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体系建设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莫纪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在全面和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所蕴涵的重要宪法精神基础上,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中突出强调的“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 本文在全面和系统地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所蕴涵的重要宪法精神基础上,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文章中突出强调的“加强中国宪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主张,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重维度”出发,对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如何提升中国宪法学在国际宪法学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宪法学的学术理念有机结合的具有创新性质的学术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 理论体系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征探析
2
作者 张晓琴 《桂海论丛》 2023年第2期83-88,共6页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要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证了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宪法生成发展的中国逻辑、宪法精神的政治属性、宪法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宪法实施机制构建的实践指引... 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要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证了宪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宪法生成发展的中国逻辑、宪法精神的政治属性、宪法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和宪法实施机制构建的实践指引、宪法制度以及向治国理政效能转换等问题,提出了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观点,涵盖丰富的宪法要素,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理据,蕴含深厚的政理和法理、博大精深的宪法思想、与时俱进的宪法内容、求真务实的话语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深刻揭示了宪法独有的特质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征。一是规范性和政治性统一;二是延续性和创新性统一;三是世界性和中国化统一;四是学理性和实践性统一。这不仅标志着党对宪法和中国宪法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话语体系和推动世界宪法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完整准确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需要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及其特征,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宪法理论 特征
下载PDF
美国宪法理论在中国的最初传播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伟 范进学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34,49,共4页
美国宪法理论之于中国的影响始于来华的美国传教士,在华美国传教士及其出版物起到了重要传播作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士和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潮与之都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传教士 美国宪法理论 万国公报
下载PDF
经济宪法理论对国家审计权的功能阐释 被引量:4
4
作者 胡贵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宪法和法律授予特定机关以国家审计权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应当从权力的主体、对象与行为来理解国家审计权的基本内涵。在近现代民主国家,财政权代表的是国家对其财政收支的管理与支配,国家审计权代表的则... 宪法和法律授予特定机关以国家审计权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应当从权力的主体、对象与行为来理解国家审计权的基本内涵。在近现代民主国家,财政权代表的是国家对其财政收支的管理与支配,国家审计权代表的则是公民对国家这种支配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而以财政权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权力常常成为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根源。因而,在经济宪法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国家审计权对国家财政权的制约与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具有同一意义,但由于保护财产权的功能主要通过制约财政权的方式实现的,故而"制约以财政权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权力",即"制权"是国家审计权的核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宪法理论 国家审计权 财政权 财产权
下载PDF
新中国六十年宪法理论建设的成就及其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应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新中国60年来,宪法理论建设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有所发展,但随着左倾思潮的盛行,宪法理论进入低潮甚至停顿和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大发展。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人民主权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法治理论、权力制约理论... 新中国60年来,宪法理论建设经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有所发展,但随着左倾思潮的盛行,宪法理论进入低潮甚至停顿和倒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到大发展。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人民主权理论、人权保障理论、法治理论、权力制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此外还有研究专著和翻译外国文献等成果显著。宪法理论的研究方法也由阶级分析的定性为主转为通常的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等为主。同时也应看到尚存在诸种不足。要促进宪法理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宪法理论 成就 问题
下载PDF
当代宪法理论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殷啸虎 《东方法学》 2012年第6期79-86,共8页
从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出发,有必要厘清几对最为常见的范畴。一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实质,是由人民掌握国家主权力,由政府来行使属权力,并通过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 从加强宪法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出发,有必要厘清几对最为常见的范畴。一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实质,是由人民掌握国家主权力,由政府来行使属权力,并通过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二是人民与公民的关系。从强化公民意识的立场出发,在宪法文本及理论研究中应当淡化人民的政治色彩,强化与公民概念的联系。三是民主与宪政的关系。民主强调的是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宪政注重的是如何通过对权力的限制来达到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目的,我国宪政建设的目标应当是将民主理论与宪政主义结合起来,建立宪政民主制;四是专政与宪政的关系。从我国宪法语境来看,宪政与专政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使用的概念或者术语。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关系
下载PDF
施米特对魏玛宪制的反思及其政治宪法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田飞龙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4年第1期15-35,共21页
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 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是其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体系的重构成,也是魏玛德国国家法理论流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支.施米特理论具有明确的魏玛宪制处境,基于对魏玛代议制之思想基础、制度安排与实践表现的全面批判,重申了民主的同质性原理,弱化了民主的自由主义程序属性,为其政治决断论、绝对宪法论和领袖护宪论的连贯性理论建构提供了历史和思想前提.施米特政治宪法理论以其独特的政治概念和宪法概念为逻辑支点,以非常政治为情境预设,以政治同质性和单一领袖人格为理想目标,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浓厚的政治神学背景,缺乏可资借鉴的“转型原理”,但在政治宪法核心概念与分析体系上具有重的思想和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宪法理论 代议制 民主同质性 区分敌我 政治决断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宪法理论的辩证思维
8
作者 陈道发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11期60-63,共4页
作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宪法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深刻阐释了我国依宪治国领域中的宪法与改革、宪法与党章、法治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严谨的辩证思维。对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宪法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深刻阐释了我国依宪治国领域中的宪法与改革、宪法与党章、法治与政治的关系,体现了严谨的辩证思维。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宪法理论的辩证思维进行系统地归纳与准确地把握,有助于在依宪治国的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推动宪法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贯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宪法理论 辩证思维
下载PDF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宪法理论和方法?——作为方法的宪法变迁
9
作者 李忠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共15页
法学方法曾被视为是法学科学性的体现,是通往法学问题唯一正解的途径。在“唯一正解”的幻象破灭之后,法学方法一度祛魅,甚至被视为是可有可无的,沦为政治立场的包装。这两种观点都存在偏颇之处,法学方法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但也绝非任意... 法学方法曾被视为是法学科学性的体现,是通往法学问题唯一正解的途径。在“唯一正解”的幻象破灭之后,法学方法一度祛魅,甚至被视为是可有可无的,沦为政治立场的包装。这两种观点都存在偏颇之处,法学方法既不是价值中立的,但也绝非任意。宪法学方法同样如此。中国宪法学的方法论体系构建必须直面“中国宪法”的双重特殊性:即中国的特殊性和宪法的特殊性。宪法方法的特殊性在于,宪法必须为整个法律体系进行价值奠基。中国宪法方法的特殊性则在于,必须立足于近代以来中国宪法整体变迁的情势,把握现行宪法的变与不变,将中国宪法变迁的内在逻辑作为理解“八二宪法”的前提或者说前结构,即以宪法变迁为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中国宪法的方法体系进行理论、知识和解释的三重建构。只有在整体宪法变迁的视野中,才可以对原旨主义方法有正确的运用,从而在具体宪法解释当中平衡原旨和变迁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变迁 宪法学方法论 原旨主义 中国宪法理论
原文传递
寻求独立宪法理论的尝试——对《继往以为序章:中国宪法的制度展开》的批判性述评
10
作者 沈宏彬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23年第2期159-173,共15页
从实践上看,宪法包含了一组表面上非常悖谬的特征。一方面宪法在内容上涉及了公共生活中很多具有道德重要性和争议性的议题;另一方面,宪法在形式上主要由过去的政治决定和既定的惯例构成。为何过去的决定会对当下极具重要性的议题具有... 从实践上看,宪法包含了一组表面上非常悖谬的特征。一方面宪法在内容上涉及了公共生活中很多具有道德重要性和争议性的议题;另一方面,宪法在形式上主要由过去的政治决定和既定的惯例构成。为何过去的决定会对当下极具重要性的议题具有约束力,这就成了宪法理论无法绕开的棘手难题。田雷教授主张,既然宪法在形式上总意味着一组过去的政治决定,那么对宪法约束力的说明就必须在宪法实践脉络的“内部”,寻求整体上融贯的道德叙事来阐明其约束力,而非从宪法外部援引一般性的道德原则来阐明。这种观念很难处理宪法实践脉络的历史材料和整体融贯的道德叙事之间的关系,往往出现为了谋求一种整体融贯的叙事而压缩剪裁历史材料的情况。相对来说,“以惯例为基础的推论主义理论”要求首先确定特定历史材料独立的规范性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推论式地寻求可能存在的融贯叙事。这就避免了为了寻求融贯叙事而随意裁剪历史的问题,同时也保留了寻求宪法之中融贯叙事的目标,尽管推论主义不再承诺这个目标必然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约束力 宪法理论 推论主义 道德叙事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的核心命题及其哲学底蕴 被引量:9
11
作者 苗连营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7,共1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思想观点,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等核心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思想观点,其中,“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等核心命题,在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全局性、统领性、基础性意义,并彰显出鲜明的理论风格、完整的理论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缜密的哲学思维。对此进行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凝练,既关系到对中国宪法理论的精准阐发,又关系到对中国宪法实践的科学认知,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宪法学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最重要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宪法理论 核心命题 哲学思维
原文传递
改革、修宪与宪法理论论争——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之际的一个学术史回溯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3,共10页
从宪法修改问题在学界的最初提出、学界对频繁修宪现象的反思以及在宪法修改内容方面的一些理论焦点等问题出发,梳理了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学界对于宪法修改的一些争议性论题,旨在以宪法修改的相关理论论争为线索,探究现行宪法30年来的变... 从宪法修改问题在学界的最初提出、学界对频繁修宪现象的反思以及在宪法修改内容方面的一些理论焦点等问题出发,梳理了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学界对于宪法修改的一些争议性论题,旨在以宪法修改的相关理论论争为线索,探究现行宪法30年来的变迁轨迹,并对现行宪法的实施、变迁等问题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改 改革 宪法理论
原文传递
政治宪法学:政治宪法理论,抑或政治立宪主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全喜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195,共6页
就当今时局和"依宪治国""法治国家"话语而言,中国的政治宪法问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政治宪法学要有所回应,就要先厘清政治宪法学阵营内部的主题逻辑。政治宪法理论有两种,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和非立宪主义... 就当今时局和"依宪治国""法治国家"话语而言,中国的政治宪法问题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中国政治宪法学要有所回应,就要先厘清政治宪法学阵营内部的主题逻辑。政治宪法理论有两种,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和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前者又称为政治立宪主义。政治立宪主义以英国的立宪历程及其宪法学为学理的渊源主流,兼采美、法、德、日等各国的自由立宪学说;非立宪主义的政治宪法理论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德国和日本二战战败以前一度都很有市场,其代表就是施密特的政治宪法理论和当今中国推动宪法学"价值中立"的宪法社会学。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和宪法解释学之间的论争本来是宪法学方法论之争,但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跟立宪主义的价值之争扭结在一起,造成很多误解。在解开中国宪法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之争的交错叠合之后,中国政治宪法学就名正言顺地归宗到政治立宪主义,研究古今之变之后的现代中国从"生存的法则"到"自由的法则"的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宪法 政治立宪主义 政治宪法理论 宪法社会学
原文传递
无涉道德的宪法——重读戴西的宪法理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利琴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6,共7页
戴西的宪法理论在中国颇有影响,其著作常被奉为“宪法经典”,但并不等于这部著作成为了应变万事的“真理”。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戴西的宪法理论中缺乏司法违宪审查的根源,即议会主权原则确立了法律的不可审查地位,形式化的法治原则绝... 戴西的宪法理论在中国颇有影响,其著作常被奉为“宪法经典”,但并不等于这部著作成为了应变万事的“真理”。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戴西的宪法理论中缺乏司法违宪审查的根源,即议会主权原则确立了法律的不可审查地位,形式化的法治原则绝断了追问法律是否正当的可能性,将宪法惯例故意释为宪法道德误导了对司法审查的认识。戴西宪法理论的这些特征与其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背景不可分,他通过对立政治与法律,使宪法与政治道德无涉。但是,戴西的宪法理论并不是无懈可击,本文在上述三方面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了其理论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为建立司法违宪审查制度给予了充分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论 戴西 重读 议会主权原则 法律实证主义 违宪审查制度 “缺陷” “真理” 法治原则 司法审查 宪法惯例 理论背景 政治道德 可能性 形式化 著作 根源 正当 故意
原文传递
八二宪法颁布以来宪法解释理论研究的进展
15
作者 杜强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21,共8页
八二宪法颁布30年来,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解释的理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研究重心上的重要转移,即从对宪法解释体制的研究转移到对宪法解释本体论问题——例如宪法解释的性质、目标、方法的关注上来。这一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在进入新... 八二宪法颁布30年来,我国宪法学界对宪法解释的理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研究重心上的重要转移,即从对宪法解释体制的研究转移到对宪法解释本体论问题——例如宪法解释的性质、目标、方法的关注上来。这一学术研究重心的转变在进入新世纪后更加明显。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观察,我国宪法学研究重心的转变,体现了我国宪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深化。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做简要的回顾并稍加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体制 解释理论 学术研究 本体论问题 法学研究 宪法理论 重心 法学界
下载PDF
必读之书——谈谈美国宪法理论经典
16
作者 田雷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0年第3期54-62,68,共10页
每个学科无一例外地会有本领域内的经典。所谓经典,简单地说就是“必读之书”。国内法学院的教授经常给入学新生开出书单,所寄望的不外是学生们可以在读书期间阅读书单中的经典论著。当然,不同老师的书单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 每个学科无一例外地会有本领域内的经典。所谓经典,简单地说就是“必读之书”。国内法学院的教授经常给入学新生开出书单,所寄望的不外是学生们可以在读书期间阅读书单中的经典论著。当然,不同老师的书单通常有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因为学者们对于本领域内必读或应读书之集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论 美国 入学新生 法学院 读书
原文传递
加强宪法理论的研究
17
作者 张鸣起 《中国人大》 2016年第23期19-19,共1页
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在"五四宪法"的起草地——杭州举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也为我们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提供了动力、增添了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 国家宪法日座谈会在"五四宪法"的起草地——杭州举行,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也为我们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提供了动力、增添了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这为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论 五四宪法 国家宪法 宣传教育 历史资料 宪法精神 宪法意识 座谈会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蕴含的七个理论模式 被引量:9
18
作者 喻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9,共10页
从经验实证的角度上看,宪法是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则;;反过来说,只有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则才是真实的宪法规则。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真实的政治规则。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真正有生命力、活生生的中国宪法体系,实际上蕴含着以下... 从经验实证的角度上看,宪法是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则;;反过来说,只有政治运行的真实规则才是真实的宪法规则。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真实的政治规则。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真正有生命力、活生生的中国宪法体系,实际上蕴含着以下七个理论模式:一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绝对领导模式;;二是弱议会、强政府的议行关系模式;;三是咨议性质的政治协商模式;;四是兼顾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司法模式;;五是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督模式;;六是多元化的央地关系模式;;七是公民的权利义务并重模式。这七种理论模式,既是中国政治的基本规则,也构成了真实的中国宪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准则。只有深刻地理解、把握了这几种理论模式,才可能真正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理论模式 党的领导 弱议会与强政府 咨议性的政治协商 权利义务 并重
下载PDF
新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发展评述——以方法论为视角 被引量:4
19
作者 翟国强 《北方法学》 2010年第3期27-37,共11页
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已经逐步摆脱了早期单一的法哲学方法的研究,法解释学的方法成为宪法学研究的新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权利的法解释学呼之欲出。伴随着上述方法论的变迁,关于宪法权利的保障模式理论也摒弃了那种单纯的相对保障说,更... 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已经逐步摆脱了早期单一的法哲学方法的研究,法解释学的方法成为宪法学研究的新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权利的法解释学呼之欲出。伴随着上述方法论的变迁,关于宪法权利的保障模式理论也摒弃了那种单纯的相对保障说,更多学者主张宪法权利的直接保障说。如果抛开中国语境,上述研究甚至已经实现了与当今西方宪法权利理论的接轨。然而,对于产生于西方特定历史阶段的种种宪法权利学说的借鉴,仍需结合我国立宪主义的历史课题和法治发展的现状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利理论 法解释学 依法保障 宪法保障
下载PDF
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构建路径的演变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成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由于中国宪法的急剧变迁与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近30年来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基于基本范畴构建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过程论、人民主权起点论、法权起点论等代表性观点;第二阶段(本... 由于中国宪法的急剧变迁与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近30年来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构建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基于基本范畴构建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过程论、人民主权起点论、法权起点论等代表性观点;第二阶段(本世纪初)基于科学功能构建中国宪法学理论体系,出现了宪法解释学、规范宪法学、历史宪法学等有影响力的流派。笔者以为,随着认识的深入与各种视角的整合,未来宪法学将基于系统功能重构宪法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法理论体系 构建路径 历史演变 未来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