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刑法的宪法根据
1
作者 王天一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与作为重要部门法的刑法间关系密切。文章以条文分析的形式梳理宪法对刑法的宏观以及具体的指导作用。并提出适用机制的完善与宪法化程度加深的意见。从多角度论证刑法的宪法根据问题。
关键词 刑法 宪法 宪法根据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的宪法根据及合宪性控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震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84,共13页
环境法典编纂坚持宪法根据,这既是对环境法典法律地位及编纂质量的要求,也对宪法的全面实施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宪法上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条款构成环境法典编纂的规范与制度根据;宪法上确认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 环境法典编纂坚持宪法根据,这既是对环境法典法律地位及编纂质量的要求,也对宪法的全面实施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宪法上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条款构成环境法典编纂的规范与制度根据;宪法上确认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国家治理、依法治国、关于环境资源等理论构成环境法典编纂的规范根据。明确环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论证环境法典的基本法律地位、在其第1条明确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是环境法典编纂启动后必备的三个步骤。为了确保环境法典编纂的合宪性、质量以及实现其预期法律功能,应该从标准、程序及基准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合宪性控制。合宪性控制的标准包括宏观标准、中观标准、直接标准和间接标准;程序从主体、阶段、方式等维度展开;基准包括严格、中度、宽松三个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宪法 基本法律 根据宪法 生态文明 合宪性控制
下载PDF
行政处罚法设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根据
3
作者 王伟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2-154,共3页
行政处罚法属于一种行政法律,主要是为了解决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行政处罚法,可以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创设和形式。以行政法律和宪法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行政处罚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论述,或者按其设定... 行政处罚法属于一种行政法律,主要是为了解决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利用行政处罚法,可以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创设和形式。以行政法律和宪法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行政处罚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论述,或者按其设定,以这一具体的宪法法律为主要的线索,完整地分析行政处罚法所设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是对其具体的宪法依据进行总结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处罚法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依据
下载PDF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审计法与宪法的衔接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冀睿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审计法中新增的审计全覆盖条款引发了较大论争,焦点在于审计全覆盖制度同宪法审计条款之间的衔接关系。审计全覆盖制度实际是对宪法审计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反思,两者之间并无根本性抵牾,能够进行有效衔接。从宪法层面看,无论是中国共... 审计法中新增的审计全覆盖条款引发了较大论争,焦点在于审计全覆盖制度同宪法审计条款之间的衔接关系。审计全覆盖制度实际是对宪法审计制度中存在问题的现实反思,两者之间并无根本性抵牾,能够进行有效衔接。从宪法层面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是人民主权原则、目的追求同向性、宪法关联条款等方面,审计全覆盖制度都契合宪法文本的相关规定。为确保审计法的顺利实施,应通过宪法修改或宪法解释等方式厘清审计全覆盖制度和宪法文本之间的衔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全覆盖 审计法 宪法文本 审计监督范围
下载PDF
在开端处研究开端——我国现行宪法历史探源初步
5
作者 田雷 《南大法学》 2024年第3期43-61,共19页
“八二宪法”作为我国现行宪法已实施超过四十周年,四十年意味着这部宪法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而现行状态则表明这部宪法自身并未成为历史,以四十年的历史作为时间的长河,返回宪法时间的开端处,构成了我们观察“八二宪法”整体秩序的一种... “八二宪法”作为我国现行宪法已实施超过四十周年,四十年意味着这部宪法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而现行状态则表明这部宪法自身并未成为历史,以四十年的历史作为时间的长河,返回宪法时间的开端处,构成了我们观察“八二宪法”整体秩序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以彭真同志在宪法起草期间的一首诗作为论述的结构,依次论述了四个关于八二宪法开端的历史命题。其一,“八二宪法”的开端是一个三部曲的结构,由宪法修改草案的起草、草案的审议、通过和公布实施、与作为新宪法而实施的第一个五年组成;其二,返回开端,我们可以还原某种进行时的状态,观察甚至是“预判”现行宪法文本的形成过程,概括宪法起草者的“宪法观”及其文本理念,三方面分别是宪法是“纲要”,是“定型化”,文本变动限于“非常必要”。其三,作为共和国的第四部宪法,“八二宪法”的诞生,发生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它所要完成的是一场“大转变”,一场“讲法,要有宪法”的历史变革。其四,“稳定性”是宪法起草者在成文时的自觉追求,但“长期稳定”这个概念及其标准,却是内在于新宪法实施历程而形成的,“八二宪法”之所以做到了长期的稳定,就本文论述所及,主要归功于宪法起草者“有所不为”的文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二宪法 彭真 宪法修改 宪法 定型化
下载PDF
宪法原则的理论澄清、识别方式和运用模式
6
作者 钱宁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200,201,共11页
随着宪法权威的强化,“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原则”等概念在立法中逐渐普及,进而成为合宪性审查或者司法适用的依据。之所以宪法领域存在泛化使用原则的倾向,原因在于存在着原理论、地位论和解释论的不同认知视角。宪法原则和政策、... 随着宪法权威的强化,“宪法基本原则”、“宪法原则”等概念在立法中逐渐普及,进而成为合宪性审查或者司法适用的依据。之所以宪法领域存在泛化使用原则的倾向,原因在于存在着原理论、地位论和解释论的不同认知视角。宪法原则和政策、价值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其具有相对独立性。宪法原则是指具有公认的、普遍性的宪法观念,在数量上是有限的,在内涵上是稳定的,可以视其为一种独立的宪法解释依据。宪法原则可以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进行识别,表现为宪法母原则与宪法子原则、宪法原则与部门法原则等不同原则类型,从而形成一张彼此影响制约的宪法原则网络。借鉴原则理论对原则与规则之间关系的结构认识,宪法原则的运用存在权衡方式、选择方式、协调方式和填补方式等四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原则 宪法渊源 合宪性审查 宪法适用
下载PDF
党的领导制度的宪法学阐释
7
作者 周叶中 穆远灿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6,共8页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宪法学视角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制度,对于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领导制度不仅在宪法上有着“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系”双重基...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从宪法学视角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制度,对于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党的领导制度不仅在宪法上有着“基本原则”和“规范体系”双重基础,而且蕴含深刻的宪法意涵。就宪法定位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国家根本制度的集中体现;就宪法价值而言,党的领导制度有“执政党权力自我规范、规范党和国家机构权力关系、规范执政党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三重价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必须推进宪法全面实施,既要以完善制度内容为着力点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又要加强党内法规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制度 宪法基础 宪法意涵 宪法保障
下载PDF
认真对待“反常”:兼议“五四宪法”与组织法的相互性
8
作者 田雷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7-13,3,共8页
一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起因于时过之后的境迁。理解历史之所以困难,就在于时代舞台的大幕早已落下,或如书页早被闭合,立足当下去回望遥远的过去,历史如同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它密不透风,深不见光,后来者难以破门而入。历史如要被讲述... 一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起因于时过之后的境迁。理解历史之所以困难,就在于时代舞台的大幕早已落下,或如书页早被闭合,立足当下去回望遥远的过去,历史如同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它密不透风,深不见光,后来者难以破门而入。历史如要被讲述,首先必须进行某种方式的压缩,尤其是在重大时间节点去追溯过往,历史通常被讲述为自某个开端时刻以来的胜利前行,仿佛时代这班列车在行进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摩擦力的,所有的力量都聚合在一个方向之上,列车自带导航,不断奔向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组织法 行进过程 时间节点 摩擦力 认真对待 列车
下载PDF
重释八二宪法中的受教育条款——一个历史分析
9
作者 秦前红 罗世龙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4期40-54,共15页
针对受教育条款的既有解释欠缺历史维度,未能实质性贯彻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性发展这一共识。只有在参考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义务予以联动解释,才能发现八二宪法受教育条款的真正意涵。回顾历史可知,新中国成立之... 针对受教育条款的既有解释欠缺历史维度,未能实质性贯彻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性发展这一共识。只有在参考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受教育权和受教育义务予以联动解释,才能发现八二宪法受教育条款的真正意涵。回顾历史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受五四宪法过渡性与权利保障现实性的影响,受教育义务没有入宪。当时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落实促使人们侧重受教育权的积极面向,认为公民受教育权只能且必须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新中国方能实现。改革开放后,为展现国家复兴姿态,受教育义务得以入宪。这种规范变动以及当下的社会变迁共同引发受教育权积极面向的淡化及其消极面向的回归。于是,人们不再下意识地认为受教育权的实现必得依赖国家,而是将国家供应的义务教育视为一种满足基本需求的“底线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转而寻求实现更高质量教育的多样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受教育义务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宪法观念
下载PDF
宪法的“天衣”在于实施:基于“五四宪法”的宪法监督之“缝”的思考
10
作者 郑磊 刘浩锴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3-87,共15页
“五四宪法”的“天衣”之“缝”,典型地体现在其确立了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却落下宪法监督主体虚设、宪法解释缺位、改变或者撤销机制错位的规范之“缝”。“八二宪法”,通过增设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监督机关、明确宪法解释权、备案... “五四宪法”的“天衣”之“缝”,典型地体现在其确立了中国宪法监督制度,却落下宪法监督主体虚设、宪法解释缺位、改变或者撤销机制错位的规范之“缝”。“八二宪法”,通过增设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宪法监督机关、明确宪法解释权、备案审查等依托机制建章立制等方面,在规范层面的“天衣”补“缝”,也形成了中国宪法监督的“宪法监督—宪法解释—撤销”三元规范结构。循此结构,新时代以来,补强宪法监督机关、落实宪法解释机制、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三线接续并进,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中编制宪法“天衣”的“无缝码”。如是梳理,以宪法监督为例,在宪法发展的阶段接续中,在规范和实践的螺旋互动中,呈现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的“五四宪法”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八二宪法 宪法监督 宪法解释 改变或者撤销 备案审查 合宪性 审查
下载PDF
我国“体育权”概念设计之问题及其规范体系之建构——以各国宪法体育权规范作参照
11
作者 何生根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从“体育权”英译“sports rights”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学界设计的体育权概念存在权利范围过于庞大的问题。各国宪法体育权条款的英文表达式大致呈现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有国际法渊源,体现出体育接近权、体育实践权和完整意义上的体育权... 从“体育权”英译“sports rights”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学界设计的体育权概念存在权利范围过于庞大的问题。各国宪法体育权条款的英文表达式大致呈现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有国际法渊源,体现出体育接近权、体育实践权和完整意义上的体育权三种权利理念。以此为基础,根据人们对“体育权”需要的大致流程以及每步流程在权利主体、权利性质、权利关注点及其价值取向上的各自不同,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以“体育实践权”为理念核心的中国体育权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权 概念设计 规范 建构 宪法
下载PDF
“五四宪法”对国家监督体系的奠基
12
作者 于文豪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五四宪法”建立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人大制度为基础,以行政监察和检察监督为重要方式,政协发挥着政治监督的功能。这一体系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以民... “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框架。“五四宪法”建立的国家监督体系以人大制度为基础,以行政监察和检察监督为重要方式,政协发挥着政治监督的功能。这一体系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权力运行机制,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但是,这一体系存在着宪法实施不足、监督内涵缺失和党内监督弱化的问题。以“五四宪法”为参照,未来要坚持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须着力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贯通融合,国家监督体系内部的协调衔接,民主制度和程序的完善便捷,公民基本权利的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向度及其宪法展开
13
作者 杨小敏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在于全过程,它强调人民民主的三个向度,并蕴含于我国现行宪法中。在马克思主义全面观的指引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全面拓展了人民民主的范围广度。我国现行宪法明确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范围,全方位表达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在于全过程,它强调人民民主的三个向度,并蕴含于我国现行宪法中。在马克思主义全面观的指引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全面拓展了人民民主的范围广度。我国现行宪法明确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范围,全方位表达了人民民主的内涵,并确立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观的指引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升了人民民主的内容深度,保障了人民民主发挥正向作用。我国现行宪法贯彻辩证统一原则,平衡人民民主与多元宪法价值,促成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统一,并运用公法衡量原则作了技术性权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指引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完善中国式民主制度,推进落实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现行宪法变迁机制适时推进人民民主,为形成、发展和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富有生命力的宪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马克思主义 现行宪法 宪法权衡 宪法变迁
下载PDF
试论“五四宪法”的科学性——近代以来思想史的视角
14
作者 李留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1,共7页
“五四宪法”具有鲜明的科学品格。认识“五四宪法”的科学性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观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几个发展阶段。从思想史视角观... “五四宪法”具有鲜明的科学品格。认识“五四宪法”的科学性离不开它所产生的社会思想背景。中国近代以来的科学观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实证主义科学精神的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几个发展阶段。从思想史视角观察,“五四宪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科学态度、科学内涵和科学策略等诸多方面;从思想史视角观察,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五四宪法”后来的遭际,从而更好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科学性 思想史
下载PDF
论“五四宪法”的地位和作用:纪念“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
15
作者 周叶中 穆远灿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2-57,共16页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制度体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五四宪法”既构建起国家基本制度体系、国家组织机构体系、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实现了中华...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制度体系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五四宪法”既构建起国家基本制度体系、国家组织机构体系、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构的任务,又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展的民主基础、法理基础和观念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石。尽管“五四宪法”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而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实施,但其深刻的历史教训仍为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宪法制度,加强宪法治理提供了极宝贵的经验。我们纪念“五四宪法”就是要更加认真地对待宪法,全面准确认识其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继承和弘扬其中的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智慧,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地位 “五四宪法”作用 国家建构 宪法基础
下载PDF
论“五四宪法”对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制的奠基
16
作者 郑毅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13-17,3,共6页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得益于对国家客观宪制需求的精准把握、对制宪目标的科学反映、对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充分考量,以及1975年、1978年两部宪法因受困于特殊历史背景而呈现的时代局限性,“五四宪法”在...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得益于对国家客观宪制需求的精准把握、对制宪目标的科学反映、对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充分考量,以及1975年、1978年两部宪法因受困于特殊历史背景而呈现的时代局限性,“五四宪法”在相当程度上成为1982年修改宪法的直接参照蓝本。2024年适逢“五四宪法”七秩之庆,大半个世纪前的一些宪制探索迄今仍具有相当的思想镜鉴意义。充分汲取“五四宪法”的制宪智慧,从中充分提炼其现时生命力与制度延展性,无疑是对这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奠基之作七十华诞的最佳纪念。笔者谨以中央与地方关系(下称“央地关系”)为视角,略表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宪法 修改宪法 中央与地方关系 央地关系 宪制 意见建议 制宪 奠基之作
下载PDF
“五四宪法”民主原则的当代意义
17
作者 韩大元 《党内法规研究》 2024年第3期3-7,共5页
“五四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党领导人民自主地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与时代性。在纪念“五四宪法”制定70周年之际,我们应当全面回顾和梳理“五四宪法”的制定历程,准确把握“五四宪法”的核心精... “五四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党领导人民自主地运用制宪权而制定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与时代性。在纪念“五四宪法”制定70周年之际,我们应当全面回顾和梳理“五四宪法”的制定历程,准确把握“五四宪法”的核心精神,同时认真总结新中国宪法实施的成就,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发展道路。“五四宪法”在制宪理念、制宪内容与制宪过程中以民主原则为基础,体现了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价值。毛泽东在1954年6月14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指出,“五四宪法”草案的“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四宪法 制宪权 核心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宪法 民主制度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新《体育法》的宪法基础及其展开
18
作者 田思源 林福东 《体育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2022年6月24日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体育法》,是对1995年颁布实施的旧《体育法》的全面修订。新《体育法》以宪法精神为指引,以宪法原则和规范为遵循,坚持依宪立法、科学立法原则,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 2022年6月24日通过,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体育法》,是对1995年颁布实施的旧《体育法》的全面修订。新《体育法》以宪法精神为指引,以宪法原则和规范为遵循,坚持依宪立法、科学立法原则,将宪法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精神贯穿于《体育法》修改全过程。宪法是新《体育法》制度构建的根本法基础,新《体育法》是对宪法意涵的丰富与展开。新《体育法》在立法目的的规定上更加集中、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宪法根据”的要求;新《体育法》通过规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实现了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立法上的转化;新《体育法》以宪法关于公民权利条款为基础,在保障公民体育权利方面有较为明显的进步;新《体育法》以宪法规定的“共享”理念为指导,细化了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措施;新《体育法》通过规定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宪法关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保护人民健康的国家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育法》 宪法基础 宪法展开 《体育法》修订 《体育法》实施
下载PDF
《宪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19
作者 宋才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宪法》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根本法。《宪法》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法律资源,发挥着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宪法》规定... 《宪法》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根本法。《宪法》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法律资源,发挥着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进步是政治基石,共同富裕是必由之路,精神文明是思想保障,党的领导是核心力量。需要遵循《宪法》规范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依据《宪法》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遵循“良法善治”推进基层社区和乡镇社会化治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宪法中“领导”的概念学诠释
20
作者 刘茂林 杨磊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7-32,共16页
要完全领会中国宪法中“领导”概念所承载的丰富内容与信息,就必须要借概念学的研究思维及方法才能满足。对“领导”概念作定义性理解应该强调“领导”的字本位与递归性,即“领导”的词义是“领”的字义与“导”的字义的结合与升华,“... 要完全领会中国宪法中“领导”概念所承载的丰富内容与信息,就必须要借概念学的研究思维及方法才能满足。对“领导”概念作定义性理解应该强调“领导”的字本位与递归性,即“领导”的词义是“领”的字义与“导”的字义的结合与升华,“领导”的实质是对领导活动复杂意义的简化与归纳。对“领导”概念作入宪源由追问应该强调“领导”的主题性与理论链,即“领导”与人类解放的重大使命紧密结合,“领导”的思想与理想深嵌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之中。对“领导”概念作规范上的分析应该强调“领导”的语境性和意象性,即“领导”的文本意指受到语境条件的关涉与约束,语境的形象建构使“领导”由静态的表述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对“领导”概念作宪治意义的思考应该强调“领导”的描绘性和诠释性,即“领导”描绘或诠释了对中国宪法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宪法事实,表征社会主义领导活动民主化、法治化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概念 领导 概念学 领导哲学 语境与意象 描绘与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