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客观解释论解读重婚罪 被引量:5
1
作者 魏汉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依据客观解释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婚姻”,可以导出“合法性”不是婚姻的本质属性;以刑法的理念为指导解读“夫妻名义”,可以知道“夫妻名义”是婚姻实质的客观表述而不是口头的宣称;以刑法的目的导向洞察“重婚”,能够明白“重婚... 依据客观解释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婚姻”,可以导出“合法性”不是婚姻的本质属性;以刑法的理念为指导解读“夫妻名义”,可以知道“夫妻名义”是婚姻实质的客观表述而不是口头的宣称;以刑法的目的导向洞察“重婚”,能够明白“重婚”的本质是二个或二个以上婚姻关系的并存与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解释 重婚 婚姻 夫妻名义
下载PDF
罪刑法定背景下刑法客观解释立场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丽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7-80,共4页
罪刑法定背景下必须进行刑法解释,刑法解释立场分为主观解释立场和客观解释立场。在我国应坚持客观解释立场,这不仅因为主观解释立场存在诸多弊端,更在于客观解释立场是刑法解释的必然选择,它能有效克服刑法的滞后性,且罪刑法定原则本... 罪刑法定背景下必须进行刑法解释,刑法解释立场分为主观解释立场和客观解释立场。在我国应坚持客观解释立场,这不仅因为主观解释立场存在诸多弊端,更在于客观解释立场是刑法解释的必然选择,它能有效克服刑法的滞后性,且罪刑法定原则本身即包容了客观解释立场,同时,客观解释不是随意进行的,它要受到一系列规范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解释 刑法客观解释立场 刑法主观解释立场
下载PDF
客观解释论对我国刑法解释的影响
3
作者 王琳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11,共4页
刑法解释主要存在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折衷说三种争论。客观解释论要求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过程中,要从已经发展了的客观现实出发,努力实现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文章就罪刑法定原则、个案中法官的能动作用与刑法实施中产生的问题... 刑法解释主要存在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折衷说三种争论。客观解释论要求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过程中,要从已经发展了的客观现实出发,努力实现法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文章就罪刑法定原则、个案中法官的能动作用与刑法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三方面展开分析,未来中国刑法有权解释发展的趋势应当以客观解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解释 刑法解释 影响
下载PDF
双层社会背景下隔空猥亵的客观解释 被引量:11
4
作者 阮林赟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0年第6期102-110,共9页
双层社会背景下,主观解释存在立法的原意难以寻找、立法者和立法原意的距离如何补足、立法原意和客观现实的距离如何处理的困境。客观解释具有现实性,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有利于在普通和特殊之间实现平衡,也有利于唤醒法律的生机。在解... 双层社会背景下,主观解释存在立法的原意难以寻找、立法者和立法原意的距离如何补足、立法原意和客观现实的距离如何处理的困境。客观解释具有现实性,有利于实现实质正义,有利于在普通和特殊之间实现平衡,也有利于唤醒法律的生机。在解释学的本体论方面,"隔空猥亵"应把握前理解和刑法文本,规范与事实,法律条文和民众期待之间的关系,解构语义的内涵,注重不同性犯罪罪名之间的比较,明晰刑事认定和行政违法的界限。客观解释的界限把握,需注意猥亵的法律流变,伴随性的逐渐开放,但"猥亵"的解释不应该超出的语义最大射程,不能脱离社会的一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社会 隔空猥亵 客观解释 猥亵罪
下载PDF
刑法客观解释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叛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聪沛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258-259,共2页
中国刑法教义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刑法解释应采取客观解释才能维护罪行法定原则的贯彻。但是,本文逐一分析了有关客观解释论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观点,发现刑法客观解释论提出的种种理由经过分析难以承受理论诘难。客观解释论者所提出来... 中国刑法教义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刑法解释应采取客观解释才能维护罪行法定原则的贯彻。但是,本文逐一分析了有关客观解释论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观点,发现刑法客观解释论提出的种种理由经过分析难以承受理论诘难。客观解释论者所提出来的论点,最终会使他们滑入法律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法官恣意造法的陷阱中,破坏法的安定性和法秩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客观解释 刑法主观解释 罪行法定原则
下载PDF
刑法中主、客观解释之争及其走向
6
作者 黄硕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刑法适用中选择主观解释还是客观解释,这需要对两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比较认识,以决定最终选择适用。在基本认识上,要了解为何解释中需要持有立场,两者如何产生及其对基本概念的比较认识。在对立关系上,要了解两者起始于不同立场、追求... 刑法适用中选择主观解释还是客观解释,这需要对两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比较认识,以决定最终选择适用。在基本认识上,要了解为何解释中需要持有立场,两者如何产生及其对基本概念的比较认识。在对立关系上,要了解两者起始于不同立场、追求目标不同、哲学基础不同。在发生动因上,要深知立法技术、学术研究及其国际交流、人权保护、社会治理的需求等有助于推动刑法解释立场的改进。在功能上,客观解释立场较主观解释立场在立法原意的续补、严织惩治犯罪的法网、补正法律的漏洞、弥补立法的滞后、适应社会治理的客观需要等更具有优势。因此,客观解释将成为最终的解释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之争——以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为例
7
作者 秦智贤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6-52,共7页
主观解释论认为,由于寻衅滋事罪是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分解而来的子罪名,因此流氓动机应作为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从而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的"随意"是指流氓动机支配下的"随意"。然而立法者原意难以探明... 主观解释论认为,由于寻衅滋事罪是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分解而来的子罪名,因此流氓动机应作为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从而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的"随意"是指流氓动机支配下的"随意"。然而立法者原意难以探明,时代也发生了变化,新刑法的解释不应被旧刑法所禁锢,否则刑法将止步不前。此外,流氓动机本身含义模糊,采用沿革解释导致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致人轻伤的故意伤害罪难以区分,造成诸多定罪乱象。因此,应当按照客观解释论对寻衅滋事罪进行解释。法律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流氓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是在现代社会应当予以摒弃。对刑法条文进行解释时,应当遵循刑法的目的和价值,关注法益是否实际受到了侵害或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随意殴打 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下载PDF
作者原意与文本流传——客观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的综合视角
8
作者 辛建飞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7-51,共5页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时也是读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文本的内容该如何理解与解释?作者如果在世,"追寻作者原意"也许是可能的;作者如果"不在场"了,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又是怎样被读者(还有译者)理解...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同时也是读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个问题:文本的内容该如何理解与解释?作者如果在世,"追寻作者原意"也许是可能的;作者如果"不在场"了,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又是怎样被读者(还有译者)理解?文章从客观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的理论角度,分析了"作者原意"及"文本的被理解"两个问题。文章认为,客观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对于文本意义及读者理解所进行的理论描绘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幅"太极图",包含彼此。两种理论视角对翻译研究都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原意 理解 客观解释 哲学解释
下载PDF
刑法适用中的“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分析
9
作者 张建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20期263-263,共1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但是在刑法的应用过程中,由于一些观点和条例在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刑法的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当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本文对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 刑法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下载PDF
网络时代刑法客观解释新塑造:“主观的客观解释论” 被引量:75
10
作者 刘艳红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3-105,共13页
当下我国刑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探究社会秩序的客观精神"以谋求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评价",在所有刑法解释方法中,刑法客观解释轻易获得了优位权。然而,法律的形式主义与概念主义传统固然... 当下我国刑法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采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探究社会秩序的客观精神"以谋求对"社会现实的客观评价",在所有刑法解释方法中,刑法客观解释轻易获得了优位权。然而,法律的形式主义与概念主义传统固然有其缺陷不能否定,以扩张为导向的刑法客观解释导致"客观解释等同于扩张解释",形成了网络时代刑法网络治理的入罪化,并造成法律公权力对技术性网络空间自由的伤害,对网络时代公民自由权利的忽视。针对网络空间层出不穷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应警惕客观解释论的过度使用;结合主观解释论的法治基因优势,宜以"主观的客观解释论"重新塑造网络时代刑法的客观解释论,即在网络犯罪的解释适用中,以客观解释为基础,同时其解释不能超出"刑法条文的语言原意"之范围,以主观解释作为客观解释之限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客观解释 主观解释 扩张解释
原文传递
论客观解释立场与罪刑法定原则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政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8,共12页
客观解释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由于刑法的客观解释是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的结合,作为客观解释前提的语义解释划定了刑法文本意义的大致范围,使刑法文本意义得以明确的语用解释须遵守语用推理规则,且刑法解释有一系列制度性制约,因... 客观解释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由于刑法的客观解释是语义解释和语用解释的结合,作为客观解释前提的语义解释划定了刑法文本意义的大致范围,使刑法文本意义得以明确的语用解释须遵守语用推理规则,且刑法解释有一系列制度性制约,因而客观解释不会导致刑法解释和适用的随意性,不违背公民的预测可能性,不会产生侵犯人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解释 罪刑法定原则 语义解释 语用解释
原文传递
刑法解释的立场是客观解释——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政勋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8,共9页
司法者理解和解释法律的活动是其和法律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法律解释问题的分析工具。根据会话含义理论,立法者预料到并期待解释者会根据文本的语义结构、读者的心理图式、生活中的常规关系等解读出... 司法者理解和解释法律的活动是其和法律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法律解释问题的分析工具。根据会话含义理论,立法者预料到并期待解释者会根据文本的语义结构、读者的心理图式、生活中的常规关系等解读出刑法文本的语用意义,司法者必然会根据语境因素对刑法文本的意义进行语用推理,解读出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形式意义之外的实质意义、语义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并且在不同语境下解读出不同意义。刑法文本为语用推理划定了大致范围,语用推理实现了文本静态意义向动态意义的转化,因此刑法解释立场是并应该是客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客观解释 会话含义理论 基本语义 语用推理
原文传递
论合同解释上的主客观主义与理性人标准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志利 《东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5期56-68,共13页
合同解释旨在确定当事人的合意并赋予其法律效果。主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场合,客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分歧的场合。客观解释同样遵循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客观解释场合,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若与规范意思一致,将被视为合同意思。... 合同解释旨在确定当事人的合意并赋予其法律效果。主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场合,客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分歧的场合。客观解释同样遵循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客观解释场合,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若与规范意思一致,将被视为合同意思。理性人是假想的人像,其特征表现为理性行为并具有私法上诚信原则所要求的各种品质。如果对理性人行为预测的结果与某方当事人意思一致,那么这个意思就被视为合同意思。预测理性人行为需要尽可能地搜寻相关证据,所以合同意思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证据。证明自己意思的当事人自然实现了意思自治,而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责任也是私法自治的应有之义,所以合同的客观解释一样可以保全私法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解释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理性人
下载PDF
刑法客观解释的约束困境及其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敬华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在刑法的客观解释中,为了降低裁量的自由度,可以从时间、语义可能性、国民预测可能性以及刑法目的等四个方面,对法官加以约束。可是这些约束要素的效能并不充足,面对困境,客观解释论者寻求通过对话的客观性来确保这种解释目标的客观性... 在刑法的客观解释中,为了降低裁量的自由度,可以从时间、语义可能性、国民预测可能性以及刑法目的等四个方面,对法官加以约束。可是这些约束要素的效能并不充足,面对困境,客观解释论者寻求通过对话的客观性来确保这种解释目标的客观性和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客观解释 对话 共识
原文传递
论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发民 《刑法论丛》 CSSCI 2010年第3期165-191,共27页
哲学诠释学实际上并不能给刑法客观解释论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援。刑法客观解释论误读了哲学诠释学关于真理与方法之间关系的观点,没有看清楚本体意义上的解释与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之间的差异。由中国文化传统、社会法治现状、法官素能... 哲学诠释学实际上并不能给刑法客观解释论的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援。刑法客观解释论误读了哲学诠释学关于真理与方法之间关系的观点,没有看清楚本体意义上的解释与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之间的差异。由中国文化传统、社会法治现状、法官素能和刑法的价值立场所决定,单纯的刑法客观解释论应当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诠释学法学 刑法解释 价值立场 刑法客观解释
原文传递
刑法客观解释的限定理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东 李红 《东南法学》 2022年第1期175-195,共21页
刑法客观解释的限定应当遵循刑法解释学基本法理。以刑法解释的有限功能主义、司法公正相对主义、融贯性、主体间性等解释学特色理论为基础,可以构建和确证刑法客观解释的功能限定论、公正限定论、融贯性限定论、主体间性限定论等四种理... 刑法客观解释的限定应当遵循刑法解释学基本法理。以刑法解释的有限功能主义、司法公正相对主义、融贯性、主体间性等解释学特色理论为基础,可以构建和确证刑法客观解释的功能限定论、公正限定论、融贯性限定论、主体间性限定论等四种理论,由此形成刑法客观解释的限定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客观解释 功能限定 司法公正相对主义 融贯性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网络时代刑法客观解释路径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陆一敏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120,共20页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主要表现为行为对象的数字化与行为方式的电子化。解释论立场的对立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主观文义解释与客观文义解释之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目标是解析刑法条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规范意义,应当舍主观文义解释而择...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主要表现为行为对象的数字化与行为方式的电子化。解释论立场的对立在具体路径上表现为主观文义解释与客观文义解释之争。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的目标是解析刑法条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规范意义,应当舍主观文义解释而择客观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在存在论意义上只可能是主观的,客观目的解释这一解释方法存在先天的逻辑缺陷。主观目的解释可以与客观解释论立场兼容。同类解释规则可以视作主观目的解释对体系解释的补充,对“同类”的判断应当重视行为的实质可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解释 文义解释 主观目的解释 体系解释 同类解释规则
原文传递
论WTO条约解释的客观文本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安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52-58,共7页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3)(c)款要求在条约解释的时候参照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但对于当事国间的理解存在极大的理论和实践分歧。以主观解释学派为理论指导的"条约当事国说"和"争议当事国说&qu...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3)(c)款要求在条约解释的时候参照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但对于当事国间的理解存在极大的理论和实践分歧。以主观解释学派为理论指导的"条约当事国说"和"争议当事国说"都不适用于WTO法律体系的特点,WTO应当采用客观主义的文本解释方法处理其他国际法与WTO法的关系。客观文本主义以文本的客观含义为重点,所有与涉案措施相关的国际法文件都可能与WTO条约解释相关,不必强求该条约与WTO的缔约方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一般国际法 客观文本解释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下载PDF
刑法解释立场:平衡于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之间
19
作者 李颖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9-21,共3页
作为法律解释学范畴中的两大基本解释方法,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内涵,也皆有其理论局限性和适用弊端。要找到适合我国法治现状的刑法解释方法,应当从我国现有的两类有效解释的不同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在立... 作为法律解释学范畴中的两大基本解释方法,主观解释论与客观解释论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内涵,也皆有其理论局限性和适用弊端。要找到适合我国法治现状的刑法解释方法,应当从我国现有的两类有效解释的不同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在立法和司法的不同领域侧重适用不同的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解释 客观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下载PDF
刑法教义学中的目的解释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69,共20页
目的解释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方法,它超越法律文本的语义范围,具有对语义解释的补充性。目的解释的目的是指规范目的,它为目的解释提供了实质根据。目的解释可以区分主观的目的解释和客观的目的解释,主观的目的解释探寻法律制定时... 目的解释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法律解释方法,它超越法律文本的语义范围,具有对语义解释的补充性。目的解释的目的是指规范目的,它为目的解释提供了实质根据。目的解释可以区分主观的目的解释和客观的目的解释,主观的目的解释探寻法律制定时的立法者意图,而客观的目的解释则以立法者通过法律文本所反映的规范目的为解释的根据。这两种目的解释对于正确理解法律文本的含义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客观的目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更具有实际适用价值。目的解释存在目的性限缩和目的性扩张两种情形。在刑法解释中,受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目的性限缩具有正当性,但目的性扩张则被禁止。因此,刑法教义学中的目的解释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法中目的解释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解释 主观的目的解释 客观的目的解释 目的性限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