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合同法上瑕疵概念的反思与重构——从客观瑕疵迈向主观瑕疵 被引量:3
1
作者 夏静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7,共12页
关于瑕疵概念,存在客观、主观两种基本理解。由于我国法兼容并蓄地借鉴两大法系的制度和理论,学说、裁判实务对瑕疵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亟待厘清。瑕疵概念来源于传统大陆法,伴随大陆法的现代化进程,其内涵经历了变化,即从客观理解转向... 关于瑕疵概念,存在客观、主观两种基本理解。由于我国法兼容并蓄地借鉴两大法系的制度和理论,学说、裁判实务对瑕疵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亟待厘清。瑕疵概念来源于传统大陆法,伴随大陆法的现代化进程,其内涵经历了变化,即从客观理解转向主观理解。相较于客观理解而言,主观理解传达了更为柔软而包容的合意观,使得各种非物质性瑕疵得以认定,为裁判实践中瑕疵认定范围的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贯彻瑕疵主观理解的前提下,瑕疵判断归结于对当事人合意的规范性解释,而买受人主观状态的考察已包含在其中,无须诉诸独立的买受人善意无过失要件再作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瑕疵 主观瑕疵 合意观 非物质性瑕疵 买受人善意无过失
原文传递
物的瑕疵认定标准:变迁、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5,共7页
我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以主观瑕疵为主、客观瑕疵为补充的瑕疵认定标准,充分体现了立法对当事人之间私法自治的尊重。不足的是,在现行法体系内该标准重叠、散乱、过于抽象,且对建筑物等特种标的物尚无明确规范指引,因此弱化了法典的规范效... 我国合同法所确立的以主观瑕疵为主、客观瑕疵为补充的瑕疵认定标准,充分体现了立法对当事人之间私法自治的尊重。不足的是,在现行法体系内该标准重叠、散乱、过于抽象,且对建筑物等特种标的物尚无明确规范指引,因此弱化了法典的规范效力,徒增司法操作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借鉴欧盟指令和德国新债法等先进法律文本对我国物的瑕疵认定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以期完善我国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充分保护买方利益,特别是消费者的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的物 主观瑕疵 客观瑕疵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