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楚国的客卿制度 被引量:9
1
作者 罗运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3-80,共8页
【正】 客卿,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指异国人在本国为官者,亦即《左传》、《战国策》、《史记》中所谓的“羁旅之臣”,其位为卿大夫。有关客卿的系列制度,统称之为客卿制。此制度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通行于列国的重要制度之一。... 【正】 客卿,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指异国人在本国为官者,亦即《左传》、《战国策》、《史记》中所谓的“羁旅之臣”,其位为卿大夫。有关客卿的系列制度,统称之为客卿制。此制度是春秋战国,尤其是战国时代通行于列国的重要制度之一。过去从制度方面研究客卿是一个薄弱点,本文打算就此从楚国的角度来作些探讨。一、客卿的选拔春秋战国时代,楚为了富国强兵及对外军事斗争的需要,除了选拔本国的人才之外,还注意从异国来的人中选拔擅长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以充任各级官吏,从而形成了选拔、任用、爵禄、封邑等一整套制度。客卿的选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卿制 左传 战国策 楚国 春秋战国时代 史记 卿大夫 春秋时代 奴隶 十七年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任怀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 ,各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特征。举其要者 ,有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 ,各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特征。举其要者 ,有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客卿制”注重实践性 ,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 ,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 ;“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获得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 ,是典型的“任人唯亲” ;“科举制”作为一种“自致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 ,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 ;“察举”与“征辟”是一种“赞助性”身份的选官制度 ,介于“获得性”与“自致性”二者之间 ,过于原始、粗疏 ,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 ,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科举制不仅在于考选人才 ,对于维护中央集权 ,促使社会流动 ,有更深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卿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科举
下载PDF
论客卿 被引量:5
3
作者 孟繁峰 《史学集刊》 1987年第3期28-36,共9页
客卿是古代对“在本国为官的外国人”的泛指吗?若“客是属概念,而客卿是种概念”的话,那么,客卿究竟是哪种类型的官职或官爵?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存在客卿制?如果存在,它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如此,搞清客卿的特定概念和客卿制的来... 客卿是古代对“在本国为官的外国人”的泛指吗?若“客是属概念,而客卿是种概念”的话,那么,客卿究竟是哪种类型的官职或官爵?春秋战国时期是否存在客卿制?如果存在,它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制度?如此,搞清客卿的特定概念和客卿制的来龙去脉,不仅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就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来看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略述个人浅见,以期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卿制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变革 特定概念 属概念 种概念 外国人 三个方面 官爵 官职
下载PDF
孟子非稷下先生辨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奚 《管子学刊》 1993年第2期42-45,共4页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司马迁 稷下先生 钱穆 先秦诸子 客卿制 系年 史记 任职者 列传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几种储才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留珠 《人文杂志》 1987年第1期93-98,104,共7页
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吏过程中,每每将已选出的人才,放在某种特定的位置上,进行考察或培养,然后再择优任用。人们习惯把这种做法称为“储才”(或作“贮才”)。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的储才形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无参... 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吏过程中,每每将已选出的人才,放在某种特定的位置上,进行考察或培养,然后再择优任用。人们习惯把这种做法称为“储才”(或作“贮才”)。历史上曾有过多种的储才形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庶吉士 郎官 翰林学士 客卿制 选官 翰林院 授官 孝廉 散馆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6
作者 马茜华 《潍坊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政之要,重在得人。中国古代选官的主导方式,大体上经历了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四个发展阶段。“客卿制”注重实践性,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具有较为原... 为政之要,重在得人。中国古代选官的主导方式,大体上经历了战国时代的“客卿制”、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四个发展阶段。“客卿制”注重实践性,但缺乏必要的教育程序,具有较为原始的色彩;“察举”与“征辟”虽标榜“用人唯贤”,但由于搀杂了私人关系与感情色彩,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缺乏合理化的有效保障;“九品中正制”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是典型的“任人唯亲”;“科举制”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同仁的合理化原则,有利于考选人才,对于维护中央集权,促使社会构成变动,有更深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卿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 科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