这一问题。为了找出财政整顿中的美学,必须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可以当作一个文化问题加以思考。因为财政整顿在退出技术争论之时被加以转化并一跃进入公共领域,这一路径是可能实现的。为了具体起见,本文关注财政整顿的一个具体案例: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意大利由蒙蒂政府所推行的财政整顿。本文通过讨论这一时期蒙蒂政府在意大利进行的政策行为,发现其财政整顿的审美维度,证明其财政整顿的美学与意大利新总理及其内阁的美学恰好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整顿 美学 蒙蒂政府 文化事件 经济生活的审美秩序
原文传递
纯粹视觉语言的特性化应用
15
作者 王星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7年第10X期72-74,共3页
纯粹视觉语言的特性:一、图形元素的符号化象征功能,即图形除自身可表现现实物象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承载在其形态之上的一种或多种象征寓意,成为表现特定内涵的符号。二、形式上突出运用点、线、面、色、质的原初性直觉样式,注重简约... 纯粹视觉语言的特性:一、图形元素的符号化象征功能,即图形除自身可表现现实物象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承载在其形态之上的一种或多种象征寓意,成为表现特定内涵的符号。二、形式上突出运用点、线、面、色、质的原初性直觉样式,注重简约的视觉构成。三、强化使用审美形式法则,在鲜明的秩序感中创建出清晰的视觉逻辑。四、简约视觉流程,保证主题的直观性,留给观者以充足的视象解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符号化 原初化视觉构成 审美秩序 简约视觉流程
原文传递
无聊的书法
16
作者 张三 《东方艺术》 2001年第5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书法家 审美观念 视觉艺术 重估一切价值 审美秩序 文化隐喻 现代艺术 艺术语言 颠张醉素 书写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