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育龄期女性宫颈菌群及其与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潇 陈至柔 浦筱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从HPV感染到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过程中的宫颈菌群组成和变化。方法对40名参与者(年龄2149岁)的宫颈分泌物菌群16S rDNA进行了特征分析,其中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HSIL)... 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从HPV感染到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过程中的宫颈菌群组成和变化。方法对40名参与者(年龄2149岁)的宫颈分泌物菌群16S rDNA进行了特征分析,其中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H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LSIL)、单纯HPV感染组[Ctrl HPV(+)]和健康对照组[Ctrl HPV(-)],每组各10例。样本内的α多样性采用Species和Shannon指数,样本间的β多样性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比较菌群的相对丰度。通过共现分析确定标记属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PICRUSt探索宫颈菌群的功能特征和途径。结果宫颈分泌物pH值随疾病进展显著上升(P<0.05),且HPV感染状态及亚型在4组间显著不同(P<0.05)。16S rDNA分析宫颈分泌物菌群结果表明,与Ctrl HPV(-)和Ctrl HPV(+)组相比,LSIL和HSIL组ASVs减少,4组间仅有少量共有ASVs(n=107)。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SIL和HSIL组菌群结构明显偏离Ctrl HPV(-)和Ctrl HPV组。LEfSe分析获得11个标记属,包括HSIL的Bifidobacterium、Megasphaera、Gemella和Mucispirillum,以及LSIL的Klebsiella、Capnocytophaga和NB1-j。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Helicobacter、Clade_Ⅲ和Aureimarina与其他标记属共现相关性最强,且绝大多数呈现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11个差异属与差异KEGG途径相关,而其他差异属无相关结果;与Klebsiella相关的差异功能途径,大多数与Mucispirillum的关联性相反。结论育龄期女性在SIL发生的不同阶段,宫颈菌群结构存在差异。标记属可能参与病变进展,其或将有助于SI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菌群 HPV 16S rRNA
下载PDF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宫颈及阴道菌群多样性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叶称连 傅芬 +3 位作者 陈进聪 聂丽菊 魏华 许恒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比较与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宫颈及阴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探讨BV的病因及BV对不同解剖部位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集BV患者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Nugent评分;并提取细菌总DNA,用通用引物对细菌... 目的比较与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患者宫颈及阴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探讨BV的病因及BV对不同解剖部位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集BV患者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及Nugent评分;并提取细菌总DNA,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 DNA的V3区进行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DNA指纹图谱特征条带切胶回收并进行克隆测序,用Gen Bank中的BLAST与已知序列比对,鉴定细菌菌种,对比分析不同生理状态下阴道及宫颈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健康女性宫颈及阴道菌群多样性基本一致,其中乳杆菌属为优势菌,常见菌种为Lactobacillus crispatus、L.iners和L.gasseri。BV女性下生殖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女性明显复杂,优势菌为Sneathia spp.、Atopobium vaginae及Gardnerella vaginalis等厌氧菌。BV女性宫颈菌群与阴道菌群有明显的差异,阴道菌群多样性较宫颈菌群丰富。结论健康女性下生殖道常见优势菌种为乳杆菌属;BV女性常见优势菌种则为Sneathia spp.、Atopobium vaginae及Gardnerella vaginalis等厌氧菌。女性下生殖道不同解剖部位的菌群存在差异,宫颈菌群多样性可随着阴道感染而发生改变。阴道微生态紊乱导致BV,有害菌可上行迁移而影响宫颈微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菌群 阴道 性阴道病 PCR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慕璇 周祖怡 +2 位作者 卿维 李华 周宏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7-874,共8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分析宫颈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炎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PV核酸检测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为HPV感染组(HPV+),150例HPV...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菌群特征,分析宫颈菌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炎的相互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PV核酸检测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为HPV感染组(HPV+),150例HPV阴性为非感染组(HPV-)。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测序,用QIIME分析比较组间的菌群构成、多样性和细菌丰度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对两组和多组间菌群差异进行比较;组间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采用Adonis多元方差分析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300例样本,其中150例HPV阳性和150例HPV阴性;HPV阳性病例中,高危型感染132例(88.0%),低危型18例(12.0%)。HPV+组和HPV-组菌群存在显著差异,且HPV+组样本菌群α多样性显著升高(香农指数,W=8174,P<0.0001;PD whole tree,W=8887,P=0.0017);两组间菌群β多样性差异显著(Binary Jaccard,F=2.3254,P=0.0420;Bray Curtis,F=2.13644,P=0.0440);HPV+组样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p.)以及惰性乳杆菌(L.iner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W=7730,P<0.0001;W=8979,P=0.0025),同时伴随着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纤毛菌属(Sneathia)和类小杆菌属(Dialister)等细菌富集。高危型HPV感染和低危型HPV感染的样本菌群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004,P>0.05)。此外,宫颈炎与HPV感染显著相关(χ²=19.78,P<0.0001)。宫颈菌群结构在HPV感染以及宫颈炎合并HPV感染间存在一致性趋势;与正常组相比,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样本菌群主要富集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气球菌属(Aerococcaceae)、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梭杆菌科(Fusobacteria)、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等细菌。结论HPV感染患者存在显著的宫颈菌群紊乱特征,主要表现为菌群多样性升高及显著的乳杆菌缺失,并伴随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多种条件致病菌丰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 宫颈菌群 乳杆 无色杆
原文传递
宫颈阴道菌群的构成特点及其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方玥 丁景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宫颈阴道菌群种类繁多,一般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正常宫颈上皮出现上皮内瘤变,并最终进展为宫颈癌的过程中,宫颈阴道菌群也在持续不断的变化。HPV感染是罹患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但大多数患者并不会持续感染或发生癌变,菌群的构成和改变可... 宫颈阴道菌群种类繁多,一般以乳杆菌为优势菌群。正常宫颈上皮出现上皮内瘤变,并最终进展为宫颈癌的过程中,宫颈阴道菌群也在持续不断的变化。HPV感染是罹患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但大多数患者并不会持续感染或发生癌变,菌群的构成和改变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宫颈阴道菌群在宫颈病变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并探讨菌群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和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阴道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宫颈液内炎症因子及菌群水平与产妇早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涛 牛玉玲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究产妇宫颈液内炎症因子及菌群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年龄20-40岁早产孕妇100例,早产孕妇(孕周<37周+0天)和足月孕妇各50例。孕妇分娩42天后,采集宫颈分泌物,和灌洗液。通过16S rRNA测... 目的探究产妇宫颈液内炎症因子及菌群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年龄20-40岁早产孕妇100例,早产孕妇(孕周<37周+0天)和足月孕妇各50例。孕妇分娩42天后,采集宫颈分泌物,和灌洗液。通过16S rRNA测序检测样本菌群多样性,Luminex多重分析检测宫颈灌洗中炎症因子的浓度。结果早产组孕妇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和Shannon较足月组孕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早产组孕妇宫颈灌洗液中IL1-β、IL-6、和IL-8较足月组孕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TNF-α和MC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孕妇宫颈灌洗液中IL1-β和IL-8与Chao1和Shannon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液内炎症因子及菌群水平与孕妇早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炎症因子 早产
下载PDF
生育晚期各级别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微生态的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翟青枝 任腾杰 +4 位作者 付玉荣 张哲 李立安 李亚里 孟元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8-1775,共8页
目的探讨生育晚期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微生态特征,寻找阻断宫颈病变的新途径。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纳入健康女性2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2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27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36例,宫颈癌35例,合计14... 目的探讨生育晚期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微生态特征,寻找阻断宫颈病变的新途径。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纳入健康女性2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24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SIL)27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36例,宫颈癌35例,合计147例。通过对所取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核酸提取,针对16S rRNA的V3+V4区域进行PCR扩增及测序。样本稀释曲线及物种箱型图证明本研究测序深度充分,样本合格。对有效数据进行OTUs分析,了解物种表达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分析主要采用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β多样性分析主要采用T检验条形图、基于Weighted Unifrac Beta多样性的箱形图以及MetaStat分析。结果5组受试者OTUs分析显示,宫颈菌落属水平丰度均以乳酸杆菌、加德纳菌、普氏菌为主,随着病变的加重乳酸杆菌丰度降低,加德纳菌属和普氏菌属丰度增高。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检验条形图中,与健康组相比,其余各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为9~15个。除LSIL组外,差异菌种丰度最高的3个菌属为乳酸杆菌属(P1-2=0.025,P1-3=0.025,P1-4<0.001)、加德纳菌属(P1-2=0.01,P1-3=0.001,P1-4<0.001)和普氏菌属(P1-2=0.047,P1-3=0.023,P1-4=0.048)。LSIL组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菌属丰度最高的3个菌属分别为加德纳菌属(P1-3=0.021)、依格纳季氏菌属(P1-3=0.015)、链球菌属(P1-3=0.041)。MetaStat综合分析5组数据,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中丰度最高的为乳酸杆菌属(P1-4=0.025)、加德纳菌属(P1-2=0.004、P1-4=0.002、P1-5=0.001)及普氏菌属(P3-5=0.005)。结论宫颈群落属水平表达均以乳酸杆菌、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为主,并随疾病进展而变化;α多样性分析无明显差异,证实除病理因素外,生理因素也可导致α多样性的差别。LSIL组是所有病变中与健康人群最为相近的一组,这符合其疾病预后,进一步证实宫颈菌群表达与疾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良好预后的生物学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菌群 宫颈病变 微生物组学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年龄轨迹对细菌性阴道病女性阴道-宫颈宏基因组菌群的影响
7
作者 陆瑞科 陈晨 +6 位作者 高红琴 王小雨 李少华 郝梨岚 黄新程 关凌耀 张韵红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10期33-36,I0001,I0002,共6页
目的探索苏州高新区35~65岁妇女下生殖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与下生殖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从苏州高新区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参与“两癌”筛查的女性中招募本项目受试者,并采集宫颈分泌物样本... 目的探索苏州高新区35~65岁妇女下生殖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与下生殖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从苏州高新区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参与“两癌”筛查的女性中招募本项目受试者,并采集宫颈分泌物样本以及相关表型信息,从入组的女性中筛选出232名女性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125名BV女性(BV组)和107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对分泌物样本进行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检测微生物菌群,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宫颈微生物与BV的相关性。结果232名女性的阴道-宫颈微生物在种水平的研究提示阴道-宫颈菌群聚类成7种类型,BV导致惰性乳杆菌型(Type 1)减少,而加德纳菌型(Type 3)增加。进一步探索与BV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发现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3)以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在BV组女性中明显富集。进一步按<50岁和≥50岁将女性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发现不同年龄阶段,BV对菌群影响的程度不同。相对中年女性,老年女性阴道菌群结构受BV影响的程度更大。上述提到的BV相关标记物更容易在老年BV女性中富集。结论本研究通过宏基因组鸟枪法探索中老年女性下生殖道菌群谱图,发现BV对阴道菌群的影响会根据年龄轨迹发生变化,可为疾病的分年龄段诊断、治疗、评估预后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宫颈菌群 女性健康 性阴道病 宏基因组鸟枪法
原文传递
下生殖道微生物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岚 李康明 +2 位作者 蒋美萍 李彦青 艾毅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生殖道微生物是定植于女性子宫及阴道的微生物集合,参与调节生殖道的稳态、代谢、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维持生殖道健康,抵御病原入侵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及其他微生物宏基因组相关项目的开展,人们对生殖道微... 生殖道微生物是定植于女性子宫及阴道的微生物集合,参与调节生殖道的稳态、代谢、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维持生殖道健康,抵御病原入侵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及其他微生物宏基因组相关项目的开展,人们对生殖道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研究表明,在HPV获得及持续感染状态、宫颈癌前病变到宫颈癌的发展中,下生殖道--宫颈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丰度下调,提示微生物群的失衡与肿瘤发展相关。以乳酸杆菌占主导的微生物群落能促进HPV感染清除,在宫颈癌的防治中显示出潜力。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对女性下生殖道微生物的组成、功能、与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作一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阴道 肿瘤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