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艳秋 高鸿 +2 位作者 龙娟 李惠 张凯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兔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2.5 kg,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min后随机分为3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继续灌注37℃K-H液60 min;瑞芬太尼组( R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的K-H液60 min;瑞芬太尼+氨茶碱组( RA组)灌注含12μg/L瑞芬太尼+30 mg/L氨茶碱的K-H液60 min。记录平衡灌注15 min ( T0)、继续灌注15 min ( T1)、30 min ( T2)和60 min ( T3)时心率( HR)和左心室前壁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计算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 MAPD90)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记录早期后除极、延迟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R组T1~T3时HR减慢,MAPD90延长,TDR增大( P<0.05)。与C组和RA组比较,R组HR减慢时,MAPD90延长,TDR增大(P<0.05)。结论:瑞芬太尼减慢HR时,MAPD90延长,TDR增大,折返激动易于发生;氨茶碱增快HR,缩短MAPD90,从而使TDR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电生理学技术 心脏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凯强 高鸿 +3 位作者 刘军 刘艳秋 龙娟 李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家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肌动作电位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8只,体重(2.0±0.5)k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K-H液平衡灌注15min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C组):持续平衡灌注37℃K-H液1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继续灌注15min后停止,注射Thomas液(4℃,10 ml/kg)使心脏停搏60 min,心脏周围用低温(4℃)Thomas液保护,30min半量复灌Thomas液(4℃,5ml/kg),60min时复灌K-H液;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于K-H液及Thomas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5ng/ml),余同IR组。记录平衡灌注15min(T0)、继续灌注15min/平衡30min(T1)、复灌30min/平衡120min(T2)、复灌60min/平衡150min(T3)的HR及三层心肌[内膜(Endo)、中膜(Mid)、外膜(Epi)]单相动作电位振幅(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MAPA),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onophon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观察心脏复灌时心律失常、复跳时间,均不使用药物恢复心律。结果 DEX组心脏复跳时间(16.67±3.78)s明显短于IR组(46.33±7.29)s(P〈0.05);心脏复跳时IR组有6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2例恢复正常节律;DEX组有2例发生心律失常,2min内有1例恢复正常节律。与T0时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2时和C组比较,T3时DEX组HR明显减慢(P〈0.05);T1-T3时DEX组HR明显慢于IR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EX组Mid部位,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与T1时比较,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延长(P〈0.05);T3时DEX组Mid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C组(P〈0.05);T2、T3时DEX组Epi、Mid、Endo部位的MAPD90明显长于IR组(P〈0.05)。与T0时和C组比较,T2、T3时IR组,T1-T3时DEX组TDR明显增大(P〈0.05);T2、T3时DEX组TDR明显小于IR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延长MAPD、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具有稳定缺血-再灌注心肌电生理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缺血-再灌注损伤 离体心脏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电生理学技术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英 徐蓉 +1 位作者 叶明浩 廖德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心电学指标特点并探讨其与不良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心电学指标特点并探讨其与不良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5例(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63例(A组),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校正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Tp-e、QTc、QTd、Tp-e/QTc均无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延长(P<0.01);与B组比较,C组患者各项指标亦显著延长(P<0.05,P<0.01)。(2)A、B、C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6%(1/63)、5.0%(4/80)和18.7%(14/7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3)B组及C组的Tp-e、QTd、Tp-e/QTc与不良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B组:r=0.478、r=0.386、r=0.584;C组:r=0.557、r=0.498、r=0.586)。结论 Tp-e、QTc、QTd、Tp-e/QTc增大可能是合并冠心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复极离散 心律失常
下载PDF
M细胞、跨室壁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臧益民 臧伟进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43-345,共3页
本文从 M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和心室复极跨室离散度的角度 ,分析
关键词 M细胞 离散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英 俞正霞 +2 位作者 蒋世峰 林琳 曲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心脏超声心功能参数联合BNP定量评定心功能分级方程进行心功能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59例;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4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根据心脏超声心功能参数联合BNP定量评定心功能分级方程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Ⅱ级亚组68例,Ⅲ级亚组55例,Ⅳ级亚组36例;以上病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心电图上分别测定T波峰末间期(Tp-e)、QTc、QTd、Tp-e/QTc,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各亚组的Tp-e、QTc、QTd、Tp-e/QTc;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各病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1)对照组心电图上各项指标与试验组各指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QTc显著延长(P<0.05),Tp-e、QTd、Tp-e/QTc也显著延长(P<0.01);(2)心功能Ⅳ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Ⅳ级组与Ⅲ级组比较、Ⅲ级组与Ⅰ-Ⅱ级组比较,两者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高(15.7%vs 0.6%,P<0.05);试验组的Tp-e、QTd、Tp-e/QTc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的各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相关。结论(1)老年缺血性心脏病TDR增大,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2)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对TDR有显著影响,随着心功能减退,TDR逐渐增大;TDR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肌缺血 复极离散 心脏功能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东芬 周艳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40-3541,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 目的:通过测定扩张型心脏病(DCM)患者心电图中代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两个指标: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探讨它们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将188例DCM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和非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测定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间期均比NV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7和0.038;VA组V2和V6导联的Tp-Te/QT比值均比NVA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9和0.006。结论:TDR增大是发生VA的重要原因,有望利用Tp-Te间期和Tp-Te/QT比值预测DCM患者发生VA的风险,对DCM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复极离散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灼焰 江挺 +1 位作者 卓闽彬 颜小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和Tpe/QT。结果①向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测指标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利用体表心电图计算出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和Tpe/QT。结果①向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09.2±12-3和80.3±12.6,P〈0.05;女性:104.6±13.2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6±0.10和0.19±0.03,P〈0.05;女性:0.25±0.05和0.20±0.02,P〈0.05)。②离心性肥厚患者Tpe值(ms)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增高(男性:114.2±14.3和80.3±12.6.P〈0.05;女性:110.3±12.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9±0.09和0.19±0.03,P〈0.05;女性:0.28±0.10和0.20±0.02,P〈0.05)。③向心性重构组与正常构型组对比,Toe值(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79.9±11.6和80.3±12.6,P〉0.05;女性:80.1±10.5和82.3±14.1,P〉0.05);Tpe/QT值也有相同的结果(男性:0.21±0.08和0.19±0.03,P〉0.05;女性:0.19±0.03和0.20±0.02,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异常的程度与Tpe和Tpe/QT值增高相一致。推测向心性肥厚型和离心性肥厚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房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离散 T波峰-末间期 Tpe/QT 高血压 构型
下载PDF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庆 吕青山 杨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141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 400 cm/s(正常组)和≥1 400 cm/s(动脉硬化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空腹检测血糖(FBG)、总胆固醇(TC...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141例患者,根据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检查结果分为PWV<1 400 cm/s(正常组)和≥1 400 cm/s(动脉硬化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空腹检测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尿酸(UA)及Hcy。根据12导联心电图测得Tp-e及QT值,并计算得出TDR值即Tp-e/QTc值。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心脏结构中相关内径数值。结果两组间比较,FBG、TG、HDL-C、LDL-C、Cr、U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C、血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硬化组与正常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左室内径、右心房内径、舒张期末右室内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WV与Hcy呈正相关(r=0.737,P<0.05);PWV与TDR呈正相关(r=0.687,P<0.05)。结论 PWV与Hcy及TDR均呈正相关,PWV可作为临床心血管事件的新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 同型半胱氨酸 复极离散
下载PDF
四氢巴马汀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来春林 刘福元 +3 位作者 曾秋棠 毛奕 祈爱萍 曹林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82-384,共3页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四氢巴马汀 复极离散 单向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丹 梁慧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A01期96-96,共1页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板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70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24h,检测两组病例... 目的:讨论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板离散度心电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患者中选取70例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定24h,检测两组病例的TP—e、QTc、QTa、TP-e/QTc,记录两组心律失常的病例数,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的老年人的QT间期各项数值都要高;观察组中的患者无心律失常的QT间期各项指标要比发生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要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各项QT间期数值是最高的。结论:TP—e、QTc、QTd、TP—e/QTc的数值可以直观的表示出者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跨室壁复捉离散度的变化,其数值的增大时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心脏病 复极离散心电学检测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张存泰 徐大文 +3 位作者 刘念 李泱 王琳 陆再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刺激交感神经过程中 ,同步记录 18只开胸犬基础及急性缺血条件下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刺激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减小... 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 ,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刺激交感神经过程中 ,同步记录 18只开胸犬基础及急性缺血条件下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表明交感神经刺激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减小。急性缺血可使 TDR增加 ,交感神经刺激使 TDR进一步由 (5 4± 7) ms增加到 (83± 13) m s (P<0 .0 1) ,而且可以在中层心肌诱发出早期后除极 (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在体犬 研究 急性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下载PDF
抑制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跨室壁离散度增大及其反向频率依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跨室壁离散度的反向频率依赖性(RRD)的影响。方法制作16只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区,造成房室传导阻滞,记录正常对照(n=16)... 目的探讨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对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动作电位时程及其跨室壁离散度的反向频率依赖性(RRD)的影响。方法制作16只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采用改良K-H缓冲液灌流,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区,造成房室传导阻滞,记录正常对照(n=16),莫西沙星(50μmol/L,n=9,阻滞IKr)和BaCl2(20μmol/L,n=7,阻滞IK1),以及两药持续灌流下使用河豚毒素(TTX,1μmol/L)时,不同起搏频率下(150,120,90,60和30次/分)左室游离壁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复极90%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APD),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并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正常对照时,心内膜和心外膜APD延长和跨室壁离散度在慢频率时增大呈RRD的特征;莫西沙星、BaCl2灌流使APD延长和APD跨室壁离散度的RRD进一步增大,并可观察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在两药持续存在下,TTX可部分逆转增大的RRD并消除室性心动过速。结论内源性延迟钠电流在不同钾通道抑制剂引起的APD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RRD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时程 内源性延迟钠电流 钾通道抑制剂 反向频率依赖性 离散
下载PDF
心力衰竭病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俞海风 肖滨 +2 位作者 黄鹤飞 吕亚莉 陈育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53-335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之间住本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跨室壁复... 目的:探讨在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之间住本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患者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射血分数及心率变异性分别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与射血分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74,P<0.01),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功率多个指标呈负相关[与总体标准差(SDNN)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5,P=0.019),与均值标准差(SDANN)之间存在较为显著负相关(r=-0.405,P=0.05),与标准差的增均值(SDNNIndex)之间存在负相关(r=-0.499,P=0.013)]。结论:心力衰竭病人中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则射血分数下降,心率变异性下降,可能导致患者猝死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复极离散 射血分数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力竭运动和运动预适应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宏 田攀 +5 位作者 李俊峡 赵峰 王洋 崔英凯 张刚 曹雪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EE)和运动预适应(EP)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CC)组、运动预适应(EP)组、力竭运动(EE)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EP+EE)...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EE)和运动预适应(EP)对大鼠心脏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CC)组、运动预适应(EP)组、力竭运动(EE)组、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EP+EE)组。记录各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T波峰末间期(Tp-e)值、QT间期(QTC)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总Cx43(Total-Cx43)及磷酸化Cx43(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 EE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5%,EP+EE组则降为10%,有显著差异(P<0.05)。EE组大鼠Tp-e、QTC分别为(42.4±1.9)ms、(31.9±1.3)ms,EP+EE组降为(36.5±1.8)ms、(26.7±1.0)ms,也均有明显差异(P<0.05)。EP组、EE组、EP+EE组大鼠心肌TotalCx43、P-Cx43表达量均减少,但EP+EE组较EE组的Total-Cx43含量却明显升高(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Total-Cx43、P-Cx43均与Tp-e、QTC呈负相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力竭运动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重构,心肌TDR增加,Total-Cx43、P-Cx43表达量降低有关,而EP则对其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运动预适应 复极离散 缝隙连接蛋白43 大鼠
下载PDF
兔心力衰竭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芦兰 师幸伟 +4 位作者 程冕 白融 阮磊 谢刚 宋玉娥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93-295,306,共4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的兔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时跨室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变化。方法: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8)。采用阿霉素诱导建立兔HF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的兔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时跨室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变化。方法: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8)。采用阿霉素诱导建立兔HF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HF组和对照组左室心肌内、中、外膜的MAP,分别测量获得20列三层心室肌的90%动作电位时程(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计算并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ty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变化,TDR为每列中MAPD90 max与MAPD90 min的差值。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gap junction connexin43,CX43)在心肌细胞间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组的MAPD90缩短,TDR则明显增大(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HF组CX43分布与对照组有所差别。结论:HF组心脏TDR增加,CX43分布发生改变,其可能与HF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单相动作电位 复极离散 缝隙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吕晓燕 胡小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9期3228-3232,3259,共6页
目的观察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 目的观察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痹宁心汤治疗,连续用药8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指标、HRV、TDR的改善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MACE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气喘咳嗽、尿少、面肢水肿、神疲乏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型脑钠肽(BNP)、Lee氏心衰评分和TDR指标QTc、QTd、Tp-e、Tp-e/QT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和HRV相关指标SDANN、rMSSD、SDNN、PNN50%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宁心汤联合美托洛尔可显著缓解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功能,改善患者HRV和TDR,降低MACE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痹宁心汤 美托洛尔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复极离散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浩进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8期1296-1297,共2页
目的:探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价值。方法:测定全部156例扩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导联TpTe和TpTe/QT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扩心肌病患者TpTe和TpTe/QT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 目的:探讨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预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价值。方法:测定全部156例扩心肌病患者心电图导联TpTe和TpTe/QT的参考值范围,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扩心肌病患者TpTe和TpTe/QT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69~97ms,0.20~0.24;两者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8.3%、42.5%、35.7%、55.5%、0.84和74.2%、89.4%、82.1%、84.0%、7。结论: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TpTe值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较小,而TpTe/QT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离散 扩张型心肌病 性心律失常 预测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兔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淑君 江洪 王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衰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开胸心衰兔(心衰组)和10只开胸正常兔(对照组)迷走神经刺激前后左室游离壁心尖上方1c...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衰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开胸心衰兔(心衰组)和10只开胸正常兔(对照组)迷走神经刺激前后左室游离壁心尖上方1cm处三层心肌的MAP,测量并分析MAP时程(MAPD),TDR。结果对照组刺激前后TDR没有显著性差异,心衰组刺激后TDR显著减少(P<0.05)。迷走神经刺激前,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TDR明显延长(12.80±2.57ms vs8.82±1.33ms,P<0.05),刺激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7.89±3.80ms vs9.44±3.21ms,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使心衰组的TDR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迷走神经 心力衰竭 复极离散
下载PDF
自主神经对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徐大文 张存泰 +3 位作者 李泱 刘念 钟江华 王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犬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急性缺血的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犬急性缺血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犬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急性缺血的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 (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MAP。对自主神经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 ,3层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早期后除极 (earlyafterdepolarization ,EAD)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缺血 10min后 ,起搏周长为 10 0 0ms ,在未刺激自主神经的情况下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5 5± 8)ms ;刺激交感神经的过程中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到 (86± 15 )ms (P <0 0 1) ;迷走神经刺激过程中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为 (5 3± 9)ms,与刺激前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5 5± 8)ms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交感神经刺激前 ,2只 (17% )犬的中层心肌出现EAD ;交感神经刺激过程中 ,7只 (5 8% )犬的中层心肌出现EAD (P <0 0 1)。结论  (1)交感神经刺激可增加缺血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且易在中层心肌细胞诱发EAD ,两者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急性心肌缺血 复极离散 早期后除极
原文传递
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及短暂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杰 李泱 +2 位作者 张存泰 肖建民 陆再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两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周1组给予咪达普利 0.625mg·kg-1·d-1...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两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周1组给予咪达普利 0.625mg·kg-1·d-1口服(咪达普利组),另1组则给予安慰剂口服(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第3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也给予安慰剂口服(假手术组)。3个月后酶解分离得到左心室壁远离梗死中心区的3层心肌单细胞(心外膜下心肌细胞、中层心肌细胞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用膜片钳技术研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3层心肌细胞的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改变。结果 心肌梗死后3个月,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发生了肥厚和重构,3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APD)明显延长,其中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中层心肌细胞(P<0.01),与假手术组对比呈相反的跨室壁离散。陈旧性心肌梗死TDR也明显增加,但TDR在咪达普利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不明显。陈旧性心肌梗死3层心肌细胞的Ito密度均降低,以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中层心肌细胞较明显(P<0.05),咪达普利组和假手术组相比,Ito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远离梗死中心区的左心室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肥厚,APD延长,TDR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普利 陈旧性心肌梗死 非梗死区 复极离散 短暂外向钾电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