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和大白鼠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1
作者 张鸣弦 马春 张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57-259,共3页
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成年兔、大白鼠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室管膜上细胞可分为两个基本型:Ⅰ型细胞为神经元样细胞;Ⅱ型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特性。神经元样室管膜上细胞(Ⅰ型细胞)的胞体多呈卵圆形或圆形,并发出细长的突... 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成年兔、大白鼠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室管膜上细胞可分为两个基本型:Ⅰ型细胞为神经元样细胞;Ⅱ型细胞具有巨噬细胞特性。神经元样室管膜上细胞(Ⅰ型细胞)的胞体多呈卵圆形或圆形,并发出细长的突起。这些细胞除单独存在外,在两种动物的标本中,还可见细胞聚集成堆而形成的神经元复合体。此外,在室管膜表面,还有不同口径的膨体纤维,穿行于微绒毛间或球形凸起之间。巨噬样室管膜上细胞(Ⅱ型细胞)形态多样,有伪足样突起自胞体伸出,根据突起多少,可分为多极(具有3个以上的伪足样突起)、寡极和无伪足样突起等3型。成年兔和大白鼠第三脑室中的室管膜上细胞的形态未见有明显差异。本文还对室管膜上细胞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上细胞 扫描电镜 大白鼠
下载PDF
大白鼠第四脑室底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金活 朱长庚 +3 位作者 刘庆莹 邓德忠 朱家祥 彭汉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57-160,264,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 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大白鼠第四脑室底满布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的分布在区域上有一定的差别。并证实了第四脑室底存在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神经胶质样细胞和类组织细胞。神经纤维发自神经元样细胞或自脑室外穿入室腔而来。室腔内尚有树突末梢。本文并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底 室管膜上细胞 扫描电镜 大白鼠
下载PDF
家兔前髓帆的解剖学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常升 杨天祝 +3 位作者 史中立 李向印 赵玉珍 葛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7-350,共4页
本研究对20只成年家兔前髓帆进行解剖与扫描电镜观察,旨在探讨室管膜上结构与室周神经组织的关系。家兔前髓帆可分为3部分,即下丘隐窝膜性后壁部、第四脑室顶部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移行部。在前髓帆室管膜游离面上,有丛密的微绒毛和纤毛... 本研究对20只成年家兔前髓帆进行解剖与扫描电镜观察,旨在探讨室管膜上结构与室周神经组织的关系。家兔前髓帆可分为3部分,即下丘隐窝膜性后壁部、第四脑室顶部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移行部。在前髓帆室管膜游离面上,有丛密的微绒毛和纤毛,除第四脑室顶部外,还发现有球样结构和室管膜上细胞。球样结构直径约2~10μm,表面有花边样突起。室管膜上细胞胞体直径约4~9μm,有星形、三角形及梭形3种形态,个别胞体表面可见分泌颗粒,直径约0.1~0.3μm,这类细胞常有2~5个突起,其远侧段呈宽扁的铲状,贴附或插入室管膜。此部室管膜上细胞与第三、四脑室的Ⅱ型细胞相似,但其胞体表面结构(如分泌颗粒)及突起形状又有明显特点,提示在室周神经组织与脑脊液间,这种细胞可能起一种媒介作用,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又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髓帆 家兔 室管膜上细胞
下载PDF
第三脑室漏斗区表面结构与动情周期的关系——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保芝 傅志良(指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07-112,146,共7页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成年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时期第三脑室漏斗区室管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成年雌性大鼠第三脑室漏斗医室管膜表面形态、微绒毛及球状结构,呈现与动情周期相关的变化。动情前期直径2—5微米的球状结构数量多于动情间期...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成年雌性大鼠动情周期不同时期第三脑室漏斗区室管膜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成年雌性大鼠第三脑室漏斗医室管膜表面形态、微绒毛及球状结构,呈现与动情周期相关的变化。动情前期直径2—5微米的球状结构数量多于动情间期。本文并对这种表面结构变化的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情周期 第三脑室漏斗区 室管膜 球状结构 室管膜上细胞
下载PDF
性激素对小鼠第三脑室壁表面微细结构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吕证宝 W.Breipohl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51-156,263,共7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NMRI小鼠第三脑室壁表面的微细结构和性激素对这些结构的影响。第三脑室壁可分为满布纤毛的背外侧部和以微绒毛为主的腹底部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正中隆起区的室管膜表面缺乏纤毛和微绒毛,但有许多泡状结构,雌激素...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NMRI小鼠第三脑室壁表面的微细结构和性激素对这些结构的影响。第三脑室壁可分为满布纤毛的背外侧部和以微绒毛为主的腹底部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区。正中隆起区的室管膜表面缺乏纤毛和微绒毛,但有许多泡状结构,雌激素可使其明显增大,摘除卵巢则使之变小并与雄性者相似。泡状结构破裂后,向室腔排出微粒状物质,雌激素有促进此种微粒排出的作用。促垂体区的室管膜细胞具有较长的微绒毛,摘除卵巢可使其数目减少,给以雌激素则使其明显增多。微绒毛减少是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表明摘除卵巢可加强室管膜细胞的吸收功能。在乳头体前区,于微绒毛之间常有散在的小气球状结构,雌激素可使它们明显增大,数目增多,其机能意义不明。还见到一些室管膜上细胞的波浪状胞膜在细胞的一侧伸展很长,表明至少有一部分室管膜上细胞具有吞噬细胞功能,有迹象表明此种细胞穿过室管膜而进入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性激素 室管膜上细胞 扫描电镜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