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外方中: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性设计与主客观矛盾——以与杨诲之“说车”诸书为中心 被引量:6
1
作者 尚永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176,共5页
本文以柳宗元“说车”诸书为中心 ,围绕其对自我性格“圆其外而方其中”的主观设计 ,探讨柳氏被贬后的心性变化 ,认为 :宗元标举的“圆” ,是一种富于辩证哲理而又界划分明的人生观、处世观 ,它一方面饱含着由一己切肤之痛而萌生并日渐... 本文以柳宗元“说车”诸书为中心 ,围绕其对自我性格“圆其外而方其中”的主观设计 ,探讨柳氏被贬后的心性变化 ,认为 :宗元标举的“圆” ,是一种富于辩证哲理而又界划分明的人生观、处世观 ,它一方面饱含着由一己切肤之痛而萌生并日渐成熟了的生存智慧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种主客观相矛盾的形态。而从根本上说 ,柳宗元实在还是保持了文人士大夫那种看似愚拙实则可贵的品质 ,而距其圆外方中的理想性格设计始终一间有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理想性格 柳宗元 说车 圆外方中 心性设计 客观矛盾
下载PDF
矛盾的客观性与矛盾的古典形式
2
作者 车之鉴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5-48,共4页
当今的辩证法论者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即承认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矛盾已不足为奇。但不能由此推论说历史上所有的辩证法论者都承认矛盾的窖观性,或者反过来说,所有不承认矛盾客观性的人都是反辩法论者。矛盾的客观性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当今的辩证法论者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即承认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矛盾已不足为奇。但不能由此推论说历史上所有的辩证法论者都承认矛盾的窖观性,或者反过来说,所有不承认矛盾客观性的人都是反辩法论者。矛盾的客观性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和矛盾的涵义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客观 古典 客观世界 辩证法
下载PDF
谈谈领导工作中的主客观统一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守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1,共3页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普遍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之中。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有一个如何解决主客观矛盾,实现主客观统一的问题。领导干部更不例外。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正确解决主客观矛盾、能否实现主客观统一,事关一个地区、一个单...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普遍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之中。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有一个如何解决主客观矛盾,实现主客观统一的问题。领导干部更不例外。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正确解决主客观矛盾、能否实现主客观统一,事关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与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本文谨就当前领导工作中主客观相脱离的表现、根源及解决途径等问题谈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客观矛盾 人民群众 客观统一 正确认识 调查研究 实践活动 相脱离 客观事物 正确解决
下载PDF
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发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萧诗美 刘锦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6,共12页
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即认为辩证矛盾是一种能动的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如何外在化,涉及到唯物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却鲜有人问及。作为内在关系的辩证矛盾只有通过主客体关... 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即认为辩证矛盾是一种能动的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如何外在化,涉及到唯物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却鲜有人问及。作为内在关系的辩证矛盾只有通过主客体关系才能正确地客观化和外在化,如果外在化为两个不同客体对象之间的关系,那就只是知性的"对立",而不是辩证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客观的现实的矛盾,只能是主客体的对立同一关系,不可能是不同的客体对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万物都是主客同一体,由此保证了辩证矛盾的客观普遍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对立"和"同一"两重性,而是与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同一"、"对立"、"对立同一"三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内在关系的外在化 辩证矛盾客观 主客体的 对立同一
下载PDF
位移运动的矛盾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基础问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兴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0,共6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的深刻运用。反观当前的哲学教科书,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论述存在问题。恩格斯从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分析方法的深刻运用。反观当前的哲学教科书,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论述存在问题。恩格斯从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出的经典论述是深入人心的,但是他所采纳的黑格尔的位移运动命题"物体在这个地点而同时又不在这个地点"已被现代科学所否证。辩证思维对位移运动的矛盾的认识与表达,要在更深入地研究哲学史与科学史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重塑,进而恢复恩格斯论述的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 位移运动 芝诺运动悖论
下载PDF
矛盾理论的前沿问题沉思 被引量:2
6
作者 文兴吾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改革中,恩格斯关于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经典论断被淡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与发现“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假”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重蹈“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倒掉...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改革中,恩格斯关于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经典论断被淡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与发现“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假”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重蹈“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倒掉了”的覆辙。需要开展的工作是:科学地、正确地重构辩证唯物主义对机械-位移运动①及其基本矛盾的表述,重新恢复恩格斯的“经典论断”的科学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孙正聿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一书中仍然视“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真”。为此,需要一辩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 《反杜林论》 机械-位移运动
下载PDF
曹禺在《日出》上的主观矛盾
7
作者 陆葆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81-84,共4页
一、作家在《日出》上主客观矛盾的种种表现对于《日出》,作者的主观认识和作品的客观表现之间的矛盾,是各种各样的,其一,围绕于“陈白露”的死因。陈白露为何而死?曹禺先生曾说:“陈白露死的时候,年轻、漂亮,在那个社会有这点‘本钱’... 一、作家在《日出》上主客观矛盾的种种表现对于《日出》,作者的主观认识和作品的客观表现之间的矛盾,是各种各样的,其一,围绕于“陈白露”的死因。陈白露为何而死?曹禺先生曾说:“陈白露死的时候,年轻、漂亮,在那个社会有这点‘本钱’还是能苟活的。所以他不是被债逼死的,她是在极度的矛盾中不能自拔,他追求着她的理想的生活,这就是她的生命支撑。她的死并不表示她是懦弱的”。(《人民戏剧》八六年第六期)由此可见,曹禺先生认为,陈白露之死,不是死于债务,而是由理想的破灭引起的。曹禺先生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但却很难再找到他的这方面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种表现 陈白露 曹禺 日出 主观认识 象征 作家 客观矛盾 形象思维 研究者
下载PDF
根据马克思重释辩证矛盾概念
8
作者 萧诗美 刘锦山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即认为辩证矛盾是一种能动的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如何外在化,涉及唯物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却鲜有人问及。作为内在关系的辩证矛盾只有通过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中包含着马克思的辩证矛盾概念,即认为辩证矛盾是一种能动的内在的关系。内在关系如何外在化,涉及唯物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却鲜有人问及。作为内在关系的辩证矛盾只有通过主客体关系才能正确地客观化和外在化;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客观的现实的矛盾,只能是主客体的对立同一关系,不可能是不同的客体对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万物都是主客同一体,由此保证了辩证矛盾的客观普遍性。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对立"和"同一"两重性,而是与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同一"、"对立"、"对立同一"三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 内在关系的外在化 辩证矛盾客观 主客体的对立同一
下载PDF
农地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矛盾及其化解
9
作者 李超 《中国商界》 2009年第2期165-166,共2页
土地的生产要素属性决定了农地的生产功能,同时,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情况下,农地实际上还承载着农村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在"均田制"的农地制度安排下,农地的双重功能表现出效率与保障之间的客观矛盾存... 土地的生产要素属性决定了农地的生产功能,同时,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情况下,农地实际上还承载着农村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在"均田制"的农地制度安排下,农地的双重功能表现出效率与保障之间的客观矛盾存在,若想化解这一矛盾,就必须对当前的农地保障模式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生产功能 社会保障功能 客观矛盾 社会保障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 制度安排 生产要素 功能表现 保障模式 均田制 属性 效率 土地 农村 创新 承载
下载PDF
能动性的心理机制研究及其价值
10
作者 霍涌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能动性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在哲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 能动性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现象,长期以来在哲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随着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关于能动性的探讨在心理学领域形成了研究热潮,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和实证性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认知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目前,心理学为了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逐渐放弃了线性因果的计算机隐喻和对人的机械化理解,积极寻找内部的决定因素及相应的主观心理作用实现机制。这有助于推进哲学范畴能动性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具体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中介 认知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客观矛盾
下载PDF
对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几点反思——兼与张尚仁教授商榷
11
作者 刘歌德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同矛盾客观性是统一的;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不能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科学反思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不能否认"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同矛盾客观性是统一的;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不能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科学反思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不能否认"矛盾"、"矛盾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 矛盾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下载PDF
“城”与“乡”的抒情性和解——评《羊群入城》
12
作者 林静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新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创新之作。叶舟超越了城乡对立的传统写作心理,通过刻画在城乡两种异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平娃、周大世与老板在身份、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特点,揭示了城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矛... 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新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创新之作。叶舟超越了城乡对立的传统写作心理,通过刻画在城乡两种异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影响下的人物形象平娃、周大世与老板在身份、心理与价值观念上的特点,揭示了城乡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在此基础上,以来自乡土的平娃和来自城市的周大世各自体现出的典型性与含混性,阐释了城乡关系本身的共通性与互渗性。叶舟最终将凝结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生命信仰作为化解城乡间客观矛盾的抒情性途径,并以此传达了自己对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态度与理解。作品体现的独特价值内涵与精神向度,对西部乡土文学的纵深与多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舟 《羊群入城》 城与乡 客观矛盾 生命信仰
下载PDF
论毛泽东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真实意义
13
作者 周东华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9-32,共4页
(一) 毛泽东对社会矛盾的分析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研究中国实际,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回答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课题的基本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源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识社会离不开... (一) 毛泽东对社会矛盾的分析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研究中国实际,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而回答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现实课题的基本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源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认识社会离不开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同时,社会矛盾的运行同自然领域一样,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因此在承认社会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矛盾 毛泽东研究 矛盾客观 事物内部 思想解放 中国社会性质 当代中国改革 矛盾性质 社会改革 思想路线
下载PDF
论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内涵及其唯物主义基础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旭东 李育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揭示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以解释教室物质文化为何能深刻影响教师的全专业意识发展。文章认为教师全专业意识由教师的学习专业意识、学科专业意识和教授专业意识有机构成。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唯物...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试图揭示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以解释教室物质文化为何能深刻影响教师的全专业意识发展。文章认为教师全专业意识由教师的学习专业意识、学科专业意识和教授专业意识有机构成。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础主要包括3个方面:客观矛盾基础、交往实践基础与历史发展基础。客观矛盾基础主要包括师生矛盾、教师与知识矛盾、教师与环境矛盾;交往实践基础主要指教育性的师生"全人交往",历史发展基础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史与所接受的教师教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全专业意识 唯物主义 客观矛盾 交往实践 教师教育
下载PDF
关于发现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玉乾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6-51,共6页
当代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现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未能将科学发现的理论置于一般发现之分析的基础上.事实上,科学发现就其作为一种发现而言,乃是发现家族的一员,因此,其理论建构必须以一般发现之分析为前提.当然,作为建... 当代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现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未能将科学发现的理论置于一般发现之分析的基础上.事实上,科学发现就其作为一种发现而言,乃是发现家族的一员,因此,其理论建构必须以一般发现之分析为前提.当然,作为建构科学发现理论之前提的一般发现之分析,并不能停留于日常语言的层面上,而须上升至哲学分析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分析 理论发现 发现过程 科学发现 实践活动 发现者 客观矛盾 自我意识 动态系统 人的发现
下载PDF
哲学的生命力与树立“问题意识”
16
作者 张朝松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6-28,共3页
张朝松的文章提出,人类的认识总是在发现、提出问题中前进,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发展的。哲学上所说的问题首先是指现实中的客观矛盾,其次又是客观矛盾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问题意识体现了哲学智慧,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它开启了... 张朝松的文章提出,人类的认识总是在发现、提出问题中前进,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发展的。哲学上所说的问题首先是指现实中的客观矛盾,其次又是客观矛盾在人们头脑里的反映。问题意识体现了哲学智慧,是哲学发展的推动力,它开启了理性思维的探索之门,它使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推进没有问题意识,就失去了认识的法力,泯灭了理性思维。这就是问题意识的哲学生命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客观矛盾 “问题意识” 三个代表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关于普通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17
作者 王乃元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08-109,共2页
普通逻辑中若干问题的区分。
关键词 整体与部分和属种关系 客观矛盾与自相矛盾 反证法与归谬法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 区别
下载PDF
论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英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3年第2期13-18,共6页
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是实践的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也是实践发展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创造性实践的显著特点在于实践观念、方法和规则的不确定性,以及实践结果的新颖性;重复性实践的显著特点在于实践观念,方法和规则的确定性,以及实践... 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是实践的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也是实践发展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创造性实践的显著特点在于实践观念、方法和规则的不确定性,以及实践结果的新颖性;重复性实践的显著特点在于实践观念,方法和规则的确定性,以及实践结果的重复性。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前后相继、不断转化,共同解决人和外部世界的矛盾。把实践区分为创造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两个层次,可以准确地确定实践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了解主客观矛盾在实践中的解决过程和实践发展的具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实践 重复性 客观矛盾 发展水平 实践观念 相互联系 新颖性 实践发展 不确定性 显著特点
下载PDF
论认识从前半过程向后斗过程的转折
19
作者 张甲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客观矛盾 认识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主观方面 毛泽东 客观方面 客观事物 客体 矛盾的主要方面 法的要素
下载PDF
学校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鲁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84-88,共5页
所谓的"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实质"是本质联系的核心内容,它与"非本质联系"相对,它是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内部比较稳定、深刻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从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区分出本质... 所谓的"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实质"是本质联系的核心内容,它与"非本质联系"相对,它是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内部比较稳定、深刻的必然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从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区分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通过非本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才能认识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和根本特征,抓住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的内在规律。我们认为应该从德育衔接方法概念的具体内涵、德育衔接方法的构成要素、德育衔接方法的内在结构、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入手,从德育哲学的视角,系统而深入地探讨德育衔接方法发展过程之本质层次的特殊矛盾,在此基础上从而形成一个关于德育衔接方法发展过程实质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中、 小学德育衔接问题 德育衔接方法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 哲学思考 主体性要素与客观性要素的矛盾 本质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