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严重心衰伴室内传导延迟的疗效评估
1
作者 赵蓓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400-400,共1页
法国学者Yeim等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肌病、起搏器置入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120ms)、术后QRS波时限缩短,被认为是三个独立的临床CRT阳性疗效预测指标。
关键词 疗效评估 室内传导延迟 起搏治疗 心室同步 QRS波时限 心衰 先天性心肌病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室内传导延迟病人心室复极时间的测定
2
作者 常福 《心电学杂志》 199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为观察室内传导延迟(IVCD)时 Q-T 间期和复极时间变化,测量46例 IVCD 体表心电图的除极和复极时间,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VCD 病人的 Q-T、Q-T_c 间期延长,不仅是由于除极时间延长,而且与复极时间延长有关。提出应重视和... 为观察室内传导延迟(IVCD)时 Q-T 间期和复极时间变化,测量46例 IVCD 体表心电图的除极和复极时间,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VCD 病人的 Q-T、Q-T_c 间期延长,不仅是由于除极时间延长,而且与复极时间延长有关。提出应重视和加强对心室复极时间 J-T、Q-T_c—QRS 间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室内传导延迟 心室复极时间
下载PDF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华伟 王方正 +7 位作者 张澍 张奎俊 牛国栋 马坚 姚焰 陈柯萍 楚建民 陈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 56例 ,男性 43例 ,女性 1 3例 ,平均年龄 52 9岁。心功能均在Ⅲ~Ⅳ级 (NYHA) ,体表心电图QRS波平均为 (1 4 3 1± 1 9 4)ms。... 目的 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 56例 ,男性 43例 ,女性 1 3例 ,平均年龄 52 9岁。心功能均在Ⅲ~Ⅳ级 (NYHA) ,体表心电图QRS波平均为 (1 4 3 1± 1 9 4)ms。其中 5例为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 ,其余为窦性心律患者 ,患者均进行了双心室同步起搏。慢性房颤患者先行房室结消融术。术前先进行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了解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分布 ,然后将起搏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起搏左心室 ,慢性房颤患者仅进行左、右心室起搏。观察双心室起搏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体表心电图QRS波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 ,患者心功能得到明确改善 ,左心室射血分数从 (2 6 1± 7 6) % ,提高至 (34 2± 8 9) % (P <0 0 5) ,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 ,二尖瓣反流量减少。心功能平均改善Ⅰ级。QRS波时限由术前的 (1 4 3 1± 1 9 4)ms缩短至 (1 2 4 8± 1 6 7)ms(P <0 0 5)。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提示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临床观察 人工 临床效果 心室再同步起搏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室内传导延迟
原文传递
长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短暂中断后的收缩反应和二尖瓣反流
4
作者 Brandt R.R Reiner C +1 位作者 Arnold R.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9-30,共2页
Aim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utilizing biventricular pacing(BVP)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modality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ft ventricular(LV)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intraventricular co... Aims: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utilizing biventricular pacing(BVP)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modality for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ft ventricular(LV)systolic dysfunction and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delay.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short-term improvement in contractile function and mid-term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status with CR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haemodynamic consequences of temporary interruption of CRT after long-term stimul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 Twenty patients(16 men, 4 women) with LV dysfunction and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 III or IV heart failure, despite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a QRS interval of at least 120 ms, received a transvenous BVP system at the age of 66(interquartile range, 61- 69). Patients were studied after a median duration of 427 days(interquartile range, 281- 563) of continuous CRT and again 72 h after cessation of BVP. Withdrawal of CR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maximal rate of LV systolic pressure rise from 711 mmHg/s(interquartile range, 640- 816) to 442 mmHg/s(interquartile range, 389- 582)(P=0.0001) and increases in mitral effective regurgitant orifice area from 4.8 mm2(interquartile range, 0.0- 7.8) to 9.1 mm2(interquartile range,5.7- 13.3)(P=0.0001), mitral regurgitant volume from 7.8 mL(interquartile range, 0.0- 11.5) to 16.0 mL(interquartile range, 10.7- 20.8)(P=0.0001) and fraction from 13.8% (interquartile range, 0.0- 19.2) to 27.7% (interquartile range, 14.6- 34.0)(P=0.0002) determined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Conclusion: Cessation of long-term BVP leads to a decline in LV systolic performance and an increase in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sustained benefit of long-term CRT and support the notion to maintain CRT indefini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二尖瓣反流 收缩反应 中断 短暂 收缩功能障碍 室内传导延迟 双心室起搏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分级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浩颖 舒先红 孙宝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20-422,共3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房室导或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室壁运动的不同步,引起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超声新技术 组织追踪显像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内传导延迟 therapy 难治性心力衰竭 室壁运动 应变率显像 右心室
原文传递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娟华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同步 化治疗 护理 心室 室内传导延迟 生物学性质 难治性心衰 ACEI 衰竭心脏 房室传导 室壁运动 90年代 治疗药物 起搏方法 综合征 心功能 病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