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剧场审美符号:结构·视觉·身体 2023乌镇戏剧节14部国外作品掠影
1
作者 高卫军 《上海戏剧》 2023年第6期14-18,共5页
第10届乌镇戏剧节重新起航,共11天,在12个剧场,有28部特邀剧目轮番上演。本文以观赏2023年乌镇戏剧节14部国外戏剧作品为基础,简要勾勒来自异国文化的戏剧样貌,主要将视线投注在戏剧本体形态,去感觉、感受、感知,去联结、联想、联觉,尽... 第10届乌镇戏剧节重新起航,共11天,在12个剧场,有28部特邀剧目轮番上演。本文以观赏2023年乌镇戏剧节14部国外戏剧作品为基础,简要勾勒来自异国文化的戏剧样貌,主要将视线投注在戏剧本体形态,去感觉、感受、感知,去联结、联想、联觉,尽力捕捉其中的剧场审美符号,并进一步将关注点聚焦到戏剧结构、视觉景观和身体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本体 审美符号 乌镇戏剧节 视觉景观 异国文化 戏剧结构 戏剧作品 剧场
下载PDF
论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审美符号
2
作者 傅铭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2期10-11,共2页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提出,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在20世纪中叶的一次“结构主义”思潮中开始重新发现“符号”的意义,关于符号学的研究几乎成为了社会与人文研究的总方法论,所有与意义研究相关的课题,都转...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索绪尔符号学理论的提出,现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在20世纪中叶的一次“结构主义”思潮中开始重新发现“符号”的意义,关于符号学的研究几乎成为了社会与人文研究的总方法论,所有与意义研究相关的课题,都转向符号学的领域。经过长期积淀后的当代陶艺创作理论也是与其相互融合的产物,陶艺创作中的审美符号也成为了传达艺术生命、思想及情感的抽象话语,其主要的表现方式则是“形式”与“意蕴”的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对当代陶艺创作的审美符号的三个方面的初步解析,借以探讨当代陶艺创作中审美符号的衍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陶艺创作 审美符号 艺术意蕴
下载PDF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9
3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了低一层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字"象"的因素,其主要缺陷是对汉字这种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缺乏一种特异性的自觉和同情。而汉字中或凝练或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事物精华的浓缩和概括,透过汉字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观念的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知识,以仍然鲜活的形式,体现在文字的创造中。"象"与"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体,在汉字的发展史中,起着深刻的作用。汉字构形中的"抽象",表现了汉字写"意"的特点,唤醒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写意"的传统意识。象形、象意,包含着"象"与"意"两大传统的交融,并通过"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开辟辽阔浩渺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必须超越认识层面,进入美学探索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书说 汉字审美符号 存在方式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从缠足到高跟鞋——中国近代女性身体审美符号的变迁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为香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缠足和高跟鞋是女性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显著标志,体现着女性身体审美符号变迁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实则源于共同的性别文化基础及相应的社会审美标准。无论缠足还是高跟鞋,它们都以女性的脚作为展示自我的舞台,都是女性追求身体美与实现... 缠足和高跟鞋是女性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显著标志,体现着女性身体审美符号变迁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实则源于共同的性别文化基础及相应的社会审美标准。无论缠足还是高跟鞋,它们都以女性的脚作为展示自我的舞台,都是女性追求身体美与实现社会参与的方式。从其所体现的身体美来看,女性的美是以男人的目光为参照标准。而作为女性的社会参与方式,缠足与高跟鞋又都明显地带有自我束缚甚至摧残的特征。从缠足到高跟鞋的历史变迁既承载着近代中国的观念更新,同时亦是一部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身体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足 高跟鞋 女性身体 审美符号
下载PDF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期107-108,共2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这几年国内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然而,各种论说在不质疑这一命题的前提下,反复执著于对审美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讨论。尽管也有人指出其命题的不成立,却也难以述清其理。如果将其放入西方文化的理论背...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这几年国内学术界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然而,各种论说在不质疑这一命题的前提下,反复执著于对审美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讨论。尽管也有人指出其命题的不成立,却也难以述清其理。如果将其放入西方文化的理论背景与其生成的特定语境中,或许可以看出这一命题的常识性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文化媒介人 审美符号 感觉审美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的审美符号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芸 《甘肃高师学报》 2007年第3期66-68,共3页
成功的诗歌翻译要求在目的语中重现原作特殊的形式及意蕴,译者不仅要传递原诗的信息内容,而且要达到审美效果的等值转换。审美符号能否有效转换是衡量译诗好坏的标准。本文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诗歌翻译中审美符号转换... 成功的诗歌翻译要求在目的语中重现原作特殊的形式及意蕴,译者不仅要传递原诗的信息内容,而且要达到审美效果的等值转换。审美符号能否有效转换是衡量译诗好坏的标准。本文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诗歌翻译中审美符号转换的前提及不同的转换方法可能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审美符号 转换
下载PDF
从宗教图像向审美符号的转换——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翾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2期32-33,35,共3页
麦积山石窟壁画可以说是佛教教义的图像符号。这种宗教图像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将教义直观化,便于佛教的传播和普及。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功能消费转变为文化品位和精神消费的时代,麦积山石窟壁画被运用于服装、书籍装帧、招贴画、... 麦积山石窟壁画可以说是佛教教义的图像符号。这种宗教图像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将教义直观化,便于佛教的传播和普及。在如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功能消费转变为文化品位和精神消费的时代,麦积山石窟壁画被运用于服装、书籍装帧、招贴画、包装等领域,其在使用范围的扩展中,完成了由宗教图像向审美图像的转换,由传播教义转换为代表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地方特产和消费品位的审美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图像 审美符号 文化创意 创意产品
下载PDF
析“太阳神鸟”原始形象符号向现代审美符号转化
8
作者 邓可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共1页
太阳神鸟图案表达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太阳神鸟 形象符号 审美符号 价值体现
下载PDF
谈消费主义文化冲击下的审美符号化趋势
9
作者 高路 《魅力中国》 2008年第26期103-103,共1页
在当今消费主义文化在各个领域内的迅速蔓延的趋势下,文化领域的审美符号化趋势也日渐增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在保持一个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对其展开分析研究是学术界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审美主体和消费价值的转化、文化权... 在当今消费主义文化在各个领域内的迅速蔓延的趋势下,文化领域的审美符号化趋势也日渐增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并在保持一个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对其展开分析研究是学术界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通过审美主体和消费价值的转化、文化权威的颠覆和导致审美符号化的背景因素等方面来接要阐述消费主义文化对审美符号化趋势产生的巨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消费价值 审美符号
下载PDF
审美符号:文学的本质——符号学文艺理论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一、符号学文艺论中的审美符号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其表现主体——文学形象,是通过能传达审美信息的特殊符号——审美符号来实现的。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勿宁说即是由创造文学语言的作者和具有审美知觉的读者所共同创造的审... 一、符号学文艺论中的审美符号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审美性,其表现主体——文学形象,是通过能传达审美信息的特殊符号——审美符号来实现的。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勿宁说即是由创造文学语言的作者和具有审美知觉的读者所共同创造的审美符号的艺术。“审美符号”融汇了主观与客观的丰富内蕴,包容了再现说和表现说对文学本质的片面概括。符号学文学理论即是这样站在鸟瞰全局的高度,统各派之说,弃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符号 符号 文学本文 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 文学语言 文学本质 共同创造 读者 审美
下载PDF
论陶瓷艺术的审美符号
11
作者 史文轩 《艺术科技》 2016年第9期170-,共1页
"符号"是在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后形成的表现艺术生命与情感的抽象话语,陶瓷艺术的审美符号通过传达情感、思想、形式作用于人的审美体验从而表现艺术意味之美,其主要表现方式是"象"与"意"的结合。本文通过... "符号"是在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后形成的表现艺术生命与情感的抽象话语,陶瓷艺术的审美符号通过传达情感、思想、形式作用于人的审美体验从而表现艺术意味之美,其主要表现方式是"象"与"意"的结合。本文通过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符号的表现方式的分析,借以阐释陶瓷艺术审美符号的艺术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陶瓷艺术 审美符号 表现形式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与现代新诗──试论现代汉语诗歌审美符号的特殊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35-46,共12页
现代汉语与现代新诗──试论现代汉语诗歌审美符号的特殊性周晓风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侧面加以探讨。因此,以往诗歌理论界注重从社会历史和心理的角度研究诗歌其实无可厚非,值得讨论的只是这种研究本身的还... 现代汉语与现代新诗──试论现代汉语诗歌审美符号的特殊性周晓风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侧面加以探讨。因此,以往诗歌理论界注重从社会历史和心理的角度研究诗歌其实无可厚非,值得讨论的只是这种研究本身的还不够成熟。同样,近年来开始注重从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汉语诗歌 中国现代新诗 审美符号 自由诗 诗歌艺术 语言媒介 古代汉语 语体形式 构造功能
下载PDF
现代诗歌审美符号的风格特征
13
作者 周晓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共4页
艺术风格的概念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作家独创性的标志,同时也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审美符号形态特征的表现,而且是最高和最重要的表现。因此。
关键词 现代诗歌 语言风格 审美符号 格律诗 现代诗人 诗歌语言 语言表达方式 风格特征 艾略特 白话新诗
下载PDF
“第四种符号”:雅各布森审美文化符号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飞 《符号与传媒》 2014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罗曼·雅各布森创造性地综合了索绪尔语言学、布拉格语言学以及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符号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必须在符号学的整体语境中被检验,诗学必然从审美诗学走向审美艺术符号... 罗曼·雅各布森创造性地综合了索绪尔语言学、布拉格语言学以及皮尔斯符号学的基本原理,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审美文化符号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必须在符号学的整体语境中被检验,诗学必然从审美诗学走向审美艺术符号学乃至审美文化符号学。通过对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的改造和补充,雅各布森创造性地提出了"第四种符号"理论,在现代文化语境中建立起一种独特的审美自律范式,为当代符号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凸显"审美"在当下中国文化研究和文化诗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同样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雅各布森 审美文化符号 语言诗学 皮尔斯 第四种符号
下载PDF
民居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永昌 《电影评介》 2009年第4期87-87,共1页
对传统民居的文脉性继承,就是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将传统建筑的显著形体特征或构件符号化,并将简化提炼后的符号作为母题恰当地运用于新建筑当中。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文脉继承 区域符号审美
下载PDF
批判理论的审美符号学建构——读杨向荣《文化、现代性与审美救赎: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
16
作者 周易 谭善明 《传媒观察》 2018年第4期63-64,共2页
2018年是德国文化社会学家齐美尔逝世100周年。近十年以来,国内围绕齐美尔的研究也日趋深入,齐美尔也慢慢走进了国内学界的视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杨向荣教授一直致力于齐美尔审美文化学思想研究,曾出版《现代性和距离:文化... 2018年是德国文化社会学家齐美尔逝世100周年。近十年以来,国内围绕齐美尔的研究也日趋深入,齐美尔也慢慢走进了国内学界的视野。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杨向荣教授一直致力于齐美尔审美文化学思想研究,曾出版《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美学》,现又推出新著《文化、现代性与审美救赎:齐美尔与法兰克福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美尔 克拉考尔 文化社会学 阿多诺 布洛赫 思想家 法兰克福学派 审美救赎 审美符号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新农村建设中的区域性符号审美构建方式
17
作者 周红肖 张琦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5期15-16,共2页
通过对中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性审美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符号审美的概念出发,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提出走中国传统文脉继承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道路,得出中国新农村建设区域性审美构建方式。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文脉继承 区域符号审美 构建方式
下载PDF
安阳市传统民居建筑符号体系研究
18
作者 杨雪 王慧慧 《艺术家》 2023年第9期158-160,共3页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厚。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下,安阳拥有极富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落,并形成了特殊的建筑符号体系。安阳传统民居建筑传递出的东方审美符号,更是建筑传承至今的精华。本文以安...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厚。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下,安阳拥有极富地域特色与人文气息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落,并形成了特殊的建筑符号体系。安阳传统民居建筑传递出的东方审美符号,更是建筑传承至今的精华。本文以安阳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历史背后的符号体系,明确其建筑符号体系的具体构成,试图诠释安阳市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建筑 人文资源 符号体系 审美符号 人文气息 河南省北部 文化符号 建筑传承
下载PDF
丝路影像的审美共同体建构
19
作者 韩薇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6期166-168,共3页
丝路影像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以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以官方或个人身份摄制的电影、电视系列片、综艺片、自媒体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影像作品,其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个体对于“丝路”这个共同审美符号的一致性的文化心理需求。而... 丝路影像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以丝绸之路为创作主题,以官方或个人身份摄制的电影、电视系列片、综艺片、自媒体视频等各种形式的影像作品,其反映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个体对于“丝路”这个共同审美符号的一致性的文化心理需求。而影像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建立在人类审美共同体建构的基础上。现试图从丝路时空的断裂重组所构建的想象共同体,丝路资源的文化共识所构建的资源共同体和丝路影像的复调文本所构建的实践共同体三个方面,分析丝路影像审美共同体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个人身份 文化共识 审美符号 丝绸之路 影像作品 想象共同体 创作主题
下载PDF
CI:有意味的文化与审美符号
20
作者 刘同舫 《设计新潮》 1997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企业 CI 企业文化 审美符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