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ickOpt优化房室/室间间期以改善心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万鸿 高凌云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9期815-818,共4页
随着起搏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心脏起搏器现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对植入起搏器患者进行随访优化更是其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现已有一种基于腔内心电图的QuickOpt算法用于起搏器术后随访优化房室/室间间... 随着起搏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心脏起搏器现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对植入起搏器患者进行随访优化更是其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现已有一种基于腔内心电图的QuickOpt算法用于起搏器术后随访优化房室/室间间期以改善患者术后的心功能,但目前关于QuickOpt的综述较少,故现对QuickOpt的程控数据、效果对比、不足以及运动体态对其优化间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给临床医师应用QuickOpt提供更好的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起搏器的生理起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ickOpt /室间间期优化 心功能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室间间期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欣 王浩 +5 位作者 江勇 丁立刚 张红菊 吴伟春 王吴刚 霍顺伟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定量评价个体优化设定室间(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效果。方法 26例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三腔起搏器安置术后先采用起搏器默认参数,术后1周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个...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定量评价个体优化设定室间(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效果。方法 26例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三腔起搏器安置术后先采用起搏器默认参数,术后1周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个体起搏参数优化。优化时,先根据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形态及速度时间积分(VTIMv)得出最佳房室(AV)间期后,再根据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VTIAo)及组织多普勒测量得出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DI)判定双室顺序起搏时个体最佳VV间期。结果 26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个体优化后,最佳VV间期均为左心室提前起搏,范围在4~40ms,个体差异明显。个体优化设定VV间期后VTIAo和做功指数(MPI)测值分别为(22.3±4.5)cm、(0.78±0.18),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20.8±4.9)cm、(0.86±0.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5、3.217,P均<0.05)。VTIAo进一步增大,MPI则进一步减小;经个体优化最佳VV间期后室间机械延迟(IVMD)、SDI、收缩后缩短现象(PSS)测值分别为(-24±19)ms、(12.1±2.9)、(30.8±16.7)%,双室同步起搏时的测值分别为(-32±19)ms、(14.3±2.6)、(38.3±1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0、4.592、3.250,P均<0.01)。心室内及心室间同步性进一步改善,IVMD、SDI、PSS更加减小。结论 经个体优化设定心室起搏顺序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更好,心室的收缩协调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常规超声心动图,尤其是频谱多普勒,在个体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多普勒能够定量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阐释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机械运动机制,在同步化治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再同步化 室间间期
原文传递
改良腔内图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室间间期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学文 郭涛 +4 位作者 王钰 蒲里津 李淑敏 华宝桐 赵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腔内图(IEGM)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室间间期(VV间期)及相应心脏超声参数。方法入选20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具有IEGM法优化功能的CRT/CRT-D;术后1、3、6个月对每一例患... 目的比较改良腔内图(IEGM)法与心脏超声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室间间期(VV间期)及相应心脏超声参数。方法入选20例符合CRT植入I类适应证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具有IEGM法优化功能的CRT/CRT-D;术后1、3、6个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分别按传统IEGM法、改良IEGM法及超声法优化VV间期,比较两种IEGM法与超声法的一致性,并评估改良IEGM法获得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返流面积(MRA)、主动脉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Ao)]是否优于传统IEGM法。结果与传统IEGM法比较,改良IEGM法获得的VV间期与超声优化获得的VV间期一致性更好,改良IEGM法获得的LVEF 1、3、6个月分别较传统IEGM法改善[(0.31±0.07)vs(0.29±0.08),(0.37±0.07)vs(0.34±0.08),(0.45±0.07)vs(0.42±0.08),P均<0.05],MRA术后6个月较传统IEGM法减少[(2.1±1.8)cm2vs(2.6±2.4)cm2,P<0.05],但VTIAO及术后1、3个月MRA与传统IEGM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改良IEGM法与传统IEGM法相比,其与超声优化获得的VV间期一致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室间间期优化 腔内图优化法 超声优化
原文传递
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优化新算法的研究
4
作者 刘汉雄 邓晓奇 +3 位作者 蔡琳 李锦 童琳 邓珏琳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提出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VV)优化新算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心脏电-机械耦联的原理,将体表心电图和... 目的提出双心室起搏室间间期(VV)优化新算法,并验证其合理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并接受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41例,根据心脏电-机械耦联的原理,将体表心电图和超声指标的数量关系用新公式来表述,通过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来比较新算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均分别采用新算法、传统超声法及腔内心电图法进行VV优化,测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TI)并统计耗时。经方差分析显示新算法的AVTI[(22.32±3.48)cm]优于传统腔内心电图法的AVTI[(19.22±3.07)c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算法的耗时[(18.80±3.30)min]较传统超声法的耗时[(203.81±20.12)min]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算法用于双心室起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VV优化准确、快速,具有合理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起搏 室间间期 优化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