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消融术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政 唐其柱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1期49-54,共6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比较酒精消融术(ASA)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SM)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方法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并收录于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实验,人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心血管相... 目的利用Meta分析比较酒精消融术(ASA)与室间隔部分切除术(SM)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方法计算机检索公开发表并收录于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实验,人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及心血管相关杂志及会议报告。经过阅读全文、数据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临床实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0项临床对照实验,8项研究将ASA与SM术后全因病死率做了比较,结果显示ASA组术后全因病死率高于SM组。7项研究将二者术后植入起搏器情况做了比较,结果显示ASA组术后植入起搏器概率要高于SM组。7项研究对二者经随访后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做了比较,结果显示ASA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高于SM组。结论 ASA与SM均为治疗HCM的有效手段,但SM在安全性及中远期疗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优势。但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心肌消融 间隔部分切除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扩大室间隔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建德 段福建 +3 位作者 焦盼晴 王婧金 王浩 宋云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大室间隔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2-12因梗阻性HCM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56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术后经胸超声心动... 目的:总结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大室间隔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2-12因梗阻性HCM行扩大室间隔切除术56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 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46.1±11.3)13~67岁,术前室间隔厚度(26.1±6.9)15~46 mm,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87.5±12.5)27~163 mmHg(1 mmHg=0.133 kPa),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外科手术,无住院死亡,无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关并发症,其室间隔切除厚度为(10.7±2.1)6~16 mm,长度为39.1±5.5(35~55)mm。与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流速[(1.68±0.46)m/s vs(4.57±0.99)m/s]、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1.3±7.0)mmHg vs(87.5±34.4)mmHg]均明显减低,二尖瓣反流及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现象明显较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后即刻左心室流出道峰值流速及峰值压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左心室流出道峰值流速(r=0.63)及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r=0.48)与术后相关性良好。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患者出现新发室间隔缺损,1例予以外科修补。 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以安全用于HCM患者改良扩大室间隔切除术中监测,术前定性二尖瓣反流病因及程度,术后即刻评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缓解程度、二尖瓣反流程度并及时发现外科相关并发症以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相应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 肥厚型心肌 间隔切除
下载PDF
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被引量:2
3
作者 迟海涛 汤楚中 +3 位作者 解水本 李寒 赵哲 潘绪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578-579,共2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由于室间隔异常增厚使得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叶前向运动(SAM征)与室间隔的贴靠造成流出道梗阻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射血量减少,产生晕厥、活动时胸闷、胸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2010年10月至2012年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由于室间隔异常增厚使得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叶前向运动(SAM征)与室间隔的贴靠造成流出道梗阻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射血量减少,产生晕厥、活动时胸闷、胸疼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猝死。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收治HOCM患者10例,均予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肥厚心肌切除 临床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伊 王新洁 +5 位作者 郭炜 邹亮 杨立猛 张啸 杜娟 宋云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术前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收集,分析POAF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98例患者入选,其中132例(26.5%)患者发生POAF,POAF首次发作于术后(50.9±27.2)h,即77.3%的患者在术后2~3 d内(24~72h)首次发作;平均发作(2.0±1.6)次,54.5%的患者发作1次;房颤平均发作持续时间(42.0±67.5)h,50.8%的患者房颤发作≤24h;发作POAF的患者平均年龄(54.0±9.7)岁,术后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段增长而增加,50~60岁、60~70岁、70~8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28.3%、36.0%、62.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依据有无POAF分为术后房颤组(n=132)及术后无房颤组(n=366),两组患者在手术年龄[(54.0±9.7)岁比(49.3±10.1)岁]、发病年龄[(46.8±10.4)岁比(43.1±10.8)岁]、病程时间[(84.1±78.0)m比(69.0±64.7)m]、X线提示肺淤血、术前左心房内径[(44.0±7.5)mm比(41.2±6.7)mm]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3.2±6.1)mm比(41.3±5.1)mm]、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术中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病变、进入ICU时心率[(73.9±12.3)次/min比(77.2±13.2)次/min]、术后左心房内径[(38.4±5.5)mm比(35.4±5.0)mm]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和进入ICU时心率是POAF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1,95%CI 1.027~1.075,P=0.000)、术前左心房内径(OR=1.045,95%CI 1.007~1.083,P=0.019)和术后左心房内径(OR=1.077,95%CI 1.029~1.128,P=0.001)是POAF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和术后左心房扩大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 后新发房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艳丽 易欣 黎明江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外近十年来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VSM)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疗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得有关PTSMA与VSM治疗HOCM的研究文献,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室间隔厚度(IVS)、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有7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共获得病例362例,其中PTSMA组199例,VSM组1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LVOTPG、IVS、NYHA分级变化及不良反应基本相同,但VSM组结果更接近正常。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LVOTPG、IVS及NYHA分级水平的差异结果可靠。结论 PTSMA治疗HOCM的疗效略低于VSM,但仍为非创性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间隔消融 间隔心肌切除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META分析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早期结果(附2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锐 魏翔 方静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937-940,共4页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1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27例,行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4例。有17例病人术前存在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其中2例同期完成二尖瓣成...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疗效。方法2018年6月~2021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人27例,行单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24例。有17例病人术前存在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其中2例同期完成二尖瓣成形,1例同期完成二尖瓣置换,总结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近期效果。结果术后14例病人恢复至无或轻度反流。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由术前(65.9±47.5)mmHg下降至术后(13.8±10.2)mmHg,室间隔厚度由(22.2±7.3)mm下降至术后(15.9±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症状改善明显,25例病人术后恢复至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未出现术后新发传导阻滞和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缓解或根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术前及术中需仔细评估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多数术前伴发的二尖瓣反流可随左室流出道疏通而得到缓解,无器质性病变的二尖瓣反流多无需成形或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 Morrow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成形
下载PDF
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在换瓣同期行或不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徐海涛 袁昕 +4 位作者 孙寒松 武恒朝 宋云虎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2月阜外医院159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患者列为A组(n=19),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列为B组(n=140),为了调整两组之间基线数据的不同和选择偏倚,按照1:1的比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每组各匹配11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转归。结果:术后30天内,两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平均随访(55.3±27.4)个月期间,A组患者较B组患者室间隔厚度下降幅度大,比例高(P均<0.05),而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重量指数下降的幅度和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二次手术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也相似(P均> 0.05),在匹配的患者中,结果相似。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或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并非影响远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6,95%CI:0.65~37.81,P=0.12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同期,未必需要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非对称性间隔肥厚 主动脉瓣置换 间隔心肌切除
下载PDF
部分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8
作者 姬宇宙 徐敬 刘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68-69,共2页
采用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的方法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0例,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者。认为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能有效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效果满意。
关键词 心肌 流出道梗阻 间隔切除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行左室部分切除的手术配合
9
作者 安虹 姜南 +1 位作者 李幼英 彭兴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1年第1期47-48,共2页
扩张心肌病(简称扩心病)是全心扩大,全心衰竭且病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病。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此病多采用心脏移植术,行左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扩心病在国内尚属首例。我院1998-03~06-03分别对2例扩心病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室部分切除、二尖瓣... 扩张心肌病(简称扩心病)是全心扩大,全心衰竭且病因不明的一种心肌病。目前国内外手术治疗此病多采用心脏移植术,行左室部分切除术治疗扩心病在国内尚属首例。我院1998-03~06-03分别对2例扩心病在体外循环下行左室部分切除、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乳头肌再移植术,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女各1例;年龄22~27岁。体重分别为44~45kg。全心功能衰竭、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全身浮肿。 1.1 术前准备 ①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至浮肿明显减轻,心功能好转均达Ⅲ级心功。②心理护理:此类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都希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方面渴望手术,另方面对手术有一种恐惧和悲观心理。术前我们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和麻醉方法,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树立信心,战胜疾病,解除病痛。同时也要将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家属讲清,使其很好的配合。③手术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对于手术的具体方案、步骤、可能出现的困难、意外情况的处理进行认真讨论,并应充分做好救治,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④特殊物品准备:微量输液泵2台,体内、体外除颤器1台,中心静脉测压装置1具,静脉切开包1个,毛垫片两条(1cm×10cm),50ml注射器2具,普通导尿管1根,安全避孕套1个。各种型号二尖瓣瓣膜各1个,无菌盐水冰1盒。⑤急救药品准备:多巴胺、付肾素、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阿拉明等。⑥病人准备:术前1d经患者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临时起搏电极,电极尖端置于右心室尖部,以2V电压起搏。用于术后协助心脏搏动。胃管、尿管于麻醉诱导后插入,以免诱发心跳骤停。 1.2 手术配合 1.2.1 台上配合 按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低体温下阻断上、下腔V,主A。抬高心尖部,距前降支和左旋支约2.5cm处切开左心室外侧壁。左室腔内放容量器(安全避孕套、内装16号普通导尿管、丝线结扎颈部),经导尿管注入150ml生理盐水。于前降支和左旋支之间切除扩大之心肌。酌情游离乳头肌行二尖瓣膜双孔成形术,左室切口两侧沿衬两条1cm×10cm毛垫片,6×14双头针,10~14针褥式重叠关闭左室,2/0滑线加固连续缝合一遍。经右房房间隔探查二尖瓣,切除病瓣,放置适宜的人机械二尖瓣,2/0滑线连续缝合置瓣。4×12带垫片双头针行De、Ve、Ye三尖瓣环缩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 部分切除 中配合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3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红 蔡玲娜 俞裕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46-147,共2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脏病[1].改良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在扩大室间隔肌切除的基础上,同时松解二尖瓣乳头肌与室间隔的...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移动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脏病[1].改良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在扩大室间隔肌切除的基础上,同时松解二尖瓣乳头肌与室间隔的融合区,减断二尖瓣乳头肌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可有效解除HOCM患者的左室流出道狭窄,改善二尖瓣反流,减轻症状[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狭窄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期护理 间隔 二尖瓣反流 流出道梗阻 二尖瓣乳头肌 融合区
下载PDF
左心室心肌部分切除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11
作者 曹倩 柴洁 +3 位作者 李筱琴 王学智 王世端 徐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终末期心肌 体外循环 左心心肌部分切除 麻醉
下载PDF
室间隔部分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二尖瓣反流
12
作者 顾勤花 过常发 +3 位作者 王春生 李鸿伟 张建斌 沈琦斌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3期169-171,180,共4页
目的分析室间隔部分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行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经主动脉切口操作解除梗阻9例,经房室环者1... 目的分析室间隔部分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行部分肥厚室间隔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经主动脉切口操作解除梗阻9例,经房室环者15例。术中食管超声(TEE)评估解除梗阻效果及瓣膜反流情况,术后随访复查经胸心脏超声。结果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从(103.79±16.69)mmHg降至(19.46±4.5)mmHg(t=1.45,P<0.05),室间隔厚度从(20.17±1.86)mm降至(10.5±1.12)mm(t=1.97,P<0.05);随访(21.4±9.7)个月后,上述参数保持稳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增大[(48.72±3.90)mm vs(41.23±3.72)mm,t=2.145,P<0.05],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1.58±0.48、vs 3.25±0.37,t=1.71.P<0.05)。2例并发轻中度二尖瓣瓣周漏,无室间隔穿孔、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死亡发生。结论室间隔部分切除联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HOCM合并二尖瓣反流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二尖瓣反流 间隔部分切除 二尖瓣置换
下载PDF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荣龙 王强 +8 位作者 李巅远 罗国华 郭宏伟 高爽 尹朝华 张芃 徐海涛 王菊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11我院9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低龄HOCM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诊断时平均年龄为(1.9±2.5)岁(1天~6.4岁),手术时...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11我院9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低龄HOCM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诊断时平均年龄为(1.9±2.5)岁(1天~6.4岁),手术时平均年龄(5.1±2.1)岁(8个月~7岁),平均体重(19.3±9.8)kg(4.3 kg^38.2kg)。术前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9.4±40.0)mm Hg(1 mm Hg=0.133 k Pa)。二尖瓣收缩期前移9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7例。患儿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升主动脉根部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后接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儿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例,右室间隔心肌切除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3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66.0±18.4)min(36~90 min),术后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由(79.4±40.0)mm Hg降至(24.4±17.3)mm Hg(P<0.01)。二尖瓣反流分级由(2.6±1.4)级降至(0.4±0.5)级(P<0.01)。术后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61 mm Hg)1例,短暂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低体重婴儿(4.3 kg)术后接受了120.8 h的体外膜肺支持。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1.1±8.7)个月(3~31个月),所有患儿症状改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Ⅱ级。随访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24.7±20.7)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儿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分别为49 mm Hg和61 mm Hg)。1例患儿术后3个月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于解除低龄儿童HO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效果好,早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
下载PDF
间隔消融术对比心肌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志峰 王毅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518-520,共3页
先前认为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近年来,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获得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究竟哪种是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药物难治性梗阻... 先前认为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近年来,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由于创伤小,操作简单,获得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究竟哪种是更好的治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药物难治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两种方法疗效比较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 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左心室心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5
作者 曹倩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97-299,共3页
左心室心肌部分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终末期心肌病的一种新方法 ,术后短期内主、客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1年生存率与心脏移植术相当 ,但中期随访左心室有再扩张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其作用机制、临床适应证、预后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治疗 左心心肌部分切除 终末期 心肌 作用机制 PLV 适应证 预后
下载PDF
部分左心室切除治疗瓣膜性心肌病的手术配合
16
作者 严丽 陈依青 +1 位作者 胡似苹 周根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94-695,共2页
关键词 瓣膜性心肌 部分左心切除 配合
下载PDF
超声诊断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晓峰 袁馨 +2 位作者 赵璐 苏欣悦 刘泳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外科手术治疗经过。结果病人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心肌夹层合并室间隔穿孔,射血分数39%。经多学科会诊后病人同意外科手术治疗,遂行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心肌夹层及室间隔穿孔的首选诊断方法。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合并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隔破裂 超声心动描记 心脏外科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封堵术及PCI术后随访四例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玉英 卫亚丽 +5 位作者 汝磊生 彭育红 孙家安 张莉 丁超 王冬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联合应用封堵术和经皮冠状动... 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联合应用封堵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AMI并发VSR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本院成功对4例AMI并发VSR的患者分期进行封堵术和PCI,并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隔破裂 间隔封堵装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与心肌切除术后心电图变化
19
作者 赵耀 张芹 +8 位作者 曹城玮 程梓萌 蒙绪良 赵腾 张敏 赵海娟 李珂 黄松群 黄新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 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术(AS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SM)后中期心电图(ECG)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92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ASA术43例,接受SSM... 目的 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室间隔乙醇消融术(ASA)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SM)后中期心电图(ECG)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长海医院确诊的92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ASA术43例,接受SSM术49例。比较两种术式随访3个月ECG,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 术后3个月,ASA组、SSM组分别有22例(51.16%)、2例(4.08%)患者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χ^(2)=26.329,P<0.01),分别有2例(4.65%)、13例(26.53%)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χ^(2)=8.034,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M组9例(18.37%)新发心房颤动,高于ASA组2例(4.65%)(χ^(2)=4.093,P=0.043)。SSM组左心室肥厚缓解率较高于ASA组(44.90%比25.58%,P=0.054)。结论 ASA术后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显著高于SSM,而SSM术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比例显著高于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 间隔乙醇消融 间隔心肌切除 心电图 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心肌间隔切除术矫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及围术期治疗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彬 许建屏 +3 位作者 王巍 吕锋 熊辉 王水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总结心肌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62例HOCM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05岁。手术在... 目的总结心肌间隔切除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临床经验,探讨围术期治疗策略。方法1996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了62例HOCM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34.05岁。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经典或改良Morrow技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动脉导管闭合术2例。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04.23±47.1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6.76±36.32min,气管内插管时间13.23±11.76h,术后住监护室时间42.53±37.41h。全组死亡4例,病死率6.45%(4/62),死于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房扑动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左心房内径(34.56±6.45mmvs.43.46±7.21mm,t=6.948,P=0.00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7.14±6.31mmvs.42.03±6.23mm,t=3.145,P=0.020),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3.54±17.78mmHgvs.103.84±44.04mmHg,t=13.618,P=0.000),室间隔厚度(17.12±5.67mmvs.26.93±5.23mm,t=10.694,P=0.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58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53例,随访时间3个月~12年,失访5例。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心功能I~II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HOCM心肌间隔切除术可充分疏通左心室流出道,消除二尖瓣SAM征,满意的缓解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患者症状。术后主要心律失常表现为传导束传导异常和心房颤动。精确的手术技术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 间隔心肌切除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