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皮影·地狱·阎罗王
- 1
-
-
作者
鲁忠民
-
出处
《中国产业》
1994年第5期24-24,共1页
-
文摘
昏明闪忽的灯光下,虚实相间的皮影人物骨节活动地扭来动去,吸引着玩童们呼啦啦围成一圈一圈,然后在这种特定氛围下演出一个个悲欢离合、或滑稽或严肃的故事。上演皮影戏必用的一种道具叫"皮影",即那些皮制的人物、动物,其制作最初是用厚纸雕刻。后来采用驴皮或羊牛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风格类似民间剪纸,虚实漏空结合、描摩与想象结合,手、腿等关节分別雕制后再用线连缀在一起,表演时能夠活动自如。北京的刘季霖先生便是一位皮影的收藏专家,而他的收藏最富特色的一点:在于他收藏的多为清代的表现为地狱、阎罗、判官等有关死亡题材的皮影。民间皮影戏的起源与宗教有关,所以有"劝善金科"、"悬灯宣卷"的别称,传统的皮影戏剧目,有《木莲救母》等宗教戏目,用以宣扬因果报应等宗教道理。而十殿阎罗、十八层地狱最能代表普通老百姓信仰的行善、作恶因果报应的宗教观。他们认为,人死了,两条路,或升天成仙,或入阴间地狱。前者是极少数成仙得道之人。
-
关键词
劝善金科
民间剪纸
虚实相间
驴皮
卞城王
两条路
法苑珠林
道之
一侗
宵漏
-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夏至阴生景渐催——夏至与伏日的习俗
- 2
-
-
作者
江玉祥
牛会娟
-
出处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17年第6期6-12,共7页
-
文摘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
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
——宋·梅尧臣《中伏日永叔遗冰》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之一,多在公历的六月二十二日前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有了四季之分,《尚书·尧典》记有"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的代名词,即"日中""宵中""日永""日短"四个节气名称。《春秋左传》鲁僖公五年:"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必书云物(杜预注:云物,气色灾变也),为备故也(杨伯峻注:恐有灾荒凶札,早为之备)。"
-
关键词
夏至避暑北池
日永
《尚书·尧典》
鲁僖公
宵漏
二至
帝京岁时纪胜
冷淘
荐新
富察敦崇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