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1
作者 桂榕 刘金泉 《学术探索》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景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认同 遗产实践
下载PDF
文化遗产景观实践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桂榕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中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20年,以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景观实践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遗产景观实践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文化实践角度开展精神家园建设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具有理论适用性和现实针对性。服务精神家园建设... 中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20年,以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景观实践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遗产景观实践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文化实践角度开展精神家园建设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具有理论适用性和现实针对性。服务精神家园建设的文化遗产景观实践,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文化实践为基础,贯穿于遗产事业、遗产经济和遗产生活三大领域。从其目标定位和内容形式看,主要有民俗生活、展演与旅游体验、社会教育传承三类;从其所依托的载体看,可划分为实体和传媒两类;从其运作特点和效应看,可划归为惰性和活跃性两个范畴。文化遗产景观实践的基本原则体现在:以建设营造精神家园相关场所设施、符号体系和情感氛围为基础,以彰显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核心,以实现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为目的。文化遗产景观实践的基础性保障策略包括:通过政策优化机制改善社会环境,通过目标价值评估提升社会效能,通过新媒体科技应用发掘潜力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景观实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情感基础设施 历史进程重写本
下载PDF
网络强国建设视域下网络精神家园建设浅析
3
作者 胡玲玲 朱宗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网络精神家园对网络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匿名性特点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网络生活中来,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必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西方文化对我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网络精神家园对网络强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匿名性特点让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网络生活中来,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必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西方文化对我国网络精神家园的“文化霸凌”、“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自我拉扯”、“言论集散地”的思想冲突等都给网络精神家园的建构带来挑战。因此,建设网络精神家园,一要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充分发挥网络生态治理的净化环境作用;二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基育人作用;三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凝心聚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强国 网络精神家园建设 价值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的新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曾萍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17-2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世界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家园也呈现新的特点,精神家园在建设中注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相统一,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领域相结合。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精神家园建设 特点
下载PDF
论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体育人文教育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96,共4页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过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与路径完善逐步成为高等教育...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既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同时也是不断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改革创新精神的过程。大学生精神家园的现状探讨与路径完善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学者关注的焦点。在高校全方位的教育系统中,把体育人文教育作为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路径之一,充分发挥体育人文教育的功能,对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教育 大学生 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底蕴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志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5-80,共6页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有着重要时代价值:一是以人为本适应了人的本性需要,表征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尺度,开启着它的深层动因;二是以人为本正确把握了个人需要与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结,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并以此规定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科学价值取向;三是以人为本在目的与工具统一中努力寻求现实力量,自觉坚守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推进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价值审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意义诠释——当代文化建设的归路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春波 石璐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5-39,共5页
精神家园建设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情感和精神的皈依之所,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志。当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向往的价值导向,是我... 精神家园建设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情感和精神的皈依之所,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志。当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向往的价值导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与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物质不断充分发展后心理失衡与缺失等社会问题的具体有效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内容之一与重要保障;能引领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家主权安全、维护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程;能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意义 诠释 中国梦
下载PDF
《尚书》思想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新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尚书》对一系列政治理念、伦理道德、法律、诗歌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人们生存应该拥有的品行进行了形象、深刻的揭示。它涉及政治家形象范式的历史定位;展示了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建设了具体、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定。《尚书》是在叙... 《尚书》对一系列政治理念、伦理道德、法律、诗歌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人们生存应该拥有的品行进行了形象、深刻的揭示。它涉及政治家形象范式的历史定位;展示了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建设了具体、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定。《尚书》是在叙述历史,又像是在叙述一种社会理想,真实的历史被仔细地梳理之后所凝结的核心价值,包容了先贤所思考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以及种种社会生活应该具有的样式,于是,它也就能够高于现实,超越时空,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典范和一座政治思想的高峰横亘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之中。它所蕴涵的积极因素无疑应该引发当代的高度重视,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德才兼备的用人观,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勤政勿逸的为政追求,刚柔相济的人格培育,乐以载道的文艺思想,以刑去刑的法制认识等,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活跃于现代生活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着有益的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思想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生态家园建设与县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方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通过4县(旗、区)的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提出以农户为建设单元、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在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时,在县域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宏观效益。促进养殖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普及和推广农业技... 通过4县(旗、区)的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提出以农户为建设单元、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在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时,在县域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宏观效益。促进养殖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体现了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县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实践大大丰富了生态家园建设的内容,也影响了县级领导抓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家园建设 县域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沼气 中国 生态农业
下载PDF
精神家园建设新探——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维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堂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9-33,共5页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仰高度整合的结果,是人们笃信不移的合乎人们意愿的意义世界和理想境界。精神家园建设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澄明人生价值和意义、确定并持守人生信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从思想上塑造人、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精神家园建设在培育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激励、调节人的精神生活,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帮助人们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等方面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功能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理应成为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家园建设 理想信念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重建社会信任——从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看“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杭生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3期79-82,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把安居乐业度不高的、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传统型的旧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度较高的、城乡一体化结构下的、现代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对于重建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把安居乐业度不高的、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传统型的旧农村,建设成安居乐业度较高的、城乡一体化结构下的、现代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武汉“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对于重建社会信任,解决城乡之间、乡村内部的社会矛盾有治本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社会信任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下载PDF
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用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春波 何春歧 《理论观察》 2010年第1期28-29,共2页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工作方法,对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引领和凝聚作用、道德培育和道德强化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基于农村家园建设的武汉乡村旅游业发展思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滨 李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6-80,共5页
当前,家园建设行动背景下的武汉农村家园建设与乡村旅游业呈现和谐互动发展态势。进一步发展武汉乡村旅游业应以和谐旅游为可持续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应注重规划先行及引导村民参与规划;突出产品特色,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实行旅游口碑营销。
关键词 农村家园建设 乡村旅游 和谐旅游
下载PDF
论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华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共5页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劳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其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劳动的四重意义维度看,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价...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思想对于准确把握劳动的精神价值,尤其是其在人的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劳动与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劳动的四重意义维度看,劳动在人的精神家园建构过程中展现出不同的精神价值。从劳动的哲学本体论意义维度看,劳动是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确证了人在精神家园建构中的主体性价值;从劳动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已经"不是作为价值本身,而是作为价值的活的源泉存在",具有终极意义属性;从劳动作为财富创造源泉的意义维度看,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持续充实着人的精神家园;从劳动的日常化意义维度看,劳动契合精神家园建设的生活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四重意义 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培养“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关于新时代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可峰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2,共8页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 西藏高校大学生,无论是西藏生源还是内地生源,无论是在农牧区就业还是在城镇就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是祖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和西藏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在新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精神,但是“下得去”是人生起点,“上得来”是人生目标;“留得住”不仅靠感情,更要靠本事;“用得上”需要高校针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现实,开展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两地生源、两地就业的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培养,都要强调城乡结合、区内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高校 培养目标 “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下载PDF
论“小长征”精神与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济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铸就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等革命精神,这对加强红七军征途沿线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特别是对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理... 被誉为"小长征"的红七军北上江西苏区铸就了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民族平等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等革命精神,这对加强红七军征途沿线地方高校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特别是对纠正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理想信仰物质化倾向、人生价值自私化倾向、集体观念帮派化倾向等问题有极大的价值。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上引入红七军"小长征"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让大学生承担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精神家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长征”精神 地方高校 大学生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文山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 大学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寄托,是精神的避风港和养分的补给所。当前,在大学精神家园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误区,比如空洞地谈论大学精神,把精神家园建设当作是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进行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目的就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积极的努力,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要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家园”的属性,围绕“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精神家园建设 思路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精神家园建设的中国经验——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进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2期8-10,共3页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几经周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经验日臻成熟,可以简要概括为:在建设路径上,强调国家的积极推动;在内容重点上,强调先进文化的大力主导;在建设层次上,...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几经周折,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建设经验日臻成熟,可以简要概括为:在建设路径上,强调国家的积极推动;在内容重点上,强调先进文化的大力主导;在建设层次上,强调民族精神的大力推进;在终极追求上,强调世俗的和谐与精神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建设 中国经验 灾后重建
下载PDF
论大学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文山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的是通过扎实工作和积极努力 ,让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学校 ,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 ,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 ,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 大学精神家园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导实施的一个系统工程 ,目的是通过扎实工作和积极努力 ,让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学校 ,让教师对学校有发自内心的良好的家的感觉 ,让学校成为广大师生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共同体 ,让师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家。因此建设不应停留在理念层面 ,而应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按照“家园”的属性 ,按照“家”的感觉、“家”的要求进行设计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精神家园建设 以人为本 教育资源 人文精神 对外宣传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础与背景
20
作者 曾萍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82-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文化繁荣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教育的提高为我国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建设、文化繁荣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科技与教育的提高为我国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精神家园建设 基础 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