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程砚秋的三出“宫廷戏”——《梅妃》《费宫人》和《马昭仪》
1
作者 王希宝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0期10-12,共3页
程砚秋一生共创编了二十九出京剧新戏,其中《锁麟囊》《荒山泪》《窦娥冤》等代表作久负盛名,然而,他的三出"宫廷戏"——《梅妃》《费宫人》和《马昭仪》同样极具程派艺术特色且具有挖掘、整理改编的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 程砚秋一生共创编了二十九出京剧新戏,其中《锁麟囊》《荒山泪》《窦娥冤》等代表作久负盛名,然而,他的三出"宫廷戏"——《梅妃》《费宫人》和《马昭仪》同样极具程派艺术特色且具有挖掘、整理改编的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剧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目的在于挖掘老戏、传承程派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砚秋 宫廷戏 《梅妃》 《费宫人》 《马昭仪》
下载PDF
2008年以来清代宫廷戏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红 刘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5-51,共17页
2008年笔者以《〈鼎峙春秋〉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时,清代宫廷戏尚为冷门,除戴云的《〈劝善金科〉研究》外,关注者寥寥。2008年以来清宫戏研究如火如荼,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呈现渐宽渐便趋势,档案、戏本等大部头著作先后出... 2008年笔者以《〈鼎峙春秋〉研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时,清代宫廷戏尚为冷门,除戴云的《〈劝善金科〉研究》外,关注者寥寥。2008年以来清宫戏研究如火如荼,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呈现渐宽渐便趋势,档案、戏本等大部头著作先后出版,方便了学者的研究。研究内容不再仅限于几部宫廷大戏而呈现渐广渐深趋势。研究方法着眼于继承传统并呈现求新求变趋势。研究走势起始于客观正视并呈现越来越热趋势,研究队伍渐趋向扩大、研究阵地逐渐形成、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戏 《鼎峙春秋》 承应戏
原文传递
宫廷戏“繁荣”的忧虑
3
作者 王磊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宫廷戏 清代历史题材 剧作家 编导艺术 电视节目
原文传递
汉唐宫廷“列肆贩卖”戏考略
4
作者 高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宫中立市、列肆贩卖之戏,为汉魏以来宫廷戏的一个独特品类。东汉灵帝开启先河,南齐东昏侯、唐中宗等串戏为乐,历代传演,升级新变后更具亵戏色彩。作为标本,"列肆贩卖"戏由剧目而至剧类,可补古代戏剧形态认识之缺失。
关键词 汉灵帝 列肆贩卖 宫廷戏 亵戏
下载PDF
当代戏曲传播探微——由清代宫廷的戏曲传播看当代戏曲传播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珊珊 《东南传播》 2013年第11期93-96,共4页
宫廷,是古代戏曲传播最权威最高端的舞台。清代,宫廷演戏之风尤盛。然而祸福相依,戏曲在受到统治者扶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命运就是被压抑和钳制。纵观清廷梨园,无论是戏曲异彩纷呈的展现,还是其中蹩脚的痛楚,都是戏曲延续生命的方式。... 宫廷,是古代戏曲传播最权威最高端的舞台。清代,宫廷演戏之风尤盛。然而祸福相依,戏曲在受到统治者扶持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命运就是被压抑和钳制。纵观清廷梨园,无论是戏曲异彩纷呈的展现,还是其中蹩脚的痛楚,都是戏曲延续生命的方式。由此所知,当代戏曲的传播,面临文化多元化的格局,要想得以生存和传播,需要政府牵头保护和扶持,同时,也需要遵循规律、以物为用、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戏 扶持 钳制 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下载PDF
《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解析——也谈中国式大片
6
作者 马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4-35,共2页
"中国式大片"在中国影坛的大行其道在本质上不利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本文择取其中的代表影片,通过分析冯小刚的《夜宴》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宫廷戏为依托,改编自名著,以及二者在人物塑造等三方面的得失,探讨了以此... "中国式大片"在中国影坛的大行其道在本质上不利于中国电影的发展。本文择取其中的代表影片,通过分析冯小刚的《夜宴》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宫廷戏为依托,改编自名著,以及二者在人物塑造等三方面的得失,探讨了以此为代表的"中国式大片"在艺术上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宴》 《满城尽带黄金甲》宫廷戏 名著改编 人物塑造
下载PDF
王道士变形记:俗文学经典人物形象的代名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真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元明戏曲存在一种江湖骗子型道士形象,晚明汪廷讷改编邓志谟小说《飞剑记》,将道士黄若谷改写为《长生记》传奇中的“王道士”。此折散出,被梨园伶人改编为折子戏,频频见于民间班社、家庭戏班与清宫内廷演剧,王道士逐渐成为无能道士的... 元明戏曲存在一种江湖骗子型道士形象,晚明汪廷讷改编邓志谟小说《飞剑记》,将道士黄若谷改写为《长生记》传奇中的“王道士”。此折散出,被梨园伶人改编为折子戏,频频见于民间班社、家庭戏班与清宫内廷演剧,王道士逐渐成为无能道士的通用代名,成为民众的准共同知识,从而构成了曹雪芹塑造《红楼梦》王道士形象的文化语境。曹雪芹把戏曲人物王道士的性格特征化入“王一贴”身上,《红楼梦》续书则又点明王道士捉妖的“实像”,表现了戏曲人物被小说重新书写的不同面向。王道士的代名化进程,具有俗文学的多文体互动特征,是戏曲发展至折子戏时代的标志性文学现象,反映了批判世俗化宗教的社会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跨文体 典型人物 折子戏 宫廷戏
原文传递
川剧 花自飘零水自流
8
作者 徐棻 王文训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故事新编《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出川剧“宫廷戏”。但,这里没有男人争权,没有女人争宠,只有“灵魂的挣扎”。您将看见:在男权社会中的帝王专制下,善良的女性不愿变成互相戕害的凶手的苦苦挣扎;看见满怀爱情、追求友情、富于人情的女性... 故事新编《花自飘零水自流》是一出川剧“宫廷戏”。但,这里没有男人争权,没有女人争宠,只有“灵魂的挣扎”。您将看见:在男权社会中的帝王专制下,善良的女性不愿变成互相戕害的凶手的苦苦挣扎;看见满怀爱情、追求友情、富于人情的女性在悲哀、愤怒、绝望的深渊中为求解脱的苦苦挣扎;看见她们在爱恨之间、恩仇之间、生死之间,在保持其真善美或异化为假恶丑之间的苦苦挣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新编 宫廷戏 川剧 男权社会 挣扎 真善美
原文传递
清宫“西游戏”的改编与演出——以《升平宝筏》为核心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淳艳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西游戏”是小说《西游记》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升平宝筏》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全面将小说《西游记》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实现了对《西游记》的全面改编。其改编方式与清宫中改编《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戏”是小说《西游记》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升平宝筏》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全面将小说《西游记》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实现了对《西游记》的全面改编。其改编方式与清宫中改编《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不同。从清初到清末,经历了整本———节本———单出的不同阶段。在演出传播方面,由连台本戏垄断到单出戏为主,经历了从乾隆盛况———嘉庆维持———道光缩减,终至最后消歇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戏 《升平宝筏》 传播
原文传递
论皮簧戏与清王朝的最后时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连启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从戊戌变法到后来慈禧太后再次训政,却是国运更加衰微,内忧外患不断之时,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们此时注重的是自己如何享受戏曲,和其带来的愉悦。这时皮簧戏热从宫廷至民间,从京师到全国,它首先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喜好,当然从皮簧调到京... 从戊戌变法到后来慈禧太后再次训政,却是国运更加衰微,内忧外患不断之时,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们此时注重的是自己如何享受戏曲,和其带来的愉悦。这时皮簧戏热从宫廷至民间,从京师到全国,它首先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喜好,当然从皮簧调到京剧的最终形成,其根本力量取决于时代的需求和自身的艺术生命力,从戏曲美学上看,它更多地是在继承了来自民间和底层民众的文化意义上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 花雅之争 戊戌变法 皮簧戏
原文传递
清朝演剧机构之精忠庙事务衙门考略
11
作者 杨连启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5年第1期210-218,共9页
稳定的社会是戏曲繁荣之基础,清帝爱戏看戏,更注重其管理。自康熙帝南巡之后,宫廷摒弃只有太监伶人承应演剧的习俗,开始逐步选进民籍伶工入宫演出。康熙至嘉庆时期由苏州织造遴选,内务府负责后续的管理。道光七年改南府为昇平署,遣散外... 稳定的社会是戏曲繁荣之基础,清帝爱戏看戏,更注重其管理。自康熙帝南巡之后,宫廷摒弃只有太监伶人承应演剧的习俗,开始逐步选进民籍伶工入宫演出。康熙至嘉庆时期由苏州织造遴选,内务府负责后续的管理。道光七年改南府为昇平署,遣散外学演员,但咸丰帝当政以后昇平署又开始有外学演戏的差事,演员只在京城招募。其后的管理也多有精忠庙事务衙门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 精忠庙 昇平署 承差
原文传递
清宫“水浒戏”的传播——以《忠义璇图》为核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小芬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5,共8页
"水浒戏"是小说《水浒传》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忠义璇图》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将小说《水浒传》全面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改编。其改编方式虽抄录旧有传奇,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它... "水浒戏"是小说《水浒传》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清代宫廷大戏《忠义璇图》是目前现存的最早将小说《水浒传》全面改编为戏曲的传奇。它从多个角度对《水浒传》进行改编。其改编方式虽抄录旧有传奇,亦形成自己的特色。它的演出情况及对《水浒传》传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戏 《忠义璇图》 改编
原文传递
略论节戏中的月令承应戏 被引量:1
13
作者 矶部佑子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3年第1期184-203,共20页
清代宫廷中每逢节庆,必会演戏庆祝。上演戏目称为'节戏',一般为具有节庆象征意义的短剧。具有代表性的,是始于张文敏的一系列月令承应戏。除月令承应戏以外,成书于乾隆年间的《九九大庆》中所收部分大戏亦被称为节戏。它们通常... 清代宫廷中每逢节庆,必会演戏庆祝。上演戏目称为'节戏',一般为具有节庆象征意义的短剧。具有代表性的,是始于张文敏的一系列月令承应戏。除月令承应戏以外,成书于乾隆年间的《九九大庆》中所收部分大戏亦被称为节戏。它们通常被被认为完成于乾隆治世,但其最初的创作时间、具体内容以及上演情况等诸多问题却仍不甚明了。本文拟围绕节戏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阐明月令承应戏的演变和宫廷演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 节戏 月令承应戏
原文传递
帝王戏的历史观问题应引起重视
14
作者 张西立 刘云川 《中华魂》 2003年第7期63-63,共1页
近来,不少学者指出,一些帝王题材的历史剧持续热播,但是,这些历史剧普遍存在单纯迎合观众趣味,严重扭曲、肢解、"戏说"历史事实,甚至美化封建帝王的错误倾向。必须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近来,不少学者指出,一些帝王题材的历史剧持续热播,但是,这些历史剧普遍存在单纯迎合观众趣味,严重扭曲、肢解、"戏说"历史事实,甚至美化封建帝王的错误倾向。必须承认,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很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警惕。根据他们的有关论述,我们现将其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如下。学者们指出,相当一段时间内,"帝王戏"和"宫廷戏"有泛滥成灾之势。现在,这一现象已开始遭到国人的批评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预,这对于扭转当前影视界的不良风气,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又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戏 封建帝王 影视作品 宫廷戏 历史观 救世主 历史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