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非功利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季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8-130,共3页
当下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业已成为"美学进程"中势不可当的阶段性话题之一。在浩浩荡荡的商业大潮冲击之下,"审美非功利性"这一命题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透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 当下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业已成为"美学进程"中势不可当的阶段性话题之一。在浩浩荡荡的商业大潮冲击之下,"审美非功利性"这一命题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透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康德美学的"审美非功利性"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文化立场不同,侧重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非功利性 日常生活审美 审美文化
下载PDF
进化论美学摧毁审美非功利性了吗?——对审美非功利性的人类学思考
2
作者 劳逸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542-551,757,共11页
"审美非功利性"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夏夫兹博里和艾迪生的相关贡献,最终由康德确立下来。但是,在进化论美学中,审美非功利性遭到了严重挑战,后者的观点——审美使人感觉良好,有助于生物性生存——大有终结审美非功利性... "审美非功利性"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夏夫兹博里和艾迪生的相关贡献,最终由康德确立下来。但是,在进化论美学中,审美非功利性遭到了严重挑战,后者的观点——审美使人感觉良好,有助于生物性生存——大有终结审美非功利性之势。然而,进化论美学的思维是唯身体的一元论,其假设生物追逐利益的前提导致了循环论证。人类学的案例可以证明,"非功利性"是人类古已有之的特性;随着社会分工的开展,审美这种没有明确实用目的的活动具备非功利性既有人类学依据,也有历史原因。而只要承认愉悦不是目的,而是追求自由的手段,那么即便审美暗中满足了生物性生存,也是这一精神活动的副产品,因而依然无法动摇审美非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非功利性 进化论美学 人类学 自由
原文传递
从文学到戏剧:1920年代中国戏剧理论中的艺术本位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睿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9,共5页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 1920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正式出现了艺术本位论,以余上沅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立足艺术本位和戏剧本位两个基本立场,对中国传统戏曲、西方戏剧进行了重新评述,并试图从现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等方面规划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方向。中国现代戏剧理论中艺术本位意识的形成,既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观的影响,也是当时中国知识界对审美非功利性的认同从文学领域延伸到戏剧领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理论 艺术本位论 现代性 审美非功利性
下载PDF
都市空间与美学纠葛中的生态问题研究
4
作者 聂鑫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1,共6页
空间既可以用来生产,也可以用来消费,是各种利益的角逐场,是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权力活动中心。都市空间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对其占有、控制并利用的目的,美学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都市空间与美学的纠葛中,都市空间... 空间既可以用来生产,也可以用来消费,是各种利益的角逐场,是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权力活动中心。都市空间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对其占有、控制并利用的目的,美学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都市空间与美学的纠葛中,都市空间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之间的关系失衡,这必将影响到人类在地球上的栖居,因此,都市空间的建设应当遵循和谐美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空间 美学 生态 审美非功利性 审美功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