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人小说中的宴聚意象及其小说功能
1
作者 熊明 《蒲松龄研究》 2016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在日常生活中,唐人有许多宴聚活动,这些宴聚活动自带有唐人独特的风俗人情。唐人小说对此有精彩的呈现,构成小说中独特的宴聚意象。唐人小说中的宴聚意象,不仅呈现出唐人特有的宴聚俗尚,也有着特殊的小说功能,或者是作为小说中的重要故... 在日常生活中,唐人有许多宴聚活动,这些宴聚活动自带有唐人独特的风俗人情。唐人小说对此有精彩的呈现,构成小说中独特的宴聚意象。唐人小说中的宴聚意象,不仅呈现出唐人特有的宴聚俗尚,也有着特殊的小说功能,或者是作为小说中的重要故事甚至是主要故事发生的场景而存在,或者是作为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服务,对唐人小说独特美学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小说 宴聚意象 民俗内涵 小说功能
下载PDF
对农村群体性聚宴引发食物中毒与传染病流行的思考及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聂翀 王荣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农村 群体性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农村卫生工作 申报制度 人数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节庆意象书写
3
作者 李永添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2期39-50,共12页
节庆,是指在某一时间节点,人们围绕特定活动主题而组织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属于民俗学范畴。作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时间刻度,节庆亦会频繁地映射在文学作品中,并在文学作品中承担起一定的叙事功能,具备一定的文学内涵... 节庆,是指在某一时间节点,人们围绕特定活动主题而组织的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属于民俗学范畴。作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时间刻度,节庆亦会频繁地映射在文学作品中,并在文学作品中承担起一定的叙事功能,具备一定的文学内涵,进而上升为“节庆意象”。《聊斋志异》中有38篇文本描写节庆意象,涉及清明上墓、上元冶游、中秋团聚等15个节庆活动,除少数仅作为“背景”一笔带过外,多数在叙述过程中承担了一定的叙事功能。蒲松龄善于抓住节庆意象的出游和宴聚两个兴奋点展开叙事。在《聊斋志异》中,节庆意象在主题凸显、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把控节奏等方面承担起了一定的文学功能。《聊斋志异》中的节庆民俗是蒲松龄在淄川地区节庆日习俗的基础上,经过其他地域文化成分的合力,最终通过文人化的写作笔法呈现出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意象 《聊斋志异》 出游 宴聚 文学功能
下载PDF
中国“气色”与精神的览揆——论梁晓声《人世间》的叙事特征与精神意义
4
作者 王玥 《百家评论》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人世间》中的“气色”一词是小说气质极为恰当的自我注解。首先,小说展现了梁晓声知识小品式的文化追求,以民间生活百态为依托,对当代社会现实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民间伦理作为内核,并在其中注入反讽式的思考。其次,小... 《人世间》中的“气色”一词是小说气质极为恰当的自我注解。首先,小说展现了梁晓声知识小品式的文化追求,以民间生活百态为依托,对当代社会现实和精神文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民间伦理作为内核,并在其中注入反讽式的思考。其次,小说中大量的宴饮聚会作为叙事装置,为人物、叙事时空安排等提供契机,并且叙事节奏上有着连续统一的“缀段”感,类似于中国古典奇书的结构方式,赋予小说叙事外形上的意义。宴聚叙事也包含了中国式的人情流动法则,形塑情与义的共同体。最后,《人世间》也对当代社会中的一些变化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览揆。将其置于精神史视野的思考框架之中,尤其是80年代的“潘晓讨论”以来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惑等问题,可以发现小说具有严肃的人文性质,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及时”表达的紧迫性,达到了本体价值与活体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世间》 民间伦理 宴聚叙事 精神意义
下载PDF
九日诗里的悲秋传统
5
作者 伍獻 《新国学》 2008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九日诗作为文人在重阳节裹进行的创作,其风格应该是以喜庆欢快这基调,但其中大部分作品却流露出深秋悲愁的情绪,这是颇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试图连用伽达默尔'游戏、象征、节日'理论,来揭示九日诗与悲秋传统间的联系。
关键词 九日诗 悲秋 茱萸 菊花酒 登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