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室房阻滞现象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鼎 李学斌 +4 位作者 苑翠珍 许原 张海澄 张萍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室房(VA)阻滞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的电生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1例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心动过速时伴有VA阻滞的...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的室房(VA)阻滞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的电生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861例AVNRT患者基础状态下和心动过速时伴有VA阻滞的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不伴逆传阻滞的AVNRT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基础状态下心室起搏频率140次/分以下出现VA阻滞者53例,其中120次/分以下阻滞者37例,与无VA阻滞组相比男性比例增多,52例未能诱发心动过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后50例可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2例可见到心房侧的传导阻滞现象。结论部分AVNRT患者中在基础状态下可见VA阻滞现象,此时需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改善室房传导以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可见到心房侧传导阻滞现象,需仔细鉴别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动过速 室房阻滞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伴二度室房阻滞
2
作者 潘医歌 潘大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交接性心动过速 并发症 二度室房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慢径消融时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意义的再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冰 曾秋堂 +4 位作者 张毅刚 吴浩 杨金刚 彭城 李岩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的意义。方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91例。采用由低至高的逐点递进的方法进行消融,放电中注意观察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现象的出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成... 目的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的意义。方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91例。采用由低至高的逐点递进的方法进行消融,放电中注意观察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现象的出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3例首次消融后复发。91例手术中有47例曾出现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与无逆传阻滞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放电次数多于后者;在共计309次有效放电中,95次有室房逆传阻滞,与214次无逆传阻滞者相比较,其靶点与His束电极间垂直距离明显小于后者,伴发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比例亦明显大于后者(12.63%vs 2.3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靶点到HBE电极间垂直距离≤1.5 cm是房室前传阻滞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50,P=0.018),而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与AVB间相关性不明确(P>0.05)。结论在消融慢径的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与房室前向传导阻滞之间并无明确的相关性,而消融靶点过高则是出现AVB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结双径路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交界区心律 逆传阻滞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逆传二度阻滞1例
4
作者 徐兆龙 刘仁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性心动过速 逆传二度阻滞 并发症 心电图
下载PDF
异位心律伴2:1室房逆传阻滞2例
5
作者 李兴杰 石娴静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1期38-39,共2页
例1 患者男,24岁。因胸闷、心悸20余天就诊。体检:BP18/12kPa(135/90mmHg)。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为左心室内假腱索。心电图(图1)
关键词 异位心律 逆传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Ⅱ°室房传导阻滞
6
作者 华振华 吴晔良 《心电学杂志》 1992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伴Ⅱ°室房传导阻滞者临床少见,误诊为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上方共同通道Ⅱ°阻滞。现报告2例。例1 患者男性,29岁,心悸、胸闷发作1周,既往有类似反复发作史13年。发作间期心电图正...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RVT)伴Ⅱ°室房传导阻滞者临床少见,误诊为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上方共同通道Ⅱ°阻滞。现报告2例。例1 患者男性,29岁,心悸、胸闷发作1周,既往有类似反复发作史13年。发作间期心电图正常。BP90/60mmHg(12.0/8.0kPa)。心律齐,心率150次/min。心脏无器质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正常。发作时心电图(图1)示 QRS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伴电轴左偏(-73°)。食管导联非连续记录示:E_A 每2个QRS 波后有一 P 波。结合体表心电图上 P_(Ⅱ、Ⅲ、a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
下载PDF
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伴Ⅰ度室房传导阻滞1例
7
作者 朱昱思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交界区逸搏 传导阻滞 逆行P波
下载PDF
室性阵速伴不等比室房逆传阻滞及非时相性心房内差异传导
8
作者 胡安安 王小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0年第B1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心电图 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不等比逆传阻滞 非时相性心内差异传导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室房传导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乔华 谢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35-2837,共3页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房传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因心动过速发作来我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TEAP)并确诊为室速的患者67例,分析患者室房传导的关系。结果房室分离39例(58.2%);室房逆传28例(41.8%),其中:1∶1传导1... 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房传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因心动过速发作来我院行食管电生理检查(TEAP)并确诊为室速的患者67例,分析患者室房传导的关系。结果房室分离39例(58.2%);室房逆传28例(41.8%),其中:1∶1传导16例(23.9%)、2∶1传导7例(10.4%)、文氏型传导5例(7.5%)。房室分离组与室房逆传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心脏基础疾病构成及心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分离组心室率≥200次/min患者的检出率较室房逆传组增多〔12例(30.8%)与2例(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速时可见房室分离及室房逆传;心室率≥200次/min时易出现房室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心电描记术 传导阻滞
下载PDF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1例
10
作者 王军阳 马运伟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5期498-500,共3页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于婴幼儿或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的患儿。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患儿经药物、外科手术、射频导管消融等治疗死亡率仍偏高。本文报道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例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发于婴幼儿或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的患儿。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患儿经药物、外科手术、射频导管消融等治疗死亡率仍偏高。本文报道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例房室结自律性心动过速的患儿,经吸氧、物理刺激及改良的瓦氏动作并经药物治疗后,心动过速仍未终止,后予心脏同步电转复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QRS 波群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
下载PDF
室性心动过速伴发的室房传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兴杰 韩红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4期367-370,共4页
报道了5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所伴发的不同形式的室房传导,其心电图共同特点是宽QRS心动过速之RR间期规整,P波呈逆向性,QRS波呈比例逆传P波,QRS波数/P波数≥1,RP间期固定(例1~3)或呈文氏型周期性改变(例4、5)。
关键词 心电图 性心动过速 传导 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Atrioventricular block complicating inferi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士良 冯胜强 张清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31-34,10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cidence of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IMI).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cidence of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IMI).Methods A total of 46 patients with AIMI were divided into the thrombolytic group (n = 23) and the nonthrornboytic group (n = 23). Intravenous or intracoronary urokinase was given to the former group. We observed the advancing courses of AVB, and further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rrence of AVB and stenosis of infarct-related artery (IRA) with coronary angiography.Results Two cases died of Ⅲ o AVB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but none was found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VB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but that of Ⅲ ° AVB was much lower in the thrombolytic group (4 cases) than that in the non-thrombolytic group (11 cases, P < 0.05), and the duration of AVB decreased from 201 ± 113 hours to 102±60 hours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 P<0.01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AVB in the vanishing interval, but not in the developing interval.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an increasing reperfusion flow and a decreasing coronary stenosis of the infarct-related artery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Conclusion Thrombolytic therapy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evere AVB, shorten its duration and decrease the mortality by increasing the coronary reperfusion flow in the patients with AI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rior wall ·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trioventricular block · thrombolytic therapy · reperfusion ·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