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立客观相继的因果原理——对康德“第二类比”的“弱读”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南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共6页
康德"第二类比"之目的是要证明因果图型的"客观实在性",即因果图型是对客观相继之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此只能对"第二类比""弱读",即它只是确立了"每一事件都有某种原因",而不能确立&... 康德"第二类比"之目的是要证明因果图型的"客观实在性",即因果图型是对客观相继之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因此只能对"第二类比""弱读",即它只是确立了"每一事件都有某种原因",而不能确立"相同的原因都有相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比”对象 客观相继 规则 因果原理
原文传递
论叔本华对康德因果关系理论的反驳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5,共7页
康德因果关系理论的目标是确保因果关系范畴的实在性,论证的核心前提是因果关系范畴是客观相继的根据。叔本华对此提出了两个反驳:第一,康德无法区分主观相继和客观相继;第二,因果关系范畴不是客观相继的根据。如果叔本华的反驳成功,则... 康德因果关系理论的目标是确保因果关系范畴的实在性,论证的核心前提是因果关系范畴是客观相继的根据。叔本华对此提出了两个反驳:第一,康德无法区分主观相继和客观相继;第二,因果关系范畴不是客观相继的根据。如果叔本华的反驳成功,则康德因果关系理论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其实,这两个反驳都不成功。首先,无论从含义和规定根据还是从判定标准看,康德都已将主观相继和客观相继明确地区分开;其次,第二个反驳对康德的主张存在三重误解,尤其是误把被因果关系范畴规定的事件一定具有因果关系当作康德的主张。事实上,康德主张被因果关系范畴规定的知觉未必客观相继,相关的质疑也不成功,所以,康德的因果关系理论依然是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叔本华 因果关系 客观相继 时间秩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