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降低原油黏度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勇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圈湖西山窑油藏属于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根据研究区“三低”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原油蜡质、胶质含量高,易乳化,乳化后原油黏度大幅升高,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征,优选出非离子表面活性O...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圈湖西山窑油藏属于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根据研究区“三低”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原油蜡质、胶质含量高,易乳化,乳化后原油黏度大幅升高,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征,优选出非离子表面活性OP-10和水溶性自扩散降黏剂,并将其按1:3~3:1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二元复合降黏剂体系.其浓度为0.2%时可使原油黏度≤lOOmPa·s。目标区块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水驱和二元复合降黏剂驱替实验表明.高渗段水驱驱替效率为68.41%,油层段水驱驱替效率为25.04%;高渗段降黏剂驱驱替效率达到86.37%,油层段降黏剂驱驱替效率达到50.83%;可见注入二元复合降黏剂体系提高了驱替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二元复合降黏剂对牛圈湖原油具有良好的调剖、降黏性能,可有效降低油干层吸水,封堵高渗透层,改善油层的驱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圈湖
“三低”油藏
二元复合降黏剂
室内驱替实验
驱替
效率
现场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藏岩石中油水流动性质与动态接触角的相关性
2
作者
D.N.RAO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5年第3期75-82,共8页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的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的最普遍的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的润湿性是对油藏流...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的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的最普遍的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的润湿性是对油藏流体流动机理有强烈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根据岩心驱替实验推测润湿性的论文。另一方面,传统上认为原油-水-固体体系中观察到的接触角是真实的或通用的度量润湿性的参数。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根据岩心驱替推测的润湿性与接触角之间有联系吗?根据以前的文献似乎不能得出确定性的回答,原因有二个方面:①Craig广义经验方法虽然可以近似比较,尤其是极端情况下润湿的比较,但不能直接推导出表征润湿性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大小;②常规的接触角测量普遍存在一个再现性问题。在其它文献中报导的双滴双晶板(DDDC)技术,似乎解决了接触角测量中再现性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将对差别较大的岩石-流体体系用有再现性的DDDC法检测结果与用油藏和贝雷岩心进行的水驱实验得到的对应油水相对渗透率相比较。共比较了10种不同实验结果。其中有8种岩石-流体体系水驱实验结果与接触角测量结果得出的润湿性类似,而其余两种差别明显。对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解释,重点是弄清岩心分析与油藏流体分布和流动机理之间的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岩石
油水流动性质
动态接触角
室内
岩心
驱
替实验
流动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降低原油黏度的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勇
机构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中外能源》
CAS
2018年第1期36-44,共9页
文摘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牛圈湖西山窑油藏属于低渗、低压、低流度的典型“三低”砂岩油藏。根据研究区“三低”油藏的地质特点以及原油蜡质、胶质含量高,易乳化,乳化后原油黏度大幅升高,且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征,优选出非离子表面活性OP-10和水溶性自扩散降黏剂,并将其按1:3~3:1的比例进行复配.得到二元复合降黏剂体系.其浓度为0.2%时可使原油黏度≤lOOmPa·s。目标区块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水驱和二元复合降黏剂驱替实验表明.高渗段水驱驱替效率为68.41%,油层段水驱驱替效率为25.04%;高渗段降黏剂驱驱替效率达到86.37%,油层段降黏剂驱驱替效率达到50.83%;可见注入二元复合降黏剂体系提高了驱替效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二元复合降黏剂对牛圈湖原油具有良好的调剖、降黏性能,可有效降低油干层吸水,封堵高渗透层,改善油层的驱替效果。
关键词
牛圈湖
“三低”油藏
二元复合降黏剂
室内驱替实验
驱替
效率
现场试验
Keywords
Niujuanhu
"three low" reservoir
binary compound viscosity reducer
laboratory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field test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藏岩石中油水流动性质与动态接触角的相关性
2
作者
D.N.RAO
出处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5年第3期75-82,共8页
文摘
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已确定了了解油藏中流体流动性质的主要步骤。油水相对渗透率或许是岩心驱替实验得到的最普遍的参数,但这些参数只能求助于数学模型中岩石-流体所有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才能描述油藏流动现象。岩石的润湿性是对油藏流体流动机理有强烈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过去几十年,有大量根据岩心驱替实验推测润湿性的论文。另一方面,传统上认为原油-水-固体体系中观察到的接触角是真实的或通用的度量润湿性的参数。因此,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根据岩心驱替推测的润湿性与接触角之间有联系吗?根据以前的文献似乎不能得出确定性的回答,原因有二个方面:①Craig广义经验方法虽然可以近似比较,尤其是极端情况下润湿的比较,但不能直接推导出表征润湿性的岩石——流体相互作用的大小;②常规的接触角测量普遍存在一个再现性问题。在其它文献中报导的双滴双晶板(DDDC)技术,似乎解决了接触角测量中再现性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将对差别较大的岩石-流体体系用有再现性的DDDC法检测结果与用油藏和贝雷岩心进行的水驱实验得到的对应油水相对渗透率相比较。共比较了10种不同实验结果。其中有8种岩石-流体体系水驱实验结果与接触角测量结果得出的润湿性类似,而其余两种差别明显。对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了解释,重点是弄清岩心分析与油藏流体分布和流动机理之间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
油藏岩石
油水流动性质
动态接触角
室内
岩心
驱
替实验
流动机理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降低原油黏度的研究
刘勇
《中外能源》
CAS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油藏岩石中油水流动性质与动态接触角的相关性
D.N.RAO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