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审讯人员刑讯逼供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1
作者 喻从高 《公安研究》 2002年第5期19-19,共1页
湖北省恩施市公安局石窑派出所喻从高同志来稿,对审讯人员刑讯逼供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审讯人员 刑讯逼供 派出所 公安局 恩施市 湖北
原文传递
审讯中常用的心理策略
2
作者 陆时莉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在审讯期间,审讯人员不仅凭借自己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斗争。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必然要采取各种反审讯的方法,企图满混过关。审讯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 在审讯期间,审讯人员不仅凭借自己法律地位进行审讯,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策略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斗争。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罪责,必然要采取各种反审讯的方法,企图满混过关。审讯人员必须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制定审讯策略,如:试探摸底,加强心理攻势,施加心理压力,运用政策攻心,制造错觉,欲擒故纵,情感激发等心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人员 审讯策略 犯罪嫌疑人 心理压力
下载PDF
应用心理在审讯策略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东莉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31,共2页
审讯活动是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心理交锋,是一场心理战。审讯方法和策略的正确运用,是取得审讯胜利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心理在审讯策略中的运用,以期对公安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应用心理 审讯策略 审讯人员 犯罪嫌疑人 审讯方法 审讯语言
下载PDF
试论审讯中的心理接触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汉清 《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8-40,共3页
审讯中的心理接触方法是指审讯凡员在与被告人的心理接触中,引起其积极心理活动的方法。
关键词 审讯工作 侦查工作 心理接触方法 审讯人员 言语表达艺术
下载PDF
审讯心理战
5
作者 王卫华 朱建红 袁卫胜 《公安月刊》 2000年第8期52-54,共3页
开始是一个千元盗窃小案 ,一番智斗 ,一个跨省流窜作案、盗窃案值万元以上的团伙被突破—
关键词 审讯人员 淮阴市 团伙 大运河 刑警 派出所民警 货场 堆场 库场 公安局
下载PDF
浅析反贪案件审讯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及其利用——澄城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雷俊民
6
作者 雷从喜 卫忠典 《法治与社会》 2011年第2期68-68,共1页
审讯贪贿犯罪嫌疑入是审讯入员与犯罪嫌疑入之间的心理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十分复杂尖锐的心理交锋。突破涉嫌贪贿犯罪嫌疑人是反贪案件的基础环节,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斗智是突破反贪案件的重要手段。掌握并利用好... 审讯贪贿犯罪嫌疑入是审讯入员与犯罪嫌疑入之间的心理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场十分复杂尖锐的心理交锋。突破涉嫌贪贿犯罪嫌疑人是反贪案件的基础环节,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斗智是突破反贪案件的重要手段。掌握并利用好嫌疑人心理特征对打破其防御体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现就嫌疑人各阶段心理特征略谈几点粗浅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心理特征 审讯人员 反贪案件 人民检察院 利用 反贪局 澄城县
下载PDF
审讯策略探讨(下)
7
作者 金正辉 《检察实践》 2005年第4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审讯人员 策略探讨 犯罪嫌疑人 侦查人员 侦查活动 秘密侦查 心理活动 审讯策略 相应对策
下载PDF
论认知不协调与犯罪心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和华 《犯罪研究》 2003年第4期52-57,共6页
认知不协调指人同时持有不一致认知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时、犯罪后都会经受认知不协调。本文论述了认知不协调与不良行为演变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与反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犯罪人的自我辩解原理,最后... 认知不协调指人同时持有不一致认知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时、犯罪后都会经受认知不协调。本文论述了认知不协调与不良行为演变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与反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犯罪人的自我辩解原理,最后论述了如何利用认知不协调原理进行有效的审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认知不协调行为 反社会意识 审讯工作 不良行为 犯罪预防 审讯人员
下载PDF
浅论侦查讯问谋略之限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军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21-123,共3页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 在侦查讯问工作中,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事实真相。侦查人员为了促使犯罪嫌疑人缴械投降,坦白交代,往往要使用讯问谋略。然而,在使用讯问谋略时如果不把握好讯问谋略的度,就会滑入非法讯问的泥潭。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我国应设立适合国情的限制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讯问谋略 审讯人员
下载PDF
论侦查讯问中的攻心战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双凤 《知识经济》 2007年第8期23-24,共2页
一、攻心谋略之概念及意义攻心为上的策略是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思想,政策,法律,形势与前途教育,从心理上征服犯罪嫌疑人,促使其彻底交代罪行的讯问策略。
关键词 侦查讯问 攻心战术 心理状态 前途教育 毕业教育 犯罪嫌疑人 审讯人员
下载PDF
浅析侦查程序中律师在场权的构建
11
作者 李徐生 《市场周刊》 2011年第9期116-116,共1页
一、律师在场权的涵义 法系国家确立的,具体在刑事侦查阶段,赋予被诉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为了防止代表政府的审讯人员滥用权力,维护作为市民社会一员的被诉^的权利。因此律师在场权最初是作为—种对国家权力的制衡权而出现的。由于... 一、律师在场权的涵义 法系国家确立的,具体在刑事侦查阶段,赋予被诉人律师在场权,就是为了防止代表政府的审讯人员滥用权力,维护作为市民社会一员的被诉^的权利。因此律师在场权最初是作为—种对国家权力的制衡权而出现的。由于律师在场权对刑事法治民主、文明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确立与完善成为了当今国际刑事法治发展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在场权 侦查程序 刑事法治 国家权力 侦查阶段 滥用权力 审讯人员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的认罪障碍
12
作者 王职秀 王平 《检察实践》 2001年第2期44-45,共2页
一、嫌疑人本身的心理障碍 (一)惧怕受罚心理。嫌疑人大都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有的甚至有一官半职,可以说是社会上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如果他们承认罪行,不但要丢乌纱,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而且往日的荣誉与尊严都将丢失殆尽。因此... 一、嫌疑人本身的心理障碍 (一)惧怕受罚心理。嫌疑人大都在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工作,有的甚至有一官半职,可以说是社会上的一些既得利益者。如果他们承认罪行,不但要丢乌纱,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而且往日的荣誉与尊严都将丢失殆尽。因此,他们总是想办法回避实质问题,或者避重就轻。而另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自认为犯罪次数多,群众意见大,法律不会轻饶自己,反正说了也可能会重判,或者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因而横下一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犯罪 贿赂犯罪 犯罪嫌疑人 认罪障碍 心理障碍 审讯人员
下载PDF
如何研究和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
13
作者 李悦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7年第21期103-103,共1页
一、畏罪心理 畏罪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和受到法律处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并常常贯穿于审讯的全过程。开始因为畏罪,犯罪嫌疑人可能千方百计的对抗审讯,拒不认罪;当意识到检察机关掌握了他的犯罪证据时,又可能讲小不讲大,... 一、畏罪心理 畏罪是犯罪嫌疑人害怕罪行被揭露和受到法律处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并常常贯穿于审讯的全过程。开始因为畏罪,犯罪嫌疑人可能千方百计的对抗审讯,拒不认罪;当意识到检察机关掌握了他的犯罪证据时,又可能讲小不讲大,避重就轻;当犯罪嫌疑人交代了罪行时,又可能会顾虑法院从严惩处而出现反复.畏罪心理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妨碍犯罪嫌疑人交待罪行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他害怕从严处罚,审讯人员可针对具体案件,教育他正确对待犯罪事实,相信政法机关会依照法律进行处理。选择相应案例作对比解释,向其指出争取从宽处理的正确途径。而拒不认罪,不仅得不到从宽.相反还会受到从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畏罪心理 法律处罚 审讯人员 犯罪证据 检察机关 心理障碍 犯罪事实
下载PDF
美国的“九步审讯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欢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4,共3页
虽然目前犯罪嫌疑人认罪供述在证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不能忽视其重要的证明价值和线索作用。在短时间的接触里,审讯人员要想获得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并非易事,需要丰富的审讯经验和灵活的审讯技巧。
关键词 审讯人员 犯罪嫌疑人 美国 如实供述 证明价值 证据 认罪
原文传递
心理学态度转变理论在职务侦查审讯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继强 欧龙松 《中国检察官》 2012年第12期61-64,共4页
核心提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反感抗拒、犹豫反复和如实供述,可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看作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那么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有效的影响技巧来促使嫌疑人的态度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也就是将心... 核心提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反感抗拒、犹豫反复和如实供述,可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看作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那么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有效的影响技巧来促使嫌疑人的态度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也就是将心理学中态度转变的技巧运用到职务侦查的审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转变 审讯人员 心理学 职务 侦查 犯罪嫌疑人 如实供述 技巧
原文传递
“夸大”策略在职务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国峰 《中国检察官》 2009年第8期63-65,共3页
根据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方式的不同,审讯策略分为施压型策略和引导型策略。施压型策略,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夸大"策略,是指审讯人员通过对模糊语言、肢体行为、虚拟情景的合理运用,放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错觉,给嫌疑人施加压力... 根据作用于犯罪嫌疑人心理方式的不同,审讯策略分为施压型策略和引导型策略。施压型策略,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夸大"策略,是指审讯人员通过对模糊语言、肢体行为、虚拟情景的合理运用,放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错觉,给嫌疑人施加压力,促使其作出供述。"夸大"策略可以通过夸大犯罪性质、证据、后果、办案手段等方式进行。"夸大"策略包含一定的欺骗性因素,使用时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和合理的限度,避免出现违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策略 职务犯罪 犯罪嫌疑人 模糊语言 审讯人员 犯罪性质 引导型 心理
原文传递
审讯中非语言交流手段的运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言圣 孟令国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审讯人员 供述 受审人 非语言交流 副语言交流
原文传递
与被审讯的人一起研究审讯
18
作者 薛宏伟 《人民公安》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6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审讯人员 审讯 审讯方法
原文传递
模糊语言在审讯中的运用
19
作者 孙伏龙 俞亚仙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审讯人员 模糊语言 审讯对象
原文传递
浅谈情感调控在审讯中的运用
20
作者 叶挺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3-35,共3页
情感调控是审讯活动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审讯中犯罪嫌疑人常表现出畏罪怕罚的恐惧情感,侥幸脱罪的盲目自信情感,对立抵触的悲观绝望情感,狭隘的亲情、义气情感等,可运用尊重人格的温情感化,启发良知、增强罪责感的道德教育,... 情感调控是审讯活动中一种常用而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审讯中犯罪嫌疑人常表现出畏罪怕罚的恐惧情感,侥幸脱罪的盲目自信情感,对立抵触的悲观绝望情感,狭隘的亲情、义气情感等,可运用尊重人格的温情感化,启发良知、增强罪责感的道德教育,旨在感化挽救的法律教育,施加压力、打乱心理防线的威慑手段等情感调控方法予以调控。运用情感调控方法必须在依法的前提下进行,要注意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差别,应据情顺势进行,应以审讯人员为主导、以犯罪嫌疑人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讯 审讯人员 犯罪嫌疑人 情感调控 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