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胡蕾蕾 吴东恩 +2 位作者 朱珊珊 张梅芳 陈芷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96-99,共4页
探究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12月60例疑似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癌组织均给予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特染网状纤维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 探究特染网状纤维在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7月~2022年12月60例疑似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癌组织均给予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特染网状纤维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特染网状纤维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89)高于HE染色(Kappa=0.625)。特染网状纤维及HE染色诊断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100.00%(38/38)、86.36%(19/22)、92.68%(38/41)、100.00%(19/19)、88.92%(57/60);89.74(35/39)、71.43%(15/21)、5.37%(35/41)、78.95%(15/19)、83.33%(50/60),特染网状纤维的诊断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高于HE染色(P<0.05)。特染网状纤维诊断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AUC值大于HE染色(0.963 vs0.822,P<0.05)。结论 特染网状纤维对宫颈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敏感度、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染网纤维 宫颈微小浸润细胞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惠玉洁 朱林凤 +2 位作者 李卫民 赵雪燕 成叶利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95(miR-195)、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195、DCLK1、SCC-Ag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miR-195、DCLK1、SCC-A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3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CLK1、SCC-A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miR-195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血清miR-195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DCLK1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呈正相关(均P<0.05)。miR-195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患者,DCLK1、SCC-Ag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均P<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及血清miR-195、DCLK1、SCC-Ag水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SCC-Ag水平升高,miR-195水平降低,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微小RNA-195 双皮质素样激酶1 细胞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调控微小RNA-498/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轴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晓明 张智轶 张璇 安峰 王芹 张凡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85576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微小RNA-498(miR-498)以及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qRT-PCR、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CC-15细胞增殖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CC细胞中hsa_circ_0085576与BMI-1表达上调,miR-498表达下调(P<0.05)。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或过表达miR-498后SCC-15细胞的增殖活性、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以及细胞周期蛋白D1、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调,miR-498和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抑制miR-498表达可减弱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上调BMI-1表达可减弱过表达miR-498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hsa_circ_0085576表达可通过激活miR-498/BMI-1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hsa_circ_0085576 微小RNA-498 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 口腔细胞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宫颈鳞状细胞癌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4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1 位作者 刁庆春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 报告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导致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患者女,58岁。全身多发丘疹1个月。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粟米至米粒大红色丘疹,以头面颈为重,下唇见一外生性红色结节,头皮及耳前大部分丘疹融合成片,呈桑椹样外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见分叶状肿瘤细胞团块,并可见较多血管腔,增生的血管及内皮细胞形态较规则,无异形。诊断: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卡瑞利珠单抗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和p6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5
作者 郑桂华 金晓霞 +3 位作者 陶玉梅 刘丹阳 朱兴华 卫颖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91-495,I0005,共6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0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10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及49例宫颈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病人的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rf2和p6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评估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Nrf2和p62在LSIL、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均P<0.05),Nrf2和p62在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LSIL(均P<0.05),p62在SCC中表达明显高于HSIL(P<0.05),而Nrf2在HSIL中表达稍低于SCC(P<0.05)。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LSIL、HSIL和SCC中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9和0.38(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除Nrf2在诊断HSIL与SC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rf2、p62以及联合Nrf2和p62在诊断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L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H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SCC、LSIL与HSIL、LSIL与SCC、HSIL与SCC各个组别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低表达,LSIL中表达有所增高,HSIL和SCC中表达最高,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单独使用Nrf2或p62就能够有效诊断不同的宫颈病变,二者联用诊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 良性/反应性 低级别 高级别 上皮内病变 细胞
下载PDF
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筛查史特点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叶敏娟 李静 +3 位作者 陈梓菲 何俊贤 陈利发 张宇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11-31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宫颈癌筛查史特点,初步评价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宫颈腺癌和7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在既往宫颈癌... 目的对比分析宫颈腺癌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宫颈癌筛查史特点,初步评价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腺癌癌前病变的筛查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宫颈腺癌和71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在既往宫颈癌筛查史上的差异。结果宫颈腺癌患者曾参与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为24.5%,高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8%(P<0.001),且宫颈腺癌患者进行规范或高于规范频次筛查的比例为18.4%,高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2.8%(P<0.001)。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由于症状就诊的比例为91.6%高于宫颈腺癌患者的79.1%(P<0.001),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中因宫颈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比例为24.6%,高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11.1%(P=0.004),宫颈腺癌中早期患者因筛查结果异常就诊的比例为24.6%,高于晚期患者的4.0%(P=0.022)。结论宫颈癌筛查方案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筛查效力较高,对宫颈腺癌的癌前病变筛查效力较低,但有助于宫颈腺癌早期病例的诊断,因此应重视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方案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细胞 宫颈筛查 前病变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免疫细胞浸润及OIP5基因失调对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意义探讨
7
作者 蒋丽 苟治勇 张振宇胡秀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75-0180,共6页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挖掘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核心基因,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究OIP5基因失调对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下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并构建... 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挖掘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核心基因,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究OIP5基因失调对疾病进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下载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出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关键基因,对其进行总体生存率分析。通过免疫细胞浸润打分,获得免疫细胞矩阵,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免疫细胞浸润。结果 本研究通过GEO 和 TCGA 数据库挖掘,共筛选出 172个差异基因, 31个核心基因 基因。鉴定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核心基因及特异信号通路,发现ZWINT、CDK1、OIP5和 MCM2等基因表达异常,并且可能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多数免疫细胞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较低,而某些关键基因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通过对KEGG结果以及筛选出的核心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而OIP5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染色体的维护、核小体组装等通路等影响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正常功能,进一步揭示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ZWINT、CDK1、OIP5和 MCM2等基因可能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OIP5可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OIP5 免疫细胞浸润 生物信息学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FoxA1及RNF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常畅 高静 +1 位作者 李志强 张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FoxA1及RNF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E组)及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保存良好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病理组织FoxA... 目的探讨FoxA1及RNF6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PE组)及16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保存良好的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病理组织FoxA1及RNF6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E组FoxA1及RNF6蛋白、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oxA1及RNF6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及蛋白酶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A1 RNF6 宫颈细胞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调控微小RNA-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9
作者 周金阔 张晋弘 +3 位作者 史晓晶 刘广顺 姜磊 刘倩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NHG)22调控微小RNA(miR)-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和3种人OSCC细胞(CA...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NHG)22调控微小RNA(miR)-27b-3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体外培养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和3种人OSCC细胞(CAL-27、SCC-25和HSC-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HOK细胞和3种OSCC细胞中SNHG22、miR-27b-3p表达情况。对SCC-25细胞进行转染并将其分为Ctrl组(未进行转染)、si-SNHG22组、si-NC组、miR-27b-3p inhibitor组、inhibitor-NC组、si-SNHG22+inhibitor-NC组和si-SNHG22+miR-27b-3p inhibitor组,检测各组SCC-25细胞增殖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增殖指数(PI)];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侵袭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各组SCC-25细胞迁移情况;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SNHG22与miR-27b-3p的靶向作用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OSCC癌组织中SNHG22表达显著升高,miR-27b-3p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OK细胞比较,CAL-27、SCC-25和HSC-3细胞中SNHG22表达显著升高,miR-27b-3p表达显著降低,且SCC-25细胞中SNHG22与miR-27b-3p的表达与HOK细胞差异最大(P<0.05)。与Ctrl组比较,si-SNHG22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减少(P<0.05),miR-27b-3p inhibitor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si-SNHG22组比较,si-SNHG22+miR-27b-3p inhibitor组SCC-25细胞增殖率、PI、侵袭数和划痕面积愈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SNHG22与miR-27b-3p存在靶向作用关系。结论SNHG22在OSSC中高表达,miR-27b-3p在OSSC中低表达,SNHG22可能通过海绵化miR-27b-3p促进SCC-2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SNHG22/miR-27b-3p轴可能是OSCC一个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2 微小RNA-27b-3p 口腔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喉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的内镜诊断进展
11
作者 舒炜阳 石岩岩 李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ES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属于较为早期的ESCC... 我国是世界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病率最高的国家。ES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浅表食管鳞状细胞癌(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属于较为早期的ESCC,临床上相当比例的SESCC可以行内镜下切除治疗。但在进行内镜治疗前,准确判断病变浸润深度,识别肿瘤边缘,评估淋巴结及远隔转移情况,进行精准分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决定内镜治疗的可行性和选择治疗方式的关键;而ESCC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内镜是临床上评估ESCC浸润深度的重要手段,不同类型内镜在诊断SESCC时各有优劣。本文综述SESCC浸润深度的内镜诊断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食管细胞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内镜诊断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早期宫颈鳞癌辅助放疗的模型
12
作者 李锦巍 付秀虹 +5 位作者 王冲 翟静静 吕净上 刘晴 梁金玉 齐晓臻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模型,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方法收集2018—2021年医院收治的67例早期宫颈鳞癌(ⅠB1、ⅠB2、ⅡA1)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年龄...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核磁共振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模型,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是否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方法收集2018—2021年医院收治的67例早期宫颈鳞癌(ⅠB1、ⅠB2、ⅡA1)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年龄、SCC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术后辅助放疗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术后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得独立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P<0.001)、浸润深度(P=0.001)、组织分化程度(P=0.002)、SCCA(P<0.001)、ADC值(P<0.001)影响术后辅助放疗,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病灶大小(OR=1.201,P=0.021)、SCCA(OR=1.608,P=0.033)、ADC值(OR=0.013,P=0.043)是影响辅助放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求得截断值分别为:SCCA=4.84μg·L^(-1),病灶=27 mm,ADC=0.907×10^(-3)mm^(2)·s^(-1)。当同时满足任意2个指标时,术后辅助放疗的比率达94.7%以上。结论肿瘤≥27 mm、ADC值≤0.907×10^(-3)mm^(2)·s^(-1)、SCCA≥4.84μg·L^(-1)可以作为判断辅助放疗的指标,若同时满足任意2个指标,辅助放疗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此时应慎重考虑治疗方式,尽量避免根治性手术及辅助放疗双重治疗模式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辅助放疗 核磁共振 表观弥散系数 细胞抗原
下载PDF
CDKN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预后价值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3
作者 朱慧 陆欢平 +1 位作者 李天佑 陈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分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活因子3(CDKN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探索CDKN3在OSCC发生发展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取OSCC相关RNAseq数据,通过R... 目的分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活因子3(CDKN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探索CDKN3在OSCC发生发展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取OSCC相关RNAseq数据,通过R语言和统计学方法整合分析CDKN3的表达水平、预后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CDKN3在OSCC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CDKN3在OSC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CDKN3高表达的OSCC患者预后差(P=0.024),CDKN3的表达与病理分期(P<0.05)和组织学分级(P<0.001)存在相关性。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CDKN3的高、低表达组间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DKN3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结论CDKN3可能是OSCC潜在的致癌风险因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有关,可能是OSCC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活因子3 免疫浸润
下载PDF
cT1N0M0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对预测淋巴结转移和评价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楚晨 薛雨 +2 位作者 闫周 邱建平 储伟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对预测淋巴结转移与评价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早期OSCC患者的数据,分别评估病理DOI和淋巴结转移2个指标...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对预测淋巴结转移与评价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为早期OSCC患者的数据,分别评估病理DOI和淋巴结转移2个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预测OSC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DOI界值,同时比较不同DOI分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例早期OSCC患者,中位随访年龄约66岁,中位随访时间约为35.5个月,其中18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平均DOI为6.09 mm,而其余受试者平均DOI为3.61 mm(P<0.05)。ROC曲线的AUC为0.86,最佳DOI界值为4.41 mm(敏感度78%,特异度84%)。当DOI>4.41 mm时,OSCC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14.89%vs4.25%,P<0.05),中位生存期降低(41.4个月vs52.6个月;HR=1.80,95%CI=0.88~3.69,P=0.10)。结论:DOI较大时,早期OSCC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但患者生存预后未见明显下降,提示该指标尚不能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免疫细胞浸润与基因富集分析
15
作者 柳若冰 郑德义 李伟人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6期761-768,共8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搜索并下载CSCC数据集,经过检索及筛选得到临床信息GSE45216和GSE108008两个数据集,使用R语言CIBERSORT函数分析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免疫细胞浸润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搜索并下载CSCC数据集,经过检索及筛选得到临床信息GSE45216和GSE108008两个数据集,使用R语言CIBERSORT函数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它们在CSCC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性。使用vioplot软件绘制差异细胞的小提琴图,R软件clusterProfiler包对靶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CC组中3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6个上调基因、304个下调基因,通过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分别为人乳铁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1、RPTN、天冬氨酰氨基葡糖苷酶、PAN3、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分泌粒蛋白5、叶酸受体3、维甲酸诱导蛋白14、多肽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14;CSCC发生发展中导致浆细胞数量增加,M1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记忆性CD4+T细胞为高浸润性,且细胞溶解活性与嗜酸粒细胞呈正相关(r=0.530,P<0.001),而与M2型巨噬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570,P<0.001),影响CSCC预后。GO富集分析显示,基因功能主要与角质细胞分化、细胞防御、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核内的蛋白酶体有关。KEGG信号通路富集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胆固醇代谢、脂肪酸等脂质代谢通路。结论部分免疫细胞浸润及其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在CSCC发生过程及其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角质细胞分化、脂质代谢信号通路改变可能与CS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免疫细胞浸润 差异表达基因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分析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中临床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作者 苏川 齐元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CE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软件分析PKM2基因在CESC和正常宫...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宫颈腺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CE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软件分析PKM2基因在CESC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GEPIA平台分析PKM2基因对CESC病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TIMER平台验证PKM2基因表达对CESC病人OS的影响;HPA平台分析PKM2蛋白表达对CESC病人OS的影响;TIMER平台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PKM2基因表达及病人OS的相关性。结果CESC病人中PKM2基因和蛋白质高表达病人的OS均劣于低表达者,CESC中PKM2基因表达还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有关,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又与病人的OS有关。结论PKM2是CESC预后的不利因素,在CESC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作为潜在的指标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宫颈细胞宫颈 临床意义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Ets-1和surv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17
作者 吉玉洁 张莹 +2 位作者 蔡大伟 李伟 丁向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4,9,共5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Ets-1和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手术标本及30例癌旁宫颈组织Ets-1和surviv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大小、浸...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鳞癌)Ets-1和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72例宫颈鳞癌手术标本及30例癌旁宫颈组织Ets-1和survivin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等级、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7项指标的关系。结果 Ets-1阳性染色可见于细胞核及细胞质,survivin阳性染色多见于细胞质,少见于细胞核。癌组织Ets-1和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63.9%,72.2%)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13.3%,3.3%)(P<0.05)。患者年龄、癌灶大小均与Ets-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无关(P>0.05);浸润深度、分化等级、TNM分期、术前淋巴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5项指标均与Ets-1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相关(P<0.05)。72例患者Ets-1和survivin共阳率为58.3%,共阴率为22.2%,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9,P<0.05)。结论 Ets-1和survivin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高水平表达预示癌组织侵袭能力强、分化等级低、病情发展快、淋巴转移早、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ETS-1 SURVIVIN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及侵袭模式在评估其复发及预后中的价值
18
作者 储伟明 郭爱军 +3 位作者 蒋记心 戈杰 薛雨 管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6-30,41,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深度(DOI)和侵袭模式(POI)在其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原发OSCC患者资料。临床资料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临床资料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深度(DOI)和侵袭模式(POI)在其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9例原发OSCC患者资料。临床资料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临床资料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资料与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OI、DOI和病理分级与早期OSCC复发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OI为OSCC复发(OR=4.515,95%CI:1.283~15.894,P<0.05)及预后(HR=2.993,95%CI:1.225~7.317,P<0.05)的影响因素。OSCC的POI与DOI间有高度相关性。结论DOI≥5 mm被认为是早期OSCC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浸润深度 侵袭模式 复发 预后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后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秦亚萍 付悦 +4 位作者 肖楚蓉 伍金凤 唐娟 陈灵凤 肖胜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类型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类型转化为化生性鳞状细胞癌(metaplasia squamous cell carcinoma,MSCC)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报道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腋窝淋巴结转移灶转化为MSCC的病例;复习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例初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伴有局灶鳞状化生,在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完全缓解,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完全转化为MSCC,影像显示淋巴结呈囊性改变,HE染色显示囊腔被覆鳞状上皮,形态学符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该病例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型:ER、PR、HER2均阴性。7例(本例加文献报道的6例)新辅助化疗前诊断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位年龄56岁;5例为原发、2例为复发病例,其中4例有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多为三阴性乳腺癌(5/7例);新辅助化疗后7例均转化为MSCC,1例(本例)原发灶pCR,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1例pCR、3例转化为MSCC、1例没有转化。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诱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转化为MSCC,这类病例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 乳腺化生性 化生性细胞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日本食道学会-AB分型在预测食管浅表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陆宏娜 郭雯莹 +4 位作者 汪春年 邓茜 翁烃 张良舜 许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5期606-608,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鳞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s)的日本食道学会(JES)-AB分型在预测食管浅表鳞状细胞癌(SESCC)浸润深度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130例SESCC患者资料,所有病变均按JE... 目的 探讨基于鳞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s)的日本食道学会(JES)-AB分型在预测食管浅表鳞状细胞癌(SESCC)浸润深度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的130例SESCC患者资料,所有病变均按JES-AB分型对IPCLs进行分型,并与ESD病理进行比对,评估JES-AB分型对SESCC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 130例中共有159处病变。IPCLs B1型107处,病理提示T1a-EP/LPM 102处,T1a-MM/T1b-SM1 4处,T1b-SM2或更深浸润1处,B1血管诊断T1a-EP/Tla-LP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95%、84.85%、95.3 3%、53.85%、81.76%;IPCLs B2型47处,病理提示T1a-EP/LPM 24处,T1a-MM/T1b-SM1 20处,T1b-SM2或更深浸润3处,B2血管诊断T1aMM/T1b-SM1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00%、79.85%、42.55%、95.54%、79.87;B%IPCLs3型5处,病理提示T1a-MM/T1b-SM1 1处,T1b-SM2或更深浸润4处,B3血管诊断T1b-SM2及以深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诊断准确度分别为50.00%、99.34%、80.00%、97.40%、96.86%。无血管区(AVA)分型AVA-small、AVAmiddle、AVA-large预测浸润深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2.22%、96.97%,52.00%、94.03%,25.00%、99.34%。结论JES-AB分型可用于SESCC浸润深度的预测,具有较高的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浅表细胞 JES-AB分型 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 浸润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