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法解释学:作为宪法方法论的学问 被引量:2
1
作者 范进学 杨阿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两种方法论,在实践面向、适用的场域、目的架构与本质上均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方法论,宪法解释学属于宪法方法论,规范宪法学属于宪法学方法论。宪法解释学方法论具有独断性,而规范宪...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两种方法论,在实践面向、适用的场域、目的架构与本质上均存在着根本的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方法论,宪法解释学属于宪法方法论,规范宪法学属于宪法学方法论。宪法解释学方法论具有独断性,而规范宪法学方法论则必然具有开放性。或许一切问题的焦点皆在于两种方法论的对峙以及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学 规范宪法 宪法方法 宪法方法
下载PDF
宪法方法论之觉醒——由合宪性推定说开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书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3-149,共7页
从目前对于诸多宪法事例的分析逻辑可以窥见宪法方法论的贫瘠。虽然法律方法论具有一般法学方法论的诸多通性,但其仍不能替代宪法方法论。通过对合宪性推定方法的认识,可见宪法方法论具有本体性价值。宪法方法论的存在根基于宪法区别于... 从目前对于诸多宪法事例的分析逻辑可以窥见宪法方法论的贫瘠。虽然法律方法论具有一般法学方法论的诸多通性,但其仍不能替代宪法方法论。通过对合宪性推定方法的认识,可见宪法方法论具有本体性价值。宪法方法论的存在根基于宪法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性。宪法的特性决定了宪法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不同。宪法方法论的缺失将对宪法功能的发挥起到制约作用。宪法方法论的觉醒将使宪法更加具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方法 合宪性推定 法律方法
下载PDF
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德国艾尔弗斯案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翔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个案中对宪法解释的理解和分析。艾尔弗斯案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此案来观察和说明德国宪法法院对诸种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及...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个案中对宪法解释的理解和分析。艾尔弗斯案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此案来观察和说明德国宪法法院对诸种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论证和判决的过程,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宪法解释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学 宪法解释方法 德国艾尔弗斯案
下载PDF
宪法解释方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区别及其法理成因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9,共9页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与现代宪法解释方法存在着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形式上的区别表现为解释客体和解释者的积极性程度不同;实质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宪法文字文本中探求制宪者的意图,后者着重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产生这些区别的外部...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与现代宪法解释方法存在着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别。形式上的区别表现为解释客体和解释者的积极性程度不同;实质上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宪法文字文本中探求制宪者的意图,后者着重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产生这些区别的外部原因主要是二战后对基本人权保护的重视和强化;内部原因则是20世纪初以来法理学的新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法律解释方法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宪法解释方法 现代宪法解释方法 基本权利 法理学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反思 被引量:6
5
作者 祝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0-194,共5页
对宪法解释方法论探讨,可以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角度加以展开。由于主体性过于强调主体的优位性,给宪法解释方法论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体间性对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体间性一方面保持各主体的独立性,... 对宪法解释方法论探讨,可以从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角度加以展开。由于主体性过于强调主体的优位性,给宪法解释方法论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主体间性对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体间性一方面保持各主体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他者,意图形成一种共在关系。宪法解释方法论运用主体间性的理论成果,在文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上形成了二重主体间性,目的是形成有利于多元视域融合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方法 主体性 主体间性
下载PDF
论作为宪法判断方法的合宪性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卓 《岭南学刊》 2020年第1期110-115,128,共7页
合宪性解释方法可以溯源至宪法回避及合宪性推定理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司法谦抑理念。普通司法层面的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极易流于形式,甚至导致“宪法泛化”,作为宪法判断方法的合宪性解释亟待发挥应有的作用。合宪性解释必须与... 合宪性解释方法可以溯源至宪法回避及合宪性推定理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司法谦抑理念。普通司法层面的合宪性解释在我国极易流于形式,甚至导致“宪法泛化”,作为宪法判断方法的合宪性解释亟待发挥应有的作用。合宪性解释必须与国家权力机关主导的宪法审查模式相契合。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可以在立法解释中贯彻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进行合宪性解释,另一方面可以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运用合宪性解释方法作出规范意义上的宪法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解释 宪法判断方法 合宪性审查 宪法实施
下载PDF
宪法哲学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检视当下宪法学的研究成果,其方法论研究的空乏可窥见一斑。首先,学界侧重于对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关于方法的一般理论;其次,对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加区分,在概念使用上界域模糊;再次,没有形成逻辑严密、构架科学... 检视当下宪法学的研究成果,其方法论研究的空乏可窥见一斑。首先,学界侧重于对具体研究方法的探讨,而没有深入地研究关于方法的一般理论;其次,对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加区分,在概念使用上界域模糊;再次,没有形成逻辑严密、构架科学、层次分明的方法论体系。为此,加强宪法哲学的方法论研究,明晰其研究对象、性质及功用,建构其科学体系,增强其实践理性,预见其发展走向,对澄清当下方法论研究中的困惑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哲学的方法 体系构建 实践价值
下载PDF
宪法作为方法:国家治理体系视野下的特别行政区与“一国两制”
8
作者 凌斌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1,共14页
香港地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要求超越以基本法为中心的解释框架,以宪法为方法,实现对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宪法纳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纳入,既体现为宪法序言在历史事实层面将香港地区重新纳入中国主权范围... 香港地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要求超越以基本法为中心的解释框架,以宪法为方法,实现对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宪法纳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纳入,既体现为宪法序言在历史事实层面将香港地区重新纳入中国主权范围,也体现为宪法条文在制度规定层面将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基于宪法对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纳入,将宪法第30条和第31条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内重新定位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从宪法确立的国家治理体系的二元行政区划出发,第31条规定的涵盖范围不仅限于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而是为更为一般性的“特区制度”提供了规范基础,相比基于基本法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有更为广泛的规范内涵。国家治理体系意义上的“一国两制”,不同于两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一国两制”,是一种超越具体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作为方法 特别行政区 “一国两制” 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香港基本法
下载PDF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之要素分析
9
作者 范进学 《北方法学》 2011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每一种方法论背后基本上都围绕着相同的元素进行解释,这就是:宪法文字的含义、立宪者意图、司法判例和价值判断。无论上述哪种情况,总会涉及到法官的价值判断,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只要是对文字语言的解释... 美国宪法解释方法虽各不相同,但每一种方法论背后基本上都围绕着相同的元素进行解释,这就是:宪法文字的含义、立宪者意图、司法判例和价值判断。无论上述哪种情况,总会涉及到法官的价值判断,这是无法摆脱的现实。只要是对文字语言的解释,解释者必然会将解释建立在自身的价值判断之上,关键是这种价值是否符合人类的整体价值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方法 文字含义 立宪者意图
下载PDF
重申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价值——对宪法学方法论研究热的柔性反思
10
作者 韩轶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近年来,方法论研究成为宪法学的热点问题。在学者们试图构建一种所谓独立的宪法学方法论体系,或以此为标志,宣称宪法学进入方法论多元化的全新时代之背景下,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似乎遭到了颠覆性批判与否弃。但是,即便在方法... 近年来,方法论研究成为宪法学的热点问题。在学者们试图构建一种所谓独立的宪法学方法论体系,或以此为标志,宣称宪法学进入方法论多元化的全新时代之背景下,作为一种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似乎遭到了颠覆性批判与否弃。但是,即便在方法走向多元化与风格化的时代,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元方法进行运用,回归其"反思与批判精神"的本质,仍然具有其重要价值和意义;对于宪法学研究而言,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 宪法方法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宪法解释方法的艺术性运用
11
作者 崔雪丽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国内的许多案件先后都适用了宪法审理案件,国内逐步地开始认可我国的宪法司法适用及其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但是宪法司法适用中的解释不同于立法性解释、英美国家的法官解释以及哲学意义上的解释。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合宪性... 随着国内的许多案件先后都适用了宪法审理案件,国内逐步地开始认可我国的宪法司法适用及其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但是宪法司法适用中的解释不同于立法性解释、英美国家的法官解释以及哲学意义上的解释。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合宪性推定原则被引介并发扬,中国的宪法方法论更应该成为一种中国语境下的合宪性推定,并被法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被艺术性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方法 立法性解释 法官解释 哲学解释 合宪性推定
下载PDF
宪法解释方法剖析——以德国迁徙自由条款为例
12
作者 王伟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13-15,共3页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具体条款中对宪法解释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德国迁徙自由条款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该条款及与此相关的艾尔弗斯案来观察和说明德... 中国现有的宪法解释学研究多注重宏观的理论研究和法哲学层面的思考,缺乏在具体条款中对宪法解释方法的理解和分析。德国迁徙自由条款在德国基本权利教义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该条款及与此相关的艾尔弗斯案来观察和说明德国宪法法院对诸种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论证和判决的过程,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宪法解释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学 宪法解释方法 德国迁徙自由条款
下载PDF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的中国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宇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44-152,共9页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以宪法的原初意图或者原初含义作为解释标准,旨在维护人民主权、多数民主、宪法权威以及司法克制等传统价值。中国特有的人大释宪体制与原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释宪体制缩短了解释者与文本作者...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以宪法的原初意图或者原初含义作为解释标准,旨在维护人民主权、多数民主、宪法权威以及司法克制等传统价值。中国特有的人大释宪体制与原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释宪体制缩短了解释者与文本作者的"社会距离",在探求宪法原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且我国的宪政框架之内对人民主权原则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宪政体制并不存在对民主不信任的西方式难题。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及宪法性法律的解释也表明,原旨主义背后的理论基础与人大释宪体制契合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旨主义 人大释宪 司法审查 宪法解释方法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宪法学研究方法之浅评
14
作者 韩传广 徐志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77-78,共2页
方法多元化的景象已次第呈现于中国宪法学研究中,于此背景之中应运而生规范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法政宪法学等,并形成了各方法论之间的争辩与交流,特别是规范宪法学与解释宪法学相互之间的碰撞与对话,引起了宪法研究方法广泛而深入的研... 方法多元化的景象已次第呈现于中国宪法学研究中,于此背景之中应运而生规范宪法学、宪法解释学、法政宪法学等,并形成了各方法论之间的争辩与交流,特别是规范宪法学与解释宪法学相互之间的碰撞与对话,引起了宪法研究方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引导了当代宪法学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研究方法 规范宪法 宪法解释学 政治宪法
下载PDF
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述评
15
作者 庄培彩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7-71,125-126,共5页
宪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宪法学研究的基础,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重视和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辨析出发,经由对我国宪法... 宪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宪法学研究的基础,在宪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在学界的重视和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宪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辨析出发,经由对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历史演变的察看,最后结合我国宪法学研究方法研究的现状来思量其未来的路径是正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关切中国现实、客观对待宪法文本和理性对待西方宪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研究方法 历史演变 路径抉择
下载PDF
中国自主宪法教义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16
作者 刘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8,共9页
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法学研究的基础议题。21世纪以来宪法学方法论的多元境况,成为中国宪法学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建构中国自主宪法教义学知识体系,应以规范主义立场的法解释学为方法论轴心,同时对经济学、政治学和... 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法学研究的基础议题。21世纪以来宪法学方法论的多元境况,成为中国宪法学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建构中国自主宪法教义学知识体系,应以规范主义立场的法解释学为方法论轴心,同时对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社科研究方法持开放态度,遵循历史、规范和实践的三重理论逻辑展开,具有中国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学术品格。中国自主宪法教义学知识体系的主体框架,主要包括宪法总论教义学、国家组织教义学、基本权利教义学和宪法保障教义学四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宪法方法 规范宪法 宪法教义学
下载PDF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应明确宪法解释建议权
17
作者 周伟 《党政研究》 2015年第1期32-34,共3页
宪法解释建议权是以解释宪法的方式、程序,实现修改宪法之目的,并具有宪法修改效果的宪法解释首要程序,其源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中宪法建议权的宪法惯例,旨在通过宪法程序避免宪法的频繁修改。执政党是提出宪法解释建议权的主体,由... 宪法解释建议权是以解释宪法的方式、程序,实现修改宪法之目的,并具有宪法修改效果的宪法解释首要程序,其源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中宪法建议权的宪法惯例,旨在通过宪法程序避免宪法的频繁修改。执政党是提出宪法解释建议权的主体,由宪法规定的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各国家机关是提出宪法解释议案的主体。明确宪法解释建议权,是健全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为具有宪法修改效果的宪法解释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也有助于运用宪法方法维护宪法的高度稳定性,实现以宪法发展指引和保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改 宪法权利 执政党 宪法解释 建议权 宪法方法
下载PDF
原旨主义在中国宪法解释中的基本价值探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邹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104,共12页
原旨主义是原生于美国的主流宪法解释方法,它试图通过考察制宪史和修宪史材料来探求宪法原意。作为原旨主义的主要分支,温和的原旨主义主张在宪法解释中将宪法原意作为宪法文本的必要补充,但无意以前者取代后者。原旨主义的“求真”进... 原旨主义是原生于美国的主流宪法解释方法,它试图通过考察制宪史和修宪史材料来探求宪法原意。作为原旨主义的主要分支,温和的原旨主义主张在宪法解释中将宪法原意作为宪法文本的必要补充,但无意以前者取代后者。原旨主义的“求真”进路不乏“务实”导向,原旨主义者对于制宪史、修宪史的考察终究服务于当下的宪法解释。就当代中国的宪法解释而言,此种宪法解释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价值。其一,原旨主义有助于在语义分歧中保证释宪的确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宪法规范之含义的模糊不清。其二,原旨主义有助于在时间流变中保证释宪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宪法规范之含义的变动不居。其三,原旨主义有助于在价值冲突中保证释宪的正当性。它隐含着对释宪机关和释宪权的适度警惕,在中国宪法语境下可以消解“反多数难题”,而且不存在“自我解构”困境和“历史包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旨主义 宪法解释方法 宪法原意 制宪史材料 修宪史材料
下载PDF
宪法教学中的迷与思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玉山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实在法体系 宪法的基本构造 宪法的本质 宪法教学方法
下载PDF
宪法教学中的迷与思
20
作者 陈玉山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0-43,共4页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 在宪法教学中,如下问题亟需澄清:即课程体系与实在法体系虽不必完全一致,但宪法理论的讲解必须以宪法规范的解释为目的而展开;宪法教学不能偏离宪法的核心价值诉求,应围绕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权力以及公共利益这三个基本要素而展开;宪法在本质上是具有特定内容的规范性诉求,而不是力量对比关系;宪法研究方法与宪法教学方法虽有紧密联系,但仍不应忽视两者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实在法体系 宪法的基本构造 宪法的本质 宪法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