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管膜下区放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进展和临床意义
1
作者 郭沥泞 丁宇轩 王丽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8-1024,共7页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V...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且SVZ受累可以作为GBM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物之一。因此,SVZ可能成为GBM患者放射治疗的靶点。另外,SVZ放疗可以改善GBM患者的预后,但是近年来始终存在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索SVZ的临床价值,了解SVZ与放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章通过综述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列举和评估现有临床证据,探讨SVZ放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下区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侵犯室管膜下区及脑皮质对患者复发模式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闫昊 陈洁 +2 位作者 陈子钦 刘正阳 章龙珍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07-513,共7页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部位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GB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94例...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发生部位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GBM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病理等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共纳入94例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42例。与GBM未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相比,肿瘤累及室管膜下区(SVZ+)或脑皮质(CTX+)显著降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P均<0.01);与手术全切或辅助化疗≥6周期相比,手术部分切除或辅助化疗<6周期患者的PFS及OS也显著降低(P均<0.01);与肿瘤直径<5 cm、单病灶复发或局部复发相比,肿瘤直径≥5 cm、多病灶复发或远处复发患者的OS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VZ+、CTX+、手术部分切除及辅助化疗<6周期是影响患者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BM累及室管膜下区或脑皮质的患者更易出现早期复发,且预后更差。原发肿瘤灶大小、手术切除程度、辅助化疗周期以及肿瘤复发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室管膜下区 影像分型 脑皮质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鑫 廉春蓉 +1 位作者 阮林 韦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Gy)全脑照射后对小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12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0 Gy组(对照组),5 Gy照射组(小剂量照射组),15 Gy照射组(中等剂量照射组)和30 Gy照射组(大剂量照射组),每组28只。各组随机取出7只分别于照射后1周和4周测定各组小鼠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7只观察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形态和数量。结果:(1)照射后1周,15 Gy组和30Gy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升高(P<0.05),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2)照射后4周,15 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和室管膜下区的BrdU+细胞数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30Gy剂量照射组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仍明显升高(P<0.05),BrdU+细胞数也未见恢复(P<0.05)。结论:全脑照射后血脑屏障破坏可能对室管膜下区的细胞增殖有进一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血脑屏障(BBB) 室管膜下区(svz) 小鼠
下载PDF
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兰兰 曹琼 +2 位作者 胡子有 颜晓慧 吴炳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h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1次/3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h腹腔注射槲皮素(50mg/kg,1次/3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和21d缺血侧SVZ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侧脑室 室管膜下区 细胞增殖 脑缺血
下载PDF
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及Hes1、Hes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娉婷 周小青 +3 位作者 刘旺华 曹泽标 陈昱文 李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Hes1、Hes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依达组)、丹龙醒脑方... 目的观察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Hes1、Hes5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内源性NSCs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依达组)、丹龙醒脑方组(丹龙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7 d后取缺血侧SVZ脑组织。Brdu免疫荧光法检测SVZ NSCs增殖,RT-q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es1、Hes5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Brdu阳性细胞率增加,Hes1、Hes5 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依达组、丹龙组Brdu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Hes1、Hes5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丹龙组Hes1 m RNA表达水平优于依达组(P<0.01),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龙醒脑方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SVZ NSCs增殖,并上调Hes1、Hes5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方 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 增殖 HES1 Hes5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建军 刘勇 +4 位作者 张蓬勃 陈新林 郭振宇 张建水 杨蓬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行为学改变和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行为学检测组(n=19)和Bromodeoxyuridine(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n=21)。立体定向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ICH模型。脉冲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ICH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分别行行为学检测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为学评分采用前肢放置实验、Berderson评分法及角落转向实验;对SVZ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计数。结果:ICH后第2天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其神经功能在4周内逐渐恢复;大鼠ICH后第2天双侧SVZBrdu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7d时达高峰,14d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28d时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结论:大鼠ICH后神经功能与SVZ细胞增殖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提示SVZ细胞可能参与ICH后组织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行为学 室管膜下区 增殖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 /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英文)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蓬勃 刘勇 +7 位作者 李捷 康前雁 田英芳 陈新林 赵建军 石秦东 宋土生 钱亦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 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 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 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 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 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细胞 下区细胞 神经发生 局灶性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红梅 张琳 +3 位作者 关涛 许红 吴海霞 白丽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9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银杏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PCNA、Nestin阳性细胞;银杏叶提取物治疗28d,PCNA/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帕金森病 小鼠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下载PDF
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改良 被引量:3
9
作者 陆利 朱茜 +2 位作者 夏仲年 宋慧芳 杨桂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改良成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离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为系统研究成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特性以及利用成体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视交叉前1.5 mm处离段脑组织,分离前脑室管膜下区(SVZ),通过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相结... 目的:改良成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离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为系统研究成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特性以及利用成体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视交叉前1.5 mm处离段脑组织,分离前脑室管膜下区(SVZ),通过机械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制备细胞悬液,应用改良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NSCs。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1%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SCs多向分化潜能。系列稀释实验和5-溴脱氧尿核苷(BrdU)掺入实验比较改良培养与常规培养NSCs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潜能。结果:改良培养条件,NSCs 7~9 d可形成nestin阳性神经球。应用1%FBS诱导后,NSCs分化为形态各异的细胞,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比例分别是(18.6±3.5)%、(73.2±5.2)%和(3.6±0.4)%。系列稀释实验结果显示当细胞接种数量为500、1000和2000个,改良培养NSCs形成次代神经球数量较常规培养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并且8 h BrdU掺入率也显著增高达(42.4±6.2)%(P<0.05),表明改良培养条件下NSCs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活力良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操作性强、重复性高的成鼠NSCs分离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 分离 培养 改良 小鼠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下载PDF
室管膜下区受侵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世义 李艳萍 +1 位作者 涂子为 李国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受侵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5例经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WHOⅡ级59例,Ⅲ级59例,Ⅳ级57例;根据术前MRI检查病...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受侵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5例经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WHOⅡ级59例,Ⅲ级59例,Ⅳ级57例;根据术前MRI检查病灶与SVZ的位置关系,分为SVZ受侵组(SVZ+)及SVZ未受侵组(SVZ-),其中SVZ(+)组75例,SVZ(-)组100例,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及复发模式。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42.2%、37.5%;SVZ(+)组5年OS为20.9%,SVZ(-)组为57.1%(P<0.001);而5年PFS分别为15.3%、44.1%(P<0.001)。SVZ(+)组手术全切率更低(P<0.001),有更多大病灶(最大径≥5.0 cm)及Ⅳ级病例(P<0.001,P=0.018)。全组共89例复发,SVZ(+)组总复发率为62.7%,SVZ(-)组为42.0%(P=0.007),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3%、7.0%(P=0.004)。结论:SVZ受侵是影响脑胶质瘤OS、PFS的不良预后因素,且与低的全切率、大病灶及Ⅳ级病变呈正相关;SVZ受侵增加了总复发及远处复发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室管膜下区 预后
下载PDF
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胜华 周政 +3 位作者 杨辉 刘俊 阴金波 辛志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0-48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VZa NSCs,分为对照组、BMP-...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及对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VZa NSCs,分为对照组、BMP-2组、BMP-2+Noggin组和Noggin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TH+)神经元的情况;用RT-PCR检测DLX5 mRNA表达水平。结果BMP-2组SVZaNSCs向TH+神经元分化的比例和DLX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这种效应能被其拮抗剂Noggin特异性抑制。结论BMP-2可能通过上调DLX5表达水平从而促进SVZa NSCs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多巴胺能神经元 DLX5 BMP-2
下载PDF
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室管膜下区miR-124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越 汪泱 +3 位作者 廖伟 牛鑫 胡斌 邓志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EZ区)miR-124及Sox9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l、3、7天...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EZ区)miR-124及Sox9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miR-124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l、3、7天处死3只大鼠,取SEZ区用于实验;对照组仅暴露动脉。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检测Nestin的表达,实时PCR检测miR-124及Sox9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SEZ区Nestin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在造模后1、3、7 d呈递增趋势(P<0.05);实验组miR-124表达显著上调,造模后1、3、7 d分别为对照组的(1.63±0.13)、(3.67±0.28)、(2.08±0.11)倍(P<0.05);实验组Sox9 mRNA表达显著下调,造模后1、3、7 d分别为对照组的0.85±0.90、0.29±0.34、0.49±0.36(P<0.05)。结论脑缺血可促进SEZ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在神经细胞新生过程中miR-124表达上调,同时其靶基因Sox9 mRNA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室管膜下区 微小RNA 大鼠
下载PDF
妊娠20~24周人脑室管膜下区神经细胞组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燕惠 张燕舞 吕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20~24周人胎脑室管膜下区(SVZ)神经细胞分化。方法:收集胎龄为20~24周的正常胚胎6例。快速解离SVZ并行即刻培养,4 h后应用特异免疫标记识别各类型神经细胞。结果:大约50%左右SVZ细胞为神经元[MAP2]细胞为(50.9±4.6... 目的:研究妊娠20~24周人胎脑室管膜下区(SVZ)神经细胞分化。方法:收集胎龄为20~24周的正常胚胎6例。快速解离SVZ并行即刻培养,4 h后应用特异免疫标记识别各类型神经细胞。结果:大约50%左右SVZ细胞为神经元[MAP2]细胞为(50.9±4.6)%,β-Ⅲ-tubulin细胞为(51.7±3.8)%],其中皮质神经元亚型calretinin中间神经元占(3.5±0.3)%;约1/3 SVZ细胞具有早形胶质细胞特性[vimentin]细胞为(32.7±1.5)%,GFAP细胞占(31.9+3.0)%];少突神经胶质前体细胞(PDGFR_α细胞)为(6.7±0.6)%,小胶质细胞(lectin细胞)占(1.1±0.1)%,神经干佯细胞(nestin细胞)为(14.6±0.9)%。大约有1/10 SVZ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期[BrdU细胞占(11.0±0.02)%]。结论:妊娠20~24周,人类SVZ增殖活跃,包含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神经胶质前体细胞、多潜能干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下区细胞 细胞分化 妊娠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室管膜下区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玲 赵秀英 +3 位作者 何雯 刘梅 戴梅 曾洁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75-1777,共3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脑组织神经发生区域室管膜下区(SVZ)表达的特点。方法取3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用肺炎链球菌Ⅲ型菌悬液脑池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9g/L盐水脑池内注射...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脑组织神经发生区域室管膜下区(SVZ)表达的特点。方法取3周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用肺炎链球菌Ⅲ型菌悬液脑池内注射,对照组用等量9g/L盐水脑池内注射,建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模型和正常对照模型,分别于接种肺炎链球菌Ⅲ型菌悬液或注射9g/L盐水24、72h和第6天经多聚甲醛灌流内固定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bFGF在SVZ表达的变化。结果肺炎链球菌感染后24h,SVZ区bFGF表达明显增加,表现为bFGF阳性细胞着色较深,数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染后72h表达逐渐下降,与24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感染第6天bFGF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大鼠侧脑室脉络丛、蛛网膜下腔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也有bFGF表达,对照组未见炎性渗出。结论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程中,SVZ区bFGF表达升高可能对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增殖、SVZ区神经发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脑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可能是脑膜炎脑损伤后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肺炎链球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室管膜下区
下载PDF
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ChAT^+神经元促进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平 鲁争芳 +6 位作者 付晓杰 张帝 余列 高宇峰 殷椿茂 柯俊吉 刘贤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ChAT^+)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阿托品组。采用电凝法夹闭大脑中动脉制备脑...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SVZ)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ChAT^+)神经元的活性变化及其对脑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信号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阿托品组。采用电凝法夹闭大脑中动脉制备脑梗死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2(VEGFR2)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表达VEGFR2和5-溴脱氧尿嘧啶(BrdU)/CD31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脑梗术后14 d,脑梗死组SVZ区ChAT/AChE较假手术组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梗死组鼠的梗死周围区VEGF、VEGFR2、pERK表达量以及VEGFR2、BrdU/CD3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阿托品组的上述指标含量减少(P<0.05)。结论:脑梗死后,SVZ区ChAT^+神经元活性相对增强,胆碱能系统效应增强,其可通过上调VEGF-VEGFR2信号通路促进脑梗死周围区的血管新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室管膜下区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神经元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与c-myc、c-j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小青 曹泽标 +3 位作者 刘旺华 陈娉婷 李花 陈昱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c-myc、c-ju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龙醒脑方...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c-myc、c-jun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龙醒脑方小、中、大剂量组。于再灌注24 h后,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予相应剂量药液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次/d,连续7 d。再灌注1、3、7 d采用m-NS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灌注7 d取缺血侧SVZ脑组织,采用Brdu免疫组化检测NSCs增殖,RT-q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jun、c-myc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3、7 d,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Brdu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Brdu阳性细胞率亦明显升高(P<0.01)。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较假手术组、模型组c-jun、c-myc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促进SVZ NSC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c-jun和c-myc表达及延长表达持续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方 脑缺血再灌注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 神经干细胞增殖 C-JUN表达 C-MYC表达 大鼠
下载PDF
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骨形成蛋白2及DLX5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胜华 周政 冯宝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627-2630,共4页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应用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分化的调控,而对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尚知之甚少。室管膜前下区是目前公认的神经干细胞富集区之一。在此区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长距离迁移到嗅球而保持神经干细胞不分化,最后在嗅球分化为中间神经... 背景:目前神经干细胞应用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分化的调控,而对干细胞分化调控机制尚知之甚少。室管膜前下区是目前公认的神经干细胞富集区之一。在此区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长距离迁移到嗅球而保持神经干细胞不分化,最后在嗅球分化为中间神经元。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嗅球迁移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研究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的构筑及迁移特点,以及目前国内外有关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此区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中的作用,希望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有一定的认识。方法:由第一作者利用中文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室管膜前下区,骨形成蛋白2,DLX5"及英文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s,SVZa,BMP-2,DLX5",在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1997-01/2009-01关于骨形成蛋白2、DLX5在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作用的文献。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1篇文献,中文86篇,英文35篇。最后对符合标准的28篇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提示,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具有其独特细胞构筑和长距离迁移的特点,骨形成蛋白2及DLX5在其迁移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骨形成蛋白2 DLX5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一种在体标记成体大鼠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蓬勃 刘勇 +4 位作者 李捷 康前雁 田英芳 赵建军 石秦东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g/L的DiI10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h、12h、24h、36h和48h时... 目的研究正常成体大鼠侧脑室注射DiI标记室管膜/室下区(SVZ)细胞的方法。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均接受2g/L的DiI10μL右侧脑室注射。采用H33258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注射后6h、12h、24h、36h和48h时左侧脑室壁的标记细胞以及标记组织厚度。结果右侧脑室DiI注射后24h,DiI标记细胞位于左侧脑室的室管膜层;DiI注射后48h,DiI标记细胞限定于左侧室的管膜层和室下区。此外,左侧室管膜/中隔室下区(SVZspt)和室管膜/神经节隆起的生后对应物(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分别在DiI注射12h和24h后维持于稳定水平,而且,在相应各时间点上,室管膜/SVZge部位荧光标记组织的厚度都厚于室管膜/SVZspt部位(P〈0.05)。结论2g/L的DiI10μL注射于正常大鼠侧脑室后24-48h,可能仅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下区 DII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成年和老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细胞增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俊华 晋光荣 +1 位作者 向红兵 李云涛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 (thesubventricularzone ,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室管膜下区 5 溴脱氧尿嘧啶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的阳... 目的 :比较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 (thesubventricularzone ,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 :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室管膜下区 5 溴脱氧尿嘧啶 (bromodeoxyuridine ,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成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老年大鼠。实验组成年和老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在缺血后 3d开始增加 ,7d时达到高峰 ,2 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且成年大鼠各时间点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结论 :大鼠脑缺血激活SVZ神经干细胞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大鼠 老年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室管膜下区 细胞增殖 病理学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