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林培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58-62,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采用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泉州玛珂迩妇产医院阴道镜室的第一次接受LEEP治疗的60例HISL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 目的比较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采用改良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传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泉州玛珂迩妇产医院阴道镜室的第一次接受LEEP治疗的60例HISL育龄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改良LEEP术组(30例)和传统LEEP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阴道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宫颈再生率。结果改良LEEP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术组的术中阴道出血量少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术组的术后1d~1周发生的再出血率低于传统LEEP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组的术后12月宫颈长度测量长于传统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LEEP组的术后宫颈再生率优于传统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SIL患者采用改良LEEP术,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宫颈再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宫颈再生 阴道出血 效果
下载PDF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即诊即治”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凤云 曹云桂 +3 位作者 杨波 顾萍 朱梅娟 甘晓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应用"即诊即治"策略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并经阴道镜检查、镜下活检及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的患者76例,按阴道镜RCI评分分成高评分组、低评分组,对... 目的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应用"即诊即治"策略的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细胞学检查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并经阴道镜检查、镜下活检及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的患者76例,按阴道镜RCI评分分成高评分组、低评分组,对组织病理结果及过度治疗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CI高评分组CINⅡ、Ⅲ及以上病变比例为97.4%,低评分组59.5%,高评分组过度治疗率2.6%,低评分组40.5%(P<0.001),不同RCI评分组的过度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评分组过度治疗率显著低于低评分组。结论对于细胞学为HSIL,经阴道镜检查RCI高评分,提示高度病变的患者,采取"即诊即治"策略快速而有效地进行诊治,是较为适宜的;而细胞学检查HISL、RCI低评分者,仍以传统三阶梯方案进行筛查诊治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即诊即治 阴道镜检查 LEEP
下载PDF
“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玲 吴红 +1 位作者 姚红霞 徐静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2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2组:A组67例给予"三阶梯"治疗,B组85例按"即诊即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即诊即治"法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152例,随机分成2组:A组67例给予"三阶梯"治疗,B组85例按"即诊即治"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过度治疗率为8.9%,B组为9.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Reid阴道评分高者术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A组为62.7%、B组为61.2%。结论:"即诊即治"法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具有"三阶梯"治疗相似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复诊,具有便捷、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上皮内 即诊即治 宫颈电圈切除术
下载PDF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梁慧 付敏 +1 位作者 刘玉梅 毕书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851-852,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诊断水平方法。方法自愿接受液基细胞学(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对其中一项阳性,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者112例,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宫颈有无接... 目的探讨提高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CINⅡ、Ⅲ)诊断水平方法。方法自愿接受液基细胞学(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筛查,对其中一项阳性,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者112例,分析患者发病年龄、宫颈有无接触性出血、TCT及HPV检查阳性率及阴道镜下宫颈转化区类型等因素与本病的关系。结果112例患者中,20—29岁者占18.75%,30~39岁者占43.75%,40~49岁者占33.93%,大于50岁者3.57%。同房接触性出血76例,占67.86%,合并或白带增多47例占42%。TGT结果≥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2例,占64.29%。HPV感染103例,其中2例低危型HP感染者皆合并湿疣,高危型HPV感染101例。高危型HPV中:16型占47.52%、58型占22.77%、52型占14.85%、33型占13.86%,18型及其他型别较少见。TCT和HPV联合筛查阳性者110例,敏感性为98.21%。宫颈转化区分布:I型转化区34例,占30.16%;1I型转化区(宫颈基本光滑者)57例,占50.89%;Ⅲ型转化区(宫颈光滑者)21例,占18.75%。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可以明显提高癌前病变诊断率,其中尤应重视有宫颈接触性出血患者,且不应忽视宫颈光滑者的机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癌前病 诊断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HSIL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19例。患者术后进行细胞学和HR-HPV检测,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其后每6个月随访1次,...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因HSIL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19例。患者术后进行细胞学和HR-HPV检测,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其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至少18个月。结果 119例患者术后3、6、12、18个月总的HR-HPV转阴率分别为44.53%、83.19%、87.39%、90.76%,术后6、12、18个月总的HR-HPV转阴率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个月总的HR-HPV转阴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CINⅢ级患者术后3、6、12、18个月HPV转阴率与原位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级和CINⅢ级患者之间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缘阳性或术后复发者均有HR-HPV持续感染,但HR-HPV转阴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HR-HPV检测结果反复阳性是HSIL复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度上皮内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二代杂交捕获
下载PDF
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陆泓 李咏 张璨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环形...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和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锥切组织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与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锥切组织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分别应用于宫颈鳞状上皮瘤变患者中,前者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中情况与术后情况,创口更小,能够有效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临床疗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 并发症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何爱美 吴继现 程晓燕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6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58例。A组给予聚甲酚磺醛栓,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Toll样受体2(TLR2)、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B组大于A组(P<0.05);两组外周血CD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B组阴道微生态正常或恢复及乳酸杆菌中量或大量的患者占比均高于A组,B组阴道pH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TLR2、CRP、TGF-β、IL-17、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小于A组(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可有效促进阴道微生态恢复,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人乳头病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下载PDF
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张亚男 马超群 王天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藤甲酸氯化钠配合抗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试验组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及藤甲酸氯化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HPV转阴率、HPV有效率、HPV病毒载量转归有效率、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实验室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HPV转阴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PV病毒载量转归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4低于本组治疗前,IL-12、IFN-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IL-4低于对照组,IL-12、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藤甲酸氯化钠联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PV感染,HPV转阴率、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物平衡恢复率更大,实验室指标水平改善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人类乳头病毒感染 藤甲酸氯化钠 抗人乳头病毒生物蛋白敷料 阴道微生物平衡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
9
作者 冯雪妮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白介素10(IL-10)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CIN与宫颈癌患者各70例,分别记作CIN组与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记作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三组血清SCC-Ag、IL-10水平,选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CC-Ag、IL-10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对比CIN不同分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并分析血清SCC-Ag、IL-10水平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组及健康对照组,且CIN组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CC-Ag、IL-10水平联合诊断CIN或宫颈癌的效能较单一指标更佳(曲线下面积:0.962,95%CI:0.942~0.982)。CINⅢ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及CINⅡ级,且CINⅡ级患者血清SCC-Ag、IL-10水平均高于CINⅠ级(均P<0.05)。不同病灶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SCC-Ag、IL-10水平对比差异明显(均P<0.05)。结论:血清SCC-Ag、IL-10水平在CIN与宫颈癌患者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且与病情严重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宫颈上皮内样病 上皮细胞癌抗原 白介素10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山 季坤 +3 位作者 赵丽 邢妤佳 谢燕东 蔡习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8,共7页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当前最为公认的食管鳞癌前病变,对其进行监测和干预是降低食管鳞癌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认识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对于食管鳞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相关临床研究仍不充分,临床处置也存在一定分歧。本综述在近年相关领域文献的基础上,从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转归及治疗方面进行总结综述,希望为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临床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食管癌 上皮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阴道、宫颈微生态及局部免疫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依喜 张妍 陈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22-524,共3页
宫颈癌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1-2]。近几年,研究发现异常的阴道微生态在宫... 宫颈癌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宫颈癌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1-2]。近几年,研究发现异常的阴道微生态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增加、新的致病菌侵入都会引起阴道微生态失衡,进而增加HPV持续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阴道微生态 宫颈微生态 人乳头病毒 宫颈 局部免疫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Th17、HIF-1α水平变化与HPV感染的关系
12
作者 李燕 罗欢 王丹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辅助性T细胞17(Th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寨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就诊的40例宫颈SIL患者(SIL组)...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CC)辅助性T细胞17(Th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金寨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就诊的40例宫颈SIL患者(SIL组)、40例宫颈SCC患者(SCC组)的病理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并收集同期同一医院20例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静脉血指标。对三组Th17、HIF-1α水平及HPV阳性感染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SCC组和SIL组Th17、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CC组高于SIL组(P<0.05)。SCC组和SIL组HPV单一、多重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感染患者的Th17、HIF-1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且多重感染患者的Th17和HIF-1α水平显著高于单一感染患者(P<0.05)。Th17、HIF-1α水平与HPV感染呈显著相关(P<0.05),且两种指标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论Th17、HIF-1α水平可作为SCC患者预后的客观预测指标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宫颈 辅助性T细胞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人乳头病毒感染
下载PDF
CMV联合HPV与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对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进展为宫颈癌联合诊断预评估价值分析
13
作者 段连玲 李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与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对预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进展为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沂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3例HSIL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MV测...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与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对预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进展为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沂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3例HSIL者的临床资料,进行CMV测定、HPV测定、Reid阴道镜评分以及病理检测,以病理结果作为预测HSIL进展成宫颈癌的金标准,评价单一的测定项目与联合测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进行1年随访,随访结果同病理预测的结果一致,主要是证实31例(37.35%)HSIL进展为宫颈癌,采取CMV联合HPV与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对于预测HSIL进展宫颈癌,在同金标准方式一致率均是高于单项的判定方式,此外联合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98.80%、98.11%,均是高于单项检测方式(P<0.05)。结论:应用CMV联合HPV与Reid阴道镜评分指数用于预测HSIL进展为宫颈癌的价值突出,对预防宫颈癌及早期干预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人乳头病毒 Reid阴道镜评分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 宫颈
下载PDF
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锥切术后持续性HR-HPV感染的作用机制分析
14
作者 万颖 贾丽华 +1 位作者 张夏华 韩晓洁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因HSIL行CKC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其...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在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冷刀锥切术(CKC)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因HSIL行CKC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60),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宫颈微生态变化、宫颈局部微免疫状态及相关指标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微生态变化情况、宫颈局部微免疫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DO、TNF-α、IL-10、IL-4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行CKC后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采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调节宫颈微生态和免疫状态,降低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锥切术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病毒感染 乳杆菌活菌胶囊 人干扰素α-2b凝胶
下载PDF
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刘蓓蓓 张杰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32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460例CI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236例)行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对照组(224例)行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 目的分析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460例CI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236例)行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对照组(224例)行冷刀锥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各项手术情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治疗CIN的效果显著优于冷刀锥切术,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阴道镜下宫颈环切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病人子宫颈切除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宪伟 袁风菊 +3 位作者 徐培 何小艳 成思颖 杨志蓉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12-2416,共5页
目的评估接受宫颈切除术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342例接受宫颈切除术的HSIL妇女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HPV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持续... 目的评估接受宫颈切除术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342例接受宫颈切除术的HSIL妇女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HPV检测结果将其分为持续感染组(n=53)和对照组(n=28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了病人的临床特征与术后HPV感染持续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42例病人中53例(15.5%)出现了术后HPV的持续感染,持续感染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年龄[(46.74±6.24)岁比(43.90±8.16)岁](P<0.05)、持续感染组中绝经、HPV16/18亚型、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Ⅲ)、累及腺体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45.3%比31.1%、67.9%比51.2%、62.3%比43.3%、47.2%比32.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HPV16/18亚型、CINⅢ是HSIL病人子宫颈切除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40岁,HPV16/18亚型,CINⅢ的病人在宫颈切除术后更容易出现HPV持续性感染,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类型病人的随访和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 乳头病毒感染 宫颈切除术 年龄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经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锥切高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娜娜 韩松筠 +3 位作者 商文金 张夏华 顾玉婵 张慧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0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完整可见转化区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经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和锥切高度对切缘阳性预测价值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完整可见转化区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经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和锥切高度对切缘阳性预测价值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18例HSIL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阴道镜检查提示宫颈完整可见转化区,根据锥切术后病理结果,将75例切缘阳性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43例切缘阴性患者设为对照组。计算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锥切高度对切缘阳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318例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75例,发生率为2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18型感染、病变累及宫颈象限≥2个、Ⅱ型转化区及锥切高度与阴性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18型感染、Ⅱ型转化区、病变累及宫颈象限≥2个及锥切高度是完整可见转化区中HSIL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锥切高度的临界值≤10.5mm,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44(95%CI=0.692~0.791),其敏感性97.33%,阴性预测值98.48%。结论 对于阴道镜下完整可见转化区中HSIL患者,HPV16/18型感染、病变累及宫颈象限≥2个、Ⅱ型转化区及锥切高度≤10.5mm是锥切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 宫颈锥切术 转化区 宫颈切缘阳性 危险因素 锥切高度
下载PDF
KIF20A在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晓静 方月兰 +2 位作者 陆晓媛 佘欣远 江小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5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分析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在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就诊的CSCC患者40例、CIN患者40例、宫颈炎患者20... 目的分析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在宫颈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就诊的CSCC患者40例、CIN患者40例、宫颈炎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均保存良好的石蜡标本。KIF20A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比较3组KIF20A蛋白阳性表达率;Kaplan-Meier法分析KIF20A表达与CSCC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炎、CIN、CSCC组织中KIF20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42.50%、70.00%,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1/3层、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ⅡB+Ⅲ期的CSCC患者KIF20A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深度<1/3层、未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为Ⅰ+ⅡA期的CSC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KIF20A阴性表达的CSCC患者5年生存率为67.86%(19/28),高于KIF20A阳性表达患者[58.33%(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5)。结论KIF20A蛋白在宫颈炎、CIN组织、CSCC组织中的阳性率逐步提高,可能参与CSCC的发生与发展,其表达与CSCC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 宫颈 宫颈上皮内 宫颈细胞癌
下载PDF
育龄期女性宫颈菌群及其与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潇 陈至柔 浦筱雯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526-534,共9页
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从HPV感染到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过程中的宫颈菌群组成和变化。方法对40名参与者(年龄2149岁)的宫颈分泌物菌群16S rDNA进行了特征分析,其中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HSIL)... 目的研究育龄期妇女从HPV感染到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过程中的宫颈菌群组成和变化。方法对40名参与者(年龄2149岁)的宫颈分泌物菌群16S rDNA进行了特征分析,其中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H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组(LSIL)、单纯HPV感染组[Ctrl HPV(+)]和健康对照组[Ctrl HPV(-)],每组各10例。样本内的α多样性采用Species和Shannon指数,样本间的β多样性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比较菌群的相对丰度。通过共现分析确定标记属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PICRUSt探索宫颈菌群的功能特征和途径。结果宫颈分泌物pH值随疾病进展显著上升(P<0.05),且HPV感染状态及亚型在4组间显著不同(P<0.05)。16S rDNA分析宫颈分泌物菌群结果表明,与Ctrl HPV(-)和Ctrl HPV(+)组相比,LSIL和HSIL组ASVs减少,4组间仅有少量共有ASVs(n=107)。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SIL和HSIL组菌群结构明显偏离Ctrl HPV(-)和Ctrl HPV组。LEfSe分析获得11个标记属,包括HSIL的Bifidobacterium、Megasphaera、Gemella和Mucispirillum,以及LSIL的Klebsiella、Capnocytophaga和NB1-j。共现性网络分析显示,Helicobacter、Clade_Ⅲ和Aureimarina与其他标记属共现相关性最强,且绝大多数呈现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述11个差异属与差异KEGG途径相关,而其他差异属无相关结果;与Klebsiella相关的差异功能途径,大多数与Mucispirillum的关联性相反。结论育龄期女性在SIL发生的不同阶段,宫颈菌群结构存在差异。标记属可能参与病变进展,其或将有助于SIL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 宫颈菌群 HPV 16S rRNA
下载PDF
基于3D 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I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价值研究
20
作者 邹文涛 陈艾琪 +4 位作者 赵以惠 杜小萌 朱晓云 钱宝鑫 马宜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磁共振T2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A期宫颈癌患者52例与HSIL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利用汇医慧... 目的探讨基于3D磁共振T2WI及动态对比增强DCE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鉴别ⅠA期宫颈癌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A期宫颈癌患者52例与HSIL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利用汇医慧影平台将患者按10:3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在矢状位T2WI和DCE上由三名放射科医生手动勾画宫颈,获得宫颈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数据降维。采用KNN算法建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训练集和测试集ROC曲线下的总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4个指标展开分析。结果T2WI模型、DCE模型以及T2WI联合DCE模型最终提取出的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为23、11、28,训练集及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33、0.797,0.877、0.870,0.897,0.813。结论T2WI联合DCE图像影像组学模型比单一模型更具有临床价值,有助于评估病情,并针对病情所处阶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宫颈 高级别上皮内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