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宪法援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建军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3期116-117,共2页
宪法援用是人民法院援引宪法规范或运用宪法精神,论证、强化某一普通法律规范的可司法适用性或者案件事实的正当性的具体诉讼活动,它与救济基本权利紧密相联,其实质意义在于确认某项基本权利的存在或者多项基本权利并存情形下各自所处... 宪法援用是人民法院援引宪法规范或运用宪法精神,论证、强化某一普通法律规范的可司法适用性或者案件事实的正当性的具体诉讼活动,它与救济基本权利紧密相联,其实质意义在于确认某项基本权利的存在或者多项基本权利并存情形下各自所处的价值次序。宪法援用与基本权利诉讼相结合,是人民法院实施宪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实施 宪法援用 宪法适用 宪法解释
下载PDF
行政裁判中法院援用宪法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台沛渲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宪法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援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实践中宪法规范在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诉讼领域都有所援用,但是行政诉讼中的宪法援用具有独特性。目前,行政审判中的宪法援用现状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援用标准,由此在司法实践中衍生出... 宪法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援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方式,实践中宪法规范在民事、行政以及刑事诉讼领域都有所援用,但是行政诉讼中的宪法援用具有独特性。目前,行政审判中的宪法援用现状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援用标准,由此在司法实践中衍生出诸多援用不规范问题。行政裁判中宪法援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实质上是援用宪法不充分的体现,我国行政审判中宪法援用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滥用宪法条款而是未真正运用宪法条款。因此,让宪法规范在行政审判中真正运用起来,是推动宪法实施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宪法实施 宪法援用 基本权利
下载PDF
行政裁判中法院援用宪法说理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丹 《西部法学评论》 2022年第2期48-75,共28页
法院如何援用宪法说理的研究,虽是旧调重弹,但只要法院援用宪法说理的实践存续,该项研究即有价值和意义,其对于指导司法实践援宪说理并推动宪法实施、助推合宪性审查的作用不可忽略.对现有行政裁判文书中援用宪法说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无... 法院如何援用宪法说理的研究,虽是旧调重弹,但只要法院援用宪法说理的实践存续,该项研究即有价值和意义,其对于指导司法实践援宪说理并推动宪法实施、助推合宪性审查的作用不可忽略.对现有行政裁判文书中援用宪法说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无论是作为补强裁判文书说理、弥补法律漏洞、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合宪性控制之目的,还是以概括型或精确型援用、理解性或非理解性援用、复合型或单一式援用等方式,能从中窥见我国行政裁判中援用宪法说理实践存在的援用条件标准不统一、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因而,合宪性理解方法恰能为法院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之困境提供解决路径.再者统一援用宪法规则,提供给法院援宪说理规范,并能激励法院在援宪说理上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以此加强宪法学与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裁判 法院 援用宪法说理 援用宪法规则
下载PDF
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与反思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进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共11页
基于20多年来中国关于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初步梳理了三条实施宪法的路径即宪法司法化、合宪性解释与法院援引宪法;通过总结经验得失、反思其中蕴涵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法院实施宪法积累智识与实际经验。理论性反思对两... 基于20多年来中国关于法院实施宪法路径的探索,初步梳理了三条实施宪法的路径即宪法司法化、合宪性解释与法院援引宪法;通过总结经验得失、反思其中蕴涵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法院实施宪法积累智识与实际经验。理论性反思对两个命题作进一步阐明:宪法上确立的宪法解释制度是否意味着立法机关垄断全部宪法解释权?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是否具有解释宪法权?实践性反思则主要针对合宪性解释与法院援引宪法的利弊得失作出评判。只要尊重并承认司法适用性宪法解释的现实与规律,就能够客观公正地对此作出中立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实施宪法 宪法司法化 合宪性解释 宪法援用 宪法解释
下载PDF
宪法上舆论监督权对名誉权侵权责任的规范影响——基于近期司法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黄明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在名誉权侵权争议中,作为宪法权利的舆论监督权可充当一种抗辩理由,纳入到司法论理过程中,并实际地影响侵权责任的成立与否。通过对2015年以来若干包含"典型宪法论理"的名誉权案件判词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舆论监督权的确... 在名誉权侵权争议中,作为宪法权利的舆论监督权可充当一种抗辩理由,纳入到司法论理过程中,并实际地影响侵权责任的成立与否。通过对2015年以来若干包含"典型宪法论理"的名誉权案件判词的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舆论监督权的确发挥了规范影响。在名誉权侵权责任的既有分析框架中,"侮辱"的认定与行为人"过错"的认定,是纳入舆论监督权的主要管道,而"宪法化"之后的分析框架既体现了宪法权利的规范要求,也最大程度地维系了民法教义学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宪法规范在部门法司法适用中有一定的援用空间,相关的司法论理、司法规则也是建构宪法教义学的重要素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监督权 名誉权 宪法援用 民法宪法 宪法教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