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财产权的构成及其宪政设计
1
作者 姚小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50,共3页
按照哲学认识论的要素分析法,公民财产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各有其特定的法律内涵与历史规定性,其法律内涵与规定性的变化发展,在公法领域伴随着1949年以来我国的宪法变迁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我国已建立较完备的公民财产权规制与保... 按照哲学认识论的要素分析法,公民财产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各有其特定的法律内涵与历史规定性,其法律内涵与规定性的变化发展,在公法领域伴随着1949年以来我国的宪法变迁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我国已建立较完备的公民财产权规制与保障制度,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制度化建设,以回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与宪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财产权 构成要素 宪政设计 哲学认识论 和谐社会 中国
下载PDF
论宪政设计的可能性及其理论预设
2
作者 叶兴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23,共8页
人类社会可以通过政治设计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而宪政设计就是一个实现人间至善、建立美好现代社会的基本途径。人类具有主体性,政治具有向善性,这就使得宪政设计成为可能。进行宪政设计必须遵循一些理论预设,那就是关于人性的幽暗意... 人类社会可以通过政治设计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而宪政设计就是一个实现人间至善、建立美好现代社会的基本途径。人类具有主体性,政治具有向善性,这就使得宪政设计成为可能。进行宪政设计必须遵循一些理论预设,那就是关于人性的幽暗意识假定和关于权力的必要的恶的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设计 主体性 理论预设
下载PDF
自决权的中国宪政设计——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调适
3
作者 肖宝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3期119-123,共5页
自决权的概念自诞生就充满争议并随着国际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使得自决权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易于被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批准公约是中国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在宪政上对公约中的自决... 自决权的概念自诞生就充满争议并随着国际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使得自决权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易于被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批准公约是中国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在宪政上对公约中的自决权作出前瞻性设计。中国宪法序言中的对外政策宣言可视为对外自决权,而对内自决权应体现在国内民主政治的完善上。设计时应本着宪法优先原则,建立条约的宪法审查机制,以防范自决权内涵的发展可能给中国主权带来的危害。在对待民族分裂势力和台独势力上,自决权也应成为打击分裂势力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决权 调适 宪政设计
下载PDF
论休谟的经验保守主义政治思想
4
作者 那天宝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休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与哲学交织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体制构建影响深远。休谟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对自然状态下的逻辑演进以及自然法理念下的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基于...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休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与哲学交织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体制构建影响深远。休谟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对自然状态下的逻辑演进以及自然法理念下的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基于人性为政府制度设计提出了著名的“无赖假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休谟政治思想的论述与分析,理解与把握休谟政治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政治思想 宪政设计
下载PDF
法治志业,为善者成——论法律人的伦理
5
作者 陈长文 《清华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一、台湾经验:是橱窗,也是水晶球在中国两岸关系发展的长河中,对中国内地来说,台湾地区很像一面"橱窗"。虽然人口、幅员与政经发展不同,但台湾地区也展示着华人社会在制度、价值、文化发展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自中国内地改... 一、台湾经验:是橱窗,也是水晶球在中国两岸关系发展的长河中,对中国内地来说,台湾地区很像一面"橱窗"。虽然人口、幅员与政经发展不同,但台湾地区也展示着华人社会在制度、价值、文化发展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宪政设计、民刑法制的建立、经济发展的方略乃至流行文化的精致化,等等,都有许多地方参酌了台湾地区的经验,为中国内地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开错误提供了资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社会 两岸关系 台湾地区 精致化 宪政设计 刑法
下载PDF
革命、改革与宪制:“八二宪法”及其演进逻辑 一种政治宪法学的解读 被引量:41
6
作者 高全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26,共20页
本文基于政治宪法学立场,在百年中国宪政历史的脉络中,阐释了"八二宪法"的复调结构、改革属性以及演进逻辑。"八二宪法"的颁行既在于拨乱反正,又在于为改革开放提供宪政结构,因此内含着多重逻辑,特别展现为革命与... 本文基于政治宪法学立场,在百年中国宪政历史的脉络中,阐释了"八二宪法"的复调结构、改革属性以及演进逻辑。"八二宪法"的颁行既在于拨乱反正,又在于为改革开放提供宪政结构,因此内含着多重逻辑,特别展现为革命与去革命的二重奏以及主权的三重肉身,正因为如此,"八二宪法"实际上是去革命的改革宪法,四个修正案充分展现了改革宪法的属性以及内在演进逻辑,并旧瓶装新酒地内化出一种新的宪政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二宪法” 革命 去革命 改革 新的宪政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