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证据新分类: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 被引量:14
1
作者 樊崇义 李思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4-88,共5页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q... 我国证据法学理论并没有关于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的分类,但根据内容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程度的不同对我国刑诉法中的8种证据进行划分,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区分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能够指导办案机关扭转"口供中心主义"的做法,有利于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与纠正。在证据新分类的指引下,公安机关要转变口供至上的理念,客观性证据与主观性证据并重;检察机关要合理引导、深入挖掘,把紧客观性证据审查关口;审判机关要综合全案进行审查判断,发挥审判的终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性证据 新分类 口供中心主义 客观性证据为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