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邢秋霞 岳峰 +4 位作者 张朝晖 宗小郁 李转珍 王建军 齐红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 4 6例和对照组 4 0例。研究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 ;对照组不用上述...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 4 6例和对照组 4 0例。研究组自 2 8周开始每 4周肌注 1次HBIG(2 0 0IU)直至分娩 ;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两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生后分别行联合免疫和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和 12个月时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3%与2 2 .5 % ) P <0 .0 5。出生后婴儿 12个月随访 ,研究组新生儿单用疫苗和对照组的新生儿单用疫苗血清抗 HBs阳性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所有研究组血清抗 HBs阳性率 (93.5 % )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 HBs阳性率 (75 .0 % ) P <0 .0 5。结论 产前应用HBIG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宫内传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产前注射 阻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联合免疫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国荣 余敏敏 +4 位作者 沈玲 唐讯 吴垊垊 张小燕 岳欣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3-835,共3页
目的 探讨母婴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 2 1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随机分组 ,母婴联合组 12 6例 ,自孕 2 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 0 0U ,新生儿 0、15天各注射HBIG 2 0 0U ,然后于 1、2、... 目的 探讨母婴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 2 1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随机分组 ,母婴联合组 12 6例 ,自孕 2 8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 0 0U ,新生儿 0、15天各注射HBIG 2 0 0U ,然后于 1、2、7个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HBVac) 2 0 μg。对照组 90例 ,只对新生儿进行免疫。母儿血清检测采用美国Abbott酶联免疫试剂测定 ,随访 1年。结果 联合免疫组婴儿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 (19 5 1%与 35 5 6 %) , 慢性HBV感染率由 13 33%降为 3 97%,P均 <0 0 5 ;联合免疫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 (80 95 %与 0 )及 1岁时保护性抗体产生率 (96 0 3%与 86 6 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5。结论 孕妇及婴儿联合免疫可有效预防宫内感染且明显提高宫内感染阻断效果 ,减少慢性HBV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宫内传播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联合免疫
下载PDF
HB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常文辉 闫永平 +6 位作者 门可 杜可军 邵中军 万毅 王雪萍 徐勇勇 徐德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 :综合评价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 ,针对 6篇有关HB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共累计病例 2 93例 ,对照 1 30 3例 .结果 :孕妇HBVDNA阳性、HBeAg阳性、先兆... 目的 :综合评价HBV宫内传播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应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 ,针对 6篇有关HBV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 ,共累计病例 2 93例 ,对照 1 30 3例 .结果 :孕妇HBVDNA阳性、HBeAg阳性、先兆早产、先兆流产、Apgar低分、剖宫产等 6个研究因素的合并OR值分别为 1 5 7.5 9(1 7.6 4~ 1 4 0 8.1 0 )、1 4 .0 1(7.1 0~ 2 4 .1 6 )、4 .6 3(1 .33~ 1 6 .0 9)、0 .73(0 .2 6~ 2 .0 1 )、1 .1 8(0 .39~ 3.5 6 )、1 .0 1 (0 .5 9~ 1 .75 ) .结论 :孕妇HBVDNA阳性、HBeAg阳性是宫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先兆早产与宫内感染的发生呈中等程度相关 ;先兆流产、Apgar低分、剖宫产与宫内感染的发生关联相对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宫内传播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分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培奋 钟梅 侯金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并与Genebank相应序列比较。结果7例新生儿发生HBV的宫内传播,阳性率为7/139(5.0%),PCR-RFLP方法检测到B、C型各3/7例,D基因型1/7例。宫内传播过程中母婴HBV的基因型保持一致。S基因直接分型与上述结果一致。该7组母婴均无乙肝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广州地区母婴宫内传播HBV以C、B基因型为主,宫内传播过程中及免疫压力下HBV-DNA发生碱基突变,但未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尚不能由HBV基因分型对HBV感染儿的预后进行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哲玲 韩永霞 +3 位作者 张敏 高丽杰 张天慧 廖玲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又根据孕晚期是否注射HB IG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时采脐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试验组...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不同乙肝病毒携带者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方法:根据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又根据孕晚期是否注射HB IG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娩时采脐静脉血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2χ=7.52,P<0.01)。结论:单项HBsAg阳性及“小三阳”孕妇用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好,试验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大三阳”孕妇HB IG阻断宫内传播效果较差,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 宫内传播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詹前胜 谭丽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 HBV DNA检测 ,孕妇产后 1~ 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脐血PCR HBV DNA阳性 1例占 1 2 %(1/ 86 )。母血H...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 HBV DNA检测 ,孕妇产后 1~ 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脐血PCR HBV DNA阳性 1例占 1 2 %(1/ 86 )。母血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度 (OR)分别为 0 6 97(0 5 86~ 0 786 )、5 0 792 (13 0 82~197 2 0 4)、0 10 3(0 0 32~ 0 338)、2 2 6 1(0 5 87~ 8 712 )。母血HBeAg阳性 (含HBcAb阳性 )组的脐血HBsAg阳性百分数(31 0 % )、HBeAg阳性百分数 (72 4% )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 (分别为 3 92 % ,3 92 % )。性别与是否宫内感染无显著相关 ,母血HBeAg与脐血HBsAg特别是HBeAg显著相关。【结论】孕妇血中HBeAg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性别与宫内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宫内传播 垂直传播 危险因素 胎血
下载PDF
乙肝病毒宫内传播与胎盘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闫永平 徐德忠 +5 位作者 刘志华 门可 张景霞 王文亮 刘斌 徐剑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母亲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宫内即可造成其胎儿感染,但其机理尚不清楚.作者试图了解胎盘细胞中HBV的感染情况、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母胎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用ELISA,PCR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清和胎盘中的HBV感染标志.用... 目的:母亲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宫内即可造成其胎儿感染,但其机理尚不清楚.作者试图了解胎盘细胞中HBV的感染情况、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和母胎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用ELISA,PCR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清和胎盘中的HBV感染标志.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累:101例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宫内感染率为7.9%(8/101).母亲HBeAg阳性的婴儿宫内感染率明显高于母亲HBeAg阴性者(X^2=7.22,P<0.01).101例HBsAg阳性孕妇的胎盘中共检测出4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其中蜕膜细胞(DC),滋养层细胞(TC),绒毛间质细胞(VSC)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VCEC)的阳性率分别为36.6%(37/101),28.7%(29/101),24.8%(25/101)和11.9%(12/101).阳性率由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由胎盘屏障的TC,VSC和VCEC感染而致的宫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比值比(OR)分别为9.13,11.68和43.50,OR值从胎盘的母面至胎儿面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HBV可感染胎盘组织.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母亲HBeAg阳性和胎盘屏障的感染.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细胞转移方式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胎盘感染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BV的宫内传播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感染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白菡 何丽霞 +4 位作者 张琳 冯国和 石理兰 窦晓光 赵桂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20,共6页
目的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 目的检测HBV感染后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HBV标志物的表达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探讨HBV对滋养层细胞的感染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将HBV感染的血清与原代培养的人早孕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及传代细胞JEG-3共同孵育8~48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的HBVDNA,TUNEL方法检测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结果滋养层细胞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及细胞间连接无明显变化;但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sAg的阳性表达,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到滋养层细胞中HBVDNA的存在;同时,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HBV感染的血清共同孵育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增加。结论HBV可以感染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HBV感染可以诱导滋养层细胞凋亡,滋养层细胞的感染和凋亡可能与HBV的宫内传播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滋养层细胞 宫内传播 感染 凋亡
下载PDF
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S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苏海霞 闫永平 +2 位作者 徐德忠 李端 卢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0-772,共3页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 目的 研究宫内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S基因结构 ,探讨HBV基因变异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根据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与否 ,将其HBsAg阳性母亲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 ,经PCR扩增HBV前S/S基因 2 848- 835位核苷酸序列 ,克隆、测序 ,比较 2组基因结构的差异。结果 全部HBV株序列都属于C基因亚型、adr亚型 ,宫内感染组中母婴序列的相似性达 99.2 %~ 1 0 0 .0 %。 2组患者在前S1区、前S2区和S区均有各自的突变位点 ,S区“a”决定簇表位几乎没有突变发生。非宫内感染组中nt2 90 9、nt399、nt2 93和nt483突变出现较多 ,而在宫内感染组尤其是新生儿的序列中出现较少。而且非宫内感染组前S2区 (P <0 .0 5)、S区 (P <0 .0 1 )和前S/S区 (P <0 .0 5)突变率也高于宫内感染组。结论 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的HBV前S/S基因异质性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传播 基因变异 前S/S基因
下载PDF
新肝炎病毒TTV宫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文 郑煜煌 海志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2,共1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TTV 宫内传播 研究
下载PDF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对血清HBV DNA和转录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清图 修霞 +5 位作者 郭永 王爱婷 齐峰 苏勤 张伟 刘节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2042-20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健康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 感染的意义.方法:设计了对慢性携带 HBV 孕妇进行治疗性干预、对其高危新生儿正常免疫的治疗方案.将60例 HBsA...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明确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健康生育期妇女干预治疗对保护婴儿抗-HBV 感染的意义.方法:设计了对慢性携带 HBV 孕妇进行治疗性干预、对其高危新生儿正常免疫的治疗方案.将60例 HBsAg/HBeAg 阳性孕妇分成二组,HBIG 与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组31例,未治疗组29例.治疗组均在孕26wk 起开始注射,孕妇和新生儿血清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检测采用 ELISA 法,HBV DNA 及全长型和顿挫型转录体测定用 PCR 电泳和 RT-PCR 法.孕妇与新生儿血清双盲法测定病毒 DNA 及不同的病毒转录体分子,分析母婴之间乙肝病毒分子水平上的关系.结果:母血中 HBsAg/HBeAg 阳性者,其新生儿外周血中HBsAg 阳性率:治疗组2/31例,宫内感染率为6.45%.未治疗组4/29例,宫内感染率13.7%.孕妇治疗性干预有明显的阻断 HBV 宫内感染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分别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都有超过一半的患儿携带顿挫型病毒转录体.结论:携带 HBV 孕妇于孕晚期给 HBIG 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治疗后,可有效降低婴儿 HBsAg 和 HBV DNA 携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血清 HBV DNA 转录体 高危新生儿
下载PDF
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萍 刘晓蓉 +2 位作者 程薇 王涛 周新娥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 目的探讨长疗程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方法将单纯HB-sAg阳性及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共293例分为实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84例。实验组从20周孕开始定期注射HBIG 400 IU/次,对照组仅做常规产前检查和监护,分娩后测定并比较每组婴儿脐血HBsAg及乙肝病毒DNA值;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比较使用效果。结果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HBV-DNA阳性与阴性组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病毒 宫内传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素萍 徐德忠 +5 位作者 闫永平 史梦远 张景霞 马建新 白钢钻 冯丽萍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年第4期61-62,共2页
用ELISA法对159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分别检测HBsAg,HbeAg进行HBV宫内传播率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16例,HBV宫内传播率994%(16/159),HB... 用ELISA法对159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分别检测HBsAg,HbeAg进行HBV宫内传播率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者16例,HBV宫内传播率994%(16/159),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宫内传播率1739%(1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母血HBeAg阳性、性别、产后出血、产程及羊水污染选入模型(剔除P值为010),OR值(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843(204—3476)、486(133—1738)、143(103—196)、112(100—125)及014(00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宫内传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阻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母亲宫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红 刘晓红 徐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为病例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种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孕妇为病例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乙肝e抗原阴性的孕妇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采用3种不同的干预方式: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no-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干预,观察各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情况。采用定性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组新生儿21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宫内感染者,追踪并复查仍未发现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观察病例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组新生儿22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1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4.5%;病例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观察新生儿20例,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阴性,5例乙肝e抗原阳性,宫内感染率为25.0%;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组宫内感染率低于no-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但无显著性差异(Χ^2=3.58,P=0.058)。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和200u对阻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母亲宫内传播均有效果,乙肝免疫球蛋白400U干预方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E抗原 免疫球蛋白 宫内传播
下载PDF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门可 徐剑秋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5-776,共2页
目的 研究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措施 ,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 1 62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 3个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每月 1次 ,每次 2 0 0U ,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 ,检测HBV血清学标志 ,观察HBV宫内感染率 ,并和 1 96例未注射HBI... 目的 研究阻断乙肝宫内传播的措施 ,观察其效果。方法 对 1 62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 3个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每月 1次 ,每次 2 0 0U ,新生儿出生后采股静脉血 ,检测HBV血清学标志 ,观察HBV宫内感染率 ,并和 1 96例未注射HBIG孕妇相比较。结果 注射HBIG组的宫内感染率为 1 .85 % ,低于未注射HBIG组 5 61 % ,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χ2 =3 .33 ,P =0 .0 68)。未发现注射HBIG对母亲及新生儿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 乙肝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宫内传播与DC-SIGN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玉芳 沙莉 晏路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先天性梅毒发病率近几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孕妇感染梅毒螺旋体后,85%可以传染给胎儿,但其垂直传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的研究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分析。该文以宿主的遗传背景为切入点,综述Hofbauer细胞及其受体DC-SIGN... 先天性梅毒发病率近几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孕妇感染梅毒螺旋体后,85%可以传染给胎儿,但其垂直传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的研究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治疗分析。该文以宿主的遗传背景为切入点,综述Hofbauer细胞及其受体DC-SIGN在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分析了编码DC-S IGN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对梅毒垂直传播的影响,期望发现变异基因在抵抗梅毒传播和感染中的作用,为在围产期阻断梅毒的垂直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宫内传播 DC—SIGN Hofbauer细胞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宫内传播中的选择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海霞 张玉海 +3 位作者 李端 张磊 卢娟 闫永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扩增得到包括HBV前C/C区和前S/S区基因的2.5kb基因片断或前S/S区1.2kb基因片断,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比较母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突变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扩增得到包括HBV前C/C区和前S/S区基因的2.5kb基因片断或前S/S区1.2kb基因片断,克隆、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比较母婴HBV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4对发生宫内感染的母婴HBV序列共得到43株,都属于HBVC基因亚型、adr血清亚型。HBV前S/S区序列中,新生儿序列的差异性低于母体(P<0.05)。4对母婴间序列的平均相似率分别为99.47%、99.39%、99.37%和99.46%;母婴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每对母婴序列间的进化距离都比较小,核苷酸差异率分别为0.4、0.8、1.2和0.3。母婴序列间均存在1个或数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母体内的优势株和新生儿体内的优势株不完全相同。结论母体内的优势株或弱势株都可以通过宫内传播感染新生儿,可能与其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提示HBV的宫内传播存在基因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传播 基因
下载PDF
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珉珉 王珊珊 +1 位作者 刘叔文 王小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基因型别一致性,进一步确定HCV母婴传播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RNA(ribonucileicacid)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PCR技术检测母亲与胎儿H... 目的:探讨经宫内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在母亲与子代间的基因型别一致性,进一步确定HCV母婴传播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选择6对母亲与胎儿抗-HCV与HCVRNA(ribonucileicacid)均阳性者为研究对象,以PCR技术检测母亲与胎儿HCVRNA的基因型别。结果:6对母亲与胎儿的HCVRNA基因型均一致,其中5对基因型别属Ⅱ型,1对属Ⅲ型。结论:母亲与胎儿所携的HCV基因型别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宫内传播 核糖核酸 母婴传播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孕期感染的免疫学变化与宫内传播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捷 程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孕期感染 免疫学变化 宫内传播
下载PDF
应当重视HBV宫内传播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德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9-769,共1页
目前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发病率高居传染病发病的前几位 ,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效地阻断其传播途径是控制乙型肝炎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工作者对... 目前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传染病 ,发病率高居传染病发病的前几位 ,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有效地阻断其传播途径是控制乙型肝炎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期特约一组有关控制乙肝宫内感染的论文 ,借大家学习和借鉴。目的是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传播机制 血源性 细胞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