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细胞、跨室壁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臧益民 臧伟进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本文从 M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和心室复极跨室离散度的角度 ,分析
关键词 M细胞 室壁离散 心律失常
下载PDF
陈旧性心肌梗死对家兔动作电位时程跨室壁离散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杰 李泱 +2 位作者 张存泰 肖建民 陆再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MI) (MI后 3个月 ) ,远离MI中心区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改变。结扎家兔左前降支造成MI模型 ,3个月后酶解分离左室游离壁远离MI中心区的三层 (Epi、M、Endo)心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 (AP)和...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 (MI) (MI后 3个月 ) ,远离MI中心区的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改变。结扎家兔左前降支造成MI模型 ,3个月后酶解分离左室游离壁远离MI中心区的三层 (Epi、M、Endo)心肌细胞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型钙电流 (ICa ,L) ,并观察三层心肌细胞AP时程 (APD)的离散性 (TD APD)变化。结果 :MI后 3个月 ,远离MI区的三层心肌细胞的APD明显延长 ,其中Endo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Epi和M心肌细胞(P <0 .0 1)。陈旧性MI组 (OMI)与假手术组 (Sham)及对照组 (Control)比较 ,TD APD显著增加 (2 88.32± 19.5 6vs2 2 8.4 5± 13.94 ,2 10 .32± 17.4 3ms ,P <0 .0 1)。且在OMI组 ,ICa ,L的幅值增加 ,但密度降低 ,其中Endo的ICa,L密度降低最明显 (+10mV时 ,从 16 .12± 1.6 0降至 10 .73± 0 .0 6pA/pF ,降低了 33.4 3% ,Epi从 16 .5 9± 0 .5 0降至 11.75±0 .6 9pA/pF ,降低了 2 9.17% ,M细胞从 18.70± 1.0 3降至 13.2 7± 1.0 5pA/pF ,降低了 2 9.0 3% ,P <0 .0 5 )。结论 :MI3个月后远离MI区的心肌细胞ICa ,L密度明显降低 ,且以Endo降低最明显 ,三层心肌细胞的APD明显延长 ,并且En do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Epi和M心肌细胞 ,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家兔 动作电位时程跨 室壁离散 L型钙电流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抑制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跨室壁离散度增大及其反向频率依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跨室壁离散度的反向频率依赖性(RRD)的影响。方法制作16只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区,造成房室传导阻滞,记录正常对照(n=16)... 目的探讨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跨室壁离散度的反向频率依赖性(RRD)的影响。方法制作16只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区,造成房室传导阻滞,记录正常对照(n=16),莫西沙星(50μmol/L,n=9,阻滞IKr)和BaCl2(20μmol/L,n=7,阻滞IK1),以及两药持续灌流下使用河豚毒素(TTX,1μmol/L)时,不同起搏频率下(150,120,90,60和30次/分)左室游离壁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复极90%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APD),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正常对照时,心内膜和心外膜APD延长和跨室壁离散度在慢频率时增大呈RRD的特征;莫西沙星、BaCl2灌流使APD延长和APD跨室壁离散度的RRD进一步增大,并可观察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在两药持续存在下,TTX可部分逆转增大的RRD并消除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在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RRD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时程 内源性延迟钠电流 钾通道抑制剂 反向频率依赖性 室壁离散
下载PDF
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心肌复极时间和不应期离散度的致心律失常机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谭含璇 初红霞 +12 位作者 樊静静 阮磊 全小庆 刘宁 王文隆 刘洋 林立 宋玉娥 吕家高 刘启功 张存泰 王琳 白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目的:从复极和不应期两个角度,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正常犬8只和心力衰竭模型犬5只,模拟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情况,分别从右... 目的:从复极和不应期两个角度,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心律失常机制。方法:正常犬8只和心力衰竭模型犬5只,模拟临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情况,分别从右心室心内膜、左心室心外膜和双心室发放刺激,在体记录和比较犬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不应期及其跨室壁离散度。在心力衰竭犬组,给予维拉帕米进行干预并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心力衰竭犬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均有延长,中层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最明显[(279.30±54.81)ms vs(270.03±57.58)ms,P<0.01],跨室壁复极离散显著增大[(29.80±25.67)ms vs(20.60±12.65)ms,P<0.01],不应期离散有所减小[(29.21±15.83)ms vs(31.25±20.83)ms,P>0.05];左心室心外膜和双心室刺激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但对跨室壁不应期离散度无明显影响;维拉帕米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与不应期,减小跨室壁复极和不应期离散[心力衰竭犬给予维拉帕米后(24.50±15.18)msvs正常犬(31.25±20.83)ms,P<0.05]。结论: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增大、不应期离散减小;维拉帕米减小心力衰竭犬跨室壁复极与不应期离散;左心室心外膜参与的起搏方式对心肌不应期无明显影响,但增大跨室壁复极离散,且这一效应不能被维拉帕米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复极 室壁离散 维拉帕米 心力衰竭 心肌
下载PDF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楔形心肌块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初红霞 阮磊 +6 位作者 樊静静 谭含璇 白融 林立 吕家高 刘启功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从心肌块的心外膜面、心内膜面分别、同时或多部位发放刺激,记录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RS时限、QT间期、Tp-Te间期及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如Tp-T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Epi)时最大:(83.63±19.30)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5.63±16.47)ms,最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4.75±13.18)ms(两两比较,均P<0.01);Tp-Te指数(Tp-Te/QT)也有相似变化,上述部位刺激时分别为(0.28±0.05),(0.27±0.04)和(0.20±0.04)(两两比较,均P<0.01)。但是当从心内膜面或者心外膜面双部位发放刺激时,Tp-Te间期或Tp-Te/QT较单部位刺激时均明显缩短或减小(P<0.01)。此外,心外膜刺激、内外膜同时刺激及心内膜刺激时分别有6例(75%)、5例(60%)和1例(13%)诱发了室性心律失常(χ2=7.0,P=0.03)。结论心内、外膜面同时刺激使心室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而从心内膜面或者外膜面同一面双部位发放刺激并不延长心肌复极时间,与单部位刺激相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减小。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改进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起搏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 室壁离散 楔形心肌块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多部位起搏
下载PDF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模型在体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白融 卜军 +5 位作者 刘念 吕加高 周强 阮燕菲 牛惠燕 王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2-730,共9页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 实验以正常犬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犬(dilated cardiomyopathy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DCM-CHF)模型为对象、以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相关参数为指标,研究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双心室起搏(模拟临床上心室再同步治疗的方法)后的心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实验以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DCM-CHF犬模型;正常犬和DCM-CHF犬均经射频消融希氏束制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采用同步记录犬体表心电图和内膜下、中层、外膜下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s,MAP)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T间期、Tpeak-Tend(Tp-Te)间期和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 duration,MAPD)、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ization,TDR)。结果显示:在正常犬,左室心外膜与双心室起搏后三层心肌的MAPD均延长,同时TDR增大(左室心外膜起搏47.16 ms、双心室起搏37.54 ms、右室心内膜起搏26.75 ms,P<0.001),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的变化与之平行;在DCM-CHF犬较正常犬已表现出中层心肌MAPD延长(276.30 ms vs 257.35 ms,P<0.0001)和TDR(33.8 ms vs 27.58 ms,P=0.002)增大的基础上,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仍进一步使三层心肌的MAPD延长和TDR增大。研究结果提示,左室心外膜起搏和双心室起搏后使内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起搏 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艳秋 高鸿 +2 位作者 龙娟 李惠 张凯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 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 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 ( T0)、继续灌注15 min ( T1)、30 min ( T2)和60 min ( T3)时心率( 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 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 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电生理学技术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英 徐蓉 +1 位作者 叶明浩 廖德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心电学指标特点并探讨其与不良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心电学指标特点并探讨其与不良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3例(A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Tp-e、QTc、QTd、Tp-e/QTc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延长(P<0.01);与B组比较,C组患者各项指标亦显著延长(P<0.05,P<0.01)。(2)A、B、C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6%(1/63)、5.0%(4/80)和18.7%(14/7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3)B组及C组的Tp-e、QTd、Tp-e/QTc与不良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B组:r=0.478、r=0.386、r=0.584;C组:r=0.557、r=0.498、r=0.586)。结论 Tp-e、QTc、QTd、Tp-e/QTc增大可能是合并冠心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复极离散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力衰竭犬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昊 徐涛 +1 位作者 刘鹏 廖德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1-454,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犬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心室快速起搏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犬模型(n=8),制作动脉灌注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同时记录跨室壁心电...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犬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探讨心力衰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心室快速起搏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犬模型(n=8),制作动脉灌注犬左室楔形心肌组织块模型,同时记录跨室壁心电图及跨膜动作电位,观察心衰犬和正常犬(n=8)心内膜、M层、心外膜的APD和TDR。结果 (1)组织学检查:对照组心肌组织无显著改变,心衰组心肌细胞扭曲、水肿,病理改变明显。(2)心脏超声检查:对照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心衰组术后5周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LVPWs)、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每搏输出量(SV)无显著改变(P>0.05)。(3)心电生理改变:术后5周对照组心内膜、M层、外膜的APD_(90)(ms)分别为275.1±13.8、307.8±12.3和259.9±9.6;心衰组心内膜、M层、外膜APD_(90)(ms)分别为302.4±11.3、369.1±12.1、287.9±9.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DR、Tp-e分别为(47.8±6.8)ms和(46.8±6.0)ms,心衰组分别为(81.3±6.7)ms和(79.9±4.5)ms,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犬心力衰竭时,心肌各层细胞APD不均一延长,TDR增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力衰竭 复极离散 动作电位时程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英 俞正霞 +2 位作者 蒋世峰 林琳 曲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心脏超声心功能参数联合BNP定量评定心功能分级方程进行心功能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心脏超声心功能参数联合BNP定量评定心功能分级方程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亚组68例,Ⅲ级亚组55例,Ⅳ级亚组36例;以上病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分别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各亚组的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各病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心电图上各项指标与试验组各指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QTc显著延长(P<0.05),Tp-e、QTd、Tp-e/QTc也显著延长(P<0.01);(2)心功能Ⅳ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Ⅳ级组与Ⅲ级组比较、Ⅲ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两者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15.7%vs 0.6%,P<0.05);试验组的Tp-e、QTd、Tp-e/QTc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的各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相关。结论(1)老年缺血性心脏病TDR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2)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对TDR有显著影响,随着心功能减退,TDR逐渐增大;TDR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缺血 复极离散 心脏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东芬 周艳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40-3541,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均比NV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38;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QT比值均比NV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9和0.006。结论:TDR增大是发生VA的重要原因,有望利用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预测DCM患者发生VA的风险,对DCM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复极离散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灼焰 江挺 +1 位作者 卓闽彬 颜小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和Tpe/QT。结果①向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和Tpe/QT。结果①向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09.2±12-3和80.3±12.6,P〈0.05;女性:104.6±13.2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6±0.10和0.19±0.03,P〈0.05;女性:0.25±0.05和0.20±0.02,P〈0.05)。②离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14.2±14.3和80.3±12.6.P〈0.05;女性:110.3±12.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9±0.09和0.19±0.03,P〈0.05;女性:0.28±0.10和0.20±0.02,P〈0.05)。③向心性重构组与正常构型组对比,Toe值(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79.9±11.6和80.3±12.6,P〉0.05;女性:80.1±10.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1±0.08和0.19±0.03,P〉0.05;女性:0.19±0.03和0.20±0.02,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异常的程度与Tpe和Tpe/QT值增高相一致。推测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房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离散 T波峰-末间期 Tpe/QT 高血压 构型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庆 吕青山 杨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141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 400 cm/s(正常组)和≥1 400 cm/s(动脉硬化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空腹检测血糖(FBG)、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141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 400 cm/s(正常组)和≥1 400 cm/s(动脉硬化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空腹检测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尿酸(UA)及Hcy。根据12导联心电图测得Tp-e及QT值,并计算得出TDR值即Tp-e/QTc值。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心脏结构中相关内径数值。结果两组间比较,FBG、TG、HDL-C、LDL-C、C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C、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左室内径、右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右室内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Hcy呈正相关(r=0.737,P<0.05);PWV与TDR呈正相关(r=0.687,P<0.05)。结论 PWV与Hcy及TDR均呈正相关,PWV可作为临床心血管事件的新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同型半胱氨酸 复极离散
下载PDF
四氢巴马汀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来春林 刘福元 +3 位作者 曾秋棠 毛奕 祈爱萍 曹林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82-384,共3页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四氢巴马汀 复极离散 单向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胺碘酮对犬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家高 王岚 +2 位作者 张繁之 白融 王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TD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有效不应期(ERP)的方法,观察胺碘酮对犬正常心肌和肥厚心肌三层心肌ERP和TDR的影响。结果犬正常心肌在用胺碘酮前后三层之间的...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正常心肌与肥厚心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TDR)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制电极直接测量在体三层心肌的有效不应期(ERP)的方法,观察胺碘酮对犬正常心肌和肥厚心肌三层心肌ERP和TDR的影响。结果犬正常心肌在用胺碘酮前后三层之间的ERP无显著差异。犬肥厚心肌各层的ERP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应用胺碘酮后TDR明显缩小。正常心肌各层的TDR在循环长度改变时其数值差异无显著性,而在肥厚心肌TDR的差异显著。结论犬肥厚心肌的三层心肌间存在显著的TDR。胺碘酮可使肥厚心肌三层心肌的TDR减小。长-短间期或短-长间期刺激可使肥厚心肌的TDR增大,应用胺碘酮后,TDR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胺碘酮 心肌 肥厚 不应期离散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丹 梁慧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96-96,共1页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板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70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24h,检测两组病例...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板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70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24h,检测两组病例的TP—e、QTc、QTa、TP-e/QTc,记录两组心律失常的病例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的老年人的QT间期各项数值都要高;观察组中的患者无心律失常的QT间期各项指标要比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要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各项QT间期数值是最高的。结论:TP—e、QTc、QTd、TP—e/QTc的数值可以直观的表示出者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捉离散度的变化,其数值的增大时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心脏病 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张存泰 徐大文 +3 位作者 刘念 李泱 王琳 陆再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刺激交感神经过程中 ,同步记录 18只开胸犬基础及急性缺血条件下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刺激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减小...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刺激交感神经过程中 ,同步记录 18只开胸犬基础及急性缺血条件下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刺激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减小。急性缺血可使 TDR增加 ,交感神经刺激使 TDR进一步由 (5 4± 7) ms增加到 (83± 13) m s (P<0 .0 1) ,而且可以在中层心肌诱发出早期后除极 (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在体犬 研究 急性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下载PDF
复极时程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
19
作者 刘念 周强 +2 位作者 阮燕菲 卜军 张存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极时程和跨室壁复极离散 (TDR)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发生的作用 .方法 :32只兔随机等分为 4组 ,低浓度索他洛尔组 (1 0 μmol/L) ,高浓度索他洛尔组 (1 0 0 μmol/L) ,低浓度奎尼丁组 (1 μmol/L) ,高浓度奎尼丁... 目的 :探讨复极时程和跨室壁复极离散 (TDR)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发生的作用 .方法 :32只兔随机等分为 4组 ,低浓度索他洛尔组 (1 0 μmol/L) ,高浓度索他洛尔组 (1 0 0 μmol/L) ,低浓度奎尼丁组 (1 μmol/L) ,高浓度奎尼丁组 (1 0 μmol/L) .采用Langendorff技术离体兔心脏灌流 ,同步记录用药后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和TDR ,观察早期后除极 (EAD)、TdP的发生情况 .结果 :索他洛尔浓度依赖性地延长三层心肌MAP时程 (MAPD)和TDR ,高浓度索他洛尔组诱发EAD ,TdP分别为 8只和 6只 ,而低浓度组诱发EAD ,TdP分别为 4只和 0只 .奎尼丁浓度依赖性地延长三层心肌MAPD ,但逆浓度依赖性地延长TDR ,高浓度奎尼丁组诱发EAD ,TdP分别为 7只和 1只 ,而低浓度组诱发EAD ,TdP分别为 6只和 4只 .结论 :与TdP的发生密切相关的主要是TD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时程 复极离散 尖端扭转型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力衰竭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俞海风 肖滨 +2 位作者 黄鹤飞 吕亚莉 陈育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53-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之间住本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跨室壁复... 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之间住本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74,P<0.01),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功率多个指标呈负相关[与总体标准差(SDNN)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5,P=0.019),与均值标准差(SDANN)之间存在较为显著负相关(r=-0.405,P=0.05),与标准差的增均值(SDNNIndex)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9,P=0.013)]。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则射血分数下降,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导致患者猝死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复极离散 射血分数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