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观应首次使用宪法语词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年第3期56-67,共12页
部分宪法学教科书提到"郑观应首次使用宪法语词"这个判断,而《法的中国性》一书指出这个判断缺失论证过程。对于如何弥补这项缺失,中国宪法学界一直未予以专门的回应。在阅读《郑观应集》(上下册)和《郑观应评传》的基础上,... 部分宪法学教科书提到"郑观应首次使用宪法语词"这个判断,而《法的中国性》一书指出这个判断缺失论证过程。对于如何弥补这项缺失,中国宪法学界一直未予以专门的回应。在阅读《郑观应集》(上下册)和《郑观应评传》的基础上,核对了民国以来大约300本宪法学教科书的相关表述,澄清了若干模糊之处,纠正了若干不妥之处,弥补了这个判断的论证过程。经考证,郑观应确实在"19世纪80年代"首次使用了宪法语词,具体时间为1882年,但不是在《盛世危言》一书中,而是在郑观应给盛宣怀的私人信函中。郑观应1882年使用宪法语词,不仅在自己所有作品中属于"首次",且在整个近代中国时期很可能也属于"首次"。郑观应视宪法为"三代之遗规",将之纳入"器"的范畴,服从"道"的理念,堪称早期中国宪法学者坚持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语词 《盛世危言》 《法的中国性》 《郑观应集》
下载PDF
宪法文义解释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4,共8页
文义解释是宪法解释的首选方法,由于宪法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宪法的文义比一般制定法更难以琢磨。针对宪法语词的概括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特征所带来的解释困境,人们曾做出过各种努力,但这些努力要么本身仍然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要么无... 文义解释是宪法解释的首选方法,由于宪法的原则性和抽象性,宪法的文义比一般制定法更难以琢磨。针对宪法语词的概括性、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特征所带来的解释困境,人们曾做出过各种努力,但这些努力要么本身仍然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要么无法为特定案件提供可靠答案。通过深入剖析造成宪法文义解释困境之根源的宪法语词特征,可找到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即宪法语词的含义是由其所指涉的事物本性来引导的,宪法语词所指涉的事物之本性或本质为走出宪法文义解释困境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语词 文义解释 困境 事物本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