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判断力的合目的性原则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婉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0,共5页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这个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通过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这个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通过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目的 客观目的
下载PDF
论判断力的合目的性原则
2
作者 李婉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7-12,101,共7页
众所周知,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 众所周知,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包括“形式的合目的性”与“质料的合目的性”,亦即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目的性两种,它们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美学表象,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逻辑表象,前者是《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后者是“目的论判断力批判”部分。正是对审美判断的探讨,使我们发现仅仅依靠主观的纯粹形式的合目的性来沟通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然在“质料”上的合目的性,亦即自然的客观的合目的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目的 客观目的
下载PDF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论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婉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6-31,共6页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若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建立联系,...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若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建立联系,必须以实践理性为主导,用实践理性的自由来影响理论理性占统治地位的经验领域。但是,若要沟通彼此,尚缺一个中介。而反思的判断力是可以担当此任的。反思的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因为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目的 客观目的
下载PDF
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中介——论判断力在康德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婉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第2期77-82,共6页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若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建立联系,... 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在他看来,若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建立联系,必须以实践理性为主导,用实践理性的自由影响理论理性占统治地位的经验领域。但是,若要沟通彼此,尚缺一个中介。而反思的判断力是可以担当此任的。反思的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正是因为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断力 目的 客观目的
下载PDF
浅议客观归责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潘英旋 《法制与经济》 2014年第6期43-44,46,共3页
德国自1970年代开始,出现"客观归责理论",在学说与实务上渐渐受到重视。客观归责理论是一种全新不法理论。该理论上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原则来完成归责问题。这一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使刑法的研究转向客... 德国自1970年代开始,出现"客观归责理论",在学说与实务上渐渐受到重视。客观归责理论是一种全新不法理论。该理论上三个相互衔接的基本原则来完成归责问题。这一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使刑法的研究转向客观;为因果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将过失理论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归责 客观目的性 刑法理论
下载PDF
试论外国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
6
作者 刘芳琦 王明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年第9期32-33,共2页
现代客观归责理论发轫于黑格尔法哲学,目前已为德国刑法学界所普遍认可。其创新提出构成要件的违法性是主观不法的客观化,核心为风险概念。通过三个判断原则来界定客观不法行为,分别为:创造法禁止的危险、实现法禁止的危险以及构成要件... 现代客观归责理论发轫于黑格尔法哲学,目前已为德国刑法学界所普遍认可。其创新提出构成要件的违法性是主观不法的客观化,核心为风险概念。通过三个判断原则来界定客观不法行为,分别为:创造法禁止的危险、实现法禁止的危险以及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其评价方法比一般理论更加具体,某种程度上可使我国因果关系理论中规范判断的独立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归责理论 客观目的性 危险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