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方法与康德的认识论: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平衡
1
作者 朱云丹 《哲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872-1878,共7页
本论文旨在探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方法与康德的认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方法强调对历史性意识和理解的重视,而康德的认识论则关注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通过比较两者的观点,本... 本论文旨在探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方法与康德的认识论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方法强调对历史性意识和理解的重视,而康德的认识论则关注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通过比较两者的观点,本文试图深入理解伽达默尔如何在诠释学方法中处理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平衡,以及与康德认识论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在伦理维度上的意义。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rmeneutic approach of German philosopher Gadamer and Kant’s epistemology,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Gadamer’s hermeneutic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understanding, while Kant’s epistemolog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By compa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Gadamer balances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his hermeneutic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Kant’s epistemology, and explores their eth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方法 认识 主观性 客观 历史性意识
下载PDF
中西医客观对象与认识对象论纲——兼论中医认识对象的特殊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常存库 郭宏伟 张浩 《中医药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中西医是不同的医学体系,其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客观对象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与区别给出了分析。笔者认为,中西医的客观对象是同一的,但是二者的认识对象是不同的。恰恰是认识对象的差别,才是导致中西医认识结论不同的对象性原因。
关键词 中西医 客观对象 认识对象
下载PDF
真理的标准不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爱宝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55-157,共3页
真理的标准不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黄爱宝王智的《关于“检验真理”的几个问题》一文(见《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不乏有独到见解。但对其中真理的标准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这种提法不赞成。故提出自己的看法... 真理的标准不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黄爱宝王智的《关于“检验真理”的几个问题》一文(见《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不乏有独到见解。但对其中真理的标准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这种提法不赞成。故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认为,一般来说,所谓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的标准 真理标准 认识对象 客观对象 客观事物 对照物 具体内容 认识对象 相符合 真理的对象
下载PDF
研、展、评:指向数学思维生长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4
作者 窦平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课前思考数学思维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思维生长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全过程、全场域关注,有效组织学习内容的探究与把握、思维过程的展开与... 课前思考数学思维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思维载体,以认识、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思维生长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全过程、全场域关注,有效组织学习内容的探究与把握、思维过程的展开与参与、个体思维的监控与调整等来促进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从课堂教学结构的视角观照教学,探索数学思维生长的课堂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结构 数学思维 圆的认识 数学语言 思维对象 个体思维 数学规律 思维过程
下载PDF
中学物理中的认识对象:选取、建构及教学建议
5
作者 朱亚平 崔琰 张玉峰 《中学物理》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也是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形成物理学认识路径的过程.认识对象作为物理学认识路径的要素之一,其选取和建构过程是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科学想象力的重要过程,是形成先简化研究得到结果再还原研究、修正结果,不断逼...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也是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形成物理学认识路径的过程.认识对象作为物理学认识路径的要素之一,其选取和建构过程是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科学想象力的重要过程,是形成先简化研究得到结果再还原研究、修正结果,不断逼近真实的研究思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路径 认识对象 模型建构
下载PDF
论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和认识的主体性——与杜丽燕等同志商榷
6
作者 李崇富 《人文杂志》 1987年第6期41-47,40,共8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能动反映论的基本观点,综合概括现代科学的成就,是认识论发展和深化的理论方向。杜丽燕、尚新建同志的《对反映论的初步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反映论的诘难是颇具启发性的;但对能动反映论的根本性的否定,则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说,能动反映论所坚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对象 认识的主体性 客观 微观客体 能动反映论 《反思》 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 认识活动 社会实践
下载PDF
论认识对象或内容与客观存在的同一
7
作者 吕国欣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59-63,共5页
认识的对象或内容与客观的存在着的物质世界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部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争论,目前我国的哲学界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有关同志。
关键词 认识对象 客观存在 认识 重大问题 认识对象 物质世界 哲学史 哲学界 长期存在 客观真理
下载PDF
认识的唯一源泉是作为实践对象的客观实在
8
作者 沧南 《求索》 1981年第3期63-65,共3页
作为知觉的泉源的是客观实在 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你就是唯物 主义者。 ——列宁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我国哲学界有一个传统的说法: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的、最终的源泉。 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阐述... 作为知觉的泉源的是客观实在 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你就是唯物 主义者。 ——列宁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我国哲学界有一个传统的说法: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的、最终的源泉。 艾思奇同志主编的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阐述认识源泉的问题时这样写道:“除了实践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对象 认识 客观事物 认识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活动 认识对象 社会实践 唯物主义者 认识的客体
下载PDF
史学研究观的转变: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
9
作者 张浩楠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 将历史虚构视为谬误而加以拒斥,史学研究中的这一基本观点因契合人们日常朴素的看法而显得似乎无懈可击。但这实质上是以知性形而上学的认识反映论作为基础,将实在对象独断地设定为自在存在,因其坚守非此即彼和有限性,所以无法实现从有限认知到无限对象的超越,难以解决史学争论和认知变迁的问题,也消解了深化历史认知的意义。相反,认识建构论在主体活动的基础上确证了外部对象的实在性并成为真正的无限,使认知与对象达成了动态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从而克服了这些局限。因此,史学研究观从认识反映论到认识建构论的转变,将不仅为自身奠定坚实的认识论基础,而且也持续推动史学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历史认知 实在对象 认识反映论
下载PDF
如何用分类思想来认识图形
10
作者 万李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4年第3期36-37,共2页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它不仅有助于形成数学概念、还有助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如何通过分类来认识图形?对此,教师可以展开如下教学过程。
关键词 数学知识体系 认识图形 数学对象 分类思想 数学概念 本质属性 解决问题
下载PDF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新庚 李四益 文银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研究领域及其特殊矛盾的深入考察 ,逻辑地导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新看法 ,并将其与现有的关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进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应该进一步准确表... 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研究领域及其特殊矛盾的深入考察 ,逻辑地导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新看法 ,并将其与现有的关于该学科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进行本质的比较研究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应该进一步准确表述为 :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及其运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学科对象研究 认识
下载PDF
四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认识论和信息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延伶 赵洪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3-5,共3页
四诊客观化使物质工具介入诊断过程,不仅是传统诊法的质的飞跃,而且使中医进入信息时代。但客观化并不能改变主体认知定势,问诊不宜仪器化。四诊仪只体现“功能相似”,不是“整体优化”模型,而且没有增加信息通道容量,不能多层次... 四诊客观化使物质工具介入诊断过程,不仅是传统诊法的质的飞跃,而且使中医进入信息时代。但客观化并不能改变主体认知定势,问诊不宜仪器化。四诊仪只体现“功能相似”,不是“整体优化”模型,而且没有增加信息通道容量,不能多层次、多部位反映病理本质。已实施的研究以脉象、舌象研究为主。脉象仪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均不如舌象仪,脉象的意义仍不宜超出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诊 客观 认识 信息论
下载PDF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认识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储流杰 《图书馆学研究》 2002年第5期11-13,共3页
文章从认识客体的属性角度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图书馆 研究对象 认识客体 属性 认识 客观 对象 社会历史性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斌 王学川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共5页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 历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并不等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混淆二者将会导致历史认识领域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历史认识论或者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的失误。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不同于本体论范畴的客观性,后者是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前者则是以本体论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或者说历史认识与客观历史的能动符合。由于历史认识的主体性的不可避免的介入,使得我们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时不得不考虑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对之的影响。一是历史认识的主体性及其作用是产生客观历史认识的必要条件,因而追求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并不需要排斥主体性及其作用;二是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三是在主客体关系中去准确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主体性 客观 对立统一关系
下载PDF
析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认识错误的认定与处理——以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立场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发民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1期94-98,共5页
对于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认识错误,中外学说和实务上皆形成观点聚讼。我们主张应以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为立场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任何细小问题的解决,其实均离不开特定的价值立场。刑法学研究应自觉地穿行于问题与主义之间。
关键词 教唆犯 间接正犯 对象认识错误 部分的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下载PDF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兴华 覃云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7,共4页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石。本文试图从图书馆学两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产生的数百种有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中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整理总和说、图书馆管理说、图书馆事业说、知识交流说、信息资源说和知识...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是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建立的基石。本文试图从图书馆学两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产生的数百种有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中 ,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整理总和说、图书馆管理说、图书馆事业说、知识交流说、信息资源说和知识组织说、知识集合论 ,阐释了它们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对象 图书馆学 认识过程
下载PDF
从作为认识对象的智力到IQ测验所测的智力——智力研究中的间接性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泳红 李其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作为认识对象的智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而表现出来。智力测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智力的手段,然而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智力到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力分数需经历多次转换,因此 IQ 测验分数所代表的"智力"... 作为认识对象的智力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通过人们的外显行为而表现出来。智力测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智力的手段,然而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智力到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力分数需经历多次转换,因此 IQ 测验分数所代表的"智力"只能部分地反映其实的智力。本文着重对这些转换过程进行分析,指出智力研究中的间接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IQ 量表既不是测量智力的唯一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方法,不能盲目相信 IQ 测验的分数,更不能滥用 IQ 测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测验 智力研究 间接性特征 认识对象 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美”的原始语义考察:美是“愉快的对象”或“客观化的愉快” 被引量:8
18
作者 祁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191,共8页
解构主义美学造成了"美"的失语,其实,"美"在人们日常的审美实践中是有统一语义的。在原始的审美经验中,"美"常常被人用来指称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物或对象。尽管美的事物从客观方面看十分不同,但都能从主体... 解构主义美学造成了"美"的失语,其实,"美"在人们日常的审美实践中是有统一语义的。在原始的审美经验中,"美"常常被人用来指称令人感到愉快的事物或对象。尽管美的事物从客观方面看十分不同,但都能从主体的愉快感方面找到统一性,这就叫"五味舛而并甘,众色乖而皆丽"。于是,"美"的涵义就从"愉快的事物"转化成"愉快的情感"。"美"就成了表示"愉快"的"情感语言"。因为美是事物中的愉快性质,所以,美离不开感受快乐的审美主体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愉快的对象 客观化的愉快
下载PDF
犯罪主观方面认识因素再探讨——以我国主流刑法学教科书为评论对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燕山 孟穗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因素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对其内涵合理的界定及充实,是科学厘定犯罪行为人对此承担义务的依据;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诸如行为的违法性不属于行为人认识的内容,已经达成共识,但又将对行为性质和行为客体的认识纳入认识... 犯罪主观方面的认识因素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对其内涵合理的界定及充实,是科学厘定犯罪行为人对此承担义务的依据;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诸如行为的违法性不属于行为人认识的内容,已经达成共识,但又将对行为性质和行为客体的认识纳入认识的范畴,存在体系上的内在冲突,其根源在于将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事实的等同;将认识因素有无的标准界定为以主观标准为主、客观标准为辅,貌似科学,实际上难于把握;唯有坚持客观标准,以常识、常情、常理平等地对待相应的行为人,方能将刑法中的主客观一致原则坚持到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因素 行为性质 行为客体 认识因素的标准 客观标准
下载PDF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三萍 《湖北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79-81,共3页
历史认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并没有消解其客观性,历史认识主观性是获得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条件。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但主观性并不等于主观随意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尤其是认识主体的形上观念并不一定会消融... 历史认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并没有消解其客观性,历史认识主观性是获得客观的历史认识的重要条件。历史认识具有主观性,但主观性并不等于主观随意性;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尤其是认识主体的形上观念并不一定会消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性是从事历史认识活动的先决条件,客观的历史认识只有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才能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主观性 客观 认识主体 历史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